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其发病率达60%~90%,任何周围神经均可累及,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由于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至今仍无确实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PN具有一定的优势,现笔者将其慨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海涛  张通 《光明中医》2010,25(7):1311-1312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要并发症,以肢体疼痛、麻木及感觉障碍等症状为特征。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DPN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成为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西医学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  相似文献   

4.
杨照华  张海燕  夏进娥 《吉林中医药》2009,29(12):1040-104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消渴日久、气阴两伤、气滞血瘀、痰瘀阻络、筋脉失养所致,与肾虚、气阴两虚等密切相关,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特征为本虚标实。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痰瘀痹阻治以活血化瘀,豁痰通络,方选二陈汤和桃红四物汤加减;肝肾阴虚治以补肝益肾,活血化瘀,熄风通络,同时配用中药足浴和针刺疗法,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侯君  唐偲 《西部中医药》2011,24(10):107-109
对近些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探讨该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颖 《河北中医》2001,23(1):77-7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N)是糖尿病的三大并发症之一 ,其发病率有症状者可达 5 0 %~ 70 %以上。由于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 ,至今仍无确实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N具有一定的优势 ,报道颇多 ,兹概述如下。1 辨证论治刘昌海等[1] 将DN按中医辨证分为3型。气虚血瘀、脉络瘀阻型 ,予补气活血 ,通络活血法 ,补阳还伍汤加减 ;气阴两虚、经脉失养型 ,予益气养阴 ,温经通络法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气虚痰阻经络型 ,予益气化痰 ,活血通络 ,温胆汤加丹参、鸡血藤、牛膝、薏苡仁等 ,有较好疗效。但大多数作者认为DN主要病机为气阴…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NP)是糖尿病三大并症之一,其发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60%~90%.本病起病隐匿,可出现于糖尿病症状之前,易被忽视.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为30%~90%。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1]。近年来有关应用中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也是世界四大致盲眼病之一。在糖尿病调查中 ,其致盲率为 2 3%左右 ,而盲人中则有近 10 %由本病引起 [1 ] 。笔者对近 5年来中医药治疗此病的概况综述如下。1 整体辨证与治疗古代医家对消渴症的认识与论述颇多 ,但对 DR的直接论述甚少。现代中医药工作者采用一些现代的研究方法与诊疗技术 ,对本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特别是近年来充分认识到微循环障碍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认为本病主要是在气阴两虚的基础上形成的瘀阻眼络 ,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娜  张娟 《江西中医药》2012,43(5):79-8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代谢异常和周围神经损伤为主要病理基础,以肢体酸软乏力、肢端麻木、疼痛、局部感觉异常,甚或肌肉萎缩、肌力下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及体征为:患肢皮肤呈对称性疼痛(烧灼刺痛或撕裂样痛)或感觉异常(肢体麻木、蚁行感、瘙痒发凉等),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膝、跟腱反射明显减退或消失.肌电图检查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对于该病的治疗,现代医学除控制血糖外,多采用B族维生素、血管扩张剂、镇痛药物等,其疗效不甚满意.中医对本病认识早,能够从整体、多层面、多靶点、多途径进行防治,显示出一定的优势.笔者仅就近些年来中医各家对DPN的病因病机的理解及临床辨证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简称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足和糖尿病截肢的主要因素。DP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目前的研究表明,本病的发生是代谢紊乱、血管障碍、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细胞因子紊乱、氧自由基损伤及免疫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上尚无特异性药物及疗法。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就近5a来DPN的中医中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其发病率高达90%以上。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甚至肌肉萎缩等。目前对其发病因素尚不完全清楚,因此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近年中医药治疗该病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现将有关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辨证论治 1.1 益气养阴活血法 李氏[1]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法(西洋参或太子参、路路通、生地黄、赤芍、当归、川牛膝、木瓜、地龙、鸡血藤、丹参等)治疗32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4%。高氏[2]用糖络宁胶囊(黄芪、生地黄、当归、丹参、鬼箭羽、全竭、蜈蚣、…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发病率可高达60%~90%;病变可累及周围神经、植物神经和中枢神经。主要表现为疼痛、感觉异常,四肢呈对称性“手套或袜子”型感觉障碍,夜间及寒冷情况下加重。本病属于中医的“痹证”、“血痹”、“麻木”、“不仁”等范畴。现将中医药对该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杨晓辉 《新中医》1997,29(1):58-59,41
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神经源膀胱因为糖尿病损害了副交感神经纤维,致膀胱收缩肌力减弱,交感神经受损影响三角肌和内括约肌以致尿潴留。常表现为残余尿增多、尿失禁、尿淋漓不尽、尿频、尿急、尿痛而无力排尿、尿路感染,甚至发生慢性肾盂肾炎、肾功能衰竭等。中医学认为是由于糖尿病日久,真阴亏损,肺肾气虚,肾阳虚衰,膀胱气化功能失司所致。蒋氏〔1〕拟温肾纳气,引火归原法治疗19例,轻、中度8例中5例残余尿消失;重度11例残余尿由2299ml减少至625ml,其中2例尿失禁者经治1疗…  相似文献   

16.
张丽峰 《中医药学刊》2001,19(2):119-121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是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日渐显示出一定的优势,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有:辨证分型、主方加减及成药为主;中西医结合;其他疗法,如针灸、外洗及综合疗法,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辨证施治中应标本兼顾,并将活血通络之法贯始终;另可开展中医药针对某一临床状的研究;临床科研设计应做到随机、对照、并以客观指标做为评定疗效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病特点、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等方面报道较多,现就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有关文献报道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以脾胃亏虚为本,以痰浊瘀毒为标。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化痰祛瘀为基本大法,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辨证论治、专方治疗、中药制剂治疗、中医外治法、针灸治疗等。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样本量太少,且大多是临床疗效观察,深入的理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开展;疗效标准不统一,专方专药的普遍性仍有待商榷等。因此加快建立健全中医标准化,更加深入的研究中医药防治DPN的机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王旭 《吉林中医药》2011,31(4):310-3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病机为阴损及阳,阴虚寒凝,痰阻络脉。按中医辨证分为4型:气阴两虚、络脉瘀阻型自拟周络汤加减;肝肾阴虚、脉络瘀阻型拟知柏地黄汤加减;脾肾阳虚、寒凝血瘀型拟金匮肾气丸加减;痰瘀痹阻、脉络瘀塞型拟双合汤加减。同时专方、验方、单味中药以及针灸疗法、足浴疗法等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也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雪梅 《四川中医》2004,22(2):15-1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现代医学目前在治疗上尚无十分有效的办法,利用中医中药对该病进行辨证治疗效果较明显,本文结合现代医学对该病病理的认识,具体阐述了该病的中医辨证依据、分型论治的要点及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