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  堵亚茹 《河北医药》2004,26(12):997
重度吸入性损伤是由于热力或化学性烟雾导致下呼吸道和肺实质的严重损害 ,出现进行性低氧血症、肺水肿、支气管肺炎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治疗需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 ,并采用呼吸机机械通气。修复期坏死黏膜反复脱落 ,病程漫长 ,针对吸入性损伤的病变特点 ,采取良好的护理措施 ,对减少并发症 ,减轻感染 ,降低病死亡率起着关键作用。我科自 2 0 0 2年 2月至 2 0 0 3年 2月共收治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 10例 ,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例 ,均经电子支气管镜确诊 (损伤程度均达气管隆突以下 ) ,治疗 :气管切开 10例 ,经呼吸机辅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批量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预防性气管切开的呼吸道管理,以规范护理操作程序。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5批53例烧伤患者中32例行气管预防性切开者的呼吸道管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经实施科学的呼吸道管理,32例均未出现严重烧伤并发症及呼吸衰竭,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障。结论气管切开作为创伤性人工气道的尽早建立,对伴有吸入性损伤的批量烧伤患者的救治非常重要,严格规范的呼吸道管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批量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预防性气管切开的呼吸道管理,以规范护理操作程序.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5批53例烧伤患者中32例行气管预防性切开者的呼吸道管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经实施科学的呼吸道管理,32例均未出现严重烧伤并发症及呼吸衰竭,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障.结论 气管切开作为创伤性人工气道的尽早建立,对伴有吸入性损伤的批量烧伤患者的救治非常重要,严格规范的呼吸道管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的早期急救、确诊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其救治水平。方法 8例吸入性损伤患者,6例行紧急气管切开术。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救治:应用气管镜诊断吸入性损伤程度,清理气道和气管、支气管灌洗;人工鼻湿化气道和防治感染;使用化痰药,并定时翻身叩背、振动排痰。结果气管镜检查见8例患者吸入性损伤程度分别为中度2例,重度5例,特重度1例。6例气管切开患者,1例于伤后1周内拔管,1例于伤后第3周拔管,4例于伤后1个月后拔管。痰培养6例发现细菌。治疗过程中用气管镜清理痰痂、气管脱落黏膜2例次,灌洗13例次。所有患者均救治成功。结论吸入性损伤尽早行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损伤程度,清理气道,防止气道阻塞,灌洗液培养便于选择抗菌药物防治感染;中度以上吸入性损伤尽早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5.
秦赞秋 《淮海医药》2003,21(4):327-327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持续湿化加温是防止呼吸道粘膜干燥 ,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改善通气功能的一项有效措施。我科 1999年 4月~ 2 0 0 0年 3月对 2 7例重型 (GCS≤ 8)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气道持续加温加湿 ,与 1998年 4月~ 1999年 3月 2 3例气管切开后实施气道间断湿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比较 (其它治疗、护理措施常规执行 )。结果气道持续湿化加温 ,大大降低了肺部感染的死亡率 ,缩短了气管切开带管时间 ,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 :气管切开气道持续湿化加温的患者2 7例 ,男 2 1例 ,…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急诊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在严重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救治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38例严重烧伤拟有吸道吸入性损伤急诊行预防性气管切开 ,其中在伤后 4~ 8h行气管切开 2 6例 ,2 4h内气管切开 12例。结果 :治愈 31例 ,死亡 7例 (其中死于气管导管滑脱于皮下 1例 ,死于大面积深度烧伤感染败血症 6例 )。结论 :预防性气管切开操作简便 ,安全性高 ,是早期抢救严重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的首要有效措施之一 ,在临床上对拟有呼吸道吸入性损伤者 ,宜早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7.
气管切开在严重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救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诊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在严重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救治中的临床作用。方法:38例严重烧伤拟有吸道吸入性损伤急诊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其中在伤后4-8h行气管切开26例,24h内气管切开12例。结果:治愈31例,死亡7例(其中死于气管导管滑脱于皮下1例,死于大面积深度烧伤感染败血症6例)。结论:预防性气管切开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是早期抢救严重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的首要有效措施之一,在临床上对拟有呼吸道吸入性损伤者,宜早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8.
两种人工气道湿化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气道 (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是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它改变了气体进入呼吸道的正常途径 ,气体未经过加温、加湿、滤过环节而直接通过气管插管进入体内 ,对肺功能有一定的危害。因此 ,进行气道湿化对减少并发症有一定作用。我院对人工气道患者采用两种湿化方法并进行效果比较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2 0 0 0年 1 0月~ 2 0 0 2年 1月 ,我院重症监护室对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重型颅脑损伤、重型有机磷农药中毒、心肺复苏术、手术全麻尚未清醒的患者采取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共 60例 ,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 3…  相似文献   

9.
李娟  堵亚茹 《河北医药》2004,26(12):997-997
重度吸人性损伤是由于热力或化学性烟雾导致下呼吸道和肺实质的严重损害,出现进行性低氧血症、肺水肿、支气管肺炎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治疗需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并采用呼吸机机械通气。修复期坏死黏膜反复脱落,病程漫长,针对吸入性损伤的病变特点,采取良好的护理措施,对减少并发症,减轻感染,降低病死亡率起着关键作用。我科自2002年2月至2003年2月共收治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10例,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气管切开对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9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采取气管切开及综合治疗。结果全组死亡29例,病死率与吸入性损伤的程度有关。结论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宜尽早实行气管切开治疗(伤后6小时以内),并有预防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吸入性损伤的临床治疗,提高治愈率。方法 选择中重度吸入性损伤76例,分析其治疗效果及死亡原因。结果 76例中治愈57例,死亡19例。结论 吸入性损伤的死亡原因多为急性中毒菌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消化道出血等。治疗上在诊断明确即早期行气管切开,吸氧治疗,雾化吸入,气道冲洗,解痉药物使用,加强抗生素应用,适当增加补液量,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翻身拍背,对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莉 《中国医药指南》2012,(27):303-304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气管切开防止气道感染的护理,对防止呼吸道感染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2012年20例喉癌切除患者气管切开人工气道,进行护理分析,期中20例喉癌患者,17例半喉切除术,喉成形术;3例全喉切除术,气管造瘘术。结果住院期间均无呼吸道感染,伤口均I期愈合。结论喉癌术后患者行气管切开人工气道护理,对预防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吸入性损伤导致气道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但是大面积烧伤或面颈部深度烧伤后也可导致气道障碍,发生通气困难,低氧血症。更有甚引起气道堵塞,导致窒息死亡。实际工作中对于气道障碍的治疗有相当的难度,特别是对于做气管切开的指征、时间等认识上有差别。虽然已制定出一些标准,提倡对明确的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和高危并有呼吸困难的患早期进行气管切开,但在气管切开术的选择上仍存在不同意见,导致治疗困难。  相似文献   

14.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旭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3022-3023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常常意识不清,易发生抽搐、躁动,极度不能配合治疗护理,而这类患者一般均需要建立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口咽管等人工气道,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或使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所以对人工气道的护理尤为重要。为此笔者对收治的6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镇静状态下的人工气道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是救治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措施 ,气管切开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道梗阻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我们监护病房 (ICU )共行 84例气管切开术 ,其中 8例并发呼吸道梗阻 ,现将其发生原因及对策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4例患者 ,男性 66例 ,女性 18例 ,年龄 4~ 76岁 ,8例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 ,其中气道内套管阻塞 1例 ,气道套管脱出或旋转 2例 ,气道套囊滑脱 1例 ,气管外肿瘤压迫 3例 ,气道内大出血 1例。2 梗阻原因分析2 .1 气管内套管阻塞 :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可达 80 0~ 10 0 0 m L/d,若湿化不充分 ,易造成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使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体会。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吸入性损伤并实施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湿化法)和观察组(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每组各30例,对两组痰痂形成、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气管黏膜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应用于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治疗期间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104例ICU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降低感染率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将2002年6月至2008年1月人住ICU的昏迷患者共104例,按有无人工气道分为两组,并排除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及已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两组均实行定时翻身、肺部叩击等呼吸道护理。结果人工气道组感染率为85.07%,无人工气道组感染率为35.14%,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屏障,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维持人工气道的内环境平衡,使之符合生理的要求可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38例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救治与护理。结果 38例患者早期气管切开手术顺利,全部存活。无皮下气肿,气胸,血肿,套管脱出,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拔管时间为732 d,平均20 d。结论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进行气管切开,加强呼吸道管理和护理,通过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傅丽萍  陈淑华  刘爱平 《江西医药》2010,45(11):1101-1102
人工气道的建立(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人工气道建立后,上呼吸道固有的维持呼吸道的作用被人工气道所代替,上呼吸道的加温和加湿等非特异性功能也被削弱。由于吸人气体未经过加温、加湿及过滤处理,故对肺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我院重症监护室(ICU)于2008年4月-2010年5月.对60例行气管切开未上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进行湿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治疗手段。有文献报道气管切开引发肺部感染率为100%,因此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管理非常重要,本文从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对NICU 52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52例,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2~86岁,52例给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