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研究了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对诱导人白细胞介素6(IL-6)依赖性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自分泌IL-6的作用。结果表明:人MM细胞系XG-1培养上清(SN1)没有可检测水平IL-6活性;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系MF-L培养上清(SN2)仅有低水平IL-6活性(100U/ml);XG-1细胞和MF-L细胞/上清共同培养上清(SN3,SN4)均含极高的IL-6活性(1050U/ml),并可被IL-6单抗BE-8 相似文献
2.
骨髓瘤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均参与多发性骨髓瘤白细胞介素6过度分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过度表达的机制。方法:采用多聚甲醛分别固定骨髓瘤细胞KM3和骨髓基质细胞,再将其置于同一体系中共同培养,用B9细胞增殖试验测量培养上清中IL6活性。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及骨髓瘤细胞均能自发分泌IL6,两种细胞经固定后几乎均不能分泌IL6。固定的骨髓瘤细胞与未经固定的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后,可使共培养上清中的IL6活性明显增加,同时固定后的骨髓基质细胞与未固定的骨髓瘤细胞共培养后亦可使后者分泌IL6增加,其中MM患者的骨髓基质细胞较正常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共培养后上清中IL6活性增加更明显(P均<0.01)。结论:MM患者IL6过度产生的机制存在二相性,即骨髓瘤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均可过度表达IL6,参与MM的发病。 相似文献
3.
骨髓瘤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均参与多发性骨髓瘤白细胞介素6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过度表达的机制。方法:采用多聚甲醛分别固定骨髓瘤细胞KM3和骨髓基质细胞,再将其置于同一体系中共同培养,用B9细胞增殖试验测量培养上清中IL-6活性。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及骨髓瘤细胞均能自发分泌IL-6,两种细胞经固定后几乎均不能分泌IL-6。固定的骨髓瘤细胞与未经固定的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后,可使共培养上清中的IL-6活性明显增加,同时固定后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与多发性骨髓瘤(MM)发病的关系,检测了21例M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IL-6活性。结果显示:进展期MM组的IL-6活性高于稳定期MM组(P<0.01)及正常对照组(P<0.0005);IgG型MM患者的IL-6活性与M蛋白,IgA及IgM的含量无相关性。加之IL-6可骨髓瘤细胞增殖,结果表明:IL-6可能是MM的发生或生长因子,但IL-6与MM的异... 相似文献
5.
6.
7.
8.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细胞IL-6分泌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机制。方法:应用双标记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16例MM患者和19例对照者新鲜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IL-6表达情况。结果: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IL-6表达阳性率为15.4%±6.5%,骨髓瘤细胞IL-6表达阳性率达7.9%±2.9%,基质细胞IL-6表达阳性率达4.5%±1.2%;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IL-6表达阳性率为4.6%±2.3%,基质细胞IL-6表达阳性率为2.6%±1.1%,浆细胞IL-6表达阳性率为0.7%±0.1%。MM患者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01)。另外MM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基质细胞所占比率为6.9%±1.4%,也较对照组的4.7%±1.8%明显升高(P<0.001)。结论:MM患者升高的IL-6既可由瘤细胞分泌,又可由基质细胞分泌,自分泌和旁分泌机制可能都参与了MM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系SKO-007是新近建株于MM患者的骨髓瘤细胞,它是否自泌白细胞介素6(IL-6)尚未见报道。材料和方法1 细胞培养与样品收集将SKQ-007细胞(ATCC购置)悬浮于含10%灭活小牛血清(FCS)的RPMI 1640培养体系中,37℃、5% CO_2条件下培养2~3天换液传代1次。试验前,收集细胞用无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洗涤两次,并饥饿4小时。再同法洗涤两次,收集末次洗涤液和1.5×10~7细胞作为培养0小时之样品。 相似文献
10.
11.
用 ̄(51)Cr标记细胞株的方法,研究了白细胞介素6(IL-6)及粒-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U266、XG-7)、EB病毒阳性细胞株(Daudi)和内皮细胞间粘附的调控作用,观察了粘附作用对XG-7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IL-6及其受体(IL-6R)gp130相关性生长因子GM-CSF不仅是人MM细胞体内、外的生长因子,而且可以提高MM细胞-内皮细胞间的粘附能力,有助于MM细胞的扩散;②粘附作用亦能引起肿瘤细胞XG-7表面CD_(11a)、CD_(54)、CD_(44)、CD_(49d)表达的异常改变;③CD_(49d)及其配体的相互作用可能参与了MM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作者将人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转染至FBL-3红白血病细胞,建立了高分泌IL6的FBL-3细胞克隆株,并观察了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磷酸钙DNA共沉淀法将IL-6表达载体BCMGNeo-IL-6转移至FBL-3细胞中,通过G4l8抗性筛选、有限稀释法和上清中IL-6活性的测定,从多株阳性克隆中筛选到一株高分泌IL-6(225.6U/ml)的克隆株。体外观察表明,IL-6基因转染的FBL-3细胞体外生长能力、集落形成能力均减弱,且其生长抑制程度与分泌IL-6水平呈正相关。给小鼠皮下接种后肿瘤结节形成率降低,生长速度减慢,荷瘤小鼠存活期延长。以上结果表明,IL-6基因转染的FBL-3细胞致瘤性下降,这为将该细胞制备成新型瘤苗治疗白血病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人骨髓基质细胞中某些细胞因子和特异性标记的免疫电镜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骨髓基质细胞支持造血的分子基础,应用胶体金和银增染的单标和双标记技术,对长期培养的人骨髓基质细胞(HLTBMC)中几种重要细胞因子(GM-CSF、G-CSF、b-FGF、IL-3)以及细胞特异性标记进行免疫电镜研究。结果表明GM-CSF、G-CSF和b-FGF可由长期培养的基质细胞产生。基质细胞主要以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为主。vWF(作为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Fb-SP(成纤维细胞表面蛋白,主要标记成纤维细胞)及GM-CSF、G-CSF和b-FGF的双标记结果证明,这些细胞表面及细胞外基质中均可见大量细胞因子分布,且细胞外基质比细胞表面有更强的标记密度,证明细胞外基质有浓缩细胞因子的作用。这种模式可能有利于对造血细胞的支持。硫酸类肝素(heparansulpate)和GMCSF双标记结果显示两者共存于同一位点,证明生长因子是束缚于细胞表面和细胞外基质的硫酸类肝素中;提示骨髓基质细胞及其细胞外基质上各种生长因子和硫酸类肝素等质和量的变化对支持造血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人胚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及向神经样细胞的诱导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培养纯化人胚骨髓基质干细胞并向神经系统方向诱导。方法 提取人胚胎股骨、肱骨骨髓 ,Percoll分离液分离 ,将含有MSC的中间白膜层培养于DMEM +10 %的胎牛血清培养基中 ,并进行扩增。用 2 0 0 μm的BHA对其进行诱导分化 ,并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 (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结果 成功进行了人胚骨髓基质干细胞原代和传代培养 ,并成功完成了向神经样细胞的诱导。结论 人胚骨髓基质干细胞可以比较容易的获得并能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是一个研究神经再生的较好的标本来源 相似文献
15.
大鼠成骨细胞白细胞介素6分泌作用及其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次消化和差异吸附等方法从新生大鼠顶额骨中分离并获得纯化的成骨细胞。该细胞上清能促进白细胞介素6(IL-6)依赖的杂交瘤细胞系B_9增殖,其促增殖作用与细胞浓度有关,并且可被抗IL-6单克隆抗体抑制。IL-1、TNF及细菌脂多糖(LPS)均能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分泌IL-6,而γ-干扰素(γIFN)则抑制其分泌IL-6,且上述效应均呈剂量依赖性。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大鼠成骨细胞分泌的IL-6很可能是最主要、最直接的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其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除促进骨髓瘤细胞增殖外,还参与了MM的骨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6(IL-6)及其受体(IL-6R)、髓样细胞白血病蛋白-1(MCL-1)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唐山市工人医院和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98例,根据DS分期将患者分为3组:Ⅰ期27例,Ⅱ期34例,Ⅲ期37例。比较不同DS分期患者的IL-6、IL-6R及MCL-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3组患者IL-6及MCL-1表达水平随着DS分期升高而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IL-6R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不同IL-6及MCL-1表达水平患者的预后,结果显示,IL-6≥80 pg/ml的患者(41例)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3.0个月,<80 pg/ml的患者(57例)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3.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L-1≥200 pg/ml的患者(45例)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5个月,<200 pg/ml患者(53例)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7.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β2-MG及Hb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DS分期、IL-6及MCL-1与预后相关(r=0.857,r=0.764,r=0.802)。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IL-6及MCL-1水平与患者的DS分期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7.
应用肿瘤病人外周血克隆化LAK细胞对裸鼠的人肺巨细胞癌细胞系高转移株(PLA801-D)模型进行实验治疗。结果表明,LAK细胞治疗组裸鼠14只平均活存天数118.3天,对照组12只平均活存88.8天,治疗组长于对照组,P<0.05。经LAK细胞治疗组有两例荷瘤裸鼠肿瘤消退。组织病理学观察,肿瘤细胞通过血行和淋巴转移于肺部和淋巴结,11例治疗组裸鼠中仅1例转移,而对照组裸鼠共观察8例中有4例发生转移,且1例除肺和淋巴结有转移外在心肌纤维间有广泛的肿瘤细胞转移。电镜观察,肿瘤细胞有超微结构的特点,部分细胞呈现凋亡的改变。本文对LAK细胞治疗的可能有效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35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外周血(其中8例同时测骨髓)及1例未定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患者的外周血和骨髓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8例MM的骨髓标本7例阳性。35例外周血23例阳性,阳性率为65.7%。其中II、III期阳性率明显高于I期;IgG型阳性率高于IgA及IgD型。另1例MGUS患者的外周血及骨髓均未测出IgH基因重排。作者认为,IgH基因重排的检测对MM诊断有一定的价值;骨髓标本优于外周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