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柴瑞震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25(3)
"病机十九条"见于我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是对疾病所在部位与机理的赅括,是对导致疾病发生原因的囊缩,也是对中医所有疾病种类与名目的简洁表述."病机十九条"首先指出了疾病发生的部位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系统,在这五大系统中包罗了诸多的病种,但严格地说它只包括<内经>里的有关病机方面的一些论点,不包涵后世的病机学说,其病机都在阴阳气血的逆乱不序;其次,指出了引发诸病的原因是风、火、热、湿、寒,其中火与热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几乎占所有疾病的一多半,阐明了在我国所发生的疾病是以热性病为主.我们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指出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所以."病机十九条"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帝内经》中“病机十九条”内容来源、作者等问题,梳理后世医家对其内容的发挥,以期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分析历代医家对于“病机十九条”相关内容的认识和阐述,总结其学术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结果]“病机十九条”的内容由王冰补注,其来源和作者迄今争议未定,虽非出自《黄帝内经》,但仍有重要的价值。其对中医“证“”病机”内容的总结和概括意义重大,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历代医家对其内容不断进行阐释和补充,尤其是刘完素等人对燥邪病机的发挥,极大地丰富了中医病机理论,使“病机十九条”辨证识机的核心内涵对中医学的辨证论治观影响更为深远。[结论]“病机十九条”的内容言简意赅,其归纳方法使疾病的病机特点纲举目张,同时引导后世不断的完善和发挥,对于今天的学习和临床工作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4.
贾谢荣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8(2):1-2
本文作者从病机十九条中列举了六淫病机和五脏病机的发病机制,并以病案阐述了治疗法则及中医的治疗特色,通过本文的治疗以冀对临床治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思想是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审证求因的构建过程,从临证的角度说,《内经》尤其是病机十九条是其集中的表现。病机思维源于中医整体观的哲学思想的指导;其归纳的模式是直觉判断;运用的工具是意象思维,类象逻辑;方法是取类比象,司外揣内,以譬尽意;借助的是理性推导,注重的是病理联系,强调的是整体效应,谋求的是身心平衡——对立统一,重感觉,重表象,重时间中人的动态。 相似文献
6.
钱会南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6,(1):43-45
内经病机十九条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又有很好的辨识度,其作为病因病机的奠基之作,在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其思维范式对中医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执简驭繁阐述病机的范式,亦是同中求异与异中求同的楷模,又是探索病机触类旁通之思维,其病机阐发范式对于后世秋燥之论的拓展,以及相关理论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启示,故仍具理论价值与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玉芳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2(2):8-9
"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涉及了中医辨病机的各个方面,从资料的收集四诊合参,到疾病的定位、定性、审证求因、类证鉴别等十分详细.总结出了临床辨病机的方法规律,为辩证审机提供了执简驭繁的法则和范例. 相似文献
8.
在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从病机的概念、气在病机辨治中的作用、以虚实为纲的病机核心机制、辨证论治方法4个方面整理归纳张景岳对病机十九条的阐释,分析张景岳的病机学思想。认为病机十九条内容精炼,但内涵丰富。张氏抓住"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的要旨,以"有无盛虚"来求责分析各条病机的寒热虚实,展现出辨证论治的原创思维,为病机十九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对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周仲瑛教授“抓核心病机”思想在流行性出血热中应用的角度,探讨仝小林院士对周老经验的传承和发展。受周仲瑛学术思想的影响,结合时代背景,仝小林院士根据多年临证经验,提出新病机十九条,在《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丰富发展了病位、病因病机、疾病分类等方面的内容,关注疾病的全方位发展,使求机的过程体现在“动态、状态、态势”三方面,而不仅仅关注“刻下证”,从而全方位关注疾病的发生发展,为中医在现代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信园春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10,(3):77-77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为中医文献中比较突出的有关病机的论述。十九条病机可分为五脏病机和六气病机两类,并提示我们辨析病机要从五脏定病位,从六气定病因。“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这十六字是病机十九条的关键,即通过求有无,责虚实,以确定病变的性质,还要求“无失气宜”,“必先五胜”,即应结合运气的盛衰来辨析病机。扼要的为我们提供了辨析病机的纲要。 相似文献
11.
《灵枢·本神》是《内经》中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藏象精神现象及其与人体健康、疾病、死亡密切关联的篇章。本文试从分析原文中的藏象精神理论着手,联系《内经》其他篇章中的相关理论和临床实践归纳、整理其在临床诊疗中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归经研究与受体学说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归经理论的现代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归经研究存在的问题,根据归经研究的受体学说的设想,从现代药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利用受体学说来认识并研究归经理论的可能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13.
关于梦的内涵、外延及其在人类的意义,古今中外论述与专著繁多,现通过整理《内经》相关原文,并在《内经》藏象理论指导下,揭示《内经》梦理论是以脏腑、经络、气、血、阴阳作为物质基础,以病因病机和临床诊断、治疗作为阐释对象,在分析整理《内经》梦理论的同时,将其临床意义一一陈述,并附有临床实践病例。 相似文献
14.
《内经》睡眠理论,从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等人与自然相应论及睡眠的生理、病理以及睡眠异常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药等.这些理论对于当今睡眠养生及预防和治疗睡眠障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分类系统地整理了《内经》中的睡眠理论,并列举了临床典型失眠治愈病例以说明《内经》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从"气"的角度描述脾胃的生理特点和功能,通过分析"气"的失常以阐释脾胃病的病因、病机、证候、治疗等多方面内容,构成了中医脾胃学术思想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16.
从论文总数、时间、地点和机构分布及其文献来源等方面分析了近26年来《黄帝内经》临床研究文献。《内经》临床文献是国家中医药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理论对临床医师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学好《内经》等经典医籍对于中医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经络没有特殊的形态组织结构,是未知的特殊的功能系统,这个功能系统可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以大脑为主导的经络信息网络调控系统,主要表现在经脉循经感传导方面;第二个层面是以心血管为主导的脏腑谐波共振调控系统,主要表现在脉动和脉象两个方面。经络信息网络调控系统通过经气调控心血管脏腑的生理功能,心血管脏腑共振调控系统通过共振调控的方式,保障人脑及脏腑组织器官的血液供给,以维持人脑及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这两个功能系统来源于《黄帝内经》,并于后世进一步发展,是最具中医特色的理论,应当认真研究,加于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从易学河图洛书探讨中医学阴阳理论方法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锡年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3):15-18
以传世易图为据,论证中华先哲历来有创建易图等“理象数”符号形态、阴阳理论模型模拟、描述人与天地自然规律关系的科学智慧与传统,据以揭秘河图、洛书与《内经》理论、方法论及中医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
人的自然与社会属性决定了人的精神情志的不稳定性和时刻可能受到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因素的刺激而发生机体难以承受的变故而出现剧烈而过度的怵惕、思虑、悲哀、喜乐、忧愁、盛怒与恐惧,这些过度的情志一旦出现,就会扰乱脏腑气机的正常升降出入而使气机紊乱,气化失常,疾病(心身疾病)丛生。而且,因精神因素而产生的疾病,有时是药物所不能控制和治疗的。古人早就了解了这一点,除《灵枢·本神》中已详细论述了精神因素所致心身疾病的治疗要点与方法外,《素问·移精变气论》更进一步指出了心身疾病的非药物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