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中的15%。女性与男性之比为3∶1。(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多数是单独存在,也有部分可与其它心血管畸形并存。如合并主动脉缩窄,室间隔缺损等。我院自1973年——1986年共施行单纯性动脉导管未闭手术5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2例,最大的年龄32岁,最小的年龄2岁。正常情况下,在胎儿出生后2—3个月内动脉导管自行闭合,形成动脉韧带,个别婴儿生长到1岁时才完全闭合,但在1岁之后很少有闭合的机会,临床上称为动脉导管未闭。由于导管的存在,可使患者肺循环血量增多,体循环血量减少,因而加重了左心的负担,引起左心扩大及肺动脉高压,重者  相似文献   

2.
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均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分别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3%和15%,可单独存在,亦常为其他复杂性心血管畸形的组成部分。家族性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也不少见。  相似文献   

3.
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既可单独存在,又可与其它先天性畸形并存。本文报导了46例经手术证实的未闭动脉导管,与术前超声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超声直观显示导管存在的38例占82%,支持临床诊断的8例占18%,在判断导管类型,估测管径大小上也有重要价值,因此,我们认为切面心脏声象图是临床诊断动脉导管未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动脉导管未闭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占“先心病”的第一位。临床症状与动脉导管粗细、分流量的大小及肺动脉高压的程度有密切的关系,与心脏功能受损程度和代偿情况也有一定关系。本病对心肺影响很大,术后除呼吸道并发症、出血、感染、喉返神经瘫外,主要并发高血压,因此术后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及时处理是个关键问题。本文就此问题总结报告如下。我院自1980年9月——1986年6月做动脉导管结扎术150例。临床资料术组15例,男42例,女108例,男:女约为1∶2。年龄最小者9个月,最大者26岁;15岁以下136例,约占91%,其中有2例1岁以下,16~20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70年1月至1985年12月,共施行动脉导管手术142例,其中男41例,女101例,2岁以下35例,10岁以上107例,最大者33岁,经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动脉导管未闭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胸内出血、声音嘶哑、高血压及高血压脑病等。一、术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导致胸内出血的原因有:1.动脉导管粗大合并肺动脉高压,动脉内膜炎,或动脉周围炎,由于其动脉导管组织脆弱,如术中缝合欠牢或术后发生高血压使缝合之残端破裂造成大出血。  相似文献   

6.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一般采取经左胸腔入路行导管切断缝合术或导管结扎术。我院近年来采用不开胸而经胸膜外结扎动脉导管未闭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3~7岁,平均48岁。1例平时易感冒,较剧烈活动后出现轻度心慌气短,但无差异性紫组。其余4例除易感冒外无其它症状。5例均系自幼发现典型PDA心脏杂音。术前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报告均诊断为PDA,均示友向右分流。心电图检查2例左定高电压,1例左心室肥厚,其余2例正常心电图。X线胸片除均有轻度肺血增多外…  相似文献   

7.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多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心血管畸形并存,如: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有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缩窄等。我院从1956~1980年共施行单纯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侧肺动脉缺如(unilateral absence of apulmonary artery,UAPA)为一种罕见的心血管畸形,临床较罕见,诊断、治疗均有难度[1].据国外报道[2],UAPA发病率约为1/20万,且多与法洛四联征、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等并存.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实施3例先天性—侧肺动脉缺如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手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重症动脉导管未闭,或其他心脏畸形并存未闭动脉导管,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闭合手术。我院自1985年3月至1989年1月为4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及3例心脏先天性畸形并存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在探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切口直视施行动脉导管闭合术及伴发的心内畸形矫治术,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主要临床资料见附表。本组病例均有劳累后心悸气促及活动受限临床症状,4例单纯动脉导管未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unilateral absence of apulmonary artery,uAPA)为一种罕见的心血管畸形,临床较罕见,诊断、治疗均有难度。据国外报道121,UAPA发病率约为1/20万,且多与法洛四联征、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等并存。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实施3例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手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封蓉  张帆 《全科护理》2010,8(4):373-374
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占新生儿的0.7%,遗传和环境因素的改变影响心脏胚胎发育,引起先天性畸形,小儿出生后,随着呼吸的开始,肺循环压力降低,血氧分压提高,动脉导管于出生后10h~15h在功能上关闭;多数婴儿于出生后3个月左右解剖上完全关闭。若持续开放并出现左向右分流者即可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2009年4月我科收治1例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行介入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赵兰  李迎春  周莲 《当代护士》2006,(11):89-90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伴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先天性心血管复杂畸形。我科收治1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伴动脉导管未闭病的患者,采用带膜支架植入术治疗,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患儿男性,9岁,因发现心脏杂音7年,反复晕厥3月于2005年8月3日收入院。入院查体:血压:右上肢165/110mmHg;左上肢160/110mmHg;左下肢95/80mmHg;右下肢不能测及血压,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双下肢皮温正常。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收缩期及舒张期3~4/6级连续性杂音,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 )。入院心脏彩超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瓣回声增强增厚,主动脉瓣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二尖瓣局限性返流;$左室大;%升主动脉内径增宽明显。左心室及主动脉造影提示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缩窄。于全麻下行主动脉带膜支架植入术并封闭未闭的动脉导管。术后造影示缩窄基本消失,动脉导管完全封闭。术后血压:右上肢125/95mmHg;左上肢130/110mmHg;左下肢115/80mmHg;右下肢115/95mmHg;心脏杂音消失,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好。术后予禁食、禁水6h,抗凝、抗感染及补液处理...  相似文献   

13.
<正>主动脉弓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新生儿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约占1%~4%[1]。主动脉弓畸形包括主动脉弓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主动脉弓离断(interruption of aortic arch,IAA)、右位主动脉弓、先天性血管环和悬带,其中COA和IAA较为常见,这两种畸形常并发其他心血管畸形,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本组回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病人中的80%,继发性高血压占20%,这一比数与各地的诊断技术水平有关。本文重点介绍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一、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分类 (一)收缩期高血压:1.心排出量增加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静脉瘘、动脉导管未闭、甲状腺机能亢进、、重度贫血等。2.主动脉粥样硬化性高血压(老年人高血压病)。 (二)收缩期、舒张期高血压:1.肾性高血压:(1)肾血管性高血压(单侧或双侧)①先天性:(1)肾动脉发育不全、动静脉瘘等。②后天性:大动脉炎、动脉硬化及钙化、肾动脉血栓或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对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l例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MRI资料进行诊断分析,记录心血管畸形数目,以外科术后诊断(17例)或超声、心导管与心脏CT两种或以上检查的一致诊断(4例)作为参考标准,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2l例患者共63个主要心脏大血管异常,MRI检出61个,正确诊断率为96.8%(61/63);误诊3个,分别为:漏诊房间隔缺损、主要体肺动脉侧支各1个和动脉导管残端误诊为动脉导管未闭1个。结论MRI对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正确诊断率高,可以作为心脏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黄旭中  田子朴 《华西医学》1993,8(2):191-193
本文报告室间隔缺损合并其他心脏畸形92例,占同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病例13%。合并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右室流出道狭窄、主动脉辦脱垂或关闭不全、主动脉窦瘤、双腔右心室、室间隔膜部瘤、先天性二尖辦狭窄或关闭不全。作者论述了各种复合畸形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和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近年来随着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技术及心血管造影术的发展,对该症的诊断水平逐步提高。我们于1979年6月~1987年9月经心导管及逆行主动脉造影诊断4例(3例经手术证实),占同期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儿的0.4%。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金玉爱 《现代护理》2001,7(1):79-79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的8%。以往对这类疾病的治疗均需在全麻下开胸行动脉导管结扎术,随着心脏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经导管封堵PDA已部分代替外科手术。我院于1998年8月份开始,对8例动脉导管未闻患者行Amplatzer伞封堵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8例患者中,女 5例,男 3例,平均年龄 28.3岁(15~50岁)。体检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持续性杂间,心超检查均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闻,行Amplatz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治疗策略和疗效.方法 2006年11月至2013年9月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共17例.先天性心脏病的复合畸形为室间隔缺损(VSD)并发房间隔缺损(ASD)7例,ASD并发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ASD并发肺动脉瓣狭窄(PS)2例,VSD并发PDA 5例.介入治疗的顺序依次为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PV)、VSD封堵术、PDA封堵术,最后行ASD封堵术.术后48 h,1~6个月随访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结果 17例复合畸形均一次性治疗成功,手术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5.9% (1/17),1例VSD并ASD术后发生残余分流伴溶血经治疗后停止,余随访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采取适当的治疗策略,操作规范,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同期介入治疗安全可行、有效,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最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1992年~2001年我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31例,无手术死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