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上蔡县60年代以来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百日咳的防制措施,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上蔡县百日咳的流行动态进行分析。结果:随着百日破混合制剂(DPT)的使用和计划免疫措施的实施,上蔡县百日咳发病率由六七十年代报告的200/10万-2000/10万降到2001年底的1/10万以下;流行范围逐年缩小;1991年以来≥5年发病比例增大;冬春季节高发,5月为发病高峰。结论:提高和保持高水平的DPT常规免疫接种率,并适时进行加强免疫,可以有效地降低社区百日咳的发病率,为巩固上蔡县百日咳的防治成果,需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监测和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2.
经戊二醛脱毒前或后的百日咳杆菌外膜蛋白免疫的NIH小鼠,其PD50分别为98.10~109.00和69.35~77.06μg/kg,但其LD50分别为37.90~42.11和107.20~119.11mg/kg。脱毒后的百日咳杆菌外膜蛋白1次免疫小鼠的保护率 为75.0%,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上升,免疫后第60d 血清抗体效价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抗体类型以IgM为主。经脱毒外膜蛋白2次免疫的小鼠保护率高达95.8%.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T和B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均显著增强,免疫后第180d仍能测出较高效价的血清抗体,抗体类型转为以IgG为主。实验结果证实,脱毒后的百日咳杆菌外膜蛋白能安全有效地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且2次免疫的效果优于1次免疫。  相似文献   

3.
贵阳市百日咳43年的流行病学分析杨惠敏(贵阳市卫生防疫站贵阳550003)贵阳市从1952~1994年43年间百日咳发病累计21312例,年均发病率为59.16/10万,死亡111例,病死率为0.52%。从1985年开展计划免疫以后,已无死亡病例,发...  相似文献   

4.
苏培媛  谢亮  刘瀚旻   《四川医学》2023,44(9):921-926
目的 对2月至11岁儿童鉴别百日咳及百日咳综合征提供临床特征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治疗的196例百日咳患儿和228例百日咳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5岁以上儿童人数占比均为最多,百日咳组中≤6月人数占比(32.1%)较百日咳综合征组占比(15.3%)增多,而7月~5岁人数占比(26.5%)较百日咳综合征组(42.6%)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百日咳组发热人数、WBC总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FeNO均较百日咳综合征组升高,潮气肺功能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月以下和5岁以上儿童更易感染百日咳杆菌,百日咳患儿易出现血常规和气道炎性指标异常,婴幼儿患儿还容易出现肺功能下降,应密切关注各项指标,积极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5.
冬眠灵、东莨菪碱佐治婴儿百日咳26例李继顺李秀华韩延英本文介绍用冬眠灵、东莨菪碱佐治婴儿百日咳26例,结果治愈20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85%,而对照组病死率为50%,疗效差异显著。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以冬眠灵1mg·kg-1·次-1肌注,每8...  相似文献   

6.
观测婴儿百日咳或百日咳综合征血钙107例。结果:<2.25mmol/L44例(憋气27例)为低血钙组,≥2.25mmol/L63例(憋气30例)为正常血钙组。抽搐率前组高于后组(P<0.01)。憋气Apgar评分前组低于后组(P<0.05)。憋气冲Apgar评分减轻1度的天数,低血钙钙剂治疗组短于其对照组(P<0.05);正常血钙钙剂治疗组与其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憋气消失天数,四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低血钙提高肌肉兴奋性,加重憋气程度,静注钙剂能改善之,但憋气的最终消失有待于基础病变的消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菏泽市57年的百日咳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51~2007年菏泽市百日咳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菏泽市57年来共报告百日咳646531例,死亡5345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年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997年以后已连续11年无死亡病病例。表明自实施计划免疫后,百日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结论进一步提高免疫接种率,加强百日咳病例的监测和传染源的管理,是控制百日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百日咳现状分析杨小苓田禾△(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10029△海军指挥学院门诊部210016)关键词中医药治疗百日咳综述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目前虽对小儿进行百日咳菌苗接种,但其发病率仍无显著下降,且近年来成人百日...  相似文献   

9.
钟备  詹容娥 《中级医刊》1995,30(11):27-28
观测婴儿百日咳或百日咳综合征血钙107例。结果:〈2.25mmol/L44例(憋气27例)为低血钙组,≥2.25mmol/L63例(憋气30例)为正常血钙组。抽搐率前组高于后组(P〈0.01)。憋气Apgar评分前组低于后组(P〈0.05)。憋气Apgar评分减轻1度的天数,低血钙钙剂治疗组短于其对照组(P〈0.05);正常血钙钙剂治疗组与其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憋气消失天数,四组间无  相似文献   

10.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为阵发性痉挛咳嗽,咳末有吼声夜间重,不及时治疗,病程可持续2~3个月以上易并发肺炎,为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案,我院儿科多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百日咳,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百日咳蛋白对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百日咳杆菌蛋白对致敏小鼠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以及IFN-γ/IL-4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致敏小鼠,卵白蛋白反复攻击后静脉注射乙酰甲胆碱(Mch),测定气道反应性;收集支气管肺灌洗液(BALF),检测炎症细胞及IL-4、IFN—γ水平,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肌注或滴鼻给予百日咳杆菌蛋白,能抑制致敏小鼠肺阻力及肺动态顺应性变化,上调肺泡灌洗液中IFN-γ/IL-4比例,降低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并且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病理学检查显示,百日咳杆菌蛋白能够有效抑制致敏小鼠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及肺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结论:百日咳杆菌蛋白能有效抑制过敏性哮喘小鼠肺部炎症、改善肺功能,对防治哮喘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国外将百日咳发病水平控制在低点后陆续出现百日咳发病反弹的报道,研究学者将该现象称为"百日咳再现"。"百日咳再现"对免疫规划时期百日咳的防控提出新的挑战。百日咳发病率上升的同时,其流行特征亦发生改变,原先的应对策略已无法满足"百日咳再现"的防控需求。该文将对国内外"百日咳再现"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模式的改变、"百日咳再现"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进行综述,对我国面对"百日咳再现"的防控形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类百日咳综合征与百日咳患儿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肺功能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5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6例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39例百日咳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百日咳和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临床症状、实验室及肺功能指标差异。结果 类百日咳综合征组百日咳疫苗接种史比例为90.63%,明显高于百日咳组的38.46%(P<0.05)。类百日咳综合征组患儿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为(15.19±2.31)×109/L明显低于百日咳组(P<0.05)。类百日咳综合征组患儿呼吸比(the ratio of inspiratory time and expiratory time,TI/TE)、达峰时间比(atio of the time to reach peak tidal expiratiry flow to total expiratory time, TPTEF/TE)和达峰容积比(ratio of the volume to reach peak tidal expiratory flow to total expiratory time,VPEF/VE)分别为0.77%±0.08%、26.42%±4.23%和27.69%±3.47%,明显高于百日咳组的0.69%±0.10%、22.15%±3.56%和22.30%±3.81%(P<0.05)。WBC、TI/TE、TPTEF/TE和VPEF/VE鉴别诊断类百日咳综合征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0.723、0.729和0.771(P<0.05)。结论 类百日咳综合征和百日咳患儿在百日咳疫苗接种史、血常规WBC及肺功能方面有一定差异,可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推拿法治疗百日咳32例临床分析(摘要)杨军党滨于美琴1992年1月~1996年1月,我们采用推拿法治疗百日咳病儿32例,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百日咳病儿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612~3612岁,平均21012岁。发病早期8...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百日咳及百日咳综合征患儿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1至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256例临床表现疑诊百日咳患儿,经鼻咽分泌物百日咳PCR检测显示阳性者确诊为百日咳共105例(观察组);经鼻咽分泌物百日咳PCR检测显示阴性者诊断为百日咳综合征151例(对照组)。结果:12组患儿性别(χ2=2.167,P=0.141)、年龄构成比(χ2=3.864,P=0.27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程:观察组为15(10,20)d,对照组15(11,21)d(Z=-1.430,P=0.1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所有患儿均不能提供确切的百日咳接触史,且未接种或未完成3次百日咳疫苗注射。32014年8月为百日咳高发时间,百日咳综合征发病高峰为春季及冬季。42组患儿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常规、普通病原学及胸部影像学等检查相比有差异,通过百日咳PCR抗原检测可予以确诊。5百日咳可并发肺炎、呼吸衰竭、百日咳脑病等,但总的预后较好。结论:在重庆,百日咳及百日咳综合征发病年龄小,百日咳发病高峰为8月份,经大环内酯类药物及对症等治疗后,总的治疗效果较好,百日咳疫苗免疫接种、通过实验室早期诊断及治疗百日咳是预防和控制百日咳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在新生儿和2~3个月要儿中常无典型痉咳,多表现为咳嗽数声后即发生屏气,面色发绀,窒息或惊厥.本院利用普鲁卡因静脉点滴治疗小婴儿百日咳窒息收到理想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百日咳在历史上曾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于全国广泛地开展了计划免疫工作,百日咳的发病率逐年降低。为了解该病历年来的发病情况及现状,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果洛州35年百日咳流行情况分析青海省果洛州卫生防疫站桑宝,李生启百口咳是儿童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我州自实施百日咳菌苗和百白破混合制剂预防接种以来,发病率逐年下降。为了今后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百日咳的发生,制定相应的对策,现将1961年~1995年我州百...  相似文献   

19.
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持久性下降和百日咳杆菌变异是导致"百日咳再现"的两个重要原因。百日咳杆菌变异株不表达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中所包含的抗原成分,其中以黏附素蛋白的缺失最为常见。大量研究表明黏附素蛋白的缺失对百日咳杆菌的侵袭力和致病性并无明显影响,被认为可以由其他毒力因子代偿。黏附素蛋白缺失株产生的原因,包括IS481序列插入等菌株自身变异相关的分子机制,以及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接种后的免疫环境造成的选择性压力。我国目前处在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接种初期,尚未报道发现黏附素蛋白缺失株。  相似文献   

20.
儿童感染百日咳博代氏杆菌导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很普遍。虽然用全细胞百日咳疫苗控制百日咳有效,但由于接种它后副作用较大,迫使人们不得不去开发新一代的疫苗。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开发成功则是该类疫苗研究的重大进展,它与全细胞疫苗相比有内毒素含量减少、反应原较小和免疫持续时间长等优点。另外,儿童接种无细胞疫苗后的不舒服感大大减少,依从性增加,还有望扩大到青少年和成人中免疫,使人类在全球上消灭百日咳成为可能。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