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的发生、发展的特点,探讨ADR发生的因素,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院2009年至2013年间收集的177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77例ADR报告中≤10岁共计92例(52%),21~40岁女性61例(35%);抗菌药物91例(52%),中成药54例(31%);静脉给药150例(85%);主要ADR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37例(77%)。结论:发生ADR的因素涉及患者的年龄、性别、药物的种类、给药途径等,因此需要加强ADR的监测力度,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和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治疗期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实施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实施全程化药学监护等措施,对2010年6月至2011年4月间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监测,对不良反应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为13.28%,占同期医院ADR总例数的43.05%;发生ADR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未发生ADR者;ADR发生率较高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物;ADR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损害、神经肌肉反应、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结论 ADR的发生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年龄、用药特点及既往药物过敏史密切相关;临床药师应加强与医护人员的协作,明确ADR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的不良反应。方法:以该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122例发生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122例患者中,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和特异性反应这四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7.21%、12.30%、33.60%和36.89%。122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中,21例患者(17.21%)由用药途径不当引起,91例患者(74.59%)由药物配伍不当引起,其他原因引起的患者有10例(8.20%)。结论:临床用药时,应对西药和中成药的使用禁忌进行了解,达到中成药和西药联合使用的真正目的,避免联合用药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5-2017年上报的20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 200例ADR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1.15:1),静脉滴注给药占所有ADR例数的85.5%,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涉及药物品种主要为抗感染药物、中成药制剂等,其中抗感染药物导致的ADR占29%,位居首位,其次是心血管类药物,导致ADR占22%,中药制剂导致的ADR占15%,位居第三;从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观察,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3.5%,胃肠道反应占15%。结论 ADR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应用药物品种、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有关,合理选择药物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张秀玲 《吉林医学》2014,(11):2312-2313
目的:分析注射用炎琥宁导致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注射用炎琥宁引起的不良反应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药患者以儿童居多,注射用炎琥宁所致不良反应常在首次用药后30 min内发生,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居多。结论:注射用炎琥宁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药物因素、药物使用等因素有关,临床应用时应谨慎选用,密切观察用药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的发生、发展的特点,探讨ADR发生的因素,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院2009年至2013年间收集的177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77例ADR报告中≤10岁共计92例(52%),21 ~40岁女性61例(35%);抗菌药物91例(52%),中成药54例(31%);静脉给药150例(85%);主要ADR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37例(77%).结论:发生ADR的因素涉及患者的年龄、性别、药物的种类、给药途径等,因此需要加强ADR的监测力度,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和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探讨中成药临床应用时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应用中成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82例,对其临床资料和不良反应表现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针对不同临床表现给予相应治疗和护理对策。结果:中成药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呼吸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应对不良反应的措施主要有预防和治疗,通过用药前全面掌握患者体质合理搭配药物,在出现不良反应时快速救治,同时应加强用药知识教育和监管并提高药师业务能力。结论:中成药临床应用可能导致过敏反应等多种不良反应,临床应加强用药知识的宣传和药师素质及建立完善的预防和治疗体系,提高中成药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静脉滴注用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以保证用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静脉滴注用药ADR共8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静脉滴注用药ADR在临床表现方面常以皮肤过敏反应、免疫系统损害最为多见;抗菌药物、中药静脉注射剂是引起静脉滴注ADR发生的主要因素;经统计,开始用药10~20min时静脉滴注ADR发生率较高,为28.24%,其次为≤10min时静脉滴注ADR发生率为24.71%,30min~1h静脉滴注ADR发生率为23.53%。结论:加强静脉滴注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监测,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29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5年5月~2007年5月的29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90例ADR报告中,男性人数略多于女性;60岁以上人群人数略高于其他年龄段。联合用药占72.07%;静脉注射占81.72%;引起ADR的药品依次为抗感染药、中成药、心脑血管用药、泌尿系统用药;ADR的临床表现依次为皮肤过敏、免疫系统反应、胃肠反应等。结论:应加强对门诊患者和慢性反应患者的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中心中成药所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72例中成药ADR报告为对象,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联合用药、引起ADR药品种类、累及器官/系统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成药ADR高发年龄段为≥60岁;以口服和注射给药居多;联合用药引发ADR比例明显高于单独用药;ADR药品种类中发生率前3位依次是清热剂、化瘀剂、祛湿剂;ADR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神经系统等;所有ADR症状在相应处理后消失或缓解;多数中成药说明书的书写不规范。结论:中成药ADR不容忽视,应加强对中成药ADR的监测,促进安全合理地使用中成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注射用中成药引发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2042例采用注射用中成药治疗的患者中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分析ADR的临床特点,采用巢式病例对照设计分析AD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042例患者中有53例发生ADR,发生率为2.60%;不同中成药ADR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R患者以≤7岁的患儿为主,占33.96%;多发生于输液后1d内,占73.59%;累及器官以消化系统损害及皮肤损害为主,分别占30.19%、26.4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滴速过快(OR=0.83,P<0.05)、溶媒使用不当(OR=0.52,P<0.05)是A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注射前未冲管(OR=0.28,P<0.05)是ADR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不同种类的注射用中成药均可引发ADR,临床应加大重视,合理调整注射滴速及选择适宜溶媒,注射前严格冲管,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北京医院2006年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韩洁  高素强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4):2066-2068
目的了解2006年北京医院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自发呈报的方式,由临床医师、护士及临床药师填写药物不良反应(ADR)报表,对北京医院2006年收集的66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中患者年龄、不良反应及表现、涉及科室、累及器官和系统、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6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中,50岁以上患者34例(占51.5%),涉及10个临床科室,小金丸引起不良反应例数最多,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共46例),治愈患者55例。结论临床工作者应展开全方位的ADR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使中成药的使用更加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各科室上报的西药和中成药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的患者29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毒性反应。在29例患者中,因药物配伍不当导致不良反应有21例(72.41%);因用药途径不当导致不良反应有例4(13.79%);其他4例(13.79%)。结论在临床西药和中成药配伍使用上,要充分了解两者药物之间的使用禁忌,避免影响药效,联合使用时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许凯 《大家健康》2016,(6):29-30
目的:探讨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的不良反应。方法:以该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122例发生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122例患者中,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和特异性反应这四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7.21%、12.30%、33.60%和36.89%。122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中,21例患者(17.21%)由用药途径不当引起,91例患者(74.59%)由药物配伍不当引起,其他原因引起的患者有10例(8.20%)。结论:临床用药时,应对西药和中成药的使用禁忌进行了解,达到中成药和西药联合使用的真正目的,避免联合用药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探讨中成药临床应用时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应用中成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82例,对其临床资料和不良反应表现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针对不同临床表现给予相应治疗和护理对策。结果:中成药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呼吸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应对不良反应的措施主要有预防和治疗,通过用药前全面掌握患者体质合理搭配药物,在出现不良反应时快速救治,同时应加强用药知识教育和监管并提高药师业务能力。结论:中成药临床应用可能导致过敏反应等多种不良反应,临床应加强用药知识的宣传和药师素质及建立完善的预防和治疗体系,提高中成药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0~2004年收集的12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6例ADR中,主要与抗感染药物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偏大、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较长有关;过敏反应所占比例较大;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抗生素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结论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质量、患者年龄及体质等因素均会影响ADR的发生。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为中药制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78例中药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ADR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ADR发生率较高;注射剂为引起ADR比例最高的中药剂型,占比46.15%;其中以活血化瘀类药物占多数,静脉给药引起ADR占比最高,为62.82%;皮肤及其附件为主要的累及器官,临床表现以皮肤和消化系统损害较为常见。结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个体因素,以及药物剂型、给药途径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应加强对于临床安全用药的监控,确保患者能够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临床用药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及引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临床用药82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高龄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ADR以皮肤反应最多,其中各种皮疹和瘙痒症常见。结论:只有加强ADR监测与报告,不断掌握药品可能存在的各种不良反应,审慎用药,才能避免或减少ADR重复性,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李晓锋  朱文侠  聂书伟 《吉林医学》2011,(17):3448-3449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ADR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抗菌药ADR 204例(男138例,女66例,年龄15~68岁),并对这些ADR进行统计、分类和分析。结果:204例ADR的发生与抗菌类药物的使用、中药注射剂质量、静脉给药和患者年龄有关;男性(67.6%)高于女性(32.4%),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是ADR常见临床表现。结论:抗菌类药物使用要严格掌握和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要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用药。临床用药务必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才能做到安全、有效、合理用药,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庞洲  查赣  许尔凤 《中外医疗》2013,32(21):74-75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提出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集的4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年龄、给药类型、不良反应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女性发生ADR比例男性,且儿童和老年患者是主要人群。抗生素、中成药等是引起ADR的主要药品类型。配伍不当、联合用药不科学及用药间隔时间不合理等是引起ADR的主要原因。结论应加强药品质量及临床用药全程控制,尤其是抗生素、抗感染药及中成药的用药监测,强化对基层药品质量监督,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