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内皮素浓度的变化,探讨高血压与内皮素升高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原发性高血压血内皮素含量,并与4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内皮素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并与血压升高程度呈正相关,高血压组Ⅱ、Ⅲ级与Ⅰ级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Ⅲ级与Ⅱ级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左心室肥厚(LVH)、心力衰竭组与单纯高血压组内皮素含量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P<0.001);并发心力衰竭组与并发LVH组内皮素含量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结论:内皮素是高血压病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参与因素,可作为反映高血压病变程度和动态变化的一项指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内皮素浓度的变化,探讨高血压与内皮素升高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原发性高血压血内皮素含量,并与4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内皮素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并与血压升高程度呈正相关,高血压组Ⅱ、Ⅲ级与Ⅰ级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Ⅲ级与Ⅱ级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左心室肥厚(LVH)、心力衰竭组与单纯高血压组内皮素含量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P<0.001);并发心力衰竭组与并发LVH组内皮素含量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结论:内皮素是高血压病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参与因素,可作为反映高血压病变程度和动态变化的一项指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中医分型与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磊磊  周英  庄田田 《贵州医药》2002,26(6):502-50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分型与血浆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的变化规律。方法 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为阴阳两虚型(30例)、痰湿壅盛型(23例)、阴虚阳亢型(31例)、肝火亢盛型(18例)和正常血压对照组(23)例。分别检测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并分析之间的关系。结果 除肝火亢盛外,高血压中医各证型较正常对照组ET明显增高,NO明显降低。ET值: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NO值: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结论 ET/NO可作为高血压中医证型严重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的脉压指数(PPI)与血浆内皮素一1(ET一1)的相互关系。方法:146例EH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PPI值,根据PPI值分为三组,PPI〈0.35为A组,PP10.35~0.45为B组,PPI〉0.45为C组。正常体检者64例为对照组(D组)。四组研究对象均抽血化验血浆ET一1。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患者血浆ET一1明显增加(P〈0.05)。而EH患者随着PPI的增加,ET—1增加更明显(P〈0.05),相关分析显示PPI与ET—1呈正相关(P〈0.01)。结论:EH患者PPI和血浆ET一1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内皮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若凌 《河北医药》1998,20(1):16-19
原发性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有关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近年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不仅在血管平滑肌和循环血液之间形成一层生理屏障,摄取、代谢血液中的血管活性物质,尤其能合成和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内皮衍生舒张因子(EDRF,endothelium derived relaxing factor)和内皮衍生收缩因子(EDCF,endothclium derived contracting factor)就是其中两种。EDRF的最终效应分子一氧化氮  相似文献   

6.
内皮素(ET)是1988年由日本学者Yanagisawa等从猪的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发现的一种血管生物活性肽,ET具有很强的血管收缩及促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主要分布于肾、肺、肝、心、脑动脉和静脉等血管内皮细胞中,其中以肾脏含量最高。有研究报道,内皮素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密切关系。本文根据近年来本院的收治的高血压患者,重点观察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浆内皮素的含量,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高血压组60例,无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肿瘤疾病的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男36例,女24例,年龄54~89岁,平均年龄(67…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发现血浆内皮素(ET)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和靶器官损害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实验性高血压动物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浆ET水平明显升高,血压和ET呈明显正相关性。但报道多限于成人,罕有儿童高血压与ET关系的研究报道。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内皮素,旨在探讨血浆内皮素在儿童原发性高血压发病过程中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8.
晏红  袁林  韦灵  廖昆灵 《贵州医药》2002,26(6):540-541
卡维地洛作为第三代新型强效α ,β受体阻滞剂 ,由于其具有良好降压扩血管作用 ,同时可减少 β受体阻滞剂负性肌力和负性心脏传导等副作用 ,因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将卡维地洛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观察其对高血压血内皮素和心钠素改变 ,以了解其在病理生理方面的作用 ,更好的指导临床。1 临床资料1 1 分组 原发性高血压 2 0例作为实验组 ,女 6例 ,男 14例 ,平均年龄 5 1± 19岁 ,所选病人均以卫生部 ,中国高血压联盟 1999 10新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试行本 )”为标准纳入受试对象 ,入院期间停用其它降压药 ,本组患者的坐…  相似文献   

9.
10.
11.
周秀娟  唐朝枢 《江苏医药》1999,25(8):562-564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内皮素、血管肾张素Ⅱ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EH患者和28例正常人血浆AM、ET和AngⅡ含量,并检测平均动脉压和血清肌酐水平。  相似文献   

12.
贾建朋  靳英红  吕彦宗  魏立业 《河北医药》2009,31(13):1609-1610
高血压是促进动脉硬化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危险因子。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全身动脉病变,包括血管管壁增厚、胶原增生、弹性纤维减少或撕裂,甚至管壁钙化,从而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同时高血压还可以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肾脏是高血压最常累及的重要脏器之一。研究发现血压波动与早期肾脏损害有关。本研究通过检测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ET)、肾小球滤过率(GFR)等指标评价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CCB)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早期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含量变化及其与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EH患者和28例正常人血浆AM、ET和AngⅡ含量,并检测平均动脉压和血清肌酐水平.结果:EH患者血浆AM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0.84±21.06 vs 14.98±3.93,p<0.01);EH患者血浆AM、ET和AngⅡ呈正相关(r=0.69,P<0.001;r=0.55,P<0.001),与血清肌酐水平及平均动脉压也呈正相关(r=0.68,p<0.001;r=0.50,p<0.001).结论:AM参与EH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AM升高可能与ET、AngⅡ含量升高有关,并可能与肾功能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ACEI)西拉普利长期治疗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探讨高血压患(EH)血浆内皮素(ET)与左室重量和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75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患服用西拉普利5-10mg/d;对照组30例,单用珍菊降压片控制血压,疗程均为12月。治疗前后放免法测定患的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心脏超声仪测量患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收缩末期内径(LVS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计算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并作治疗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长期服用西拉普利不仅能使血压持续稳定在较低水平,而且随着血压的下降,左室肥厚逆转,ET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显提高。结论:ACEI可以改善高血压患的左室肥厚及内皮功能失调,ET可能是引起左室肥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肾实质性高血压的控制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尤为重要,因其顽固、不易控制,大多需要降压药联合应用才能达标,我们采用拉西地平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55例,并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组53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6.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与高血压病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文辉  陈德才 《江苏医药》1998,24(2):110-111
近年研究表明,由内皮细胞释放的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在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缺血一再道往损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本文就有关ET、NO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ET、NO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研究兴起ET是Yanagisawa等于1988年分离、纯化并命名的由21个氨基酸组成具强烈缩血管活性多肽,是目前所知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分为ET-1、ET-2、ET河三种异形肽。ET-l主要在内皮细胞中表达。由于ET强烈的致血管收缩性及促血管平滑肌增殖作用,推测其在高血压病发病机理方面可能具重要意义。1…  相似文献   

17.
肾性高血压指原发性肾实质或肾血管病变所导致的高血压,占继发性高血压首位,其恶性程度通常比原发性高血压高,更易导致眼底及心脑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肾脏疾病是顽固性高血压的一个常见而未得到足够重视的病因。长期肾动脉高压造成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  相似文献   

18.
某些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肾单位数目较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连是临床常用的一种中药,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杀虫之功。现代医学近年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e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及上消化道溃疡的主要病因,真空泡毒素蛋白可使消化道上皮受损,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可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现代医学予以抑酸、抗炎、保护胃黏膜等三联或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内皮素释放的定量关系 ,对 39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 1 7例正常妊娠胎儿脐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程度进行定量观察 ,并结合免疫组化和放射免疫法对内皮细胞内内皮素及母血、胎儿脐动脉血内皮素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母血及胎儿脐动脉血内皮素水平分别为 ( 3.36± 0 .62 )ng/L和 ( 8.1 4± 1 .58)ng/L ,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的( 2 .68± 0 .51 )ng/L和 ( 6.1 4± 1 .37)ng/L( P <0 .0 1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内皮细胞内IgG和内皮素阳性率分别为 ( 2 .69± 0 .35) %和 ( 3.2 6± 0 .2 9) % ,也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的 ( 2 .0 1± 0 .2 4 ) %和 ( 2 .38±0 .2 6) % (P <0 .0 5)。提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重 ,内皮细胞合成、释放内皮素增多 ,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  相似文献   

20.
内皮素及其廓清率测定在儿童肾小球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放免法测定27例肾小球疾病患儿血浆内皮素(ET)、24小时尿ET及ET廓请率(CET)。急性期患儿血浆ET、尿ET及CET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其中,血浆ET与内生肌酐廓清率(Ccr)呈负相关,尿ET与尿β2-微球蛋白呈正相关。缓解期患儿血浆ET、尿ET及CET有所下降。结果表明血浆ET、尿ET及CET可作为反映肾脏损伤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