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目的研究增强CT用于临床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价值。方法于2014年1月-2015年4月期间选取我院影像科CT室接诊的腹部肿瘤转移患者60例。按诊断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增强CT扫描)和对照组(常规CT扫描),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准,对比两组诊断正确率、最小种植灶面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诊断正确率为93.33%,较对照组的(83.33%)高,P0.05;观察组诊断出最小种植灶为(1.00×0.70)mm2,较对照组的(2.72×1.80)mm2小,观察组种植灶平均宽度、长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与对照组(0.00%)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增强CT用于临床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有以下优势:对小种植灶具更高敏感性,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过护理干预联合低张力水充盈CT增强扫描对胃肿瘤诊断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CT增强扫描的胃肿瘤患者随机分两组,扫描前均行低张力水充盈。对照组50例于检查前予心理护理及检查介绍;观察组给予增强扫描前、中、后全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胃壁轮廓显示清晰,质量优良,患者的依从性及影像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低张力水充盈CT增强扫描可提高胃肿瘤的影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开展CT增强扫描工作过程中施以护理干预后,观察对造影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01月至2017年01月收治的90例CT增强扫描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对CT增强扫描患者分组;对照组:CT增强扫描过程中不施以护理干预;观察组:CT增强扫描过程中施以护理干预;对造影剂不良反应出现概率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5.67%)低于对照组CT增强扫描患者(18.22%)尤为显著(P<0.05).结论:临床针对患者在开展疾病检查工作期间,CT增强扫描属于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在开展此项工作期间,配合施以护理干预,对于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出现可以加以预防,从而提高CT增强扫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于济源市肿瘤医院进行治疗的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CT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使用增强CT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比较使用常规CT和增强CT诊断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1.11%(41/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33/45)(P<0.05)。观察组患者最小种植灶面积及种植灶的长度、宽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增强CT对腹部肿瘤转移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既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又能较为准确地测量种植灶大小,对临床诊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CT与增强CT扫描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80例,根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实施CT平扫后实施增强CT扫描)及对照组(仅实施常规CT平扫),各40例。对比2种不同CT扫描方式的转移部位诊断情况及病灶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转移部位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最小种植灶面积、种植灶宽及种植灶长均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扫描实施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增强CT扫描用于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较常规CT扫描对病灶的敏感度更高,诊断准确率高,患者实施增强扫描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肿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进行检查,比较分析CT增强延时扫描诊断结果 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 .结果 60例患者经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扫描诊断符合57例,诊断符合率95.0%,3例患者误诊.结论 采用CT增强延时扫描检查肝脏肿瘤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较高,且无创、便捷,能够清晰呈现不同疾病类型影像,为临床准确诊断鉴别肝脏肿瘤提供了科学依据,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进行肝脏肿瘤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肝脏肿瘤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对其实施CT增强延时扫描,并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患者均接受CT增强延时扫描检查,1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例肝内转移瘤误诊为原发性肝癌,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6.05%。其中,对于肝母细胞瘤、肝脓肿、肝囊肿、肝血管瘤CT检查准确率可达100%;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内转移瘤、原发性肝癌中部分患者存在误诊或漏诊现象,但其总体诊断准确率均在80%以上。结论:对肝脏肿瘤患者进行CT增强延时扫描检查,通过结合不同病理类型在延时期、动脉期影像学特征可有效对此类患者明确诊断,对于临床治疗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此种方法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8.
靳炳琢 《求医问药》2014,(18):60-60
目的 :对比分析用CT增强扫描与MRI增强扫描诊断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先对这40例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再进行MRI增强扫描,对比分析用这两种诊断技术扫描出的肿瘤的数目。结果:我院用MRI增强扫描对这40例患者进行诊断的结果显示,其共有198个转移肿瘤;用CT增强扫描对这40例患者进行诊断的结果显示,其共有127个转移肿瘤。用MRI增强扫描诊断出的转移肿瘤的数目明显多于用CT增强扫描诊断出的肿瘤数目,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MRI增强扫描诊断脑转移瘤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用CT增强扫描诊断脑转移瘤的准确率。用MRI增强扫描诊断脑转移瘤可早期、准确地发现患者颅内肿瘤的数目。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和核磁共振技术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抽取股骨头坏死的病例共计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8例,对照组16例。对照组根据CT影像检查进行诊断;观察组根据核磁共振技术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采用的核磁共振技术诊断效果优于对照组采用CT影像检查的诊断效果。结论: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效果优于CT,是临床上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多排螺旋CT在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实现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对于2015年7月—2018年2月期间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都符合手术指征,且均自愿接受手术治疗;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将其分为原发性肝癌组(A组)、肝脏转移瘤组(B组)、肝脏血管瘤组(C组),分别有22例、31例、30例,所有患者均行整个肝脏的CT增强检查,对3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0例CT增强扫描检查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为96.39%,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多排螺旋CT运用于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诊断中可取得较高诊断准确率,具有重大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腹部肿瘤患者62例,依据患者的检查扫描方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平扫检查,研究组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扫描结果与手术所见腹部肿瘤位置及侵袭范围的准确率。结果 62例患者CT检查结果,腹部肿瘤定位诊断准确率平均为87.10%。与对照组采用平扫的患者相比,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的研究组患者腹部肿瘤定位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可达9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CT检查结果,腹部肿瘤侵袭范围诊断准确率平均为69.35%。与对照组采用平扫的患者相比,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的研究组患者腹部肿瘤侵袭范围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可达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作为一种无创、准确而快速的检查方法,在腹部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均能够发挥重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丽萍  郝连旭 《吉林医学》2005,26(9):968-968
CT增强扫描是通过静脉注射一定量造影剂,增加病变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密度的对比度,有利于发现病变和鉴别诊断的影像诊断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造影剂副反应是CT增强扫描中不可避免的,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及预防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是提高CT增强扫描检查与安全性的重要环节,我院CT科自1993年11月~2005年1月进行CT增强扫描155例,其中有15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笔者对其进行了观察,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部肿瘤腹腔转移采用CT与增强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腹部肿瘤腹腔转移90例患者,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增强CT诊断)和参考组(CT诊断),每组45例。对比2组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确诊率93.3%,明显高于参考组患者的75.6%(P<0.05),其诊断微小体积种植灶效果高于参考组。结论增强CT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准确率高于CT,可更为有效地诊断出微小种植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CT增强扫描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对照组不采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发生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轻度、中度和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增强扫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在CT增强扫描中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对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对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浅静脉血管评级的护士能级匹配联合视觉辅助技术在CT增强扫描检查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2例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按照检查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行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基于浅静脉血管评级情况匹配相应能级护士和视觉辅助技术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CT增强扫描成功率、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及穿刺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CT增强扫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穿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采用基于浅静脉血管评级的护士能级匹配联合视觉辅助技术实施静脉留置针穿刺,可以提高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一次性CT增强扫描成功率,降低造影剂外渗发生率,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6.
张祥安 《中外医疗》2016,(9):195-196
目的 研究肝占位性疾病采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收集126例该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肝脏占位病变患者的资料.126例患者先实施临床CT平扫检查,设为对照组;然后再实施临床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设为观察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检查后的正确率情况.结果 CT平扫(对照组)的检出率50.0%明显低于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观察组)的92.9%,对照组的检出率50.0%明显低于病理检查检出率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肝占位疾病,有效的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的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2年7月收治的需进行CT增强扫描以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42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A组与B组,各21例。A组患者采用肾脏CT进行检查,B组采用CT增强扫描的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进行检查,对比2组检查结果准确率及影像质量。结果:B组患者检查结果正确率明显高于A组,且B组患者影像质量高于A组影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增强扫描以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可显著提高患者肾盂性疾病的诊断率,安全可靠,适合应用于临床检查和诊断。  相似文献   

18.
卵巢肿瘤首选常规检查方法为超声,对于临床和超声检查不能满意的患者,可选择CT做进一步检查。多组报道认为CT的作用可准确显示肿块的大小和范围、是否侵犯邻近结构或器官及远处转移,为术前提供更多信息,评估治疗的效果及了解术后复发。现收集我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21例经CT扫描和手术后病理对照的卵巢肿瘤,作回顾性分析,以评价螺旋CT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及限度。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1例卵巢肿瘤术前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术后均有明确的病理诊断。21例中单侧16例,双侧5例。良性14例,恶性7例。年龄27~62岁,平均49.5岁。2方法:CT检查采用日本岛津6800~TX螺旋扫描机,及GE公司宝石能谱CT机,取层厚5 mm,螺距2.5 mm,螺旋扫描,21例平扫后均行静脉团注造影剂增强扫描,造影剂为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CT平扫、CT增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证实,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CT平扫,观察组进行CT增强扫描,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观察组患者最小种植灶面积、种植灶深度、种植灶宽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CT增强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的准确率较高,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和蝶翼针头在CT增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收治的CT增强患者250例,把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蝶翼针头进行静脉穿刺后做CT增强扫描,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做静脉穿刺后做CT增强扫描,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造影剂外渗率以及一次增强成功率,观察其疗效。结果: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扫描,未出现造影剂渗漏现象;而采用传统蝶翼针头时,其中22例患者完成扫描却有少量造影剂外渗,另有4例患者造影剂大量外渗,被迫中断增强扫描。结论:在对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时静脉留置针明显比蝶翼针头有更好地效果,有效地避免了造影剂外渗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