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临床常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及头孢他啶在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混合液中放置时间与药物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HPLC测定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头孢他啶在室温下与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放置7 h后,考察配伍液的性状、pH、不溶性微粒及含量的变化.结果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头孢他啶与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性状、pH及含量无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与放置时间有关.结论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头孢他啶与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应在7 h内使用.  相似文献   

2.
消除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在输液中混浊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松  王海荣  刘忠权 《中国药业》2001,10(10):29-29
目的:探讨滴加5%NaHCO3试液对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在各种输液中溶解的影响。方法:通过向已出现头孢哌酮钠沉淀的各种输液中滴加5%NaHCO3试液,测定各种输液中沉淀开始溶解时的pH值。结果:生理盐水在滴加5%NaHCO3至pH值为3.8时头孢哌酮钠沉淀开始溶解,其他输液需达到pH值4.0或4.1才开始溶解。结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输液出现混浊,可加入少量5%NaHCO3试液,即可迅速使输液澄清;选用生理盐水作为滴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的溶解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配伍稳定性。方法:25℃(室温)自然光和4℃自然光条件下考察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分别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配伍后放置不同时间内的有关物质、外观、不溶性微粒和pH的变化情况。结果: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配伍后,在测定时间内除头孢哌酮杂质C超过限量要求外,外观、不溶性微粒和pH均未见明显变化。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与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配伍后,在测定时间内,有关物质、外观、不溶性微粒和pH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室温和4℃自然光条件下,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能配伍使用,而室温自然光条件下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与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配伍液在8 h内可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4.
童彤  丁海文  沈爱宗  刘圣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2,42(17):1794-1797,1816
目的: 探究优化智能配药机器人调配技术参数对成品输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优化配药机器人调配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溶媒体积、转针速度、推拉次数、抽拉角度、残留稀释、静置时间、二次配药参数,考察成品输液的不溶性微粒数;测定成品输液室温8 h内pH值、渗透压和不溶性微粒数;并对比机器调配与人工调配效率、手部意外刺伤发生率、药液残留量。结果: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最佳调配技术参数为溶解过程中溶媒体积10 mL、慢速转针、推拉5次、抽拉角度180°、残留稀释1次、静置时间10 s、选择二次配药,成品输液不溶性微粒数符合药典规定;室温8 h内成品输液性状、渗透压和pH值没有显著变化;配药机器人调配的药液残留量小于人工调配,无手部意外刺伤发生,一人同时操作2台机器的调配效率高于人工调配。结论: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配药机器人调配技术参数,能够提高调配的成品输液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使用过程中质量稳定性。方法:用pH计法测定溶解和稀释后的泮托拉唑钠pH值的变化,同时测定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变化及观察颜色的变化。结果: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和稀释,5 h内溶液较稳定,用其他输液溶解和稀释溶液均不太稳定,不溶性微粒均有显著增加(P<0.05)),pH有明显下降,颜色有加深的现象。结论: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最好用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和稀释且即配即用。  相似文献   

6.
王晓宇  邓晓媚  吴妍  史天陆  刘圣 《安徽医药》2019,23(6):1078-1081
目的 确定注射用灯盏花素的最佳调配方法,考察其在不同溶媒中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优选注射用灯盏花素的最佳溶解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在25 ℃下,0、2、4、6、8 h时,不同溶媒输液中注射用灯盏花素的主成分野黄芩苷的含量变化,同时测定输液中pH和微粒的变化。结果 注射用灯盏花素最佳调配工艺为20 mg粉针加入3 mL灭菌注射用水溶于西林瓶中,以1 200 r/min频率振荡2 min;室温下,注射用灯盏花素在250 mL 0.9%氯化钠、5%葡萄糖、葡萄糖氯化钠输液中8 h内主成分含量稳定,不溶性微粒和pH均符合要求;在250 mL 10%葡萄糖输液中8 h内含量较稳定,在第4 小时时pH<5,第8 小时时不溶性微粒数超过药典标准。结论 临床使用时,将注射用灯盏花素使用最佳调配方法溶解后,选用50 mL 0.9%氯化钠,5%葡萄糖或者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作为稀释溶媒,并且8 h内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4种中药注射剂加入不同输液后的不溶性微粒和pH值的变化。方法模拟临床实用浓度,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不溶性微粒检查法-光阻法测定4种中药注射剂在不同输液中放置一定的时间后的不溶性微粒微粒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种中药注射剂均含有不同粒径和不同数量的不溶性微粒,个别品种超过药典要求。结论加强中药静脉注射剂的质量控制,特别是不溶性微粒监控,合理选择稀释溶媒。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痰热清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在室温(25℃)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痰热清注射液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6h内不同时间点的含量,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微粒及pH变化.结果 两药配伍后6h内的含量、pH、外观及不溶性微粒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于室温下6h内可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注射用血栓通溶于不同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微粒检测仪测定注射用血栓通在4种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4种配伍输液中,粒径不低于25,10,5,2μm的微粒均有增加,各配伍液间微粒增加数目有差异。与0.9%氯化纳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粒径不低于25,10μm的微粒超出中国药典规定。结论临床上使用注射用血栓通时,以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剂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25、37℃条件下考察,24h内注射用头孢西丁与5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头孢西丁在5种常用输液中24h内的含量变化,光阻法测定不溶性微粒变化,同时观察外观,测定pH变化。结果配伍液在25、37℃放置期间外观无明显变化。各样品溶液24h内pH无明显改变;配伍前后不溶性微粒的测定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稳定性结果表明注射用头孢西丁放置4h含量下降在10%以内,放置的时间愈长含量下降愈明显、温度愈高含量下降愈多。结论试验结果表明注射用头孢西丁与5种常用输液无明显配伍变化。但配伍后的药液应尽快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注射用雷替曲塞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稀释后输液的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实际情况,分别考察雷替曲塞输液在不同温度下(4 ℃冰箱内、25 ℃室内不避光和37 ℃室内不避光)24 h内的外观、不溶性微粒、pH值和含量的变化。结果:雷替曲塞输液在不同温度下24 h内的外观和pH值均无明显改变,不溶性微粒符合药典相关规定,雷替曲塞相对初始含量的变化范围在93.9%~100.7%之间。结论:在临床常见情况下,雷替曲塞输液在24 h内的稳定性良好,不必现配现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盐酸兰地洛尔粉针剂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以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注射用盐酸兰地洛尔与4种常用输液于室温(25℃)配伍4h内的含量,并测定不溶性微粒及pH值变化.结果 注射用盐酸兰地洛尔与上述4种输液配伍放置4h后,pH值、不溶性微粒、含量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注射用盐酸兰地洛尔在上述4种输液中4h内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和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在输液袋中的配伍相容性。方法:模拟临床输液实际情况,在室温(25℃)下,将临床常用量葡萄糖酸钙在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输液袋中与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混合配伍,分别在0,0.5,1,3 h考察外观、pH及葡萄糖酸钙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的药物浓度。结果:上述配伍输液在3 h内均无浑浊、变色、沉淀和气体产生等,pH保持稳定,而地塞米松磷酸钠的浓度随时间在输液中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临床常用量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与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在常用输液中存在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氨氯青霉素钠)与5种常用输液在不同放置时间、不同温度下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用5种常用输液分别配成溶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配伍液中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的含量。结果:样品与5%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时,随着放置时间和温度的升高,各组溶液中氨苄西林钠和氯唑西林钠的含量下降,其中以葡萄糖注射液中者最为显著。结论:氨氯青霉素钠在5%葡萄糖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曾颖  刘晓琦 《中国药房》2006,17(23):1813-1814
目的:考察4厂家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含量及稳定性。方法:从2005年省属秋季招标中标品种中抽取A(合资厂)与B、C、D(国产)4厂家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头孢哌酮钠的含量及考察其在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结果:测得含量与标示量除A厂家的头孢哌酮钠与标准相符外,B、C、D厂家均较低;在室温条件下于0.9%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放置2h后,4厂家头孢哌酮钠的含量均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建议药品监督部门加强对上市药品特别是国产药品的抽检,以保证药品质量的稳定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姚蕾  顾立素  胡昌勤 《药品评价》2006,3(4):282-285
目的对国产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方法按中国药典及有关标准进行检验,利用统计手段分析检验结果。结果30个企业生产的54批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中.17批不合格,占31.5%,涉及10个厂家。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溶液的澄清度和头孢哌酮的纯度。结论目前国产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是头孢哌酮的稳定性和溶液的澄清度.其中头孢哌酮钠的质量是决定制剂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与6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晓娴  高杰  缪丽燕 《中国药房》2010,(46):4372-4374
目的:考察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与6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25℃下,将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分别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配伍,在24 h内考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酸头孢噻利的含量。结果:硫酸头孢噻利与6种输液配伍在24 h内含量>97%,溶液外观、pH值无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结论:硫酸头孢噻利与6种输液在25℃、24 h内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18.
张波  李湘晖 《中国药房》2008,19(35):2762-2764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注射用多索茶碱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25±1)℃条件下放置6h内配伍液中2组分含量,并比较配伍前、后其外观、pH值的变化。结果:配伍后多索茶碱含量无明显变化,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含量略有下降,其余考察指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注射用多索茶碱可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应用,但应在25℃条件下4h内使用完毕。  相似文献   

19.
肖昌钱  廉洪  金锦  刘炜 《海峡药学》2010,22(9):18-19
目的考察注射用阿加曲班在甘露醇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甘油果糖注射液、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8h内,观察注射用阿加曲班与5种常用输液配伍后的外观、pH值以及紫外吸收曲线的变化情况,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8h内配伍液外观、pH值、含量及吸收曲线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阿加曲班与5种输液配伍稳定,可以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刘留成  赵俊 《中国药师》2009,12(1):75-77
评价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在4种常见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临床常规剂量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在不同温度(4℃,25℃,37℃)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点输液中雷贝拉唑钠含量,观察外观、不溶性微粒以及pH变化。结果:不同条件下注射用雷贝拉唑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溶液的颜色、不溶性微粒、pH、雷贝拉唑钠含量基本无变化;注射用雷贝拉唑钠与10%葡萄糖注射液在37℃条件下8h内含量及pH差异较大,溶液颜色由无色逐渐变为淡黄色。结论: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可以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注射用雷贝拉唑钠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时不宜在高温下放置,只宜现配现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