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王琪 《吉林医学》2015,(7):1330-1331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结合显微外科修复伴血管损伤严重下肢开放性骨折的具体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0例伴血管损伤的严重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症的主要治疗方法。结果: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1年。治疗总优良率为88%(44/50)。患者骨折的愈合时间为5个月~11个月。愈合后肢体的各种功能均恢复正常。手术后有4例发生不良反应:1例伤口张开过大无法闭合、1例外固定架感染、1例皮肤坏死后行游离植皮术、1例软组织坏死发生继发性骨髓炎后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后治愈。结论:应用外固定架结合显微外科修复治疗伴血管损伤的严重下肢开放性骨折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外固定架结合显微外科修复伴血管损伤的严重下肢开放性骨折的具体措施与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60例伴血管损伤的严重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本病症的具体治疗措施。结果60例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率100%。治疗总优良率为88.33%(53/60)。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4~10个月。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采取外固定架结合显微外科修复治疗伴血管损伤的严重下肢开放性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结合显微外科修复在治疗伴血管损伤严重下肢开放性骨折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伴血管损伤的严重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外固定架结合显微外科修复在该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对本组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治疗优良率达到88%,患者愈候的各种功能均恢复正常,有4例患者术后发生不良反应,1例为伤口张开较大不能闭合,1例为外固定架感染,1例为软组织坏死发生及继发性骨髓炎,实施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愈合,1例为皮肤坏死,实施游离植皮治愈。结论对伴血管损伤严重下肢开放性骨折实施外固定架结合显微外科修复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可调外固定架在下肢骨折脱位血管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吻合血管等显微外科治疗前,应用可调外固定架快速、短时间的固定下肢的骨折、关节脱位,必要时配合有限的内固定。结果 应用可调外固定架治疗46例,骨折对位对线好,关节功能满意,修复后血管通畅良好,单纯关节脱位术后4~5周拆除外固定架,骨折3~6个月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架。结论 可调外固定架治疗具有固定可靠、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利于血管吻合或移植,骨折愈合快、可早期功能锻炼、利于术后治疗护理。  相似文献   

5.
血管移植加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伴血管损伤的下肢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移植加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伴血管损伤的下肢骨折。方法:自2000年8月-2008年1月,收治下肢骨折伴有动脉损伤的患者42例,股动脉损伤4例,月国动脉损伤32例,胫前、后动脉同时损伤6例。血管行大隐静脉移植修复38例,人造血管移植修复4例。骨折均行外固定架固定。结果:2例患者截肢,40例患者保肢成功并获18个月-6年的随访。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4.2个月。病人均能平地行走,膝关节功能按HSS功能评定标准:优5例,良24例,中11例,差2例。踝关节功能评定:小腿部肌肉能主动收缩踝关节活动自如1例,小腿部肌肉能部分主动收缩踝关节部分活动12例,小腿部肌肉无主动收缩踝关节不能自主活动5例。结论:合并血管损伤的下肢骨折在手术过程中为避免再次加重患肢的损伤,以及缩短血管再通所用时间,行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简单、快速、有效,再行血管移植修复损伤动脉以恢复血供,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跨关节外固定架在RtiediⅢ型Pilon骨折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11例采用跨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的高能量损伤所致RtiediⅢ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随访8月~2年。疗效评价采用Mazur评分标准,优6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0.9%。结论: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联合外支架固定是治疗RtiediIⅢ型Pilon骨折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郝文娟  张毅 《中医学报》2011,26(5):547-548
目的:探讨半环组合型骨外固定架治疗小儿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骨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14例,术后定期复查,适当功能锻炼,并根据Johner-Wruth胫腓骨骨折恢复评分标准,评定患者恢复情况.结果:14例获得随访者均获得骨性愈合,1例延迟愈合.结论:必须全面了解骨外固定架治疗小儿下肢骨折的优缺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四肢血管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上、下肢血管损伤患者分别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二维、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原始横轴位图像进行分析。结果:18例中下肢开放性骨折10例,骨盆骨折4例,左右上肢骨折各1例,右上肢刀刺伤1例,左下肢刀刺伤1例。10例下肢骨折血管损伤均位于骨折断端周围,其中4例为股动脉损伤伴周围血肿形成,4例为腘动脉损伤伴周围血肿形成,2例为胫前动脉损伤。4例骨盆骨折血管损伤为左右髂外动脉损伤各2例。上肢血管损伤为锁骨下动脉破裂。右上肢刀刺伤显示右侧锁骨下动脉离断,周围可见侧支循环。左下肢刀刺伤为股动脉破裂伴假性动脉瘤形成。小腿骨折血管损伤为胫前动脉破裂。二维重建(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能较好显示病变的大小、范围及细节,而三维重建(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形象直观地显示病变的空间关系。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二维及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原始横轴位图像,是一种准确、无创、便捷、实用的诊断四肢血管损伤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45例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治疗患者为例,对其治疗过程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后的45例患者,有27例属于优,13例良好,2例基本可以,有3治疗效果不佳,随后的康复治疗6至12个月,45例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都达到了骨性愈合。结论: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以下优点:手术损伤性小,固定性可靠,治疗早期就可以活动肩肘关节,采用该方法治愈率较高,并且引发的并发症也很少,在各类肱骨干骨折治疗中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夏志刚  喻爱喜 《现代医学》2005,33(6):403-404
目的探讨跨关节外固定架在Pilon骨折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47例采用跨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的高能量损伤所致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7例中45例获8个月~5年3个月的随访,其中39例获2年以上的随访。踝关节功能评分参照Mazur标准,优良率达80%。结论跨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对高能量损伤所致Pilon骨折,特别是开放性骨折疗效确切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姜琨  冯智海 《吉林医学》2011,(5):938-939
目的:评价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43例,其中37例采用带锁髓内钉闭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6例采用单臂外固定架固定术。结果:根据X-RAY片和下肢功能恢复情况评价疗效,两者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带锁髓内钉组97%,单臂外固定架组:67%。结论: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带关节踝外固定架加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波  张炯华  高峰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11):704-705
目的探讨应用带关节踝外固定架加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ORTHOFIX公司提供的单侧带关节踝外固定架加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14例,术后3周开始松动关节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14例患者均随访6~24月(平均12个月),临床疗效满意,骨折全部愈合,无切口及伤口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踝关节功能评价为优4例,良8例,可2例。结论带关节踝外固定架加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可避免伤口感染和骨不连的发生,踝关节可早期活动,避免了关节僵硬,是治疗严重Pilon骨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手术用于治疗合并多种内科疾病、且无法耐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应用下肢牵引器闭合复位,经皮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由于合并多种内科疾病且无法耐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病例18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18例随访6个月至1年,18例中,治疗结果为优4例、良8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66.67%。结论: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合并有多种内科疾病,且无法耐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选择应用牵引床闭合复位经皮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该术式有利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在基层医院的损伤控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应用损伤控制(早期迅速、有效的骨折固定及清创,术后ICU进一步复苏,病情平稳后行确定性手术)救治的25例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中抢救成功22例(88.0%),死亡3例(12.0%)。骨盆骨折及四肢不稳定骨折早期予以外固定架固定,其中10例作为确定性固定手段。结论损伤控制同样适用于基层医院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的治疗,但应准确把握其适应证。外固定架在骨折的早期固定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Pilon骨折治疗中使用外固定架克氏针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Pilon骨折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对所有患者使用外固定架加克氏针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的骨折愈合的优良率以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在所有患者手术后6个月的随访中,愈合优良人数为43例,优良率为86.00%;并发症出现人数为4例,出现率为8.00%,所有患者中未出现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未见骨性关节炎以及骨折移位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在对Pilon骨折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外固定架加克氏针的治疗方式有显著的疗效,在临床医学中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纯手法结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48例。结果:术后功能评价应用改良的Sheap评分:优30例,良10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83.3%。结论: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朱文刚  吴强   《中国医学工程》2013,(5):115-115
目的探讨使用跨关节单臂外固定架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19例严重pilon骨折患者,且早期使用跨关节单臂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病情稳定后结合胫骨远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结果全部患者骨折完全愈合,术后骨折完全愈合,疗效优11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4.2%。结论外固定架早期可固定骨折及骨折复位,控制损伤加重;病情稳定后应用锁定钢板固定,稳定性强,适用于损伤较重的胫骨pilon骨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辅助治疗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临床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都采用软组织皮瓣修复缺损部位,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治疗,治疗组采用应用外固定架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都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治疗组的肢体功能优良率为95.0%,对照组为9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酸痛不适、肢体畸形、伤口感染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辅助治疗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能很好恢复肢体功能,同时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程飞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059-2060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克氏钉、螺钉)结合外固定架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高能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1 7例C3型桡骨远端骨折高能量损伤的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克氏钉、螺钉)结合外固定架进行治疗的疗效和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7例患者出院后随访6~24个月,治愈13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100%,术后发生外固定架钉道感染2例,占11.76%,经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并发创伤性关节炎3例,占17.65%;无1例桡神经浅支及正中神经损伤和骨折塌陷等病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有限内固定(克氏钉、螺钉)结合外固定架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高能量损伤疗效确切,并利于对损伤关节软骨的修复,防止骨折碎片向掌侧移位,可有效稳定骨折端,提高恢复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下肢骨折断裂原因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钢板断裂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钢板断裂的原因,并对患者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治疗1年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22例患者均在治疗结束后1年得到随访,发现患者的骨折全部痊愈,没有出现断钉现象。其中,只有3例患者出现了膝关节僵硬的现象。结论对下肢骨折钢板断裂患者行外固定架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