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静 《中国科学美容》2011,(19):155-155,160
目的调查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病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并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以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方法抽查病历,对住院病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抽取住院病历858份,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7.7%,其中使用单一抗菌药物、2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3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分别占使用抗菌药物病历总数的58.4%、36.1%和5.5%。结论需要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除手术、放疗、化疗之外的治疗恶性肿瘤方法中的第四种模式。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具有特异性强、疗效明显、正常组织损伤少等优点。按照分子靶向药物的作用靶点以及药物的性质归为几类,主要包括以EGFR为靶点的药物、作用于HER2/cerbB2的单克隆抗体、靶向VEGF/VEGFR的药物、以白细胞CD分子为靶点的单抗以及作用于多个靶点的药物。笔者将上述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治疗肌筋膜痛的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对肌筋膜痛的定义、诊断和治疗都存在着模糊认识 ,特别是在肌筋膜痛的药物治疗上。本文对肌筋膜的临床用药特点、常用药物、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影响因素等做一介绍 ,以期为药物治疗肌筋膜痛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一些药物对肌筋膜痛具有良好的疗效 ,但有的药物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抗焦虑药物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疼痛症状。在治疗中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药物的作用 ,如缓解疼痛、松弛肌肉、睡眠、抑郁、抗炎和各种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最近有学者提出用晚期前列腺癌(APC)代替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较传统的去势药物GnRH受体激动剂作用机制不同,新的GnRH受体拮抗剂已经出现。新的阻断雄激素合成药物、化学治疗药物、肿瘤疫苗等免疫治疗药物、生物靶向药物、骨转移药物、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成为一线推荐药物或正在临床试验。放射免疫疗法被认为是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门诊患者的药物素养进行调查,分析影响药物素养的因素。方法抽取446例在长沙市6所医院门诊就诊患者,采用中文版药物素养评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门诊患者药物素养得分7.49±3.47,12.1%药物素养差,57.4%中等,30.5%好。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平均收入、疾病总数、服药数量的门诊患者的药物素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是影响门诊非住院患者药物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R~2=0.446)。结论门诊患者的药物素养处于中等水平,其中高龄、低文化程度、非在职及无配偶患者药物素养相对较差,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该类人群的药物素养水平,促进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6.
杨菊芝  洪冰  叶爱菊  林菊萍 《骨科》2015,34(4):545-548
目的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水平。方法抽查浙江省三门县人民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11月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出院病历452份,进行药物医嘱审核,将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嘱进行归纳、整理并分析。结果在抽查的病历中,有184份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缺适应证用药、缺联合用药指征、相互作用致疗效降低、品种选择错误、经验用药欠妥、序贯疗法不当、应该使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而未使用、给药时机不当、全身用的抗菌药物局部外用、不良反应可能加重症状、作用机制相同药物之间更换、给药间隔时间按药效学/药动学原理衡量欠妥、换药过频、疗程不足、缺预防用药指证、不符合预防用药原则。结论该院病历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仍较突出,需加大监督和医嘱检查力度,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合理化。  相似文献   

7.
合併用药有增加药物毒性的危险或降低一种或所用全部药物的治疗效果,故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治疗者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回顾了药物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并讨论了外科病人中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药物动力学性相互作用】这类作用的定义是一种药物影响另一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或消除,从而造成血浆药物浓度的变化,并改变了药物的反应。许多药物相互作用使胃肠道药物吸收障碍。这些作用主要包括药物吸收减少或延迟,很少使药物吸收增加。多数抑制胃运动的药物能降低胃肠道吸收药物的速率。如抗胆碱能药(阿托品、胃长宁和普鲁本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设计高危药物安全屏障,确保用药安全.方法 成立高危药物网络管理小组,确立高危药物种类,分析高危药物不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设计高危药物标识屏障、信息屏障及使用屏障,并时护士加强高危药物安全培训.结果 应用安全屏障前后高危药物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危药物护理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多层屏障可避免不安全事件发生.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提升高危药物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李舜  郭益静  宋敏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261-262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为实现2012年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规定的各项指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浪费及积极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2年3月住院患者病历1260份,按抗菌药物使用有无指征,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抗菌药物联用、给药剂量与方法是否恰当,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1260份住院患者病历中,有213份病历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主要问题是抗菌药物使用无指征,抗菌药物品种选用及疗程不当,病原学送检率低等问题。结论:应深入开展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工作,结合卫生部《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要求,继续加强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及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
曹欣  李梦华  安学娟  姜卫  曹燕 《骨科》2015,34(6):839-843
目的 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的理论研究。 方法 将适应性效率概念引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变迁的分析中,指出制度适应性效率不高的具体表现为:制度未能鼓励基本药物的生产、使用和创新;未能促进相关知识的充分、正确、协调运用;利益集团阻挠制度的适应性调整。结果 我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适应性效率不高的具体成因:路径依赖制约、制度供需矛盾、制度摩擦冲突、制度交易费用、非正式制度缺失等。结论 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未来的建设中,应着重从提高制度的适应性效率入手,赋予基本药物制度的法律地位,加强基本药物供需的政策扶持,减少基本药物制度与相关制度的摩擦,降低基本药物制度的交易费用,培育促进基本药物利用的非正式制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及时、有效地拦截过敏药物的误开、保障患者安全的流程管控模式.方法 将患者的药物过敏史,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进行电子化流程管理,包括药物的收集选定、计算机系统程序设置、人员培训及相关的流程管理等.结果 实行自动拦截过敏药物电子化流程管理后,无一例误开过敏药物现象.结论 自动拦截过敏药物电子化流程管理控制的实施,在预防误开过敏药物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司继刚 《骨科》2015,34(6):758-761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致凝血障碍的机制及对策,为临床避免或减少抗菌药物致出血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 方法 对抗菌药物致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因子生成障碍文献报道和研究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寻找出抗菌药物致该类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结果 抗菌药物主要影响凝血的机制为:药物直接抑制骨髓巨核细胞致使血小板生成障碍,药物直接或通过免疫机制引起血小板的破坏增加,以及抗菌药物影响凝血因子的生成等。抗菌药物致凝血障碍可引起皮肤黏膜出血、胃肠道出血、泌尿道出血,甚至引起致命的脑出血。结论 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致凝血障碍不良反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及时采取对策,首要是立即停用相关药物,绝对卧床休息,轻者可自行恢复,严重患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人免疫球蛋白、输注血小板、甚或血浆置换。抗菌药物致凝血障碍高危人群可预防性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方法我院参照《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分级管理实施细则》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方法和措施,并严加执行,通过对执行前一年和实施后一年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不合理用药现象减少。结论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方法和措施并严加执行,一定能规范医务人员用药行为,使抗菌药物在使用上逐步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4.
化疗药物具有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护理人员在配制、使用和处理化疗药物时,如防护不当,给自身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化疗药物要求在垂直气流生物安全柜中进行配制,以免配药时药液造成空气污染;有条件的医院应尽量建立化疗药物配制中心,集中配制化疗药物。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为配制化疗药物的工作人员配备了手套、皮裙、防护眼镜,为进一步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15.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Herry等[1]首次报道了将实心硅微针阵列芯片用于药物经皮释放的研究以来,经皮微针药物导入的研究就没有停止过,并取得了较大进展,出现了像实心微针、中空微针、金属微针、硅微针、聚合物微针等一系列微针,导入的药物从刚开始的小分子药物及高亲脂性药物到目前的大分子药物、蛋白质、混悬液,甚至是微粒体[2-3],经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药物流产妇女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及需求状况。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在计划生育门诊接受药物流产的91例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妇女药物流产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5.1±1.8)分,84.6%~98.9%的妇女很需要和需要了解药物流产的不良反应、成功指征、禁忌证、药物流产的具体方法等知识,34.1%~49.5%的妇女选择个体指导、知识手册和电话咨询的健康教育形式。结论药物流产妇女缺乏药物流产相关知识,其对药物流产相关知识的需求较强烈,护理人员应采取针对性进行药物流产相关知识教育,并加强对其生殖健康知识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许多药物受到光的照射后容易变性分解,导致药物变色、沉淀、药效降低,严重影响药物的质量,甚至增加药物毒性。如临床常用的硝普钠、硝酸甘油、盐酸左氧氟沙星、水溶性维生素及一些化疗药物(顺铂、卡铂、米托恩醌)等不仅在保存时需避光,临床溶解稀释后,其水溶液不稳定,光照加速反应,因此在滴注过程中也应尽量避光。对于需避光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药物治疗联络护理专业小组的构建与运行方法及效果。 方法 护理部联合医务部和药学部共同组建药物治疗联络护理专业小组,规范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指导联络护士开展药品管理、给药护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给药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等工作。 结果 药物治疗工作质量督查评分由2017年的(97.73±1.95)分提升至2020年的(98.47±1.37)分;药物不良反应上报由2016年的41例次上升至2019年的298例次,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外渗发生率显著降低(均P<0.01)。 结论 药物治疗联络护理专业小组的构建和运行有利于综合医院规范药品管理,提高药物治疗工作质量,强化护理人员药物不良反应的上报意识,促进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9.
对14例出现抗癫痫药物高敏反应综合征(AHS)的患儿积极治疗和护理,患儿过敏症状均消失,除2例家长拒绝使用抗癫痫药物外,其余均癫痫发作控制满意,无永久性损害。提出对首次使用抗癫痫药物患儿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家属药物使用的健康教育;对已发生AHS的患儿严密观察体温、皮疹、黏膜、小便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可减少抗癫痫药物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儿童抗癫痫药物高敏反应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元喜 《护理学杂志》2008,23(19):14-15
对14例出现抗癫痫药物高敏反应综合征(AHS)的患儿积极治疗和护理,患儿过敏症状均消失,除2例家长拒绝使用抗癫痫药物外,其余均癫痫发作控制满意,无永久性损害.提出对首次使用抗癫痫药物患儿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家属药物使用的健康教育;对已发生AHS的患儿严密观察体温、皮疹、黏膜、小便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可减少抗癫痫药物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