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与中医症候的关系及其规律。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对275例2型糖尿病不同中医症候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得分较低,其生活质量各维度受损程度按得分由大到小依次为躯体维度50.48±12.18、物质维度58.85±12.42、社会维度60.92±10.71、心理维度61.15±13.19。气阴两虚证、阴阳俱虚证和肝肾阴虚证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症候(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与QOL总分关系:r=0.150,-0.158,-0.073);不同症候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各有不同侧重方面。结论: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应从证辨证并结合生活质量不同方面的影响进行施治,更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非药物干预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庆  秦丽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8188-8189
目的:调查非药物干预与单纯药物干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d社区高血压患者康复干预措施介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01/2003-12参加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综合究的177例患者进行随访及生活质量调查,被试者年龄51用自编调查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查者共152例。根据不同治疗模式,将患者分为药物治疗组合治疗组(n=87)、药物+运动治疗组(n=34)。结果:79.6%的患者除服药外采用了调整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非药物治疗的方法。生活质量问卷测查结果显示,被试者对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及主观满意度在中等水平(12.89&;#177;2.19)。综合治疗组的物质生活维度(30.03&;#177;4.18)、经济状况因子(10.31&;#177;1.84)得分略高于其他两组(29.07&;#177;4,99.9.90&;#177;1.84:27.61&;#177;3.21.8.79&;#177;1,90)(F=2.93,P&;lt;0.05;F=5.40,P&;lt;0.01)。药物+运动组的心理功能维度、正性情感因子及精神紧张度因子得分略高于其他两组(F=3,71~4.53,P&;lt;0.05~0.01)。结论:非药物干预措施对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对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探讨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36例癫痫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定。结果: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的4个维度中以躯体功能得分最低(47.68&;#177;11.51),物质功能得分最高(59.50&;#177;13.18)。癫痫患者应对方式是以自责(0.76&;#177;0.18)和幻想(0.61&;#177;0.12)为特点,个性是以神经质(54.86&;#177;16.15)为特征,相关分析发现,自责和神经质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0.83,-0.81,P&;lt;0.005)。外向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维度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0.81,0.52,P&;lt;0.005)。结论: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其自身的心理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方法:选择2003-05/2005-01营口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1,男148例,女103例;年龄36~77岁,病程1个月~17年。全部患者为首次发病,均自愿接受各种量表和问卷调查且无精神性疾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4组,肝火亢盛证71例,阴虚阳亢证62例,阴阳两虚证58例,痰湿壅盛证60例。在治疗前1周内接受了症状自评量表评估,以评估患者精神状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51例均进人结果分析。高血压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和阳性症状均分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常模(t=1.92~2.56,P&;lt;0.05~0.01);阴虚阳亢证患者和痰湿壅盛证患者症状自评量表总分(156.32&;#177;29.25,149.32&;#177;32.60)、阳性项目数(37.50&;#177;16.27,34.32&;#177;10.24)、阳性症状均分(2.98&;#177;0.44,2.87&;#177;0.43)明显低于肝火亢盛证患者(172.28&;#177;31.13,41.90&;#177;12.38,3.06&;#177;0,35)(t=1.92~2.45,P&;lt;0.05):痰湿壅盛证患者症状自评量表、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明显低于阴阳两虚证患者(149.32&;#177;32.60,34.32&;#177;10,24,2.87&;#177;0.43;178.18&;#177;40.37,45.42&;#177;1316.3.13&;#177;0.37,t=1,89~2.23,P&;lt;0.05);阴虚阳亢证患者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明显低于阴阳两虚证患者(156.32&;#177;29.25,178.18&;#177;40.37,t=1.89,P&;lt;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患者存在着不同负性情绪的表现,肝火亢盛证和阴阳两虚证候较阴虚阳亢证和痰湿壅盛证患者负性情绪的主观表现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心理状况2型糖尿病患者的睡眠情况。方法:以2000-05/2004-05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符合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意见修订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并自愿接受调查的65例,男41例,女24例。症状自评量表总分≥140为32例,&;lt;140为33例;平均体质量指数≥(24.57&;#177;6.79)kg/m^2 39例,&;lt;(24.57&;#177;6.79)kg/m^2 2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睡眠质量调查和症状自评量表评估。结果:6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症状自评量表总分≥140患者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睡眠总时间、睡眠质量总分(1.19&;#177;0.38,0.48&;#177;0.09,0.84&;#177;0.19,1.05&;#177;0.28,5.07&;#177;0.96)明显高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lt;140患者(0.96&;#177;0.37,0.41&;#177;0.06,0.72&;#177;0.14,0.93&;#177;0.19,4.73&;#177;0.90)(t=2.250-2.429,P&;lt;0.05)。②平均体质量指数≥(24.57&;#177;6.79)kg/m^2患者的入睡、睡眠维持、睡眠自评、睡眠总时间因子评分和睡眠质量总分(1.21&;#177;0.37,0.51&;#177;0.12,0.88&;#177;0.18,1.02&;#177;0.24,5.15&;#177;0.75)均明显高于平均体质量指数&;lt;(24.57&;#177;6.79)kg/m。患者(1.04&;#177;0.42,0.39&;#177;0.08。0.76&;#177;0.11,0.79&;#177;0.18,4.88&;#177;0.87)(t=2.181.3.350,P&;lt;0.05-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精神状态越差.睡眠质量越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提高梅州城区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认知教育方式。方法:①选择2000-06/2001-12梅州市梅州城区4间医院就诊并已出院的糖尿病患者227例,男122例,女105例。患者均愿意合作。将227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114例(男60例,女54例)和对照组113例(男62例,女51例)。②对照组仅施行常规药物治疗。教育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认知教育。认知教育干预形式有集体授课、家庭随访、创建病友会、设立糖尿病热线咨询。评估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包括糖尿病对生理功能的影响、糖尿病对心理/精神的影响、糖尿病对社会关系的影响、治疗对患者的影响4个维度,28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均为1-5分,1分为最好,5分为最差)。对比两组干预前及2年后生活质量。③计量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①共发放问卷227份,共回收填规范、完整问卷208份。其中教育组有7例由于各种因素未能坚持到最后,最终收回问卷107份;对照组中有12份问卷不规范而剔除,最终收回问卷101份。②干预前两组的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各维度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经认知教育后教育组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4个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3.32&;#177;7.59),(14.91&;#177;2.73),(5.08267),(4.91&;#177;1.93)分;(28.73&;#177;8.74),(20.67&;#177;4.11).(6.97&;#177;2.93).(6.36&;#177;1.92)分,t=4.78~12.00,P〈0.011。结论:认知教育干预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精神状态,有利于发挥社会关系和治疗对患者的影响,从而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会支持评分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励夫 《中国临床康复》2004,8(9):1608-1609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社会支持评分对疗效的影响,寻求增加社会支持的可能性:方法:57例COPD患者住院常规治疗结束后1周内接受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结果:全部患者中显效11例(19%),有效34例(60%).无效12例(21%),主观支持维度比较中,显效与有效患者的“您与朋友”(2.87&;#177;0.42)、“您与邻居”(2.65&;#177;0.39)、“您与同事”(2.39&;#177;0.40)和“您与家庭成员”(7.73&;#177;1.41)条目得分均明显高于无效患者(2.04&;#177;0.41,0.95&;#177;0.40,1.81&;#177;0.37和4.92&;#177;1.35)(t=2.134-2.461,P均&;lt;0.05),客观支持维度比较中,显效与有效患者所有条目得分均明显高于无效患者(t=2.115—2.357,P均&;lt;0.05),个人利用度维度比较中,显效与有效患者的所有条目得分也均高于无效患者(t=2.129-2.236,P均&;lt;0.05)。结论:COPD患者的社会支持评分与疗效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脑损伤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对方式、情感状态,并分析影响脑损伤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 方法:选择2003—04/2005—10青海省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外科住院脑损伤康复患者85例。采用信访方式的问卷调查法,对成年脑损伤患者进行生活质量、应对方式、积极和消极情感评定与分析。 结果:寄出问卷85份,共回收有效问卷52份。(1)脑损伤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较全国常模差,独立性、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P〈0.01)。在单因子中,以疼痛不适(13.10&;#177;2.12)、消极感受(12.40&;#177;2.25)、工作能力(11.54&;#177;2.48)等方面尤为突出(P〈0.01)。(2)应对方式量表中解决问题因子分、求助因子、忍耐因子、合理化因子评分均低于全国常模[0.61&;#177;0.19,0.77&;#177;0.19;0.53&;#177;0.11,0.60&;#177;0.18;0.36&;#177;0.17,0.53&;#177;0.20:0.37&;#177;0.18.0.44&;#177;0.17.P〈0.05]。(3)脑损伤后消极情感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0.95&;#177;0.34,0.87&;#177;0.21,P〈0.01)。(4)生活质量总分与应对方式解决问题类型分呈正相关(r=0.362.P〈0.01),而与应对方式的自责分呈负相关(r=-0.349,P〈0.01);生活质量总分与积极情感状态分呈正相关(r=0.404,P〈0.01),而与消极状态呈负相关(r=-0.317,P〈0.05)。 结论: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在生理维度、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各个方面都显著低于全国常模。成熟的应对方式、积极情感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紧张型头痛军人患者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源的特征。方法:选择2001-07/2003-07解放军第四六四医院诊断为紧张型头痛的35例住院军人患者作为紧张型头痛组,以35名正常军人作为对照组。人格评定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共88项,包含神经质,内-外向,精神质,掩饰性4个人格维度,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分值越高表示性格越倾向该维度,内-外向分值越高,表示性格越倾向外向);应对方式评定采用应对方式问卷(是自评问卷,共有100个条目,分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分值越高表示越倾向使用该应对方式);心理控制源评定采用Rotter编制的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含23个项目和6个插入题。得分范围在0(极端内控)到23(极端外控)之间]。结果:纳入35例紧张型头痛患者,35例正常军人,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①两组艾森克人格问卷各维度分值比较:紧张型头痛患者神经质和精神质得分高于对照组(57.83&;#177;7.27,49.17&;#177;7.14;55.36&;#177;8.93,47.96&;#177;8.78.P〈0.05);而内-外向维度和掩饰性维度得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②两组应付方式各因子分值比较:紧张型头痛组在解决问题和求助两个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对照组(0.52&;#177;0.17,0.89&;#177;0.21;0.41&;#177;0.17,0.78&;#177;0.18,P〈0.05):而紧张型头痛组逃避因子的得分高于对照组(0.63&;#177;0.17,0.31&;#177;0.16,P〈0.05);两组在幻想、自责及合理化3因子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③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得分比较:紧张型头痛组得分高于对照组(11.76&;#177;0.29,9.39&;#177;0.46,P〈0.01)。结论:紧张型头痛军人患者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评分均高于健康人,证明他们有更强的神经质和精神质倾向,存在人格方面的问题。他们认为事件的结局主要由外部因素所影响,遇到问题更多采用逃避的应对方法,而较少采用问题解决和求助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改变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了140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36例,2型糖尿病104例)及60例健康人L2-L1椎体、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并同时测定了体质量指数(body vmassindex,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结果:1型糖尿病组骨密度(g/em^2)除大转子部位(0.924&;#177;0.12)外,其余部位骨密度均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及健康对照组(t=1.994~2.936,P&;lt;0.01-0.05),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各部位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1型糖尿病组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发生率(83.3%)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组(38.5%)和健康对照组(20.0%)(X^2=20.226-27.74,P&;lt;0.01)。空腹胰岛素水平(mU/L)1型糖尿病组(2.29&;#177;0.38)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组(15.26&;#177;3.37)及健康对照组(15,38&;#177;2,53)(t=2,912~3.014,P&;lt;0.01)。BMI(kg/m^2)2型糖尿病组(27.3&;#177;4.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4.3&;#177;2.8)与1型糖尿病组(22.5&;#177;3.3)(t=2.317-3.014,P&;lt;0.05)。  相似文献   

11.
康复训练对发病后不同时期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不同时期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观察,了解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4/2003—08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留院观察及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70例,男40例,女30例,年龄42—79岁,脑梗死50例,脑出血20例,自愿参加本实验。按区组随机化原则分为康复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①康复治疗组:脑出血患者给予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压等药物治疗,脑梗死患者给予活血化瘀,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的同时于平均病程(12.2&;#177;9.2)d开始进行为期6个月一对一康复训练,训练内容主要包括良姿位的摆放;翻身训练;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插握、桥式运动、床上转移、髋的控制);上肢、躯干及下肢的被动运动;坐卧位训练;面舌唇肌训练;呼吸控制训练;平衡控制训练;站位训练;各关节的协调性训练;步态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婴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间康复治疗组,而康复治疗师对其不进行任何康复训练或指导。③两组患者于入选时及病程1,3,6个月由同一医生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进行评定(包括与生活质量有关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自身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的主观感受、生活质量综合自评分等共29个问题)。结果:①病程1个月时:纳入的70例患者中有66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康复组32例(有2例脑梗死患者出院后拒绝随访,1例患者死亡),对照组34例(1例患者死亡),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接近(P〉0.05)。②病程3个月时:有64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康复组30例(2例患者死亡),对照组34例,康复治疗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生理健康:12.94&;#177;1.58,1100&;#177;2.30;心理状态:13.14&;#177;0.81,12.10&;#177;1.05;社会关系:14.92&;#177;0.74,14.25&;#177;0.87;与周围环境的关系:12.99&;#177;1.29,12.08&;#177;1.69;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3.32&;#177;0.48,2.84&;#177;0.63;自身健康状况的主观感受:3.32&;#177;0.55.2.56&;#177;0.72:生活质量综合自评分:74.93&;#177;6.76,71.19&;#177;6.40,t=2.20~4.56,P=0.032~0.0001。③病程6个月时:有63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康复组29例(1例患者死亡),对照组34例。康复治疗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亦均高于对照组[生理健康:13.50&;#177;1.69,11.98&;#177;2.3];心理状态:13.36&;#177;0.93,12.38&;#177;1.51;社会关系:15.01&;#177;0.78,14.37&;#177;0.81;与周围环境的关系:14.06&;#177;0.92,12.75&;#177;1.35;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3.25&;#177;0.59,2.91&;#177;0.53;自身健康状况的主观感受:3.46&;#177;0.58,2.66&;#177;0.79;生活质量综合自评分:77.57&;#177;6.24,72.90&;#177;6.33,t=2.39-4.48,P〈0.020~0.000]。结论:早期全面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在病程3,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01—12糖尿病患者的登记资料,共541份(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为68和473例)。161例已经参加了糖尿病中心的健康教育课程,380例尚未参加,这些患者均填写糖尿病临床资料调查表和糖尿病知识问卷。结果:在这些患者中,其糖尿病在内分泌科和内科得到诊断的分别占44.9%和35.1%。初诊时因出现“三多”症状主动去医院就诊的占47.0%,体检时发现血糖异常的占23.8%,其余患者都是在其他情况下偶然发现确诊的。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课程,情绪低落的患者从刚诊断时的9.1%,在开始治疗后降至4.6%,再降至健康教育后的0.6%(r=17.09,P&;lt;0.001);而对自己生活质量满意的百分比则从40.2%,上升到46.3%和57.1%(r=14.37,P&;lt;0.001)。另外,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患者,糖尿病知识问卷的得分为97+25,显著高于其他患者的(82&;#177;24)(P&;lt;0.01);同时,其空腹和餐后2h血糖水平也明显降低[(7.3&;#177;2.9)mmol/L和(8.3&;#177;3.0)mmol/L;(11.2&;#177;4.5)mmol/L和(12.2&;#177;5.4)mmol/L](P均&;lt;0.05)。结论:糖尿病教育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胃癌全切术患者生活质量与健康教育干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春节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9):6489-6489
目的 对胃癌全切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研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有关影响因素,同时制定健康教育计划进行干预。结果 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降低,其中以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尤为明显,评分分别为(35.35&;#177;15.12),(15.67&;#177;13.46),(9.52&;#177;6.89)分。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明显提高,分别为(91.81&;#177;10.55),(73.06&;#177;37.47),(77.97&;#177;23.23),(70.00&;#177;21.09),(72.48&;#177;21.01),(83.03&;#177;24.51),(67.84&;#177;41.03),(77.77&;#177;85.40)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7.07~25.54,P&;lt;0.001)。结论 多种因素可致胃癌全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健康教育可通过改变患者认知而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心理行为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心理行为特点,为制定健康教育方案提供资料。 方法:于2004-06/12对属于社区服务中心辖区内并愿意接受有关糖尿病健康教育观察和在社区门诊治疗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2例对照人群进行自我评估,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的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主、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4个方面的生活质量指标、抑郁自评量表的抑郁情绪、艾森克个性问卷的内外向,情绪的稳定性、精神质和心理掩饰。 结果:①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8份,糖尿病组116份,对照组62份。②糖尿病组体质量指数高于对照组[(25.61&;#177;1.93)kg/m^2,(24.00&;#177;2.00)kg/m^2,t=5.24,P〈0.01]。对糖尿病的了解:糖尿病组:很了解42例(36.2%)、了解63例(54.3%)、不甚了解11例(9.5%)。对照组:很了解6例(9.7%)、了解52例(83.9%)、不甚了解4例(6.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16.45,P〈0.01)。运动规律两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糖尿病组艾森克个性问卷中心理掩饰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消极应对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50.74&;#177;4.27,48.71&;#177;4.65;38.78&;#177;4.94,29.06&;#177;7.90;9.90&;#177;1.53,9.32&;#177;1.73,t=2.933,8.805,2.420,P〈0.05~0.0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客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分、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的心理领域分、社会领域分、自我满意分均低于对照组(8.10&;#177;1.78,9.00&;#177;1.79;6.60&;#177;0.77,7.47&;#177;0.78;10.84&;#177;2.56,12.71&;#177;3.20;28.72&;#177;2.75,32.18&;#177;5.18;72.80&;#177;8.20,77.39&;#177;7.98,t=3.183,7.106,4.233,5.833,3.587,P〈0.01)。④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抑郁情绪影响突出(P〈0.05~0.01)。 结论:糖尿病患者具有不稳定的情绪、较差的社会支持利用度、不成熟的个性特点和消极的应对方式等社会心理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15.
实施三级康复方案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级康复方案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脑血管病的康复制定最佳策略。方法:选取2001—10/2002—02在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2例,年龄≤85岁,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1例,康复组在脑卒中后3—7d开始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应用SF-36量表判定疗效。结果:康复组在康复后6个月,生活质量的各个维度明显改善,分别为:总体健康:58.93&;#177;20.33,生理功能:61.43&;#177;30.70,生理职能:50.00&;#177;47.43,情感职能:47.62&;#177;51.18,社会功能:65.28&;#177;24.70,躯体疼痛:74.62&;#177;12.26,活力:69.24&;#177;21.11,精神健康:74.48&;#177;16.6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康复组在康复6个月时与康复前相比,除躯体疼痛评分外,其余各维度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足量持续的三级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作用: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生物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1998年WHO糖尿病诊断分型标准,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脑性瘫痪、截肢、严重精神疾病及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小学以上文化,同意参加本研究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05例。将105例糖尿病患者按服药种类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每位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检测临床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体质量指数,以及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对治疗前后同期检测指标的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活质量的生理领域均值由49.45&;#177;15.62提高为61.34&;#177;16.30,心理领域均值由55.13&;#177;14.62提高至66.55&;#177;13.69,社会关系领域均值由61.23&;#177;15.14提高至67.63&;#177;14.23(t=2.06,2.51,2.09,P&;lt;0.05~0.01);空腹血糖平均值由(8.64&;#177;1.41)mmol/L降至(7.02&;#177;1.12)mmol/L,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t=1.71~3.81,P&;lt;0.05~0.01)。结论:心理干预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有效控制临床指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酒依赖患者家庭干预后生活质量对照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酒依赖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济宁、泰山、枣庄3地市286例酒依赖患者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划分为干预组(n=148)和对照组(n=138),对干预组家庭采用上门随访、电话随访等形式给予有关治疗的详细内容及注意事项,并给予心理辅导3年后与对照组家庭采用相应生活质量问卷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患者生理维度(3.5&;#177;0.5)、心理维度(3.4&;#177;0.7)、总均分(3.4&;#177;0.6)明显高于对照组(3.2&;#177;0.5,3.2&;#177;0.6,3.2&;#177;0.5),(t=5.09,2.59。-2.83,P(0.0l—0.05)。而对照组焦虑(1.9&;#177;0.5)、抑郁(1.8&;#177;0.3)、躯体化(2.0&;#177;0.8)及SCL均分(1.9&;#177;0.6)却高于干预组(1.7&;#177;0.3。1.6&;#177;0.5,1.8&;#177;0.7,1.7&;#177;0.6),(t=-4.15,-4.08,-2.26,-2.83,P(0.0l~0.05)。家庭干预组在客观评分(4.6&;#177;1.2)、家庭关系(5.8&;#177;1.4)及Q0L总分(60.2&;#177;12.5)明显优于对照组(4.1&;#177;1.1。5.0&;#177;0.8,52.2&;#177;l0.2),(£=3.68,2.48,5.93,P(0.0l—0.05)。家庭干预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l0.9%,64.5%。结论:综合式家庭干预有利于提高酒依赖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肠癌术后患者的心理行为改善及生活质量状况与社会支持及和家人共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①选择2002—01/2004—12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的肠癌患者96例。患者同意参加调查。②调查于患者入院后两三天完成。调查问卷由3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社会人口统计学调查问卷。主要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第二部分为社会支持自评量表。从依附与亲密。社会结合。付出的机会。自身价值的体现及信息、情感、物质帮助的可得性5个维度25个条目评定患者的主观社会支持水平。总分25-125分。得分越高表示主观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第三部分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从生活满意度(10~50分)。自我概念(15-75分)。健康和功能状态(15-75分)以及社会经济(10~50分)4个方面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50~25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③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总结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纳人肠癌患者96例。均进人结果分析。并完成量表评估。①一般情况:男56例。女40例;年龄23-65岁。平均(55&;#177;4)岁。与家人共居66例。独居30例。②社会支持评定结果:与家人共居患者社会支持自评量表总分、依附与亲密、社会结合、付出的机会、自身价值的体现维度评分明显高于独居者(94.71&;#177;10.63。19.43&;#177;2.97,17.91&;#177;2.40。18.90&;#177;2.58,18.26&;#177;2.49;79.71&;#177;14.41。15.57&;#177;4.24。14.21&;#177;3.21。15.79&;#177;3.68,15.29&;#177;3.63。t=3.438-4.569,P〈0.01)。③生活质量评定结果:与家人共居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总分、生活满意度、自我概念、健康和功能状态评分均明显高于独居者(128.31&;#177;26.23。32.65&;#177;9.65&;#177;41.87&;#177;7.00。30.45&;#177;8.75;112.33&;#177;24.26,26.44&;#177;8.65。39.47&;#177;7.32,26.43&;#177;7.36,t=2.937-3.769,P〈0.05-0.01)。④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相关性:社会支持自评量表总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623,P〈0.01)。结论:与家人共居肠癌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均好于独居者。且获得社会支持越多。心理行为改善情况越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1-01/2002—07四川省肿瘤医院及四川大学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肠癌患者为调查对象。编制符合中国国情的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采用面访问卷方法进行调查。内容包括:①一般人口学特征。②疾病及治疗情况。③生活质量情况。生活质量情况参照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30)设计,内容包括日常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状态,家庭社会功能,一般症状与副反应以及自我生活质量评价5个主要测量维度,并增加肠癌特殊副反应条目,生活质量所有相关条目共计42项。每个条目取值0-10分,各条目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采用特尔菲法为各测量条目附权重,各测量维度及总分计算方法为:分值:∑条目得分&;#215;权重&;#215;10。生命质量总分=日常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健康评分+家庭社会功能评分+一般症状副反应评分+特殊副反应评分+自我总评价评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发放问卷94份,收回合格问卷94份,有效率100%。①生活质量权重及各测量维度评分情况:肠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总评分为58.16&;#177;15.7。日常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家庭功能、一般症状及副反应、特殊副反应、自我生活质量评价的评分分别是9.75&;#177;3.16,14.09&;#177;4.44,10.84&;#177;3.48,8.50&;#177;2.50,11.64&;#177;4.81,4.01&;#177;1.42。权重值分别是0.161,0.237、0.189,0.128,0.21,0.075。单条目评分时经济发生困难(归属家庭社会功能)、害怕疾病转移(归属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归属日常躯体功能)评分较低。②不同肠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转移性肠癌、直肠癌、结肠癌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分别是65.53&;#177;9.04,52.03&;#177;16.17,64.28&;#177;17.13,差异有显著性(F=5.883,P〈0.05)。③生活质量的多因素分析:肠癌患者的治疗后特殊副反应与生活质量评分呈正相关。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周内遭遇精神刺激”与生活质量总分及所有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费用报销比例高与总分、自我生活质量评价,日常躯体功能和心理健康状况呈正相关。诊断距今时间长与患者的日常躯体功能呈正相关,家庭月收入高与社会家庭功能呈正相关,配偶健康状况差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生活质量评价呈负相关。结论:肠癌患者最关心的是治疗后的康复和肿瘤复发、转移的问题。普遍表达经济压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临床应重点关注患者的特殊副反应.并帮助其恢复一般生活功能。应针对患者开展疾病、心理及社会医学多学科的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与餐后血糖及病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表现,寻找其规律性。方法:2002-02/2003-02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37例。符合标准2型糖尿病患者95例,95例患者均接受了中国韦氏成人智测量表(wAIS-RC)评估,并与正常人常模数据进行对照。结果:95例2型糖尿病患者知识(17.3&;#177;5.1),算术(6.8&;#177;2.6),相似性(12.5&;#177;4.8),词汇(51.6&;#177;18.3),图形排列(16.4&;#177;5.9)测验得分明显低于正常人常模(t=2.241~3.176,P&;lt;0.05~0.01)。餐后血糖高(≥11.0mmol/L)患者的知识、算术、相似性、数字广度、词汇、图形排列等分量表评分明显低于餐后血糖正常或偏高(≥7.8mmol/L,&;lt;11.1mmol/L)患者(t=2.131~3.182,P均&;lt;0.05)。病程长的患者知识、领悟、算术、相似性、词汇、图形排列等分测验值明显低于病程短的患者(t=2.143~3.251,P均&;lt;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常有认知功能障碍表现,该认知功能障碍特征与患者的病程和餐后血糖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