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的阻断豚鼠内耳供血对耳蜗微循环和耳蜗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手术压迫基底动脉的分支小脑前下、后下动脉、观察耳蜗餐侧壁微循环改变,测量脑干诱发电位(ABR)幅度变化。结果:耳蜗血流轻、中度下降时ABR幅度无明显变化。耳蜗血流重度下降时ABR幅度下降;耳蜗供血下降对耳蜗外侧壁血管纹毛细血管血流影响大,当其血流停止后,耳蜗生理功能依赖于螺旋韧带血管血流。结论:耳蜗供血理明显大于一般情况下  相似文献   

2.
三七总甙,灯盏花对豚鼠耳蜗外侧壁微循环的影响(摘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七总甙、灯盏花对豚鼠耳蜗外侧壁微循环的影响(摘要)研究生雷雳导师员彭年(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昆明650031)许多内耳疾病的发生都与内耳血管供血不足有关,临床常用血管扩张剂进行治疗.为探讨三七总甙、灯盏花对豚鼠耳蜗外侧壁微循环的影响,本...  相似文献   

3.
耳蜗微循环在听觉生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内耳供血不足引起的微循环改变,以及这种改变与听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内耳循环生理及许多内耳疾病的发生机理。但是以往对耳蜗微循环的研究,多集中在观察微循环自身的改变上,忽略了微循环与听功能关系的研究。本文介绍了活体豚鼠耳蜗微循环与内淋巴电位同时观察记录的方法,将二者分析比较,并应用耳蜗缺血的实验模型观察了本方法的使用情况,取得满意的实验结果。本方法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听觉生理与微循环供血之关系及许多内耳疾病的发生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在豚鼠耳蜗的定位分布,以确定NO作为神经递质和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在内耳听觉生理和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纯白红目豚鼠35只,用NADPH黄递酶组化法和NOSmRNA原位杂交技术研究NOS在耳蜗的表达。结果:NOS主要分布于耳蜗螺旋器的内、外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胞浆和血管纹边缘细胞。来源于大鼠小脑的NOSmRNA探针在血管纹无阳性信号,原位杂交能在mRNA水平区别不同来源的NOS。结论:NOS在耳蜗螺旋器有表达,因此NO是听觉传入径路上的神经递质或调质。血管纹边缘细胞能合成释放NO,对耳蜗微循环进行自身调节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探讨庆大霉素(简称 GM)内耳中毒机理,本文采用形态学观察方法,利用光镜和电子显微镜对 GM 中毒后豚鼠耳蜗血管纹、毛细胞的损害进行了对比观察,也观察了肾脏形态改变。讨论了血管纹萎缩与外毛细胞缺失的关系,血管纹和肾小球萎缩的病理改变及中药红花改善微循环,减轻庆大霉素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卡波金对豚鼠耳蜗微血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卡波金(体积分数为95%氧气和体积分数为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carbogen)间断吸入对豚鼠耳蜗微血管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纯白红目琢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纯氧组(给予间断吸入纯氧);卡波金组(给予间断吸入卡波金)。用电生理技术测定其听阈;血气分析方法测定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pH;螺旋韧带管纹铺片技术和电镜观察耳蜗外侧壁微血管和血管纹变化。结果:卡波金组与其他2组比较具有增加血氧含量,扩张耳蜗微血管的作用,ABR及镜下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卡波金改善耳蜗微循环和增加耳蜗血氧供应,其效果优于纯氧吸入。提示卡波金对内耳微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如突发性聋等具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合酶在豚鼠耳蜗的定位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在豚鼠耳蜗的定位分布,以确定NO作为神经和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在内耳听觉生理和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纯白红目豚鼠35只,用NADPH-黄递酶组化法和NOSmRNA原位杂交技术研究NOS在耳蜗的表达。结果:NOS主要分布于耳蜗螺旋器的内,外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胞浆和血管纹边缘细胞。来源于大鼠小脑的NOSmRNA探针在血管纹无阳性信号,原位杂交能在mRNA水平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耳色素与爆震性内耳损伤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利用耳蜗铺片、耳蜗树脂包埋半薄切片及耳蜗扫描电镜观察爆震前后FMMU白化豚鼠和杂色豚鼠耳蜗结构的变化。结果 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示FMMU白化豚鼠耳蜗的损伤较杂色豚鼠严重。结论 FMMU白化豚鼠耳蜗对听损伤的敏感性较高,提示内耳血管纹色素颗粒与爆震性内耳损伤有关,机理为色素颗粒参与调节内淋巴液中钙离子浓度的平衡及清除氧自由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活体豚鼠耳蜗微循环的观察方法。观察了耳蜗开窗手术对豚鼠听阈和耳蜗微循环的影响,描述了开窗部位的血管分布,测量了血管纹毛细血管和螺旋韧带血管的血流速度和管径,并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活体观察方法能够直接观察到微循环状态,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动物模型的耳蜗微血管通透性变化特点 ,了解耳蜗微血管通透性变化在内耳缺血性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①光化学法建立豚鼠耳蜗微循障碍动物模型 ;②改良伊文思蓝荧光法定量研究其耳蜗微血管通透性变化特点 ;③记录CAPN1阈值研究其听力损伤。结果 豚鼠耳蜗发生微循环障碍后 2h和 4h ,伊文思蓝通过耳蜗微血管的渗出量分别为 ( 1 .70 9± 0 .76 9) μg/只和 ( 2 .849± 0 .6 5 3) μg/只 (P <0 .0 1 ) ;CAPN1阈值分别增加 ( 2 4.44± 7.2 7)dBpeSPL和 ( 38.33± 7.91 )dBpe SPL(P <0 .0 1 )。结论 豚鼠耳蜗发生微循环障碍后其耳蜗微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可能是微循环障碍致内耳听力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心钠素在豚鼠耳蜗微血管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颖  邱建华 《医学争鸣》2005,26(7):581-583
目的:观察在豚鼠耳蜗微血管中心钠素(ANP)免疫反应产物的分布,为研究ANP在豚鼠耳蜗微循环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ANP在正常豚鼠耳蜗微血管中的分布特征.结果:在耳蜗1~4转的血管纹、蜗轴螺旋动脉主干及底转分支均发现有ANP反应阳性产物;蜗轴螺旋动脉在2~4转的分支为阴性.结论:ANP在内耳微循环的血流量调节方面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其分布特点与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耳缺血再灌注对耳蜗的影响。方法随机将豚鼠分为5组:正常组、缺血30min组、缺血30min再灌注组、缺血60min组、缺血60min再灌注组。手术经颅底暴露小脑前下动脉(AICA),缺血组使用40%FeCl3溶液诱导AICA形成血栓;缺血再灌注组经颈外静脉给予尿激酶(UK)溶解血栓。实验中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量仪监测耳蜗血流量(CoBF),实验前后测量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BR)值、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值,实验后耳蜗基底膜铺片硝酸银染色,光镜观察。结果血栓组在FeCl3诱导后CoBF值下降至诱导前约30%,溶栓组在用UK后CoBF恢复到诱导前大约70%。缺血时间越长ABR阈值越高,各频率DPOAE幅值下降越明显,毛细胞破坏越严重;缺血时间相等时再灌注组ABR阈值高,DPOAE幅值下降明显,毛细胞破坏严重。外毛细胞较内毛细胞更易受影响。结论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耳蜗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LSAB法),对表皮生长因子(EGF)在昆明种小白鼠内耳发育中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EGF在小鼠胚胎第13d和14d的耳蜗上应及螺旋神经节的神经细胞中有阳性表达,但在前庭感觉器官的上皮中表达很弱。EGF在内耳间充质及内耳软骨包囊中无表达。结果表明:EGF在小鼠耳蜗上皮发育中的表达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及组织特异性分布的特点,说明EGF参与小鼠耳蜗上皮的发育过程,其在小鼠耳蜗上皮发育的增殖期有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观察耳蜗缺血及不同时间段内再灌注时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异构体的表达及分布的情况。方法健康豚鼠40只,随机分对照组(N组)、假手术组(C组)和模型组(A组);模型组分为缺血30min组(A1组),缺血30min再灌注6h组(A2组),缺血30min再灌注24h组(A3组)。微动脉夹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并烧灼双侧椎动脉建立耳蜗缺血模型,打开微动脉夹建立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耳蜗NOS异构体的表达和变化,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A1、A2及A3组均可见内外毛细胞变形,Corti器内外毛细胞缺损,血管纹变薄。NOS异构体在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和Corti器都存在表达上调。A2、A3组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存在表达上调。结论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有相关的病理改变,如内外毛细胞变形、缺损,血管纹变薄等。NOS异构体在正常耳蜗中有弱阳性到阳性表达。iNOS可能参与耳蜗缺血-再灌注的损伤,并抑制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保护性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血清型的腺相关病毒经后半规管途径导入成年小鼠转染内耳细胞的效率及安全性。 方法 将20只6~8周C57BL/6J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4组,AAV8病毒注射组、AAV9病毒注射组、AAVie病毒注射组和Anc80L65病毒注射组,均采取后半规管路径进行注射,每只注射病毒溶液2 μL;正常对照组,每只注射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2 μL,均以左耳为手术耳。各组于术前1 d及术后2周行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查,随后取材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病毒在基底膜的分布情况。结果 AAV8组:术后2周观察见耳蜗顶中转34.6%±1.8%内毛细胞被转染,中底转39.0%±5.9%内毛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AAV9组:术后2周见耳蜗顶中转92.5%±1.1%内毛细胞被转染,中底转94.6%±1.0%内毛细胞表达GFP; AAVie组:术后2周见耳蜗顶中转96.7%±1.5%内毛细胞被转染,中底转97.7%±0.8%内毛细胞表达GFP; Anc80L65组:术后2周见耳蜗顶中转62.5%±3.3%内毛细胞转染,中底转63.1%±6.1%内毛细胞表达GFP;正常对照组未见GFP表达。 结论 经半规管途径注射AAVie、AAV9病毒溶液可以高效转染到耳蜗内毛细胞,此结果对耳聋疾病的内耳基因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氟桂嗪(flunarizine ,FNZ) 对内耳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结扎双侧椎动脉和一侧颈总动脉制备内耳缺血模型,用戴树宏耳蜗铺片术观察耳蜗形态学改变,将预防用药组与缺血组进行对比,结果: 缺血组平均每耳外毛细胞损失63 个,预防用药组每耳外毛细胞损失约9 个,经t 检验,差异显著( P< 001) 。结论:FNZ 对内耳缺血时外毛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豚鼠椎基底动脉缺血/再灌注时是否存在iNOS异常表达。方法经颅底径路建立豚鼠椎基底动脉缺血/再灌注耳蜗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各组动物近中轴位切片行iN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在耳蜗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豚鼠耳蜗螺旋神经节、Corti's器、血管纹、螺旋韧带的细胞浆和/或细胞核内iNOS染色呈弱阳性,缺血再灌注12h可见明显表达,24h表达最强,48h表达逐渐减弱。结论iNOS在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出现异常表达,参与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环磷酰胺预处理后再免疫豚鼠听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阳性率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动物模型,以供圆窗给药治疗内耳病的研究.方法白色红目豚鼠97只,其中32只用于制备内耳抗原,其余分为试验组(n=47)和对照组(n=18).试验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进行预处理,2 d后用粗制内耳抗原行皮下多点接种,接种后4、6、8、10、12、14、20 d,接受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对照组I不行任何处理,组Ⅱ仅行环磷酰胺预处理,不行粗制内耳抗原接种.结果接种后4 d时,试验组ABR阈值提高10 dB以上的动物占67%;接种后8 d时为86%,14 d时仍为60%,至接种后20 d时,所有动物ABR阈值恢复正常.结论将豚鼠用环磷酰胺预处理后,粗制内耳抗原只需单次接种,即可建立听力损害高发生率的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