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增强薄层扫描与CT普通扫描诊断和鉴别诊断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疑似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38例,比较CT增强薄层扫描融合图像、CT图像和病理检查的符合率。结果 138例疑似胃肠道肿瘤患者,病理检查确诊102例,CT增强薄层扫描重建融合图像确诊符合率为92.2%(94/102),CT图像确诊符合率为83.3%(85/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组织周围浸润患者78例,CT增强薄层扫描诊断组织周围浸润符合率为91.0%(71/78),CT图像诊断组织周围浸润符合率为75.6%(5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薄层扫描诊断淋巴结转移患者符合率为92.9%(52/56),CT图像诊断淋巴结转移患者符合率为75.0%(4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N0期外,CT增强薄层扫描与CT普通扫描在肿瘤TNM分期诊断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薄层扫描诊断胃肠道肿瘤准确率高,特异性强,且对判断肿瘤分期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块自适应融合的序列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算法使用低分辨率序列图像中的互补信息重建生成高分辨率图像。为了保证重建初始估计尽可能接近真实场景,配准后的序列图像按照图像块梯度信息自适应的融合生成高分辨率初始估计图像。算法采用误差反向投影的方法对高分辨率图像迭代校正,生成超分辨率重建最终结果。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能够在增加图像细节信息的同时重建出更加自然真实的高分辨率图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多层面螺旋CT(MSCT)图像重建技术,判断中心型肺癌是否侵犯肺中央血管及其可切除性。方法:对48例病变在肺门区的中心型肺癌的患者术前进行MSCT扫描,拟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有关的肺动静脉进行图像重建,对照手术所见和病理结果,分析肿瘤与肺血管的关系、血管能否分离等方面,对比常规CT图像和CT+重建图像二者之间判断的准确率。结果:48例中42例进行了开胸探查、肺叶或全肺切除术。CT+重建图像判断血管与肿瘤关系的准确率高于单一CT。对照术中所见(186根血管)和病理观察(78根血管),二者的准确率有统计学差异(0.01〈P〈0.05)。以手术对血管的实际处理结果为标准,CT+图像重建对预测血管不能处理的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多层面螺旋CT图像重建的方法可以提高对中心型肺癌血管受侵的认识,对外科医生预测其可切除性及制定手术方案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唐慧  时宏  刘婷  和鸿  刘为  薛久华 《现代肿瘤医学》2021,(13):2329-2333
目的:探讨胸部低剂量CT结合基于多模型的迭代重建算法(ASIR-V)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行Revolution CT胸部平扫的肺结节患者40例。患者首次检查时先采用常规剂量胸部CT扫描,预设噪声指数为14 HU,图像重建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若发现肺结节者,于肺结节局部层面进行低剂量靶扫描,预设噪声指数为24 HU,图像采用60%ASIR-V算法进行重建。记录两种扫描模式下肺结节的检出数,测量肺结节的大小、CT值、噪声值以及肺组织CT值和噪声值,并计算肺结节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5分法对两种扫描模式下整体图像质量以及部分肺结节的特殊形态学征象进行主观评分。记录两种扫描模式中患者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结果:常规剂量扫描ED为(3.20±1.14) mSv,低剂量扫描ED为(1.64±0.29) mSv,辐射剂量减低约48.8%。常规剂量扫描共检出108个肺结节,低剂量扫描共检出107个肺结节,低剂量CT扫描肺结节检出率为99.07%。低剂量60%ASIR-V图像和常规剂量FBP图像在肺结节的大小、CT值、SD值、SNR及CNR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医师对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剂量CT扫描中,运用60% ASIR-V算法对于肺结节的检出、肺结节形态学特征的显示与常规剂量FBP图像质量差异不大,但其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肺肿瘤和膈肌动度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 本实验为解决位于胸腔肿瘤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时随呼吸动度的影响。方法 对 48例肺癌患者肿瘤动度的实际测量 ,得出肺不同部位肿瘤的动度数据 ;通过模拟呼吸动度下肿瘤体积变化和CT扫描方式的研究 ,将不同体积的小球分别在不同CT扫描时间下进行体积测量分析。结果 ⑴位于上肺的肿瘤在X、Y方向动度很小 ,为 (0 .2 0± 0 .0 6 )、(0 .2 0± 0 .11)cm ;下肺X、Y方向动度由于受心脏和大动脉搏动影响 ,稍大于上肺为 (0 .31± 0 .10 )、(0 .36± 0 .10 )cm ;但不论肿瘤位于肺的什么部位 ,对Z轴方向影响最大 ;尤以下肺更显著 ,为 (0 .90± 0 .45 )~ (0 .93± 0 .46 )cm ,这主要受膈肌影响。⑵每一层组织CT扫描时间大于或等于一个呼吸周期的话 ,肿瘤信息不会丢失 ,而且三维重建图像包括了各方向的动度 ;如采用螺旋CT快速扫描则三维重建图像不能包括肿瘤的全部动度。结论 肺部肿瘤呼吸动度影响主要是Z轴方向。如果定位时CT扫描 (每一层组织 )所需时间与每个呼吸周期时间一致的话 ,重建肿瘤轮廓完全包括了动度的影响 ,确定大肿瘤体积 (GTV)根本不需加安全边界。而用扫描时间小于呼吸周期的CT(如螺旋CT)则治疗计划重建的三维影像不能反映出肿瘤的全部动度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螺旋CT轴位图像与后处理重建图像技术在周围型肺癌形态显示对比分析.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利用多种图像工作站后处理软件重建,分别观察肿块表面形态与周围的关系,并与轴位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左肺上叶18例(舌段5例),左肺下叶14例,右肺上叶16例,中叶9例,右肺下叶22例.HRCT显示周围型肺癌表面征象和内部结构优于SCT,处理重建图像的肿瘤表面征象与常规图像显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螺旋CT薄层轴位图像对肿瘤的边缘和内部细微改变显示佳,可为诊断提供更多依据;各种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能很好地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形态特征,及与周围支气管、血管束的立体解剖关系,是CT轴位图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7.
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螺旋CT轴位图像与后处理重建图像技术在周围型肺癌形态显示对比分析.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利用多种图像工作站后处理软件重建,分别观察肿块表面形态与周围的关系,并与轴位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左肺上叶18例(舌段5例),左肺下叶14例,右肺上叶16例,中叶9例,右肺下叶22例.HRCT显示周围型肺癌表面征象和内部结构优于SCT,处理重建图像的肿瘤表面征象与常规图像显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螺旋CT薄层轴位图像对肿瘤的边缘和内部细微改变显示佳,可为诊断提供更多依据;各种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能很好地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形态特征,及与周围支气管、血管束的立体解剖关系,是CT轴位图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N学图像三维重建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28例骨肿瘤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进行诊断。CT扫描全部采用SiemensSOMATOMSensation16型多排高速螺旋CT机,1.0mm层厚。扫描所得断层资料通过网络传送至计算机工作站进行处理。采用Window.NT3.51平合上Insight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三维CT图像能够围绕X轴和Z轴任意旋转、切割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能够清晰显示骨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形态特点。结论三维CT重建在骨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订方面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骨肿瘤的立体定位和肿瘤破坏范围的正确评估,并为手术入路的设计、重建和内固定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CT重建技术在咽喉部的临床应用,探讨其在疾病诊断方面的优越性。方法:对50例患者(其中正常组5例及病变组45例)行16层CT薄层容积扫描,应用多种重建方法进行后处理,正常组重点观察正常的解剖结构,病变组重点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结构受侵犯的情况,并与手术病理或纤维喉镜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所有病例结合各种重建方法均做出正确诊断。多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三维透明化法重建以及仿真内镜技术可清晰显示病变的大小、形态、气道狭窄的范围与程度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与手术及纤维喉镜显示的结果相符。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可节省检查时间。采用薄层重建使三维重建图像分辨率提高。各种重建方法是常规轴位扫描的很好补充。仿真内镜技术可克服纤维喉镜的一些局限性,是纤维喉镜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在颌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颌骨肿瘤患者120例(良性肿瘤72例,恶性肿瘤48例)进行螺旋CT扫描与三维CT重建。结果良性肿瘤轮廓清楚,内部密度不均匀,骨质膨胀性,无软组织肿块。恶性肿瘤轮廓不清楚,内部密度均匀,骨质吸收破坏,有软组织肿块。恶性肿瘤的CT差异值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平面重建(MPR)与容积重建(VR)图像对颌骨肿瘤累及上颌窦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累及鼻道鼻腔和累及牙槽骨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在颌骨肿瘤扫描中能获得特异的图像,对于不同肿瘤有很好的鉴别价值,应用CT重建技术有利于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CT扫描/重建参数对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影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CT模拟定位中,CT扫描/重建参数对三维治疗计划重建的三维假体的几何精确度的影响.[方法]在西门子CT模拟机(Somatom plus 4)上扫描自制模体,扫描所得图像登记到ADAC三维治疗计划系统重建成三维假体,测量假体的相关坐标数据并与模体的实际数据相比较;对Catphan 412模体扫描并测量各组图像的实际层厚,讨论实际层厚的变化对计划系统中登记影像的几何精度影响.[结果](1)CT扫描所采用的不同扫描/重建参数对三维计划系统中重建的三维假体的左右及上下方向的几何精度影响不大,但对重建假体的前后方向(即模体扫描的步进方向)的几何精度有一定的影响.(2)CT扫描所采用的螺距及重建模式会对层厚敏感度曲线(SSP)半高宽值产生影响,该变化对重建假体的前后方向几何精度同样有一定的影响.[结论]重建CT图像的前后方向的几何误差是随着扫描层厚增加而增加,主要是由于CT扫描的部分容积效应影响.单纯增加螺距或使用360度线性内插(Wide)重建模式,都会引起CT图像实际层厚的增加,引起更大的容积效应影响.同时部分容积效应也会导致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中数字重建影像(DRR)分辨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泡细胞癌的CT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32例肺泡细胞癌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本组病例可分为结节型14例,弥漫型18例.CT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图像、邻近表现、转移等各种CT表现.结论本文对肺泡细胞癌32例的临床应用分析,采用CT扫描与X线摄片两种检查方法的比较.由于CT密度分辨率高,图像重叠少,对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CT 扫描对头部腹部病变的诊断价值已为人们所熟知。本文仅就近年内CT 扫描用于诊断各种胸部肿瘤的概况作一综述。正常胸部的CT 解剖CT 扫描的特点是能区别普通X 线方法不能区别的组织结构间较小的密度差别,并以横切面形式显示肺、纵隔以及胸壁骨骼和软组织的图像。和其它部位一样,胸部CT 扫描图像的对比度因窗宽和窗平面而异。在窄的窗宽上,只显示黑白对比的器官轮廓。调节到一定宽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航空倾斜摄影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受限于无人机飞行高度和图像传感器精度,导致三维重建得到的三维模型的纹理分辨率低,清晰度差.可利用超分辨率重建算法还原图像的纹理细节并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最终获得具有超高分辨率纹理的三维模型.方法 利用单帧超分辨率重建算法LapSRN处理航空倾斜摄影图像,可以得到的高分辨率图像,并进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剂量增强CT扫描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乳腺肿瘤患者52例,分别行常规增强CT和低剂量增强CT检查以及图像i Dose迭代重建,分析结果差异。结果低剂量增强CT扫描后,图像质量明显下降,但经过不同等级i Dose迭代重建技术重建处理后,图像质量有大幅度提高、i Dose6重建后达到常规剂量图像质量水平;低剂量增强CT扫描后患者CTDIvol、DLP和ED分别为(1.38±0.13)m Gy、(38.93±7.03)m Gy·cm和(0.89±0.03)m Sv,均低于常规剂量增强CT扫描后的(19.53±0.05)m Gy、(594.87±43.87)m Gy·cm和(19.53±1.34)m 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增强CT和低剂量增强CT扫描显示率分别为98.36%和90.16%,经i Dose2、i Dose4、i Dose6迭代重建后显示率分别达到93.44%、96.72%和100.00%;低剂量增强CT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低于常规剂量水平,但经过不同等级i Dose迭代重建技术重建处理后,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有明显回升。结论低剂量增强CT扫描可明显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结合i Dose迭代重建技术可使图像质量提高、保证诊断效能,有利于乳腺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Xu XJ  Lou FL  Zhang MM  Pan ZM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5):377-380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能否取代常规剂量CT检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患者的肺转移。方法34例GTT患者进行了56次常规剂量(120KV,150mAs,螺距1,标准重建算法)和低剂量(120KV,40mA8,螺距2,骨重建算法)胸部CT扫描。每次扫描获得的常规剂量和低剂量图像作为配对组,由2位医师分别阅读,各自记录肺部转移病灶的数目和大小。肺转移病灶定义为肺实质中不能用肺血管解释的肺结节。采用符号等级秩和检验比较两种扫描方式在病灶检出方面的差异。结果在常规剂量CT图像上发现肺部转移灶1417个,低剂量CT图像上发现转移灶1214个。低剂量扫描方案对于〈5mm的肺部转移病灶检出能力降低(Z=-3.368,P=0.000)。虽然小病灶容易在低剂量扫描被漏检,但不影响对疾病的预后评分,对分期的判断也有很高准确性。结论低剂量CT可以替代常规剂量CT用于GTT患者肺部转移的评估和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双低技术在肺结节CT增强成像的临床意义.方法:胸部检查发现肺结节需行CT扫描增强的患者40例,按体质量指数BMI:18~26 kg/m2随机分两组:常规剂量组(采用滤波反投影重建)和低剂量组(等渗低浓度对比剂)迭代重建.结果:100 kV扫描条件下采用40%ASIR迭代重建与120 kV扫描条件下采用FBP滤...  相似文献   

18.
锥形束CT重建影像CT值空间均匀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锥形束CT对均匀模体进行扫描后重建图像的CT值在空间分布是否均匀.方法 使用SynergyTM的锥形束CT对IBA调强验证均匀固体水模体进行扫描,将结果通过放疗网络传至治疗计划系统.测量重建图像的CT值在三维空间的分布,并与扇形束CT扫描重建图像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得到锥形束CT重建影像CT值空间均匀性.结果 该模体在扇形束cT扫描重建图像中CT值分布均匀,波动范围在±50内.相同扫描条件下锥形束CT重建图像的CT值在水平方向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在垂直方向和头脚方向均不具有对称性.不同kV值扫描重建图像的CT值有一定差别,不同滤过时重建影像的CT值有明显差别.结论 锥形束CT扫描重建的CT值在空间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定量评价瓦里安加速器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 (CBCT)的图像质量、稳定性及三维影像体积重建精度。方法 应用CBCT系统分别采用全扇形扫描和半扇形扫描方式重复扫描Catphan600模体,用治疗计划系统评价图像质量参数(低对比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均匀性及噪声)及体积重建精度;并以常规大孔径模拟CT (FBCT)图像为基准做定量比较,观察其长期稳定性。结果 CBCT空间分辨率与FBCT无差别(6 lp/cm∶6 lp/cm,T=18.00,P>0.05)。CBCTFull-Fan与CBCTHalf-Fan低对比度分辨率均高于FBCT (1.65%与1.74%∶1.03%,T=6.00,P<0.05),其均匀性也高于FBCT (0.005与0.033∶0.003,T=6.00,P<0.05),各项对比度-噪声比也都低于FBCT (T=30.00,P<0.05)。在有效扫描范围内CBCT体积重建精度较高且长期稳定性较好。结论 千伏级CBCT图像质量差于常规FBCT,但仍可实现肿瘤和软组织成像且稳定性好和三维影像体积重建精度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判断中央型肺癌(CLC)侵犯纵隔、肺门血管的准确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LC患者术前行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为25s,层厚2.5mm,范围从主动脉弓到双下肺静脉下缘。在独立的计算机工作站(AW4.0)进行图像分析,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显示纵隔、肺门血管,分析肺癌侵犯肺血管的程度,其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重建图像质量很好、好、差分别占53.9%、41.0%和5.1%。轴位图像与VR及VR MPR对纵隔、肺门血管肿瘤侵犯评价的准确率分别为79.28%、91.89%和96.4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SCTA图像重建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肺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以及与肺癌的空间毗邻关系,为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提供了客观依据,是CT轴位图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