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近年来,我院采用自拟活血退黄汤配合保肝西药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5 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9例均为住院患者,男66例,女2 3例;年龄1 8~5 0岁,平均3 4 5岁;HBsAg阳性者5 0例,抗HAV -IgM阳性者2 3例,二者同时阳性者1 6例;血清总胆红素1 71~2 0 0 μmol/L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肝炎属常见病,当出现胆红素血症时,应及早利胆退黄治疗,笔者采用活血利胆汤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130例黄疸型肝炎住院患者,总胆红素均>85.5μmol/L,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男72例,女18例;年龄20~65岁,平均39.5岁;甲型肝炎5例,戊型肝炎12例,急性乙肝6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型38例,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29例。对照组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18~62岁,平均41岁;…  相似文献   

3.
常占杰教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黄疸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热、瘀为主要病理因素,正虚为病机关键;其病位在脾胃,涉及肝胆;分期论治,辨证用药;审时度势,衷中参西等四个方面,论述常占杰教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黄疸经验。指出:应调理中焦以恢复人体正气,注重湿、热、瘀等病理因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退黄灵胶囊治疗病毒性肝炎残留黄疸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应用自制验方退黄灵胶囊对1989年上海甲肝流行后康复治疗中残黄病例以及慢性肝炎,重度淤胆与亚急性、急性重症肝炎后残留黄疸共126例,其总有效率达94.5%。在此基础上。由上海市中医门诊部肝科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研究室协作,应用退黄灵胶囊治疗残留,进行临床与实验研究,现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在恢复过程中,胆红质常有3mg%(51.3μml/L)以下反复羁留,称为残黄。笔者临床应用退黄灵胶囊于残黄患者的治疗,疗效甚佳,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1993~1996—12共收集门诊残黄病例93例,其中胆红质均在1.35~3mg%(23.09~51.3μml/L)之间,符合残黄诊断。男性80例,女性13例;年龄<50岁85例,>50岁18例,残黄程度胆红质在34.2μml/L(2mg%)以下68例,34.2μml/L(2mg%)以上35例。分  相似文献   

6.
活血解毒降脂汤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5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患者重多 ,近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脂肪肝的发病率又不断升高 ,在某些地区 ,甚至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而同时合并有这两种肝病的患者 ,临床往往出现肝功能指标异常升高 ,且不易降至正常 ,病情经久难愈。我科近年来收治多例此类患者 ,予自拟活血解毒降脂汤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全部 98例患者均系门诊或住院病人 ,诊断符合2 0 0 0年 9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修订的关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且B超提示为脂肪肝声像图 ,并伴有血脂升高 (总胆固醇 >5 9mmo…  相似文献   

7.
王奕  张玮 《中医药学刊》2001,19(6):592-592,597
观察清肝活血退黄汤对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作用。将91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予清肝活血退黄汤每日1剂煎服,6周后观察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42%,对照组总有效率65.12%,两组比较P<0.05。指出,清肝活血退黄汤能有效降低各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指标水平,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20 0 0年~ 2 0 0 4年 ,笔者运用退黄汤治疗病毒性肝炎高度黄疸 4 8例 ,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 32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系本院住院患者 ,符合 2 0 0 0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 。所有病例血清总胆红素 (TBil)均大于 171μmol/L。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治疗组 )和对照组。治疗组 4 8例 ,男 35例 ,女 13例 ;年龄 2 3~ 71岁 ,平均 4 1 3岁 ;TBil(2 5 6 2± 83 4 )μmol/L ;急性病毒性肝炎 30例 ,慢性病毒性肝炎 10例 ,瘀胆型肝炎 6例 ,慢性重症肝炎 2例。对照组 32…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组传染病,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5型均能引起急性肝炎(急性黄疸型或急性无黄疸型肝炎),重型肝炎(急性、亚急性或慢性重型肝炎)和淤胆型肝炎。中医对各型病毒性肝炎辨证治疗效果显著。张志发主任医师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收益良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导师彭胜权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 ,早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 ,饱受中西医学理论熏陶 ,长期潜心研究岭南温病 ,学验俱丰。其从“疫毒”入手 ,采用清热解毒、活血调气法辨治各型病毒性肝炎3 0 8例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其心得于后 ,以就正于同道。   1 析病因 ,湿热疫毒 ,内外相引 彭教授结合岭南特有的气候、地域、人群体质状况和生活习惯及多年研究成果 ,认为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因是湿热疫毒。岭南频临南海 ,夏长无冬 ,气候炎热 ;雨量充沛 ,河流水网发达 ;人多嘉冷饮、阴柔之品 ,构成岭南炎热多湿的气候 ,地理环培 ,直接或间接地…  相似文献   

11.
袁桂兰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9):2271-2271
笔者自2000~2004年采取清热除湿健脾活血法治疗病毒性肝炎难治性黄疸47例(包括门诊及住院病人),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的选择参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其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16岁;肝炎后肝硬化5例;按病毒血清学标记分:乙型肝炎41例,甲乙型重叠感染2例,乙戊型重叠感染2例,甲肝2例。  相似文献   

12.
解毒活血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厚 《新中医》1995,27(11):43-43
解毒活血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00例张子厚主题词肝炎,病毒性,人/中医药疗法,黄疸/中医药疗法,解毒活血汤/治疗应用,清热药[剂]/治疗应用,活血祛瘀药[剂]/治疗应用,急性病,对比研究急性黄疸型肝炎为常见肠道传染病之一,治疗方法颇多,尚无公认的特效...  相似文献   

13.
试探用凉血解毒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宁波市中医院许兴国,王维新(315010)凉血解毒法是以清凉之剂凉解血分热毒的一种治疗方法,原用于治疗温病邪热深入血分热毒炽盛,给伤动血的证候,笔者试将该法移植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简称慢.肝)的治疗,现探讨如下。慢肝证...  相似文献   

14.
钱武潮 《河北中医》2000,22(7):501-502
江苏省金坛市名中医贡承度副主任医师 ,幼承庭训 ,家学渊源 ,在继承孟河巢氏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又虚心求学 ,博采众家之长。行医 30余载 ,在中医妇科、内科之脾胃病、肝胆病、糖尿病、风湿病方面颇有心得 ,疗效显著。现就其治疗肝炎经验浅述如下。1 明病因 ,治以解毒为要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 ,属中医黄疸、胁痛、积聚等范畴。肝炎的病因 ,祖国医学曾提出“湿、热、疫毒”诸因。如《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 :“湿蒸相薄……民病黄疸而浮肿。”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认为 :“黄家所得 ,从湿得之。”清代沈金鳌在《沈氏尊生书》…  相似文献   

15.
16.
谭锐 《湖北中医杂志》2006,28(12):31-31
自2003年3月~2005年11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30例,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自2005年-2008年,笔者采用健脾除湿活血法治疗病毒性肝炎难治性黄疸47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的选择参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1]。其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16岁,平均27.8岁;临床诊断:急性肝炎9例,慢性肝炎26例,慢性重症肝炎7例,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要特征的消化道传染病[1]。张镜人教授对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有着深厚的造诣,认为其病机乃素体脾虚、湿毒内盛、肝脾同病,治疗上以祛湿为要,病变早期以健脾化湿、疏肝利胆为基本治法,晚期则以活血化瘀,软坚消积为主,兼顾清化湿热,疗效颇佳。该文从中医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角度对张教授治疗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经验进行探讨,并举验案2则,以资赏析。  相似文献   

19.
20.
杨德全主任医师业医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现介绍其治疗病毒性肝炎方面的经验如下. 1 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湿热蕴阻中焦,脾胃运化失职,可致纳呆、食少,邪困气机,胃失和降,则脘腹痞胀,嗳气,恶心或呕吐;脾主肌肉、四肢,湿邪困脾,则肢体困倦、疲乏无力;脾病反侮肝木,以致肝失疏泄条达,气机郁滞,脉络失和,故胁肋疼痛;气滞血淤,阻于胁下,故胁下痞块;若湿热熏蒸肝胆,以致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肤,浸渍面目,则又可产生黄疸,多为阳黄.治以清热利湿退黄,理气和胃止痛.用自拟速效消黄饮1号方:茵陈、郁金各20g,炒栀子、板蓝根、虎杖、玄胡、神曲、焦楂、玉米须各15g,广木香、炒川楝、鸡内金各10g.有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10g,中病即止.湿重于热,食欲不佳者去栀子,加白蔻.若表现为阴黄者,用速效消黄饮2号方,即Ⅰ号方去栀子,加制附片(先煎)15g,焦白术20g,炮姜10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