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reen-Barré syndrome,GBS)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118例急性GBS患者分为PE治疗组和未行PE治疗组。比较2组疗效的差异并分析影响PE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 PE治疗组急性GBS总有效率(73.5%)高于未行PE治疗组(5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E次数(OR2.123 95%CI:1.168~5.321,P=0.019)和轴索损害(OR 4.758 95%CI:1.475~15.350,P=0.009)是影响PE治疗急性GBS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E是治疗急性GBS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而PE次数和轴索损害可能是PE治疗急性GBS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为常见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是急性软瘫的最常见病因。病变主要损害多数脊神经根和周围神经。也损害脑神经。症状表现为感觉和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较轻,而运动障碍较重。运动障碍主要为四肢迟缓性瘫痪.严重者可因为呼吸麻痹、肺部感染及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称为GBS危象。血浆置换(PE)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均是GBS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 Baree Syndrome,GBS)是一种病毒感染后而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脊神经根和周围神经呈脱髓鞘性改变.许多学者对GBS免疫病理性病因进行了研究,并检测出了周围神经自身抗体.因此,观察GBS患儿周围神经抗体在体内的动态变化,有助于了解自身免疫和机体恢复状况及选择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是一种急性自身免疫性多发性神经疾病,表现为迅速发展的上行乏力、轻度感觉减退和反射变弱或消失.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ve Polyradiculoneuropa-thy,AIDP)是最早确定也是欧洲最常见的 GBS 表型,伴随不同程度的继发性轴索损伤.急性运动性轴索 神 经 病 (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 AMAN)和急性运动感觉轴索型神经病(Acute Mo-tor and Sensory Axonal Neuropathy,AMSAN)为GBS亚型:前者呈现原发性轴索障碍,仅累及运动神经,是亚洲、中美和南美洲最常见的 GBS 表型;后者更罕见,累及感觉和运动神经.此外,Miller Fisher综合征(Miller Fisher Syndrome,MFS)也是GBS的轴索型变体,Bickerstaff 脑炎(Bickerstaff's Brain-stem Encephalitis,BBE)则为MFS 的变体[1].GBS在西方国家年发病率为 1.1~1.8/100,000 人,中国为 0.66/100,000 人[2].其发病率随年龄线性增长且男性更易患病,但在婴幼儿、儿童的自然进程呈现更多良态:约 1%~6%GBS 患者罹患复发性 GBS (Recurrent Guillain Barre Syndrome,RGBS),极少见儿童患RGBS的情况[3].目前 GBS 仍属危重病:25%的患者将因呼吸障碍或气道保护接受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治疗,3%~11%的患者死于GBS的并发症.尽管大部分患者基本康复,仍有20%~38%残疾[4].本文通过综述 GBS 相关的主要进展,涉及诊疗、预后和可能的机理等内容,旨在为临床综合治疗GBS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亦称急性炎性反应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系空肠弯曲杆菌为主的前驱感染所启动的周围神经脱髓鞘或轴索变性的急性免疫性疾病.自1988年首次发现GBS患者血清中存在抗神经节苷脂(GS)抗体以后,此抗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量国内外研究提示,抗GS抗体可能与GBS的发病机制、分类及治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G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行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IVIG,治疗前后进行观测、记录并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疗效远好于对照组。结论 IVIG治疗GBS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可引起急性迟缓性瘫痪。最新研究发现,GBS包含一组自身免疫相关的周围神经疾病,由不同自身抗体介导产生了不同的临床表型及病生理改变。临床主要以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及血浆置换为最佳治疗方案。随着对GBS病生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诊治方案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感觉性格林巴利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冰  任士卿 《临床荟萃》2004,19(5):289-290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re syndrome,GBS)又称急性炎症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典型GBS众所周知,GBS变异型如Miller-Fisher综合征,咽颈臂变异型,轻截瘫变异型,不伴眼肌麻痹的眼睑下垂型,急性运动和感觉性轴索性神经病和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则相对少见.1958年Wartenberg[1]提出了感觉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概念,1981年Asburg[2]又提出了感觉丧失伴腱反射消失的GBS变异型的诊断标准,但临床上符合其标准者相当少见,仅见个例报道[3-5],故多年来就临床上是否存在感觉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一直有争论.近日Oh等[6]首次肯定了感觉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存在,国内尚未见到如此变异型的报道.为了加强国内同行对此病的认识,现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作一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9.
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MAN)是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主要亚型之一,与GBS主要亚型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在临床表现、免疫病理生理机制、神经电生理检查、血清学抗体等方面均有不同。本文就AMAN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王彦存  刘惠哲  马晓梅  杨光福 《临床荟萃》2006,21(18):1349-1350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一种周围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以局部炎性反应和周围神经脱髓鞘病变为特征。临床表现为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痿证”范围,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我们根据脉络宁治疗疾病的中医学原理将其应用于本病的治疗,并通过肌电图动态观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迅速发展大多可恢复的运动性神经病,其病因和机理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属迟发性过敏的自身免疫性神经疾病。主要病变为周围神经广泛的炎症性阶段性脱髓鞘。病变主要在脊神经根,脊神经,颅神经,也有脊髓,脑干。半数以上患者1~4周有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症状,少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干预治疗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儿肌力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GBS患儿分为康复组16例和对照组2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按肢体受累程度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包括运动疗法、理疗及针刺等。治疗前后采用徒手肌力试验lovett的6级分级法及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价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21d后,2组患儿肌力及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辅以早期康复干预可提高GBS患儿的肌力。GMFM可用于GBS患儿康复疗效的评价并对康复训练方案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康复治疗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GBS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针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肌力(MMT)、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四肢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四肢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观察组则达8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GBS患者的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临床上急性弛缓性瘫痪的常见原因,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是感染所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36例成人GBS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改变进行分析,并对其病因及疗法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和急性脊髓炎(AM)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电生理及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在多个英文数据库检索GBS/AM重叠综合征,共纳入18例患者,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和预后。结果 GBS/AM重叠综合征的患者多见于年轻人(平均年龄为20.5岁),可能与前驱感染或接种疫苗等诱发因素的高暴露率(88.9%)有关。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除了常见的肢体无力(94.4%)、感觉障碍(83.3%)、感觉障碍平面(72.2%)、尿潴留(66.7%)外,还有诸多不典型的症状体征。电生理检查显示12例(66.7%)患者为急性多发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6例(33.3%)患者为急性多发性轴索性周围神经病。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见于9例(52.9%)的患者。所有患者的脊髓MRI检查均显示有异常病变,病变部位累及整个脊髓节段,颈、胸段脊髓最常受累。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免疫治疗,10例患者(55.6%)预后良好,7例患者(38.9%)预后差,1例患者(5.6%)死亡。所有患者均为单项病程,病情无复发。结论 GBS/AM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化,GBS共有的临床特征及脊髓炎的症状体征、脊髓影像学检查有助于GBS/AM重叠综合征的诊断。免疫治疗大多数为皮质类固醇和免疫球蛋白治疗,总体预后偏良性。  相似文献   

16.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GBS)是神经系统的常见免疫性疾病,是进展迅速而大多可恢复的运动性神经病,称急性感染性多发神经炎或急性感染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和方法,常规药物治疗病程长,神经功能恢复慢,后遗症复杂.本科于2007年5~10月与神经内科合作,利用免疫吸附柱治疗3例重症GBS患者,取得可靠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前认为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的发生主要与周围神经中的神经原性蛋白和中枢神经中的脑原性髓磷脂蛋白有关。在GBS 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脱髓鞘型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中加入鼠神经生长因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2017年住院治疗的急性脱髓鞘型GBS患儿6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儿选择维生素B12、维生素B1、胞二磷胆碱、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30例患儿增加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肢体功能(Hughes评分)和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活动能力、语言、个性、情绪、精力等SF-36量表评分与肢体功能Hughe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脱髓鞘型GBS患儿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肌力与肢体功能,改善临床症状以及生存质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GM1)治疗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疗效。方法将符合GBS诊断标准的3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给予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VIG)、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GM1,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GM1治疗组在控制病情进展和改善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GM1治疗儿童GB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GBS)是神经系统的常见免疫性疾病,是进展迅速而大多可恢复的运动性神经病,称急性感染性多发神经炎或急性感染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和方法,常规药物治疗病程长,神经功能恢复慢,后遗症复杂。本科于2007年5-10月与神经内科合作,利用免疫吸附柱治疗3例重症GBS患者,取得可靠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