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局灶性脑缺血耐受和星形胶质细胞反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研究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及最佳预处理时间剂量 ,并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脑缺血耐受中的反应。方法 采用开颅方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 ,通过观察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损伤状况、脑梗死体积分析及病理形态学变化 ,评价不同的缺血预处理时间剂量 (10分钟、2 0分钟、30分钟 )对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采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免疫组化法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在脑缺血耐受中的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缺血预处理 2 0分钟未引起明显的神经元损伤 ,但使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减轻 ,梗死体积明显减小 (P <0 .0 1)。免疫组化显示 ,2 0分钟缺血预处理组及重复缺血组星形胶质细胞在损伤预处理侧广泛激活。结论 2 0分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能够有效诱导脑缺血耐受。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可能与脑缺血耐受中神经元的存活相关。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神经元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已成为近期脑血管病研究的热点.对脑缺血耐受现象的发病机制、动物模型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小胶质细胞或巨噬细胞的活化与增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时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活化与增殖。方法 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2h再灌注0.5-48h制成脑缺血模型,以免疫组化与凝集素(GSI-B4)组化法观察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在脑组织的分布及形态特点。结果 0.5h时,呈现有大量形态各异的GSI-B4阳性小胶质细胞与巨噬细胞,随后下降;12-48h,数量再次且持续增高,并呈不同的形态,视前区,杏仁皮质核浅层及其脑膜有阳性巨噬细胞,3-48h,在缺血区有CD45阳性的活化小胶质细胞;缺血再灌注各组,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层有PCNA强阳性细胞,杏仁核,杏仁皮质核,视前区及其软脑膜有PCNA强阳性细胞;有PCNA与CD45双标阳性的细胞。结论 缺血再灌注时,不同区域小胶质细胞形态呈明显的异形性,外源性巨噬细胞可能来自血单核细胞的浸润,脑膜巨噬细胞和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层细胞的增生,浸润和迁移;CD45是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er nervous system,CNS)退行性病变。 相似文献
5.
6.
脑缺血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缺血耐受 (IT)是指器官或组织经受短暂的亚致死性的缺血 (缺血预处理 ,IP)后 ,在特定的时间内对再次的长时间的致死性的缺血产生耐受的现象。其形成机制涉及到细胞信号转导和相应的介质、受体、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等的复杂变化。其发现和研究为临床脑保护治疗方法的探索提供了新的线索。现就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综述如下。1 概述IT首先在心脏中发现 ,后发现在脑、肝脏、肾脏、小肠、肺、骨骼肌等器官和组织中广泛存在。最初在短暂缺血后发现IT现象 ,后来发现有多种亚致死刺激可引起脑IT ,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自我保护现象。在体外培… 相似文献
7.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固有免疫细胞,在脑或脊髓创伤后的神经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神经系统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可提供神经保护因子,清除细胞碎片并调控神经修补过程。而另一方面,小胶质细胞会产生高水平的促炎及细胞毒性介质从而阻碍CNS修复,促使神经元失能及细胞死亡。小胶质细胞的双重特性可能与其损伤后的表型及功能反应有关。本综述探讨近年来有关脑和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表型的研究,以及小胶质细胞在神经元、血管、少突胶质细胞生长及再生中的可能发挥的作用。并简述已知的调控表型转换的分子机制,着重探讨可以影响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的治疗途径。了解小胶质细胞表型调控机制有助于我们增加神经系统损伤恢复的知识,并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小胶质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peptide,Aβ)沉积激活小胶质细胞引起的炎症反应是阿尔茨海默病(Akheimer disease,AD)的核心病理机制之一,小胶质细胞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小胶质细胞被Ap激活,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促进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的形成,导致神经元损伤、死亡,促使AD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麻素CB2受体激动剂AM1241预处理对联用脂多糖(LPS)和γ-干扰素(IFN-γ)所致小胶质细胞活化和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小鼠小胶质细胞进行实验,细胞分为对照组、AM1241组、LPS/IFN-γ组和AM1241+LPS/IFN-γ组.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AM1241组细胞经AM1241预处理2 h后正常培养;LPS/IFN-γ组细胞用含1 μg/mL LPS和50 U/mL,IFN-γ的培养基培养24 h;AM1241+LPS/IFN-γ组细胞经AM1241预处理2 h后,更换正常培养基培养2 h,最后用含1 μg/mL LPS和50 U/mL IFN-γ的培养基培养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代谢率,NO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液中NO释放量,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AM1241+LPS/IFN-γ组细胞代谢率为92.55%±8.37%,明显高于LPS/IFN-γ组(75.04%±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1241+LPS/IFN-γ组细胞培养基中NO浓度为(43.44±5.52) μmol/L,明显低于LPS/IFN-γ组[(90.87±4.2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IFN-γ组大量细胞结构被破坏,胞体增大,伪足增粗、变短或消失;AM1241+LPS/IFN-γ组少量细胞结构被破坏,胞体稍增大,伪足较明显.结论 大麻素CB2受体激动剂AM1241预处理可减轻联用LPS和IFN-γ所致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和损伤.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econditioning with cannabinoid CB2 receptor agonist AM1241 on microglial activation and injury induced by lipopolysaccharide ( LPS) and interferon-γ (IFN-γ). Methods The microglial cells were chosen and assigned to control group,AM1241 treatment group, LPS/IFN-γ inducement group and AM1241+LPS/IFN-γ treatment group. Cells of control group were cultured in normal medium;cells of AM1241 treatment group were preconditioned with AM 1241 for 2 h, and then the medium was changed with normal medium;cells of LPS/IFN-γ inducement group were exposed to the medium containing 1 μg/mL LPS plus 50 U/mL IFN-γ for 24 h;cells of AM1241+LPS/IFN-γ treatment group were preconditioned with AM1241, then the medium were changed with normal medium for 2 h, and at last, cells of this group were exposed to 1 μg/mL LPS plus 50 U/mL IFN-γ for 24 h. Microglial metabolism was assessed by MTT assay;NO release was measured by Reagent Kit;microglial shapes were observed through microscope. Results CB2 receptor agonist preconditioning can up-regulate the microglial CB2 receptor expression markedly;cell metabolism of AM1241+LPS/IFN-γ treatment group (92.55 ±8.37%)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LPS/IFN-γ inducement group (75.04±3.01%, P<0.05);AM1241+LPS/IFN-γ treatment group (43.44±5.52 μmol/L) released significantly less NO than LPS/IFN-γ inducement group (90.87±4.28 (μmol/L, P<0.05). Cells of the LPS/IFN-γ inducement group were destroyed seriously with enlarged soma and thickened and shortened pseudopodium;cells of the AM1241+LPS/IFN-γ treatment group were destroyed slightly with slightly enlarged soma and thickened and shortened pseudopodium. Conclusion Preconditioning with cannabinoid CB2 receptor agonist AM1241 reduces microglial activation and injury induced by LPS plus IFN-γ. 相似文献
10.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具有极强的侵袭性。此外,由于化疗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和胶质母细胞瘤的耐药性,及对放疗敏感性较差等特点,故预后极差。其中肿瘤微环境的改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微环境中胶质瘤相关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GAMs)的作用正逐渐被重视。GAMs不仅有中枢系统的常驻小胶质细胞,还有来自外周的巨噬细胞。GAMs还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极化类型,即抑制肿瘤生长的M1表型和促进肿瘤生长的M2表型。并且GAMs不单单和肿瘤细胞具有联系,还与微环境中其他非癌性脑细胞也有互动。该文将从GAMs的来源、极化、与肿瘤微环境中各种细胞间的相互影响阐述其在GBM中的作用,并且从靶向治疗的角度探讨其最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缺血预处理组大鼠钳夹阻断两侧颈总动脉15min;3天后,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线栓阻塞右大脑中动脉8h。非缺血预处理组除不钳夹阻断两侧颈总动脉外,其余步骤相同。右大脑中动脉阻塞8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亚硝酸盐还原法测定大脑皮层及海马的NO含量。结果:(1)缺血预处理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较非缺血预处理组有显著改善(P<0.01);(2)缺血预处理组大鼠缺血侧和自身对照侧皮层、海马的NO含量较非缺血预处理组大鼠明显下降(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预处理对随后的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降低了脑组织的NO水平。 相似文献
12.
局灶预缺血诱导脑缺血耐受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可靠的 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分别给予 10 m in大脑中动脉缺血 ( MCAO)预处理 ( PC) ;10 min PC后 2 h MCAO( PC MCAO)及假手术 ( SS)后 2 hMCAO( SS MCAO) ,再灌注 2 2 h后处死 ,观察各组神经功能缺损、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变化。结果 PC MCAO组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及含水量均明显低于 SS MCAO组 ,PC组无神经功能缺损及梗死灶形成。结论 2次线栓法建立的大鼠局灶脑缺血预处理模型 ,能有效减轻 MCAO所致的神经损伤 ,操作简便 ,稳定性好 ,是一种研究局灶脑缺血耐受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3.
大鼠局灶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中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局灶脑缺血预处理对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表达和脑缺血耐受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预缺血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 ,前两组分别在 2小时大脑中动脉缺血 (MCAO)前 3天给予10分钟的预缺血或假手术 ,MCAO后 2 4小时处死 ,对照组给予两次相隔 3天的假手术 ,比较各组梗死体积及HSP70的表达。结果 预缺血组梗死体积较假手术组减少 5 2 5 4 % (P <0 0 1) ,HSP70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 (P <0 0 1)。结论 10分钟大脑中动脉预缺血可有效诱导缺血耐受 ,增加HSP70表达。HSP70表达上调可能是局灶性脑缺血耐受产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上调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耐受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局灶脑缺血预处理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脑缺血耐受中的意义。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预缺血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前两组分别在2h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前3d给予10min的预缺血或假手术,MCAO后24h处死,对照组给予两次相隔3d的假手术,比较各组梗死体积及HIF-1α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未见HIF-1α表达,预缺血组HIF-1α表达高于假手术组,梗死体积较假手术组减少53.15%(P<0.01)(P<0.01)。结论:病灶性脑缺血可诱导HIF-1α表达。HIF-1α表达上调可能是脑缺备耐受产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IPC)对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以及对TNFRSF expressed on the mouse embryo(TROY)表达的影响。方法33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预处理6h组(IVC-6组,11只)、预处理72h组(IPC-72组,11只)和缺血组(CI组,11只)。利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 10min作为IPC,IPC-6和IPC-72组分别在IPC后6h和72h制作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再灌注24h后,对所有动物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并处死大鼠取脑,应用2%TTC染色测定梗死容积、TUNEL染色研究细胞凋亡情况和免疫组化观察TROY表达变化。结果与CI组比较,IPC-72组显著改善局灶性脑缺血24h后大鼠神经功能损害[两组评分分别为2(1.5-3),1(0—2)],减少脑梗死容积[(299.33±70.98)mm^3,(69.25±47.66)mm^3],抑制细胞凋亡和增强TROY的表达(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2±11,87±17)(P〈0.01)。结论IPC对其后局灶性脑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诱导脑缺血耐受,可能与TROY表达上调相关。 相似文献
16.
林晓东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09,3(2):41-44
脑缺血耐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虽然使缺血性卒中危险增加,但同时可诱导神经细胞对再次缺血产生耐受。耐受的机制涉及血管因素、腺苷、兴奋性氨基酸、热休克蛋白、低氧诱导因子-1、促红细胞生成素、KATP通道等。临床观察显示,TIA的持续时间、发作频度、脑梗死间隔时间以及脑梗死体积等均与耐受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暂局灶缺血预处理对脑梗死大鼠脑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取线栓法建立局灶脑缺血模型,预处理组大鼠经10分钟短暂预缺血处理.24h后二次处理造成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组只在第二次处理造成大脑中动脉闭塞。单纯短暂缺血组只在第一次处理时缺血10分钟。各组均在末次处理24小时后用RT-PCR法检测HGF的表达。结果:单纯短暂预缺血组脑缺血边缘区几乎无HGF的表达.预处理组脑梗死边缘区HGF的表达较单纯脑梗死组HGF的表达增强。结论:短暂局灶缺血预处理引起脑梗死边缘区HGF的高表达可能与缺血耐受的产生有一定的关系,对脑缺血损伤组织的保护及修复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自发性缺血预处理(IP)对大脑中动脉(MCA)脑梗死的体积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60例MCA脑梗死病例按在一周内有无TIA史分为A组(无TIA史)及B组(有TIA史),A组按全前循环脑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脑梗死(PACI)、腔隙性前循环脑梗死(LACI)的脑梗死亚型分为A1组,A2组,A3组;B组按TACI、PACI、LACI脑梗死亚型分为B1组,B2组、B3组,对患者入院第1天及发病后第90天后的神经功能进行NIHSS评分,对发病后第90天脑梗死CT体积按Streiner公式进行计算。分别比较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及A3组与B3组在发病第1天NIHSS评分,发病后第90天NIHSS评分及发病后第90天脑梗死体积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A1与B1组的脑梗死体积及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A2、A3组的脑梗死体积及NIHSS评分明显高于B2、B3组(P〈0.05)。结论自发性IP能缩小MCA区PACI型及LACI型脑梗死范围,减少致残率,减轻临床症状,改善预后,但对TACI型脑梗死的体积和预后的影响在本研究中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自发性缺血预处理(IP)对大脑中动脉(MCA)脑梗死的体积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60例MCA脑梗死病例按在一周内有无TIA史分为A组(无TIA史)及B组(有TIA史),A组按全前循环脑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脑梗死(PACI)、腔隙性前循环脑梗死(LACI)的脑梗死亚型分为A1组,A2组,A3组;B组按TACI、PACI、LACI脑梗死亚型分为B1组,B2组、B3组,对患者入院第1天及发病后第90天后的神经功能进行NIHSS评分,对发病后第90天脑梗死CT体积按Streiner公式进行计算。分别比较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及A3组与B3组在发病第1天NIHSS评分,发病后第90天NIHSS评分及发病后第90天脑梗死体积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A1与B1组的脑梗死体积及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A2、A3组的脑梗死体积及NIHSS评分明显高于B2、B3组(P<0.05)。结论自发性IP能缩小MCA区PACI型及LACI型脑梗死范围,减少致残率,减轻临床症状,改善预后,但对TACI型脑梗死的体积和预后的影响在本研究中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先兆TIA对其后脑梗死体积和临床严重度的影响,探讨TIA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10例大脑中动脉区有先兆TIA的脑梗死患者的梗死体积、临床严重度以及预后和相同例数的单纯脑梗死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TIA-脑梗死组患者脑梗死体积为(2.36±1.13)cm^3,单纯脑梗死组梗死体积(3.65±2.03)cm^3,前者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后者(P〈0.01);TIA-脑梗死组梗死后神经功能评分为15.45±4.10,单纯脑梗死组为21.92±4.53,前者临床严重度明显比后者轻(P〈0.01);3个月后TIA-脑梗死组能自理82人,单纯脑梗死组能自理67人,前者预后明显好于后者(P〈0.05)。结论先兆TIA能诱导大脑产生缺血耐受,对脑梗死起保护作用,可明显减少脑梗死的体积,减轻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损害并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