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段升新  孙秀玲 《中外医疗》2009,28(23):78-78
多发性神经病又称多发性神经炎、末梢神经炎,是指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的对称性损害,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的感觉.运动障碍,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笔者自1993~2008年采用温针灸疗法治疗由药物及农药.酒精或重金属等中毒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病36例,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中医温针灸疗法对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原则。方法针刺百会、下关、合谷,并对足三里施以温针灸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36例,1次/周,3周为1个疗程,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中医传统外治温针灸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良好,5例显效,27例明显好转,4例无明显改变,有效率达89%。结论使用温针灸以"健脾益气,升阳固卫"为原则,可有效改善变应性鼻炎鼻塞、流清涕、打喷嚏症状,为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头颈灸疗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头颈灸疗法的定义、理论依据、灸具、应用等方面对“头颈灸”进行探讨认为,阴升阳降理论、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和名老中医周楣声教授、蔡圣朝主任医师灸法的治疗经验是头颈灸的理论和治疗应用基础.根据定位施灸、定性施灸、定量施灸以及头颈灸配合施灸法、头颈灸运动疗法的运用,佐证了头颈灸疗法在临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传统温针灸法临床应用时存在一定的缺点,艾火容易脱落烫伤皮肤、烧坏床单;较细、较短的毫针不能承受艾炷或艾条的质量而不能应用温针灸;穴区皮肤浅薄、毫针平刺、斜刺亦无法使用温针灸。笔者在临床针灸过程中设计发明了温针灸盒、温针灸架、帽式温针灸器等各种用于温针灸的温灸器,解决了传统温针灸操作的弊端,满足了不同针刺状态同时施灸的要求,使温针灸更好地应用到脑血管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痛风、胃脘痛、腹痛、腹泻等疾病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针灸疗法治疗早期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灸疗法治疗早期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实用、经济、简便、有效的方法,利于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心脏疾病发生时出现室速和室早等重度心律失常是导致猝死的重要原因,其治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有研究证明温针灸具有改善心肌缺血和降低心律失常发作频率等作用,提示温针灸可能对缺血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疗效。本文旨在通过对温针灸临床作用及机理、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预温针灸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和分析,探寻温针灸介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时机,为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穴温针灸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控制基础疾病,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头穴温针灸疗法,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8周后,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中医眩晕症状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温灸法临床应用有效途径.方法:自制温灸盒单独温灸神阙穴及下腹部或配合针剂治疗多种病证:如胃瘫、腹泻、呃逆、中风等,疗效确切.结论:温灸盒温灸神阙穴及下腹部的治疗方法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温针灸疗法对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温针灸疗法对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予抗炎、促消化、增进胃肠动力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应用。比较4周后2组的临床疗效、术后腹胀恢复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0%,优于对照组50.0%(P0.05);2组治疗后腹胀恢复情况,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2组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恶心呕吐情况,治疗组控制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温针灸疗法对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促进调节作用,能够有效的代偿胆道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排气排便,降低腹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尚进 《中外医疗》2012,31(13):123-123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18例肩周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组109例患者给予常规的针灸治疗,治疗组109例患者给予温针灸.治疗,2组治疗均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12.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运用的一种疗法,其运用始于汉代,盛于明代,沿用至今。针对温针灸临床使用的一些疑点、误区,结合自身的临床体会,分别从温针灸的适应病症、操作技巧、施灸壮数及不良反应这四个方面进行梳理总结,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对比观察预温针灸和温针灸对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心电图的改变以及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包括正常组、模型组、预温针灸组和温针灸组,每组9只。舌下注射氯化钡制作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采用心电图观测预温针灸和温针灸"神门"穴对心率、QRS波和复率时间的影响,生化法检测血清中CK、LDH活性的影响。结果温针灸和预温针灸可改善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变异的QRS波形;温针灸可以使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心率降低,复率时间缩短,使血清中CK和LDH活性显著降低。结论温针灸在改善缺血性心律失常同时,可以保护心肌损伤,而预温针灸对此病效应不稳定。2种治疗方法效应差异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三伏”、“三九”应用温针灸的方法治疗痹证100例患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温针灸配合按摩治疗肩周炎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陈勇达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37-37,75
目的观察比较温针灸组和中成药组防治湿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37例和中成药组37例进行防治。结果温针灸组总有效率89.2%,中成药组总有效率67.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针灸组防治疗效明湿优于中成药组。结论温针灸防治湿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温针灸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的结合运用 ,是针刺后将艾绒或艾条段置于针柄上施灸的一种治疗手段 ,正确使用 ,可使针刺作用与艾灸作用相互协同 ,从而增强疗效。正式提出“温针”的是张仲景 ,至明代已很盛行。近代针灸大家陆瘦燕也力倡温针疗法。温针疗法简单易行 ,若辨证精当 ,疗效颇佳 ,故被诸多医家推崇。现将近 40年国内 10 0多位作者报道的温针灸的临床运用状况综述如下。1 躯体痹病类肱骨外上髁类 :姜照荣 [1 ]以取阿是穴为主温针治疗本病5 79例 ,治疗 1~ 3个疗程 ,痊愈率 6 4%~ 91.4% ,有效率6 .9%~ 32 .4% ,其中董浩、李君英设有 5 0例针…  相似文献   

20.
寒痹在临床上较为多见,我们采用三伏天温针灸治疗此症,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组89例中男9例,女80例;年龄27~68岁,病程4个月~14年。以产后女性为多。对照组101例中男25例,女76例;年龄33~59岁,病程2个月~10年。2 治疗方法2.1 取穴 两组取穴相同,以局部取穴为主。膝:内外膝眼、阳陵泉、足三里;肩:肩骨禺、肩、肩贞、曲池;腰:肾俞、大肠俞、气海俞、腰眼。2.2 方法 两组均采用温针针灸的方法,局部针刺得气后,在针尾插上长2cm的艾条,点燃,待艾条燃尽针凉后,再重新燃一遍,每次约留针30~40分钟。治疗组择三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