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前病变(PLGC)Bcl-2、P53基因蛋白的表达及阻癌胃泰的治疗机制.[方法]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溶液加胃黏膜机械损伤诱发Wistar大鼠PLGC状态.用阻癌胃泰与维酶素预防和治疗,观察对病变黏膜组织中P53、Bcl-2基因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中药组能明显阻断化学致癌物对黏膜的炎症损伤,改善PLGC组织黏膜不典型增生程度;同时中药组治疗后Bcl-2、P53基因蛋白阳性指数亦明显低于病理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瘀为主的阻癌胃泰通过改善PLGC大鼠气虚血瘀的病理基础,降低病变组织增殖水平,诱导细胞正常凋亡,从而对PLGC细胞的增殖有良好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前病变(PLGC)Bcl-2、P53基因蛋白的表达及阻癌胃泰的治疗机制.[方法]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溶液加胃黏膜机械损伤诱发Wistar大鼠PLGC状态.用阻癌胃泰与维酶素预防和治疗,观察对病变黏膜组织中P53、Bcl-2基因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中药组能明显阻断化学致癌物对黏膜的炎症损伤,改善PLGC组织黏膜不典型增生程度;同时中药组治疗后Bcl-2、P53基因蛋白阳性指数亦明显低于病理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瘀为主的阻癌胃泰通过改善PLGC大鼠气虚血瘀的病理基础,降低病变组织增殖水平,诱导细胞正常凋亡,从而对PLGC细胞的增殖有良好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3.
胃祺饮阻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胃祺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阻断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综合法诱发大鼠癌前病变状态,用胃祺饮与叶酸参与预防和治疗,观察对胃粘膜急性损伤及萎缩的预防治疗作用,以及对病变粘膜组织中髓过氧化脂质(MPO),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酶(CSH-Px),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水平的影响。结果:中药组能明显阻断有害因素对粘膜的炎症损伤,改善病变组织粘膜萎缩程度,优于叶酸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可提高GSH-Px水平,阻断NO的过度产生,下调组织中EGF及EGFR水平,有效地消除多种有害因素对胃粘膜的诱癌作用,结论:胃祺饮对胃癌前病变细胞的增殖有良好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4.
胃祺饮阻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观察胃祺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阻断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综合法诱发大鼠癌前病变状态,用胃祺饮与叶酸参与预防和治疗,观察对胃粘膜急性损伤及萎缩的预防治疗作用,以及对病变粘膜组织中髓过氧化脂质(MPO)、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酶(CSH-Px)、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水平的影响。结果中药组能明显阻断有害因素对粘膜的炎症损伤,改善病变组织粘膜萎缩程度,优于叶酸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可提高GSH-Px水平,阻断NO的过度产生,下调组织中EGF及EGFR水平,有效地消除多种有害因素对胃粘膜的诱癌作用。结论胃祺饮对胃癌前病变细胞的增殖有良好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舒胶囊对萎缩性胃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192例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8例)给予胃舒胶囊,对照组(64例)给予胃宁冲剂冲服,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内镜、病理疗效及治疗前后AgNOR颗粒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示积分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胃镜有效率70.3%,对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有效率分别为64.1%、66.4%、67.9%,并能降低其积分值。治疗组治疗前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胃舒胶囊也能显著降低AgNOR颗粒数、抑制PC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结论:胃舒胶囊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症状、胃镜征象、病理变化有显著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和纠正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叶酸治疗萎缩性胃炎并干预胃癌生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研究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叶酸水平与胃粘膜病变及某些基因变化的关系。方法:胃镜及胃粘膜活检确诊为中度以上的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测定其基础状态及服用叶酸1年后的血清叶酸水平、粘膜病理及p53、p16 、Fas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表达水平。结果:①血清叶酸水平与萎缩及异型增生负相关显著(P=001,P=0.053),与Fas表达负相关趋向显著;②随机叶酸水平上升,萎缩肌肠化呈减轻趋势,高水平时达到显著(P=0.001,P=0.052),并伴p53表达下调(P=0.056);③服用叶酸 大幅度提高其血清水平者,呈现异型增生明显减轻(P=066),并伴Fas及PCNA基因表达的明显下调(P=0.007,P=0.083)。结论:补充叶酸可以影响胃粘膜基因调节,减轻损伤,抑制增殖,使萎缩、肠化及异型增生明显改善,从而阻断胃癌前病变的进展。因此,叶酸可以治疗萎缩性胃炎并干预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加味左金丸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组织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以饮用甲硝基亚硝基胍为主24周制成的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维甲酸组,加味左金丸高、中、低剂量组,治疗16周,采用免疫组化SP法,TUNEL法检测胃黏膜组织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蛋白及凋亡指数(AD)的表达情况。[结果]加味左金丸能明显下调胃癌前病变组织细胞的PCNA、Bcl-2的表达,上调AI。[结论]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该方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莪蚕健胃方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组织细胞增殖、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莪蚕健胃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配合饥饱失常法诱导造模.设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莪蚕健胃方大、中、小剂量组,进行常规病理检测,采用免疫组化SP法、TUNEL法检测胃黏膜组织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Bcl-2蛋白及凋亡指数(AI)的表达情况.[结果]莪蚕健胃方各剂量组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中、重度异型增生率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均P<0.05);莪蚕健胃方能明显下调胃癌前病变组织细胞的PCNA、Bcl-2的表达,上调AI.[结论]莪蚕健胃方对大鼠实验性胃黏膜癌前病变有逆转作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该方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乐胃煎对大鼠胃癌前病变胃粘膜异型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乐胃煎对大鼠胃癌前病变(GPL)胃粘膜异型性的影响。方法:100g/L甲基硝基亚硝基胍饮用液自由饮用24周,建立大鼠GPL模型。应用乐胃煎治疗12周后处死,运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胃粘膜结构异型指数(ISA)、腺体形状指数(IGF)、体外周形状因子(GSF)及核腺比值指数(ING)变化。结果:乐胃煎组大鼠中、重度异型增生及肿瘤发生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维甲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乐胃煎组大鼠上述各形态参数值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维甲酸组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亦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乐胃煎对GSF、IGF的改善优于维甲酸(P<0.01)。结论:乐胃煎能有效改善GPL大鼠胃粘膜的异型性,从而阻断胃癌前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胃痞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胃痞颗粒对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胃痞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导造模。设空白组、模型组、胃痞颗粒Ⅰ组及Ⅱ组,进行常规病理检测、TUNEL细胞凋亡检测、Bcl-2、Fas、P53(突变型)蛋白表达检测。[结果]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中、重度异型增生率胃痞颗粒Ⅰ、Ⅱ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均P〈0.05);P53(突变型)、Bcl-2基因蛋白表达,胃痞颗粒Ⅰ、Ⅱ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Fas蛋白表达,胃痞颗粒Ⅰ、Ⅱ组均高于模型组,但前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痞颗粒对大鼠实验性胃黏膜癌前病变有逆转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玲霞  张沥  陶梅  宋瑛  曹广周 《胃肠病学》2008,13(8):474-477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胃癌癌前状态,高热饮食是CAG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目的:观察热水诱导CAG大鼠胃黏膜组织中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探讨长期高热饮食与CAG和胃癌的可能关系。方法:以55℃蒸馏水灌胃建立大鼠CAG模型。分别于灌胃第8、12、24、32和65周取腺胃组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学改变;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标记p53和PCNA蛋白,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热水灌胃组第24周时胃黏膜开始出现萎缩改变。温水灌胃组各时间点胃黏膜均未见p53和PCNA蛋白表达。热水灌胃组第24周时胃黏膜细胞核中即可见p53蛋白绿色荧光和PCNA蛋白红色荧光表达,第32周和65周时表达更为明显。免疫荧光双标记时可见两种蛋白共表达。结论:热水灌胃可致大鼠CAG并引起胃黏膜癌相关基因p53和PCNA蛋白表达增强,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在乙基硝基亚硝基胍(ENNG)诱导大鼠胃癌癌前病变发展过程的作用以及可能机制.方法:6周龄♂Wistar大鼠给予浓度为100 mg/L的ENNG溶液饮用14 wk后,使用浓度为300 m g/L和1 200 mg/L的尼美舒利溶液由大鼠自由饮用,分别在喂养14、26和38 wk后观察大鼠胃黏膜病变.使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大鼠病变胃黏膜COX-2蛋白、Bcl-2蛋白以及PCNA的表达,TUNEL法检测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结果:药物干预的大鼠胃癌癌前病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应的非用药组(P<0.05);药物干预组大鼠病变胃黏膜的COX-2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分别为17.6%,35.3%,显著低于非用药组的60%和84%(P<0.05);增殖指数18.9±4.57显著低于非用药组49.43±7.92(P<0.05);凋亡指数13.6±1.82显著高于非用药组2.12±0.53(P<0.05);COX-2蛋白和Bcl-2蛋白与PCNA的表达以及凋亡指数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能有效抑制ENNG诱导的大鼠胃癌癌前病变的发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OX-2、Bcl-2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病变胃黏膜细胞的增殖以及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盐酸小檗碱抗大鼠胃癌前病变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对实验性大鼠胃癌前病变的影响及与细胞凋亡和P53、Bcl-2蛋白、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N-甲基-N-亚硝基胍饮水法建立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用盐酸小檗碱预防和大、中、小3种剂量干预治疗,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以光镜观察胃癌前病变的发生率,并运用末端DNA标记法检测凋亡率(AI),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中P53和Bcl-2蛋白表达,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检测P53和Bcl-2的mRNA水平.[结果]经盐酸小檗碱干预大鼠,其癌前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P<0.05,AI显著提高,3种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P<0.05,并伴有Bcl-2、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水平降低,野生型P53基因mRNA水平升高,Bcl-2基因mRNA水平下调,其中以大剂量组尤为显著,与模型组比较P<0.01.[结论]盐酸小檗碱能预防和治疗实验性大鼠胃癌前病变,其机制与提高细胞凋亡率和调控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胃窦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关系密切。胃黏膜恶变过程中,细胞增殖与凋亡异常发挥重要作用。目的:研究大鼠胃黏膜萎缩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以及p16、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探讨这些调控因子的改变对萎缩性胃炎形成的影响。方法:以氨水、脱氧胆酸钠和乙醇三种损伤因素联合作用诱导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于2、4、6个月后处死。取胃黏膜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窦黏膜p16、Bcl-2、PCNA表达。结果:模型组胃黏膜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胃窦小凹增生.腺体层厚度和腺体数目明显减少;胃体病变较轻,仅于后期出现壁细胞数目减少。在胃窦黏膜萎缩过程中,p16表达逐渐降低,Bcl-2和PCNA表达逐渐升高。萎缩组p16表达较非萎缩组显著降低,Bcl-2、PCNA表达较非萎缩组显著升高。结论:多因素长期慢性刺激可致大鼠胃黏膜萎缩。模型大鼠胃黏膜细胞处于高增殖状态.抑癌基因p16蛋白表达低下.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高表达,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与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53、bcl-2基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生物学指标在胃癌前病变不同转归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52例胃癌患者胃癌及癌的病变组织标本及56例非胃癌患者有病变「胃黏膜中度以上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组织标本的p53、bcl-2和PCNA的表达。结果 ⑴在癌前病变中,p53、bcl-2在癌组与非癌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PCNA标记指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对脑出血急性应激性胃黏膜病变大鼠胃黏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替米沙坦组,每组32只,各组再分为1、2、3和5d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大鼠。制作脑出血大鼠模型,大体观察胃黏膜病变并计算溃疡指数;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TUNEL检测胃黏膜凋亡细胞。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出血组大鼠1、2、3和5d胃黏膜溃疡指数明显增大、PCNA表达明显减少、TUNEL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1)。与脑出血组比较,替米沙坦组大鼠1、2、3和5d胃黏膜溃疡指数明显减小、PCNA表达增多、TUNEL凋亡细胞减少(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够减小脑出血急性应激性胃黏膜病变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增加PCNA表达、减少TUNEL凋亡细胞,减轻应激性胃黏膜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早期胃癌病理形态、细胞核DNA含量、免疫组化及治疗等进行讨论。方法:32例早期胃癌,采用S-P法免疫组化,观察p53、p21、CEA、PCNA的表达;细胞核DNA含量以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早期胃癌癌周围粘膜常伴有绒毛状异型增生、腺瘤状异型增生、囊腺样异型增生、球样异型增生、灶性异型增生的形态,并与相应腺癌一致。细胞核DNA含量,异倍体细胞在6.8%~79.5 %之间;PCNA阳性细胞数在24.7~93.2个之间;p53、p21基因蛋白和CEA阳性表达分别为37.5%、78.1%和93.8%。早期胃癌经微波治疗后,近期经手术切除的标本中75%(6/8)仍有癌细胞存在。结论:早期胃癌与癌前期异型增生的组织学形态密切相关;异倍体值、细胞增殖指数、p53、p21和CEA表达,有助于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诊断;早期胃癌以手术切除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