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DSG一次性吸氧管在基层医院心内科应用的可行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在我院心内科住院,需要持续吸氧7d以上的200例患者,随机分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实验组使用DSG一次性吸氧管吸氧,对照组使用常规湿化瓶吸氧,比较两组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患者满意度,直接护理时数,成本费用。结果实验组氧气湿化瓶染菌量少于对照组(P〈0.01),吸氧噪音小于对照组(P〈0.05),咽喉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成本费用少于对照组,对照组每天更换湿化瓶、湿化液和处理污染湿化瓶耗时(25.23±1.56)min,实验组不需要更换湿化瓶和湿化液。结论 DSG一次性吸氧管在基层医院心内科使用,可降低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及成本费用,减少工作量、吸氧噪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刘瑞 《当代护士》2014,(9):104-105
目的:探讨 YYX 型一次性吸氧管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脑卒中需要氧气吸入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 YYX 型一次性吸氧管进行氧气吸入,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吸氧装置吸氧。比较2组患者吸氧后的湿化液细菌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湿化液细菌检出率为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 YYX 型一次性吸氧管吸氧,在保证患者有效湿化效果的前提下达到了氧疗的目的,并可显著控制氧气湿化液的带菌状况,减少了氧疗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充分保证氧疗效果和患者安全,解决氧气湿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湿化液污染、湿化产生噪音和吸氧干燥问题。方法选择急诊科病房吸氧患者60例为实验组,应用OT-MⅠ型一次性吸氧管,同期与对照组采用传统湿化方式吸氧患者60例进行比较,研究噪音产生、终端氧气湿度与患者反应的差异,检测氧气湿源物质内微生物生长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吸氧24h后的终端氧气的相对湿度为(48.3±13.7)%,鼻咽干燥发生率为100%,68.3%患者夜间对湿化噪音有明显感受,湿源物质内细菌阳性率为15%;实验组吸氧24h后终端氧气的相对湿度为(62.2±10.6)%,鼻咽干燥发生率为16.7%,噪音感受和细菌阳性率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夜间噪音为(50.6±6.8)dB,实验组为(41.5±6.2)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T—MⅡ型一次性吸氧管的仿生学氧气湿化及输送系统,在保证氧气加湿效果和按需足量输送的同时,消除了传统氧气湿化液污染的风险,降低了吸氧气泡噪音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改善了患者吸氧的适从性,进而有助于保证氧疗效果并保护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型雾化用氧气吸入器与扶舒清(YYX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10年5月起,我院开始使用新型雾化用氧气吸入器配合扶舒清对我科需要吸氧的130例患者进行氧疗,在吸氧的同时对其中57例需要雾化治疗的患者进行雾化治疗,并观察患者用氧及雾化治疗的效果情况、氧气湿化效果、气泡噪声和吸氧、雾化吸入操作时间。结果:使用此新型产品能达到患者氧疗或雾化治疗的目的;经湿化后的氧气吸入呼吸道时感觉舒适,无异味;氧气经湿化液产生的气泡细小,无噪音;护士吸氧操作及雾化治疗操作简便快捷,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消毒成本降低;避免了吸氧的环节细菌污染及交叉感染。结论:新型雾化用氧气吸入器与扶舒清(YYX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在有效保证湿化效果的情况下能达到氧疗及雾化治疗的目的,能消除气泡噪声,节省护士操作时间,杜绝吸氧环节中的污染与患者交叉感染,临床应用可靠、方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OT-MⅡ型一次性吸氧管用于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应用OT-MⅡ型一次性吸氧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湿化方式,比较两组痰液细菌培养情况及氧气湿源物质内微生物生长情况.结果:实验组痰液细菌培养情况3 d、7 d均优于对照组(P<0.05),14 d、20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湿源物质内细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OT-MⅡ型一次性吸氧管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在保证氧气加湿效果和按需足量供氧的同时,可预防因氧气湿化液污染引起的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6.
吸氧过程中的污染是一个多方位的系统性问题,目前仍广泛使用蒸馏水作为氧气湿化液,但因蒸馏水本身不具备消毒、抑菌作用,在潮湿温暖环境下又极易使细菌生长繁殖,所以并不是一种理想的氧气湿化液。而有关氧气湿化瓶及其内芯污染引起的院内感染正成为国内外护理专家积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急诊工作中,通过改进吸氧治疗中的湿化液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方法:将300例吸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分别使用含新型抑菌剂ε—聚赖氨酸的一次性湿化吸氧管及常规灭菌注射用水。对两组湿化液细菌污染情况、下呼吸道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3例,对照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2例,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含生物抑菌剂ε-聚赖氨酸湿化液的一次性湿化吸氧管能有效降低因吸氧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雾化用氧气吸入器和扶舒清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4月~ 2012年8月使用雾化用氧气吸入器和扶舒清一次性使用吸氧管的60例患者进行吸氧和雾化吸入治疗及护理,观察患者使用后的感觉及效果.结果 多功能雾化用氧气吸入器既能配合扶舒清进行吸氧,又能独立进行雾化治疗,同时能减轻临床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结论 扶舒清一次性使用吸氧管的应用提高了湿化效果,减少了氧气湿化瓶及湿化液的污染,避免了院内感染,保障了患者用氧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ε-聚赖氨酸氧气湿化液与普通蒸馏水氧气湿化液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共收治气管切开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试验组采用YYX型一次性吸氧管(含ε-聚赖氨酸氧气湿化液)吸入,对照组采用传统湿化瓶添加蒸馏水氧气湿化液吸入,此方法严格按照规定消毒。比较两组湿化液污染情况及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湿化液污染率及患者院内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ε-聚赖氨酸氧气湿化液可降低湿化液的污染,减少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宁小玲  莫小妮  黄琨明 《护理研究》2014,(16):1969-1971
[目的]探讨DSG一次性吸氧管在基层医院心内科应用的可行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100例在基层医院心内科住院且需要持续吸氧7d以上的病人,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DSG一次性吸氧管吸氧,对照组使用常规湿化瓶吸氧,比较两组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病人满意度、直接护理时数。[结果]观察组氧气湿化瓶染菌量少于对照组(P0.01),吸氧噪声少于对照组(P0.05),除氧气异味项外其他咽喉舒适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每天更换湿化瓶、湿化液和处理污染湿化瓶耗时25.23 min±1.56min,观察组不需要更换湿化瓶和湿化液,节省了执行氧疗的时间。[结论]DSG一次性吸氧管在基层医院心内科使用,有利于降低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减少工作量、吸氧噪声,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一种新型ε-聚赖氨酸(ε-PL)氧气湿化液在间断吸氧中应用效果,以解决现行氧疗中湿化液污染问题。方法:比较两组吸氧患者使用蒸馏水湿化液与含ε-PL湿化液的前后的细菌培养结果,确定ε-PL氧气湿化液的抑菌效果和安全使用时间。结果:使用前氧气湿化液培养均无菌生长;使用后的氧气湿化液采样培养:ε-PL湿化液合格使用天数远长于蒸馏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ε-PL氧气湿化液在间断吸氧患者安全使用天数为6 d,可有效降低湿化液的污染,减少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减少护士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氧气湿化液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输氧装置(一次性氧气连接湿化瓶)是否优于传统的氧气湿化方法。[方法]将150例吸氧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一次性使用氧气连接湿化瓶,对照组应用蒸馏水湿化法,对正在使用的两种湿化液样本,分别在使用24 h、72 h7、d进行细菌菌落数检测,并询问两组病人对湿化噪声的主观感受。[结果]实验组使用7 d内总合格率为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使用传统湿化装置的病人,48.0%病人明显感受到湿化噪声,而使用一次性氧气连接湿化瓶的病人,无一例感受到湿化噪声(P〈0.05)。[结论]一次性氧气连接湿化瓶比传统的湿化法更实用、更快捷,实现了无菌、无噪声、舒适安全吸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SG一次性吸氧管在基层医院心内科应用的可行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100例在基层医院心内科住院且需要持续吸氧7d以上的病人,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DSG一次性吸氧管吸氧,对照组使用常规湿化瓶吸氧,比较两组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病人满意度、直接护理时数。[结果]观察组氧气湿化瓶染菌量少于对照组(P〈0.01),吸氧噪声少于对照组(P〈0.05),除氧气异味项外其他咽喉舒适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每天更换湿化瓶、湿化液和处理污染湿化瓶耗时25.23min±1.56min,观察组不需要更换湿化瓶和湿化液,节省了执行氧疗的时间。[结论]DSG一次性吸氧管在基层医院心内科使用,有利于降低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减少工作量、吸氧噪声,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输氧装置(一次性氧气连接湿化瓶)是否优于传统的氧气湿化方法.[方法]将150例吸氧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一次性使用氧气连接湿化瓶,对照组应用蒸馏水湿化法,对正在使用的两种湿化液样本,分别在使用24 h、72 h、7 d进行细菌菌落数检测,并询问两组病人对湿化噪声的主观感受.[结果]实验组使用7 d内总合格率为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使用传统湿化装置的病人,48.0%病人明显感受到湿化噪声,而使用一次性氧气连接湿化瓶的病人,无一例感受到湿化噪声(P<0.05).[结论]一次性氧气连接湿化瓶比传统的湿化法更实用、更快捷,实现了无菌、无噪声、舒适安全吸氧.  相似文献   

15.
氧气湿化液是湿润氧气,来避免干燥氧气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近年来文献报道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程度相当严重[1],细菌含量可超过2万个/ml,致病菌检出率高达20%[2].给吸氧病人增加了感染的机会.通过分析常规吸氧时湿化液的管理方法,我们认为导致细菌污染的主要原因可能与用大塑料桶贮存蒸馏水以及使用时间过长、湿化液不能定期更换、湿化瓶消毒不彻底等因素有关.2001年11月~2002年2月用氧较多的4个月,我们对使用中的氧气湿化液进行了抽样监测,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从而摸索出一套预防湿化液细菌污染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氧气湿化液的管理方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氧气湿化液是用以湿润氧气 ,避免干燥氧气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近年来文献报导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相当严重 ,[1] 细菌含量可超过 2万个 /ml,致病菌检出率高达2 0 %。[2 ] 给吸氧病人增加了感染的机会。通过分析常规吸氧时湿化液的管理方法 ,我们认为导致细菌污染的主要原因可能与用大塑料壶贮存蒸馏水以及使用时间较长、湿化液不能定期更换、湿化瓶消毒不彻底等因素有关。 1999年 3~ 10月 ,我们对使用中的氧气湿化液进行了抽样监测 ,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有效的措施 ,从而摸索出一套预防湿化液细菌污染的方法。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  相似文献   

17.
李俊娥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6):123-124
目的:探讨不同氧气湿化液氧疗对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以蒸馏水作为氧气湿化液,每日更换并消毒湿化瓶;观察组以含ε-聚赖氨酸抑菌湿化液的扶舒清产品作为吸氧材料,每4天更换1次。每日采样两组氧气湿化液进行细菌培养,并对比两组患者呼吸道痰液黏滞情况。结果:观察组湿化液未检出细菌。对照组湿化液第4天细菌培养阳性率达84.44%,染菌较多的是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与自患者痰液中分离的细菌存在一致性。两组湿化液带菌率及患者痰液黏滞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含ε-聚赖氨酸抑菌湿化液的扶舒清产品作为吸氧材料,其抑菌性能明显优于蒸馏水湿化液,同时可以减少患者痰液黏滞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2种氧气湿化液带菌率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减少氧气湿化液的带菌率。方法 将吸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 36例和观察组 32例。对照组以蒸馏水作为湿化液 ,每日更换并消毒湿化瓶 ;观察组以强氧化离子水作为湿化液 ,每周更换。 2种湿化液每天采样送细菌培养 ,观察细菌生长情况。结果 两组带菌率比较 ,x2 =32 97,P <0 0 0 1,有显著差异。结论 用强氧化离子水代替蒸馏水作为湿化液 ,可明显减少湿化液带菌率 ,并延长更换时间 ,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9.
徐荣香 《现代护理》2002,8(12):968-968
氧气湿化液是湿润氧气 ,来避免干燥氧气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近年来文献报道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程度相当严重[1] ,细菌含量可超过 2万个 /ml,致病菌检出率高达2 0 % [2 ] 。给吸氧病人增加了感染的机会。通过分析常规吸氧时湿化液的管理方法 ,我们认为导致细菌污染的主要原因可能与用大塑料桶贮存蒸馏水以及使用时间过长、湿化液不能定期更换、湿化瓶消毒不彻底等因素有关。 2 0 0 1年 11月~2 0 0 2年 2月用氧较多的 4个月 ,我们对使用中的氧气湿化液进行了抽样监测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有效的措施 ,从而摸索出一套预防湿化液细菌污…  相似文献   

20.
复方黄连氧气湿化液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石兰萍  田琳琳  杨冬艳  张杰  王德  袁劲松 《护理研究》2007,21(28):2562-2564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复方黄连氧气湿化液,以解决现行氧疗中湿化液污染问题。[方法]采用二阶段交叉设计方法,比较使用不同时间段蒸馏水湿化液与复方黄连氧气湿化液的细菌培养结果及合格率;确定复方黄连氧气湿化液的更换时间。同时向氧疗病人发放问卷,调查氧疗时的气味、病人氧疗后的舒适度及呼吸道不适感。[结果]使用24h的氧气湿化液采样培养:复方黄连液菌落数低于蒸馏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样合格率高于蒸馏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复方黄连液的病人吸氧时舒适感高于使用蒸馏水的病人,而吸氧后咽部干燥不适感低于使用蒸馏水的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使用24h、48h复方黄连氧气湿化液的采样结果,确定复方黄连氧气湿化液的更换时间为48h。[结论]复方黄连液可有效降低湿化液的污染,减少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氧疗舒适度及病人依从性,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氧气湿化液在临床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