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功能影像技术评估高压氧对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vegetativestate,PVS)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高压氧配合血液磁极化及药物综合治疗持续植物状态280例,根据功能影像技术及临床表现评估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因循环完全阻断心肺复苏后PVS患者清醒率占30.3%,明显低于无循环完全阻断的PVS清醒率86.0%(χ2=24.584,P<0.001);高压氧治疗30次PVS清醒率87.5%,明显高于30~100次高压氧治疗PVS清醒率12.5%(χ2=96.815,P<0.001)。结论应用功能影像技术可互补有效评估高压氧综合治疗PVS疗效,并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舱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iury,OAI)的疗效。方法86例DAI患者分成高压氧舱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每组清醒患者的运动功能并进行Fugl-Meyer法评定,且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量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每组清醒患者及其Fugl-Meyer运动积分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COS评定结果显示,两组病死率对照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DAI患者,可明显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评价微创粉碎清除术(微创)合并高压氧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对64例脑出血患者分成: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使用微创技术清除血肿及术前、术后常规治疗。高压氧组有效率(81%)及显著率(5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50%,2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P&;lt;0.05)。存活患者中高压氧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P&;lt;0.01)。高压氧组治疗3个疗程后脑血管阻力和动态阻力值明显降低(P&;lt;0.01)。微创治疗合并高压氧治疗脑出血可提高有效率,改善生存质量、血肿周围组织的微循环。  相似文献   

4.
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探讨高压氧联合活脑灵治疗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HIE患儿分为3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24例),单纯高压氧(24例)及高压氧联合活脑灵(24例)治疗,比较治疗后各组脑电图好转率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v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结果①脑电图:常规组、高压氧治疗组、高压氧联合活脑灵治疗组治疗后各组脑电图好转率分别为42%,44%和82%,各组好转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245,P=0.027);其中高压氧治疗组与常规组比较,好转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高压氧联合活脑灵治疗组与常规组、高压氧治疗组比较,好转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②NBNA评分:各组治疗后NBNA评分分别为36.92&;#177;1.21,37.05&;#177;1.33,38.50&;#177;1.35,各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10.99,P&;lt;0.001),其中高压氧治疗组与常规组比较,NBN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高压氧联合活脑灵治疗组与常规组、高压氧治疗组比较,NBN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01)。结论高压氧联合活脑灵治疗新生儿HIE较常规及单纯高压氧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突发性耳聋患者高压氧与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6):2374-2374
突发性聋目前尚无特效方法使患者完全恢复听力。单纯药物治疗效果较差,高压氧可以改善内耳微循环障碍,对突发性聋效果较好。为进一步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高压氧与常规药物疗效,在采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综合治疗来观察患者的听力恢复程度。结果加用高压氧组有效率为72.3%。高于非高压氧组的58.4%,X^2=5.21,P&;lt;0.05。  相似文献   

6.
李宁  李启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7797-7797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临床康复疗效。方法 300例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患者按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综合治疗,而高压氧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高压氧治疗,高压氧组根据高压氧治疗时间的不同又分为早期组和后期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早期组中总有效率100%;后期组中总有效率22%,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对照组有效率12.1%,低于高压氧组的69.3%(P&;lt;0.01)。结论 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能迅速改善脑缺氧,促进清醒,减少后遗症和残疾。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治疗放射性损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放射性损伤高压氧治疗的疗效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 将放射性损伤患者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比较其疗效,分析高压氧治疗次数、损伤类型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①高压氧组和对照组疗效分别为89.58%和62.50%,P&;lt;0.05。②治疗次数&;lt;6次,有效率73.68%;6~12次,89.47%;&;gt;12次,100%;两组间比较P&;lt;0.05。③放射性溃疡疗效100%,放射性骨髓炎92.31%,放射性脑病82.35%,各组间比较P&;gt;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放射性损伤较保守治疗效果好,治疗2个疗程以上效果更佳。不同类型的放射性损伤疗效不同,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序贯与无序组合康复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探讨序贯康复法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0-01/2003—12在驻马店市中心人民医院内二科就诊的颈性眩晕患者220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例。治疗组采用序贯康复四位一体综合疗法,即颈部药物热疗、颈椎渐进间歇牵引、家庭康复巩固及药物辅助增效,10d为1个疗程。间隔3d进行下一疗程,共1~3疗程。对照组按上述方法无序或选择性组合进行。完全或部分缓解为有效,未获缓解或加重者为无效。治疗后每疗程末进行组间疗效比较,6个月后进行组内疗效及复发率评价。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每疗程结束后无效者进行下一疗程,有效者自愿继续或退出。①治疗组第1,2疗程的有效率(77.3%,90.0%)均高于对照组(44.5%,60.3%)(X^2=23.39,15.86,P&;lt;0.01),但第3疗程的有效率(58.2%)低于第1疗程(X^2=6.86,P&;lt;0.01)。②6个月后治疗组第2,3疗程的复发率分别低于第1疗程[9.7%,1.6%。23.5%(X^2=4.05,P&;lt;0.05;X^2=18.33,P&;lt;0.01)];对照组第3疗程的复发率分别低于第1,2疗程[11.1%,71.4%,34.2%(X^2=9.06,P&;lt;0.01;X^2=3.96,P&;lt;0.05)]。③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2%,90.9%,(X^2=4.32,P&;lt;0.05)],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5.9%,51.0%,(X^25.60,P&;lt;0.05)]。结论:与无序组合法相比,序贯康复法能显著提高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改善症状,控制复发,且合适的疗程更有助于提高和巩固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遗传因素在青年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青年脑梗死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询问方式收集216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心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家族史资料,收集病例及对照组一级亲属(除外儿女)脑梗死患病情况。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对有家族史青年患脑梗死的危险度进行定量评估,计算脑梗死遗传度。结果:69.9%的青年脑梗死病例有家族史,明显高于对照组18,67%(X^2=137.25,P&;lt;0.001),无论男性或女性病例对心脑血管病家族史暴露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01)青年脑梗死病例的母亲心脑血管病患病率51.85%明显高于父亲的患病率18.06%(X^2=71.18,P&;lt;0.001),脑梗死遗传度为(72&;#177;5)%。55.56%青年脑梗死病例有高血压家族史,而对照组只有11.33%,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117.29,P&;lt;0.001)。结论:心脑血管病家族史是青年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在青年脑梗死发病中,遗传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高压氧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脂质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方法 以2000-01/2004-12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高压氧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2例为高压氧组,同期神经内科收冶的脑卒中患者8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高压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高压氧组中的36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液动流变学检查,52例患者治疗前后测定脂质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同时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高压氧组36例患者高压氧治疗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lt;0.05,0.01)。52例患者治疗后脂质过氧化物浓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lt;0.00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lt;0.001)。高压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结论 高压氧可改善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脂质过氧化物浓度,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进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1.
高压氧综合治疗对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促醒作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压氧综合药物、物理治疗等对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的促醒作用。方法沪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2-07/2004-07住院的50例PVS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综合治疗组(高压氧组)和单纯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前者接受高压氧结合常规治疗,后者仅接受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进行PV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高压氧组治疗后有效率达81%(21/26),明显优于常规组(P&;lt;O.05)。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对PVS有明显的促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创伤性持续植物状态的疗效与机制,同时探索创伤性持续植物状态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66例创伤性持续植物状态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正中神经电刺激组,高压氧组,正中神经电刺激+高压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正中神经电刺激,高压氧和联合应用正中神经电刺激及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同时行经颅多普勒检查患者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后6个月时应用格拉斯哥(GOS)结果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6个月时GOS评定结果:正中神经电刺激组:恢复良好1例,中残7例,重残2例,植物状态11例,死亡1例。高压氧组:恢复良好1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状态11例,死亡2例。正中神经电刺激+高压氧组:恢复良好3例,中残6例,重残4例,植物状态8例,死亡1例。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正中神经电刺激组及正中神经电刺激+高压氧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56.7&;#177;13.1)cm/s和(58.2&;#177;13.8)cm/s,较高压氧组的(48.6&;#177;12.2)cm/s明显加快(P&;lt;0.05)。正中神经电刺激+高压氧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为(28.4&;#177;5.3)cm/s,较高压氧组的(25.1&;#177;4.9)cm/s明显加快(P&;lt;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创伤性持续植物状态的机制主要是加快脑血流速度。正中神经电刺激,高压氧对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有较好的促醒作用,联合应用效果更好。在无高压氧治疗条件的医院正中神经电刺激可以替代高压氧治疗PVS,而更利于PVS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3.
音乐电疗及心理疗法治疗肠激惹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音乐电疗和心理疗法治疗老年肠激惹综合征(IBS)的疗效,选择130例IBS患者,单纯随机分为治疗组(n=66)和对照组(n=64),治疗组应用音乐电疗结合心理治疗1个月,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10mg,3次/d)、谷维素(30mg,3次/d)。分别于治疗1个月、治疗后2个月(随访)进行疗效判定。结果表明治疗1个月后两组显效率(76%和59%;X^2=1.99,P&;gt;0.05)和总有效率(91%和91%;X^2=0.002,P&;gt;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治疗2个月后,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82%和38%;X^2=13.38,P&;lt;0.01),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6%和44%;X^2=11.01,P&;lt;0.01)。提示治疗IBS的药物很多,近期疗效显著,但停药后易复发,而音乐电疗及心理疗法的综合治疗措施,疗效显著且巩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尿激酶动脉、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疗效的差异及其并发症。方法 应用Meta分析对9项研究尿激酶动、静脉溶栓治疗ACI的效果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 (1)同质性检验:X^2=8.6092,自由度为8,P&;gt;0.05。(2)合并效应量的检验:OR合并=3.2943,OR合并95%可信区间为2.007l~5.4070。OR合并的检验:X^2=22.2399,P&;lt;0.001。(3)动脉溶栓的再通率为80.9%,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的60.0%(P&;lt;0.001)。(4)动脉溶栓组合并脑出血9例(3.3%),皮肤黏膜出血6例(2.2%),血尿l例(0.4%),死亡l例(0.4%);而静脉溶栓组合并脑出血2l例(7.3%),皮肤黏膜出血34例(11.8%)。消化道出血9例(3.1%),死亡10例(3.5%)。两组出血并发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01)。结论 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ACI的再通率高,出血并发症及病死率低,对ACI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显著优于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15.
评价高压氧辅助治疗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的治疗效果。高压氧组40例,在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的同时配合高压氧治疗。治疗压力为0.2MPa,10次为1疗程,平均1.6个疗程。对照组36例取2000年以前未行高压氧治疗,病情病程相当的病例。两组治愈率分别为60%和30%(P&;lt;0.05),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27.00&;#177;3.12)d和(34.00&;#177;3.53)d(P&;lt;0.01)。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早期配合高压氧治疗比单纯手术和药物治疗治愈率高、疗程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对脑梗死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的评估价值。方法:将138例首次发病脑梗死患者按肢体肌力≤3级和&;gt;3级进行研究,检查健、息侧的SEP,MEP,统计两组异常率。结果:SEP,MEP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MEP更为灵敏(SEP X^2=19.551,MEP X^2=79.934,P&;lt;0.001)。SEP,MEP与治疗效果有关联,SEP缺失、延长、正常组未愈分别为12,14,7例;MEP缺失、延长、正常组治愈分别为20,12,1例。MEP,SEP检查3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8.433,P&;lt;0.05;X^2=14.328,P&;lt;0.01)。结论:SEP,MEP客观反映脑梗死患者中枢感觉运动传导通路功能受损情况,并帮助预测其预后。  相似文献   

17.
“靳三针”治疗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生存状态1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以“靳三针”为主治疗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生存状态(D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患者的疗效。应用”靳三针”为主穴配合梅花针进行治疗为治疗组,设立西药、高压氧、推拿按摩等治疗为对照组,并对相关因素如性别、年龄、病程等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之间年龄、病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在疗效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恢复时间快,疗程缩短,疗效更显著。提示采用“靳三针”治疗PVS患者可获得高效率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被动牵张运动对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广东省中医院理疗科门诊收治的60例患儿分为针刺配合手法组和针刺组,针刺配合手法组采用针刺“颞三针”、“智三针”、“脑三针”、“四神针”配合被动肢体活动,同单纯针刺相比较,1次/d,1个月为1个疗程,经过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针刺配合手法组的显效率为27%,显著高于针刺组13%,总有效率73%明显优于针刺组47%(P&;lt;0.05);治疗效果与患儿的年龄明显相关,其中&;lt;3岁组与&;gt;6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1.56,P&;lt;0.01);3~6岁组与&;gt;6岁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X^2=3.99,P&;lt;0.05),治疗效果与患儿智力、性别无显著关系(P&;gt;0.05),各中医证型之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针刺配合手法康复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9.
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单纯骨科牵引和手术治疗与在其基础上辅以抗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远期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09/2004-01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广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住院的新鲜(2周内)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06例,男84例,女122例;年龄60~89岁。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单纯骨科治疗组(单纯骨科牵引治疗28例:采取传统的牵引治疗;单纯手术治疗41例:采用一般骨科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组(牵引+抗骨质疏松治疗49例,手术+抗骨质疏松治疗88例:单纯牵引和手术治疗基础上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抗骨质疏松症治疗包括饮食调整、抗骨质疏松西药应用、中药治疗、物理治疗及康复运动治疗等)。观察各组方法对髋部骨折患者干预效果,≥10个月随访结果评估。结果:206例髋部骨折患者中,诊断为骨质疏松症160例(77.7%).145例获得≥10个月随访,随访率90%(145/160)。综合治疗组疗效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单纯骨科治疗组(74.0%,65.5%,X^2=1.327,P&;lt;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单纯骨科治疗组[(28.1&;#177;5.6),(42.4&;#177;4.4)d,t=9.86.P&;lt;0.01];长期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单纯骨科治疗组[9%(9/96),16%(8/49),X^2=1.515,P&;lt;0.05];其他部位再次发生骨折率明显低于单纯骨科治疗组(6%,14%,X^2=2.567,P&;lt;0.01)。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手术后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近期可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远期可防止再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20.
尼莫地平与高压氧对脑损伤后脑功能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背景:尼莫地平对脑损伤后脑功能障碍的治疗已经得到肯定,而高压氧联合尼莫地平对脑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目前探讨者尚少。目的:探讨脑损伤后脑功能恢复的有效的治疗方法。设计:以诊断为依据,设立对照的回顾性研究。患者记忆商的测定采取双盲法。地点和对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对象为1997-07/2001-1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10例额、颞叶挫裂伤非手术治疗的患者,选择格拉斯哥评分法评分在9-12分的患者,其中男83例,女27例。年龄18—73岁,平均43岁。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干预:采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分别加用尼莫地平、高压氧及尼莫地平和高压氧3种治疗方法,对110例脑损伤患者治疗,通过评价患者的记忆商、脑外伤综合征的程度,判断其脑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常规治疗组的记忆商阳性率为73.5%,明显高于尼莫地平33.3%和高压氧28.6%及尼莫地平加高压氧治疗组28.6%,与分别加用尼莫地平、高压氧及尼莫地平和高压氧联合治疗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x^2=17.8758,P&;lt;0.001)。常规治疗组脑损伤综合征的阳性率为65.6%,尼莫地平治疗组为28%,高压氧治疗组为28.5%,尼莫地平和高压氧联合治疗组为24%。常规治疗组与采用尼莫地平、高压氧及尼莫地平加高压氧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x^2=14.015,P&;lt;0.01)。而尼莫地平、高压氧及尼莫地平和高压氧联合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脑损伤的患者,应用尼莫地平或高压氧或尼莫地平和高压氧联合治疗,对于脑功能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