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静  张德甫 《职业与健康》2009,25(18):1951-1952
目的研究郑州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病原学种类及分布,为儿童CAP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68例CAP患儿行痰培养及病毒检测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68例痰液标本中病原体检出率为76.3%(281例),其中细菌感染139例,病毒感染95例,细菌、病毒混合感染47例;细菌感染中以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病毒感染则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为主,3岁以下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是其主要致病原,且于秋冬季节多发。结论郑州地区儿童CAP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流感杆菌是主要的致病菌,病毒感染则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为主,3岁下儿童易患CAP。  相似文献   

2.
保定市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非典型病原学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病原学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为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558例符合CAP诊断的患儿应用ELISA技术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A)、副流感病毒(PIV)、柯萨奇病毒(COX)IgM抗体,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IgM抗体。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558例CAP患儿中病原体IgM抗体检测阳性267例,占47.8%。特异性IgM抗体按检出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MP 19.9%(111例),RSV16.3%(91例),ADV5.6%(31例),PIV3.6%(20例),IA2.5%(14例),COX1.6%(9例),CP0.4%(2例)。病原分布有年龄、季节差别。【结论】保定市儿童CAP非典型病原体主要是MP、RSV、ADV,尤其是MP感染在儿童CAP中占重要地位。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季节病原不同。  相似文献   

3.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在我国是5岁以下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见病原包括细菌、病毒及非典型病原(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儿童CAP的最主要细菌病原,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最常见病毒病原.儿童年龄越小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越大,住院时间越长细菌感染的比率随之增高,儿童CAP病原分布随国家、地区、时代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动态了解当地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和各年龄组患儿感染病原的主要种类,既可以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还对当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 7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的分布情况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 74例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留取呼吸道标本 (痰或咽拭子 )进行细菌培养 ,并采用血清学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及尿抗原测定法检测非典型病原体。结果  74例患者病原学检测阳性 35例 (47.3%) ,其中细菌阳性 2 3例 (31 .1 %) ,非典型病原体 1 5例 (2 0 .3%) ,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混合感染 3例 (4.1 %)。结论 嗜血杆菌属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除了细菌性感染以外 ,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占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 1 5左右 ,因此经验治疗宜选用对常见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温州地区5岁以下住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5岁以下住院患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病毒病原学感染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2月—2010年1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儿科确诊为CAP的5岁以下住院患儿,入院当天或次日清晨取其鼻咽部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B型(IVA、IVB)和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PIV Ⅰ、PIV Ⅱ、PIV Ⅲ)7项呼吸道病毒抗原。结果 2247例患儿中,阳性843例,阳性率为37.52%。其中RSV 633例,占75.09%;PIV III 93例,占11.03%;IVA55例,占6.53%;PIV Ⅰ 22例,占2.61%;ADV 17例,占2.00%;IVB 6例,占0.71%;混合感染17例,占2.04%。结论 2009—2010年度温州地区5岁以下住院患儿CAP病毒病原以RSV为主,其次为PIV Ⅲ,IVA和PIV Ⅰ;病毒流行高峰为冬春季节;RSV的检出率从11月开始逐渐升高(23.16%),1、2月达高峰(分别为69.26%、49.81%),持续到次年4月(18.50%),以后逐渐下降,6、7月最低(均为1.01%)。婴幼儿是病毒性肺炎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贵州毕节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细菌病原谱特征。方法 收集2011年7月-2013年10月毕节地区448例CAP儿童患者呼吸道痰液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和PCR法检测患者病原菌。结果 70.76%患儿痰液病原学检测呈阳性,其中检出率最高的为肺炎链球菌,占18.08%,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卡他莫拉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10.49%、5.58%和2.46%。0~6个月年龄组的细菌总检出率最高达19.64%,<5岁患儿占细菌总阳性检出率的43.53%。结论 毕节地区儿童CAP以肺炎链球菌感染为主,<5岁患儿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体分布,为其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入选2005年5月-2008年4月医院干部呼吸内科的20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测,并按CURB-65评分系统评分.结果 在204例患者中,检出病原体151株,肺炎支原体是最常见的病原体,阳性率为20.6%,其后依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衣原体、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肺军团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19.9%、15.9%、11.3%、9.3%、4.6%、3.3%、3.3%,2.6%、1.3%、0.7%;混合感染患者的CURB-65评分高于单一感染患者.结论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的感染占重要地位,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真菌的感染多见,混合感染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回顾性分析住院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主要病原体,以指导临床抗感染用药.方法 选取258例老年CAP患者,进行病原学鉴定,每例患者均予以痰培养和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军团菌抗体和呼吸道病毒,体温>38.5℃进行血培养.结果 72例患者的病原学检测阳性,占全部患者27.9%,其中痰培养49例阳性,占阳性患者的68.1%,血培养阳性3例,占阳性患者的4.2%,非典型病原体感染20例,占阳性患者的27.8%,其中革兰阴性菌感染率为15.3%.结论 肺炎链球菌仍是引起老年CAP最常见的病原体,不典型致病菌感染日益增多,而高龄患者,由于基础疾病较多,长期反复住院,尤其许多患者有基础肺疾病,故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也占一定比例,还应考虑覆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铜陵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体的分布规律。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铜陵地区260例CAP患者留取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非典型病原体。结果在260例CAP患者中,检测到病原体147株,其中24.2%(63例)痰培养阳性,53.1%(78株)检测到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是最常见的病原体,检出52株,占35.4%,其次为肺炎衣原体26株,占17.7%,6.5%(17例)患者存在混合感染,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混合感染最常见;20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不敏感率为0,仅1例中敏,敏感率为95.0%,对红霉素的不敏感率为50.0%。结论非典型病原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在CAP占据重要地位,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是铜陵地区CAP常见的致病细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分布,并为儿童CAP的合理用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的387例住院CAP儿童病例,年龄1月龄~14岁,采集血液、痰液和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同时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属或病毒.结果 在387例患儿中病原体感染有312例,其中157例存在混合感染,占40.57%;不同患儿年龄段的病原体分析结果显示,细菌和病毒感染患儿的年龄显著低于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患儿年龄(P=0.010).结论 细菌、病毒及非典型病原体均是儿童CAP的常见病原体,大量的混合感染显著增加了儿童CAP病因判断及临床经验用药的难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5月在某院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00例,其中糖尿病患者50例(A组),非糖尿病患者50例(B组),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病程常迁延,平均住院时间为(18.52±4.32)d,较B组(12.64±4.18)d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P<0.01);A组患者肝功能多受损: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为(52.26±15.18)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为(48.44±10.25) U/L,显著高于B组的ALT、AST[分别为(40.39±15.42)U/L、(35.70±9.98)U/L](P<0.05);A组患者肾功能减退,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分别为(8.02±2.12)mmol/L、(128.05±21.25)μmol/L,显著高于B组的BUN和SCr[分别为(5.35±1.99) mmol/L、(98.20±20.93)μmol/L](P<0.05)。A组混合感染发生率为26.00%,显著高于B组的10.00%;代谢综合征和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00%、36.00%,明显高于B组的12.00%、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发展为重症肺炎的比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2.00%(6例)、6.00%(3例),B组分别为4.00%(2例)、2.00%(1例)。A组痰培养阳性41例(82.00%, 41/50),B组痰培养阳性44例(88.00%,44/50),两组检出病原体均以肺炎链球菌(A组16株,B组17株)、肺炎克雷伯菌(A组4株,B组5株)较多。结论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病程长,病情重,合并症多;控制血糖是治疗的基础,抗感染是关键,改善营养和器官功能状态是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1]。CAP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其致病原的组成和耐药特性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虽然2006年出台了我国CAP诊治指南,但我国地域辽阔,  相似文献   

13.
刘瑛琪  任窈窕 《现代保健》2009,(24):137-138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针对不同病原体的感染给予不同的抗生素治疗,包括使用指征、选择药物和剂量、疗程以及药物联合治疗,努力做好儿童社区肺炎的处理。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使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得到有效的治疗,预后一般都良好。结论针对不同的病原体感染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合理用药,一般都能很快痊愈。  相似文献   

14.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目前对CAP病原体的检测仍是难点。早期确诊CAP病原体,明确病因,进而早期进行有效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采取灵敏有效的检测方法是病原学诊断的关键。本文对CAP病原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08至2010年兰州地区≤5岁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菌分布和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对≤5岁的CAP住院患儿610例,采集呼吸道标本共计610例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610例患儿中,细菌培养呈阳性标本为197例,细菌为211株,阳性率为32.3%.其中,革兰阴性(G-)菌株为127株(60.2%).革兰阳性(G+)菌株为84株(39.8%).分离菌株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及肺炎链球菌.检出的前3位G-菌对抗菌药物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及第二、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检出的前3位G+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极高,而对万古霉素、奎奴普汀及利奈唑胺100.0%敏感.结论 兰州地区儿童CAP分离菌株中,G菌明显多于G+菌,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无明显免疫抑制患儿在医院外或住院48小时内发生的感染性肺实质的炎症。其就诊主要在基层医疗单位或综合医院儿科门诊,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为儿科疾病首位,故一般根据临床经验进行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海南地区5岁以下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SCAP)病原学情况,为SCAP患儿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从2019年3月—2021年8月收治的310例SCAP患儿纳入研究。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季节)以及痰液和血液标本病原的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患儿基线资料,病原体检出情况及主要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310例SCAP患儿中男性210例、占比67.74%,年龄<1岁217例、占70.00%,冬季发病113例人数、占36.45%。310例SCAP患儿痰液标本和血标本共检出病原体689株,其中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呼吸道合胞病毒(23.37%)、肺炎链球菌(19.16%)、腺病毒(12.63%)、流感嗜血杆菌(11.90%)、肺炎克雷伯菌(9.72%)、金黄色葡萄球菌(7.98%)、流感病毒(7.55%)、大肠埃希菌(5.81%)、真菌(1.89%)。不同性别及不同季节间5岁以下儿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病原学特征。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483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采集患儿鼻咽拭子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期选择114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根据自制问卷调查两组儿童相关资料,并采用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研究影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结果 483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主要是病毒感染占55.07%(266例),其次是细菌感染占33.95%(164例)。病毒感染中副流感病毒1型检出最高,为13.87%,细菌感染中副流感嗜血杆菌占比最高,为16.98%。经单因素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年龄<5岁、入院前滥用抗菌药物、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有反复感染既往史、伴免疫缺陷、营养不良、3个月内住院次数≥5次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的独立因素(P<0.05)。 结论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病原主要以副流感病毒1型和副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其感染风险和患儿年龄、入院前滥用抗菌药物、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有反复感染既往史、伴免疫缺陷、营养不良、3个月内住院次数≥5次等因素密切相关,需合理制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长春地区嗜肺军团菌在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病原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该地区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嗜肺军团菌(Lp)的感染情况。方法:选取14岁以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386例,应用ELISA检测其血清Lp1~6型IgG抗体,应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嗜肺军团菌特异性DNA片段。结果:ELISA-IgG阳性14例,PCR-荧光探针法阳性16例,总阳性数18例,阳性率为4.67%;1岁0例,1~3岁2例(1.6%),3~7岁9例(9.4%),7~14岁9例(10.4%);6~8月份发病10例(55.6%),9~11月份6例(33.3%),12~5月份2例。结论:嗜肺军团菌在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起着一定的病原学作用,各年龄组感染率不同,随年龄增长感染率增加,多发生在夏秋气温较高的季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莱芜市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中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的感染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确诊为CAP的患儿2 926例,利用被动凝集法测定患儿血清中的MP-IgM,MP-IgM测定阳性者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同时详细记录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生活环境、发病时间及肺部X线表现等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AP患儿中MP感染率以2012年感染率(35.1%)最高,与2010、201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2010年及2011年感染率较高的季节为第一、第四季度,而2012年各季度感染率均高于2010年度及2011年度,其中以第二季度感染率最高。综合2010—2012年平均以第一季度发感染率(30.5%)最高。4~6岁、7~9岁的MP感染率(46.6%、45.4%)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MP感染率为24.2%,女性的MP感染率为26.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叶性肺炎患儿中288例MP-IgM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最高,为62.9%,与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居住地在城市的患儿MP-IgM阳性率(32.3%)明显高于居住地在农村的患儿(2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MP感染率随流行年份及季节不同而不同,高发年龄阶段是4~6岁和7~9岁,肺部X线表现为大叶性肺炎者一半以上由MP感染所致,城市患儿中MP感染率高于农村患儿。了解本地区MP感染流行特点,在病程初期即可给予经验性诊断及治疗,以缩短病程及减少用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