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中医证候演变。方法:收集98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或其家属当时采取的治疗方法,分治疗组(介入治疗)46例及对照组(静脉溶栓或保守治疗)52例,治疗前后以《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证候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基本证候以风、火、痰、瘀证为主。②火热证、痰证为中风病极期表现,瘀证几乎贯穿整个病程。③介入治疗后可使临床证候演变提前。结论:①急性脑梗死临床证候表现复杂,介入治疗后能使中风病极期表现提前,多为痰热瘀结之证,为辨证治疗提供依据。②中风病的病机虽为本虚标实,但急性期仍以标实为主,如患者在急性期即出现虚证的表现,扶正治疗应尽早应用。  相似文献   

2.
痰邪不仅是中风的病因,也是中风的病理产物,与中风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风后吞咽困难作为中风病的一个重要合并证候,亦当从痰论治.从痰论治中风后吞咽困难有着深厚的理论及临床实践经验基础,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脑塞安胶囊治疗中风病血瘀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阳性对照、多中心研究方法,进行脑塞安胶囊的Ⅱ期临床试验.受试者450例,分为试验组300例,对照组150例,分别口服脑塞安胶囊和脑血康胶囊,疗程4周.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68.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改变,亦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脑塞安胶囊可用于治疗中风病血瘀证,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血塞通滴丸治疗中风(脉络瘀阻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血塞通滴丸治疗中风病 (脉络瘀阻证 )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以血塞通片为对照 ,进行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 :血塞通滴丸治疗中风患者的证候总有效率为 90 .3% ,中风病总有效率为 91.9%。在治疗 2、3、4周后对中医证候、中医证候总积分、中风病、和中风病总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血塞通滴丸的起效时间 (13.16± 4 .90d)明显优于对照组 (19.10± 6 .78d ,P <0 .0 1)。对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疗效均不明显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一般体检项目 ,血、尿、粪常规 ,肝、肾功能试验前检查正常者试验后亦无异常。结论 :血塞通滴丸治疗中风病 (脉络瘀阻证 )具有安全、有效、起效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全部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养阴活血法拟方,对照组30例采用维脑路通、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1次/d。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中风病疗效比较和中风病单项症状改善比较。结果 治疗组中风证候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56.7%,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风病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语言表达,上肢远、近端肌力,下肢近端肌力和综合能力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滋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证候临床诊断标准规范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证名及其概念规范是证候诊断标准规范的前提条件,而症状规范是证候规范的必要准备。临床采取单一“主症+次症”证诊断标准无法概括所有疾病中证候的发展变化情况,也不符合中医学的要求。证候诊断标准应是在结合病名诊断前提下,从定因症、定位症、定性症三个方面综合的结果,其规范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和复杂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方可实现。  相似文献   

7.
内风与中风病病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风是医学重要的病理概念,与中风病的发病关系密切,文章针对内概念应用上的混淆,对内风的含义和变化特征特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内风是由于肝脏阴阳失调和体内气血津液运行异常引起的综合性病理反应,其产生有根源,有过程,有见证,肝了化风是中风病发病时最基本,最重要的病机,常常是发病的始动因素,提出在中风病病机的变化中,内风的存在有一定的时效性规律。  相似文献   

8.
中风后遗症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合并症多及治愈率低的特点。我国是中风病的高发地区之一。在北方城市。中风病已跃居死因的第一位,在幸存者中约70%~80%的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并且。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存环境的变化。中风发病率在我  相似文献   

9.
中风病始发态证候发生与组合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1663例中风病患者的均经CT或MRI确诊,作者对其始发态征候的发生与组合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证候具分均值和发生概率依次是风证,痰湿证,火热证,气虚证,血瘀证,阴虚阳亢证,(2)同证,火热证,气虚证的分值和发生概率与功能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共出现54种证候组合形态,无证患者占4.21%,单证存在占19.78%,二证组合占31.51%,三证组合占31.33%,四证组合占10.76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脏腑气机升降失常论述了中风的病因病机,认为气机升降失常为导致中风病的主要病因病机,调整气机升降为其治疗的根本大法。并进一步阐述平肝下气、畅利枢纽、宣降肺气治法在中风病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论证候的内实外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证候“内实外虚”特征提供客观证据,为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借助古代大型医案数据库,对历代中医内科著作中论述到的证候及其症状信息群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国际通用的SAS6.12统计软件中的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变量,最终获得回归方程数学模型。表达为logit(p)=α0 α1x1(β1) α2x2(β2) …… αmxm(βm)。结果:得出五脏相关证候的回归方程数学模型。结论:根据每一自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可以判断出五脏相关证候的“内实”和“外虚”层次,认为对某一证候的诊断具有决定意义的症状组合是可以客观拟定的。  相似文献   

12.
黄琦  全洪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9):1166-1167
我们根据祖国医学“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和“中风病多由心、肝、肾三脏功能失调”,以及痰、瘀、虚、气、血等病因所致的理论,自拟中风防治方治疗中风病13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病现代医学称之为脑血管疾病,中风失语是中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中医对中风失语的描述有:神昏不语、语言不利、暴痦难言、中风不语、舌强言蹇、痦痱、风懿、风喑等不同的论述。《素问·脉解》日:“内夺而厥为痦痱,此肾虚也。”  相似文献   

14.
祛风药在中风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祛风药具有祛散外风、透发郁热、宣畅气血、祛阏通络、胜湿祛痰之功。对中风病主要病理因素风、火、痰、瘀均有治疗作用。临床需用时只要准确把握病机,合理配伍组方,注能充分发挥祛风药的治疗作用,同时消除其弊端,提高中风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风病恢复期病机浅探(附6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病恢复期是指发病后2周或1个月至半年内,此期是中风病人恢复的关键时期,笔通过临床65例治疗的有效验证,结合中医理论,从“理”“用”两方面提出中风病恢复期的病机特点是虚实夹杂,元气虚、阴津虚是致病之本,痰浊、瘀血、腑实为致病之标,而联络不通是致病之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风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和护理措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69例中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的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同时并依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69例中风病患者经过中医辨证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其中显效41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高达89.86%。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与精心护理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整体的治疗及护理效果,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促进患者的语言及肢体功能快速康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风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当令世界医学的重要课题。临床实践表明,单一的干预措施,难以达到中风病的最佳治疗效果。综合多种治疗措施,优选出经济有效而规范的中风病综合治疗方案,对于降低中风病病死率、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风病急性期病人发病前3-7天内相关症状,为中风病急性期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症状学依据。方法: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中风急性发病病人就诊前3-7天内的相关症状,对数据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主症,头痛而痛处不移,食后困顿。阵发性半身无力,嗜睡,次症;手麻,急躁,持续眩晕,头昏沉,头晕,体胖臃肿,颜面正常;伴症;面色晦蝉,气息均匀。结论:头痛而痛处不移为这一时相的首选主要症状,运动障碍方面症状为阵发性半身无力,出现属于意识觉醒障碍的嗜睡症状,病人或见头昏沉,或头晕,或持续眩晕,其它,如急躁,体胖臃肿,颜面正常,或面色晦暗,气息均匀,总之,若病人出现以头痛而痛处不移为主要表现,或见阵发性半身无力。或者伴有嗜睡等症状,表现病人处于中风病急性期始发态的早期阶段;若病人仅见手麻,头昏沉,或头监视器,或持续眩晕,伴有食后困顿,且气息均匀,颜面正常或晦暗,表明病人处于中风病急性期始发态的早期先兆阶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风病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回顾分析2006年至2008年110例中风病的临床康复治疗的病历资料。结果1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但其生活自理能力和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差异。结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采用针刺结合推拿手法,其功能恢复方面明显好于单纯的针刺或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疗效及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65例中风病恢复期患者为实验组,应用中医治疗,选取同期收治的中风病恢复期患者165例为参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疗效显著,具有积极的临床选择和普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