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肌酸激酶(CK)和心型同工酶(CK-MB)、脑型同工酶(CK—BB)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2006年7月-2007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60例窒息新生儿和60例正常新生儿分别在生后24小时内、第3天、第7天采取股静脉血,测定血清中总CK、CK-MB、CK-BB.结果窒息组血清CK、CK-MB、CK-B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窒息组血清CK、CK-MB与对照组和轻度窒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轻度窒息组血清CK、CK-MB与对照组比较无统i-I-~意义(P>0.05)。窒息#—t—lnl清CK- B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结论(1)窒息新生儿血清中CK、CK-MB、CK-BB水平与窒息程度密切相关,窒息程度越重水平越高。(2)血清CK、CK-MB、CK-BB是窒息新生儿心、脑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卿临床干预治疗和早期估计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电烧伤患血清磷酸肌酸澈酶(CK)及同工酶(CK-MB)与骨骼肌损伤程度和心肌损害的关系.对16例电烧伤患动态测定了CK及CK-MB.井依据肌肉损伤程度分为轻,重二组.与单纯性电火花烧伤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轻、重电烧伤组CK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电烧伤组CK-MB高于轻度烧伤组和对照组.而轻度电饶伤组与对照组CK-MB差异无显意义,CK-MB/CK值3组皆未超过4%.重度电烧伤组最低.与轻度电烧伤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意义。结论,CK及CK.MB可作为肌肉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高于肌酸激酶(CK)总活性的原因。方法免疫抑制法检测血清标本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活性,计算二者比值。随机选取用免疫抑制法测定出现CK-MB活性高于总活性的30例患者血清、30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对这三组标本同时用免疫抑制法测CK-MB、酶法测总CK;用电泳法分离各个组分,由扫描仪对各条酶谱进行扫描。结果 CK-MB活性高于总活性的患者血清中在CK-MM、CK-MB中间多出一条区带,为巨CK;或在CK-MM后面靠阴极端出现一条CK-MT区带。结论对于CK-MB活性高于CK总活性的患者血清,建议用其他方法进行复查,避免假阳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心肌肌钙蛋白Ⅰ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令文  闫丽妲 《河北医药》1998,20(6):347-348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威协人类的主要疾病之一。肌酸激酶(CK)同工酶(CK-MB)被认为是诊断AMI的重要指标,文献上曾以系列测定CK-MB作为发病24小时内诊断AMI的金标准。但CK-MB并非心脏特有的酶,特别是正常人骨骼肌中有少量存在,在骨骼肌损伤和运动后常有CK-MB增高,造成AMI诊断假阳性;CK-MB分子量大,从坏死组织进入血中时间较小分子量的标记物为迟,CK和CK-MB(活性)4小时诊断阳性率仅为32%和5%;CK和CK-MB在发病3天后可恢复正常,诊断窗口时间较短。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cTnI)可补充CK-MB的上述不足,cTnI为心脏固有的蛋白,其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在诊断AMI上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种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于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确诊的43例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为观察组,同期4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免疫抑制法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化学发光法检测肌钙蛋白I(cTnI),对两组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CK、CK-MB、cTnI含量较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心肌标志物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荞麦花叶发酵提取物(EFBFL)对自发肥胖2型糖尿病db/db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9周龄♂db/db小鼠随机分为EFBFL高(EFBFL-H,0.1 g·kg~(-1))、低(EFBFL-L,0.05 g·kg~(-1))剂量组,二甲双胍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同时以10只db/m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均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8周。于给药前及给药后第2、4、6、8周末检测小鼠随机血糖(RBG),8周后处死取血清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糖基化终末代谢产物(AGEs)含量;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结果 EFBFL能有效抑制db/db小鼠心肌细胞损伤及心肌纤维化的病理进程,降低小鼠血糖及血清中CK、CK-MB、AGEs的含量,增加小鼠心肌组织Glut4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EFBFL对自发肥胖2型糖尿病db/db小鼠心肌损伤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小鼠血糖、抑制AGEs的产生及促进心肌细胞Glut4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种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于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确诊的43例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为观察组,同期4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免疫抑制法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化学发光法检测肌钙蛋白I(cTnI),对两组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CK、CK-MB、cTnI含量较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 (P<0.05).结论 血清心肌标志物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属于胞浆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心肌、肝脏、骨骼、肌肉、肺等组织细胞中,当上述器官和组织受到损害时,细胞破坏,使细胞膜的完整性丧失,酶即释放到血液中.心肌酶检测临床上一般用于监测心肌功能状态,是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1].我们在临床检测中发现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CK-MB、LD及AST显著增加,体现了这些酶在临床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L-精氨酸(L-Arg)对肢体缺血/再灌注(limb ischemia-reperfusion,LIR)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止血带法复制LIR模型,部分动物在再灌注前经静脉给予L-Arg(150mg.kg-1),观察心肌组织MDA、MPO和TNF-α水平和血浆CK、CK-MB及NO的含量;心脏插管观测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收缩期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舒张期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光镜下进行心肌组织的形态学观察。结果LIR后心肌组织MDA、MPO和TNF-α含量增加(P<0.01或P<0.05),血浆CK、CK-MB及NO水平升高(P<0.01),M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下降,镜下可见心肌细胞水肿等组织损伤的征象。静脉给予L-Arg后,心肌组织MDA、MPO含量的增加和血浆CK、CK-MB及TNF-α的升高受到一定程度抑制(P<0.01或P<0.05),NO水平升高更明显(P<0.01),光镜下心肌组织的形态学表现有所改善。结论L-Arg可能通过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等途径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发挥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HIE患儿9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组,各30例.选同期正常健康新生儿3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选取的患儿进行VEGF、CK、CK-BB检测,对不同预后(预后正常和预后不良)患儿的VEGF、CK、CK-BB水平进行评价.结果 轻、中、重度组HIE患儿血清VEGF、CK、CK-BB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分别为(141±22)、(217±47)、(232±51)、(92±15) U/L,CK分别为(145±71)、(527±244)、(1342±599)、(122±70) U/L,CK-BB分别为(14.8±1.8)、(20.8±2.7)、(29.8±4.7)、(6.3±1.4) U/L,均P<0.05];重度组和中度组HIE患儿3项指标明显高于轻度组,而重度组患儿明显高于中度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正常患儿血清VEGF、CK、CK-BB水平分别为(142±23)、(319±193)和(19.5±2.1)U/L,预后不良患儿则分别为(220±43)、(1276±512)和(32 ±5) U/L,预后正常患儿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EGF:t=11.085,CK:t=12.267,CK-BB:t=15.663,均P<0.05).结论 VEGF、CK、CK-BB水平检测对对HIE患儿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以及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血浆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心肌损害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AOPP,分为轻度中毒(轻度组)30例、中度中毒(中度组)31例、重度中毒(重度组)29例,根据有无发生中间综合征(IMS)分为IMS组30例,非IMS组6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入院后4 h、3 d、7 dNT-proBNP、肌酸激酶(CK)、CK-MB、cTnI水平变化,比较IMS组和非IMS组各指标检测水平及心电监护情况.结果 在入院后4 h、3 d、7 d AOPP 3组中NT-proBNP、CK、CK-MB、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重度高于轻、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IMS组入院4 h NT-proBNP、CK、CK-MB、cTnI水平高于非IMS组(P<0.05).IMS组窦性心律失常、ST-T改变、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心动过速比例明显高于非IMS组(P<0.05,P<0.01).结论 AOPP患者中存在NT-proBNP、CK、CK-MB、cTnI水平的异常增高,随着病情分级的越重其水平越高,联合检测各指标水平可更好地反映心肌损伤程度,对于AOPP心肌损害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心脏手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行心脏瓣膜手术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组、丙泊酚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20例。分别于麻醉前(t0)和动脉开放后20min(t1)、动脉开放后60min(t2)和动脉开放后180min(t3)抽取患者颈内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化学发光法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心肌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结果各组间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比较,七氟烷组、丙泊酚组和咪达唑仑组t1~t3时LDH、CK、CK-MB、cTnⅠ和MDA含量明显升高,SOD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t1~t3时LDH、CK和CK-MB含量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t1~t2时cTnⅠ和MDA含量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SOD含量明显高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O-1表达水平七氟烷组(63.4±5.7)与丙泊酚组(61.3±6.7)明显高于咪达唑仑组(17.5±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HO-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和丙泊酚均可减轻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心肌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上调HO-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心源性危重患者心肌损伤与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关系,以及早期使用纳洛酮防治非心源性危重患者心肌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180例非心源性危重患者,入院后抽血测定血浆-βEP、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作床边心电图,根据心肌损伤判定标准分为A组(心肌损伤组)42例和B组(非心肌损伤组)138例,分析心肌损伤与血浆-βEP之间的关系。A组再随机分为A1、A2和A3组各14例,B组再随机分为B1、B2和B3组各46例。A1和B1组给予危重病常规治疗;A2和B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2 mg.kg-1.d-1,分3次静脉滴注,每8 h 1次;A3和B3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2 mg.kg-1.d-1,于24 h匀速静脉泵入。入院24、487、2 h再分别抽血测定CK、CK-MB和CTnI值,以及作床边心电图,72 h后评价A组CK、CK-MB和CTnI值的变化和临床疗效,评价B组预防心肌损伤的疗效。结果非心源性危重患者的心肌损伤发生率约23.3%,A组的血浆-βEP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1)。与A1组相比,A2和A3组治疗24、487、2 h的CK、CK-MB和CTnI降低值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72 h后的总有效率亦显著增高(P<0.05);A2和A3组的CK、CK-MB、CTnI降低值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1组相比,B2和B3组预防心肌损伤的疗效均显著增高(P<0.05),B2和B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心源性危重患者血浆-βEP的升高可能是引起心肌损伤的原因之一。早期使用纳洛酮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心肌损伤的出现,同时对已损伤心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不同的给药方式预防和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测68例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e MP)患儿和20例正常对照儿童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并将6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心脏病变组(A组)33例和无心脏病组(B组)35例,比较cTnI、CK-M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MP组与对照组血清(CK)、乳酸脱氢酶(LDH)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cTnI、CK-MB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诊断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伤中cTnI的敏感度(84.85%)和特异度(82.86%)均高于CK-MB的敏感度(66.67%)和特异度(77.14%)。结论 cTnI、CK-MB为诊断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但cTnI具有更高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肌蛋白Mb、CMLC、cTnI与心肌酶CK、CK-MB、LDH、AS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AMI患者发病后3h、24h、8d时分别抽取静脉血取血清测定Mb,CMLC,cTnI的含量和CK、CK-MB、LDH、AST的活性.结果3h时Mb、CMLC、cTnI的含量均显著增高,均为其正常上限的7-20倍(P<0.001),而CK-MB的活性升高仅为其正常上限的0.5-1倍(P<0.05),而LDH、CK、AST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8d时CMLC、cTnI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CK、CK-MB、LDH、AST已降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CMLC,cTnI是诊断AMI敏感而特异的指标,适用于AMI早期和后期的诊断,Mb与cTnI联合测定可作为AMI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所有有机磷中、重度中毒患者均于发病24小时抽血检测血清心肌酶谱,包括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及其MB型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结果所有病人血清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CK-MB/CK均≤4%,升高幅度分别是AST0.8-10.3(平均3.8)倍,CK3.3-108.8(平均27.4)倍,CK-MB1.5-27.7(平均8.8)倍,LDH0.4-10.0(平均2.73)倍。升高幅度顺序为CK>CK-MB>AST>LDH。结论急性中、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变化缺乏心脏特异性,其CK及CK-MB升高主要来源是骨骼肌损伤。  相似文献   

17.
陈维  刘训良 《江苏医药》2003,29(6):424-426
目的 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心肌损害和心肌组织Bcl-2、Bax基因表达的变化和意义,山莨菪碱(Ani)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诱发大鼠SAP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SAP组和Ani治疗组,分别检测血清LDH、CK、CK-MB,用RT-PCR检测心肌组织Bck-2、Baxm RNA的表达。结果 SAP组较对照组血清LDH、CK和CK-MB显升高,心肌组织Bcl-2mRNA表达减少,BaxmRNA表达增加,Bcl-2/Bax比值下降;给予Ani治疗后,血清LDH、CK和CK-MB下降,心肌组织Bcl-2mRNA表达增加,Bax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Bcl-2/Bax比值上升。结论 SAP可诱发心肌损害,与心肌组织Bcl-2/Bax基因表达比值下降有关;Ani可减轻SAP诱发的心肌损害,与其上调心肌组织Bcl-2/Bax基因表达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8.
马洪  褚先秋  薛黔 《贵州医药》2001,25(5):387-390
目的研究实验动物游离骨骼肌自体移植的肌纤维型分布、组织化学及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肌肉移植分为两期 :第一期去除支配移植肌的神经 ,第二期 3周后行肌肉移植。肌肉标本取材于手术时及术后 6周、10周 ,以肌球蛋白ATP酶染色 (pH9 4)将肌纤维分为Ⅰ型和Ⅱ型。组织化学和组织形态学分别用相应方法检测。超微结构用电镜观察。结果桡侧腕屈肌中Ⅰ型肌纤维百分率从移植后 6周时的 11 0 0± 1 80增加到 10周的 19 82± 2 38;股薄肌中Ⅰ型肌纤维百分率从移植后6周时的 10 91± 1 80增加到 10周的 15 48± 2 0 0。肌肉移植后 6周时两块移植肌中Ⅰ型肌纤维分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10周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组织化学从正常变化转为去神经后 3周时降低或消失 ,肌肉移植后又逐渐恢复。组织形态学为肌肉移植后通过肌细胞再生逐渐恢复。结论同型肌纤维游离骨骼肌自体移植后Ⅰ型肌纤维分布多于不同型肌纤维骨骼肌移植 ,功能恢复亦为同型肌纤维骨骼肌移植优于不同型肌纤维骨骼肌移植。目的研究实验动物游离骨骼肌自体移植的肌纤维型分布、组织化学及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肌肉移植分为两期 :第一期去除支配移植肌的神经 ,第二期 3周后行肌肉移植。肌肉标本取材于手术时及术后 6周、10周 ,以  相似文献   

19.
刘凯  马剑  王会颖  龙村  李景文  黑飞龙 《河北医药》2013,35(8):1140-1143
目的探讨在冷缺血期间HTK液加入0.1%聚合胎盘血红蛋白(0.1g/100ml HTK solution,polymerized placenta hemoglobin,PPHb)对离体鼠心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6只,根据保存液和保存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HTK液中分别保存3h组、6h组和8h组;HTK+0.1%PPHb(HTKHb)液中分别保存3h组,6h组和8h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他6组均在4℃的两种不同保存液中分别保存3h,6h和8h。然后建立Langendorff模型,观察左心室功能、冠状动脉流量(CF)、冠状动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H1)、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及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在HTK和HTKHb保存液中,保存3h再灌注后,HTKHb-3h组LVDP,dp/dtmax,dp/dtmin及心肌ATP含量高于HTK-3h组(P<0.05),CK-MB的漏出量低于HTK-3h组(P<0.05);保存6h再灌注后,各项观察指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而保存8h再灌注后,HTKHb-8h组LVDP,dp/dtmax,dp/dtmin及心肌ATP含低于HTK-8h组(P<0.05),CK和CK-MB漏出量高于HTK-8h组。结论 HTK液中添加0.1%PPHb可以提高离体鼠心低温保存3h的保存效果;但是保存时间延长至8h,加重了心肌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20.
邓丽敏  曹文革  李天勇 《医药世界》2010,(9):1116-1116,1124
目的分析探讨某些非心源性疾病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异常增高的原因及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雅培Ci82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测试CK及CK-MB,检出异常升高者结合临床病情进行分析。结果 40例非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标本中(其中5例溶血标本),总CK活力相对较低,癌症患者CK-MB假阳性比例较大,其中CK-MB占CK总活力30%~49%的有20例,大于50%的有20例。结论应用酶免疫抑制法测定非心肌梗死患者CK-MB时,如果CK-MB超过30%以上,可能是血清中CK-BB,巨CK、AK的存在,从而导致CK-MB的假性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