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主要分析恶性胸膜问皮瘤的CT征象,评价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组织学证实的恶性胸膜问皮瘤的CT征象。结果:10例弥漫性恶性胸膜问皮瘤患者中,8例胸膜增厚大于10mm,占67%,胸膜增厚呈结节或肿块状7例,占58%,环状胸膜增厚6例,占50%,纵隔胸膜及叶间膜受侵8例,占67%,8例有半侧胸腔体积缩小,2例表现为单发结节,4例有纵隔淋巴结转移,1例有远处转移,侵犯颈椎。结论:CT在确定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侵犯范围和程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本病的最终确诊仍需要病理组织学的证实。  相似文献   

2.
弥漫型胸膜间皮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弥漫型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例弥漫型胸膜间皮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 CT显示弥漫型胸膜间皮瘤的主要征象是:广泛性、不均匀胸膜增厚(6/6),纵隔侧胸膜受累(5/6),胸膜增厚>1cm(6/6),胸膜结节(3/6)和肿块(2/6),患侧胸腔积液(5/6).此外,CT还显示了弥漫型胸膜间皮瘤累及纵隔、心包、叶间胸膜、胸壁、膈肌部位等的表现.结论 弥漫型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因此对临床可疑病例应常规进行胸部CT检查;CT表现不仅能提示诊断,而且能够显示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胸膜间皮瘤起源于胸膜及心包膜,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结构不同,分为良性和恶性。本文收集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间皮瘤,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探讨CT对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9年来我院经手术或/和病理证实的4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CT资料,并与12例手术所见作比较。结果结节状或肿块状胸膜增厚(97.6%)是胸膜间皮瘤最常见的CT表现,有诊断性的表现为胸膜增厚>1cm(59.5%),环状胸膜增厚(41.5%),病变累及纵隔胸膜(92.9%)或叶间裂(69.0%),病变侵犯周围胸壁或/和肋骨、纵隔、心包、膈肌等邻近组织或器官(65.9%),1例呈胸内巨大肿块,42.9%病例可见纵隔或/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在CT和手术所见的比较中,CT准确检出了13处(65%)对周围组织或器官的侵犯,漏诊7处(35%)。结论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分期上有重要价值,是治疗前的标准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特征对早期恶性胸膜间皮瘤(MPM)与胸膜转移瘤(MPD)的鉴别诊断价值,以提高两种疾病的首诊准确率。方法 选取72例行HRCT检查的胸膜病变患者(MPM组41例,MPD组31例),并通过病理学确诊。比较两组HRCT特征,分类变量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定量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结果MPD组血清癌胚抗原显著增高(P<0.05),两组间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PM组以胸膜单侧受累多见,胸膜增厚多呈弥漫、环形及肿块样,可伴胸膜钙化斑及叶间胸腔积液,增强扫描胸膜及淋巴结多呈均匀强化(P均<0.05),MPD组以胸膜双侧受累多见,胸膜增厚多呈局限性及结节样,胸膜钙化斑罕见,增强扫描胸膜及淋巴结多呈不均匀强化(P均<0.05)。结论 MPM组与MPD组在胸膜受累范围、胸膜增厚形态、胸膜钙化斑、淋巴结肿大及强化特征存在差异,HRCT有助于两种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韩丹  巫北海  何波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0):1161-1165
目的探讨大鼠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特征性CT征象。方法W istar大鼠100只,右侧胸膜腔闭式染尘法注入石棉纤维混悬液,每月1次,每次20 mg/m l,连续2月,石棉总剂量为40 mg,对照组用同样方法注入灭菌生理盐水,大鼠垂死时或死亡后立即CT扫描及尸解病理检查。整个动物实验历时2年。结果得到实验组MPM 66例,胸膜增生14例,阴性12例。对照组4只胸膜增生,10只阴性,无胸膜间皮瘤。根据病理改变分为MPM组66例,非MPM组26例,对照组非MPM组14例。胸膜增厚的形态、厚度在实验组MPM组与实验非MPM组及对照组均有差异,结节状胸膜增厚只出现在MPM组,其它组无,特异性为100%。胸膜的平均CT值MPM组其它两组无差异。MPM组胸腔肿块发生率达94.5%,可为肿瘤、脓肿或包裹性积液,其中肿瘤性肿块62.5%。MPM的纵隔改变包括纵隔增宽,纵隔胸膜增厚、不规则及纵隔的移位,以纵隔不规则增宽、纵隔胸膜的改变与非MP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胸水与临床及尸解相比少见。未见胸内淋巴结肿大。结论大鼠MPM具有一些较特征性的CT征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鼠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CT表现.材料与方法对66只Wistar大鼠MPM模型行胸部CT平扫,并尸解及病检.结果 胸膜增厚形态与组织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关.CT显示局限片状增厚18侧、结节形增厚48侧、弥漫环形增厚47侧,19侧CT未显示胸膜增厚.CT胸水发现率为39.13%,多见于上皮型和混合型.镜下MPM向周围组织浸润45例,占68.18%,CT仅显示33.33%.结论 平扫CT不能提示MPM组织类型和分化程度;胸膜增厚的类型与大体病理学改变有一定符合性,但CT不能显示小于3 mm结节和薄的斑片状病灶;CT对胸水显示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对恶性胸膜间皮瘤与结核性脓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及50例结核性脓胸患者的CT检查资料,评估CT对恶性胸膜间皮瘤与结核性脓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恶性胸膜间皮瘤组与结核性脓胸组对比,规则性胸膜增厚、结节状胸膜增厚、肿块状胸膜增厚、环形胸膜增厚、叶间裂胸膜受累、纵隔胸膜受累及患侧胸廓体积缩小等影像学征象发生率二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0.03).胸腔积液严重程度、纵隔淋巴结肿大、肺内受累及胸壁受累等影像学征象发生率两组之间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123~1.00).结论 胸膜增厚的形态学特点及患侧胸廓体积缩小等影像学征象有助于恶性胸膜间皮瘤与结核性脓胸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局限型恶性胸膜间皮瘤较少见,我院近20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12~56岁,平均年龄36岁。发病最短1个月,最长2年。本组主要症状胸痛10例,胸闷8例,气短7例,胸壁包块2例,咳痰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联合血清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蛋白(SMRP)在提高早期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MPM)中的价值,为早期诊断MPM提供实验依据及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右侧胸腔注射青石棉纤维混悬液诱发大鼠MPM,对大鼠行胸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病变进行CT分期,并比较CT对MPM不同分期的诊断价值.分析不同分期MPM的SMRP表达...  相似文献   

11.
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进一步认识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 ,提高CT诊断正确率。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直径≤ 3cm周围型小肺癌 63例 ,术前均行螺旋平扫。其中 2 8例加做了高分辨扫描 ,41例做了增强扫描。重点对病灶的形态、边缘征象、内部结构及增强程度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3例小肺癌中 ,具有深、浅分叶征 57例 ,毛刺征 56例 ,胸膜凹陷征 48例 ,血管束征 36例 ,小泡征 1 5例 ,空气支气管征 6例。 41例增强病例中 34例CT值增幅 >30HU。结论 CT显示有 3种边缘征象以上的肺部外围型结节应高度怀疑周围型肺癌 ;增强扫描对鉴别结节的良恶性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胸膜局限性纤维性肿瘤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胸膜局限性纤维性肿瘤(LFTP)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LFTP均行CT检查,其中3例MR I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9例为良性,1例为恶性。CT表现为单发的附着于胸膜表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平扫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胸膜肿块帽征”是定位胸膜肿块的特征性表现;胸膜肿块与邻近胸膜夹角呈锐角或钝角,其与肿块大小及形态有关。MR I表现T1W I及T2W I为低或中等信号,肿块信号不均,1例巨大LFTP T2W I为混杂信号散乱交错分布,巨大胸膜肿块内侧瘤蒂与心包相连。结论CT是LFTP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MR I对较大胸膜肿块的定位及内部特征的显示优于CT。胸膜肿块瘤蒂的显示对LFTP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胸腺少见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胸腺少见疾病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少见疾病的CT征象。结果 胸腺增生 ( 1例 )表现为胸腺区三角形软组织密度影 ,边界清楚 ;胸腺囊肿 ( 3例 )表现为胸骨后囊性病变 ,囊内呈均匀水样密度 ;胸腺脂肪瘤 ( 2例 )表现为前纵隔巨大混杂密度影 ,向下延伸至心尖部 ,病灶内见到脂肪密度 ;胸腺癌 ( 1例 )表现为前纵隔不规则强化病灶 ,胸膜可见转移性结节 ;胸腺类癌 ( 1例 )表现为前纵隔巨大肿块 ,强化不明显。结论 结合患者年龄与临床表现 ,CT可以对部分胸腺少见疾病作出正确诊断或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部肉芽肿性病变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胸部肉芽肿性病变(结核性5例,真菌性3例,结节病2例,韦格纳肉芽肿2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对CT表现进行总结。结果(1)肉芽肿性病变在肺部多表现为结节或肿块影,单发或多发,均可有空洞形成,以结核、真菌、韦格纳肉芽肿常见。(2)空洞(空腔)内可动性肿块影伴新月征或气环征是肺曲菌球的影像学特征。(3)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多为双侧性,且呈对称性分布是I期结节病的特征。(4)病灶的多发性、多样性、坏死并形成空洞是韦格纳肉芽肿特征。(5)嗜酸性肉芽肿主要特征是结节和气囊。结论通过对胸部肉芽肿性病变CT特征分析,并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5.
孤立性肺转移瘤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转移瘤 (SPM)的CT表现 ,以提高对SPM的CT诊断水平。方法 对 2 1例经病理证实的SPM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病灶分布 :2 1例SPM中位于左肺 10例 (4 7.6% ) ,右肺 11例 (5 2 .4% ) ;双肺上叶 (不含左上叶舌段 )3例 (14 .3 % ) ,右中叶及左上叶舌段 5例 (2 3 .8% ) ,双肺下叶 13例 (61.9% ) ;位于肺野外 1/ 3带者 14例 (66.7% ) ,中 1/ 3者5例 (2 3 .8% ) ,内 1/ 3者 2例 (9.5 % )。②大小 :<3cm者 17例 (81.0 % ) ,>3cm者 4例 (19.0 % )。③形态、边缘 :15例 (71.4% )呈圆形或椭圆形且表面光滑 ,界面清楚 ,6例 (2 8.6% )呈不规则形并分别或同时见分叶征 (3例 )、毛刺征 (2例 )、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晕环征 (各 1例 )。④密度 :病灶呈均匀软组织密度 16例 (76.2 % ) ,内见钙化灶 2例 ,空洞 1例 ,低密度坏死区 2例。⑤本组病例均未见SPM侵犯临近支气管。结论 SPM的CT表现具有一些特点 ,但其诊断与鉴别诊断需CT表现紧密结合临床和病理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线平片右上纵隔增宽的CT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或CT增强扫描、心脏超声证实的右上纵隔增宽X线和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和CT平扫,其中51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非侵袭性胸腺瘤6例;侵袭性胸腺瘤致上腔静脉综合征2例;胸内甲状腺肿瘤2例;升主动脉或无名动脉迂曲14例;胸主动脉瘤3例;肺动脉狭窄致主肺动脉扩张1例;右位主动脉弓2例;淋巴瘤4例;右肺纵隔型肺癌16例;隐匿型肺癌2例;食管下段癌致胸上段食管明显扩张2例;食管异物继发上纵隔脓肿2例。经CT平扫 增强扫描、手术、病理、心脏超声证实病例数分别为33、10、12、1例。结论CT扫描是诊断右上纵隔增宽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在漏斗胸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评估漏斗胸的价值。方法收集手术前后均行螺旋CT检查的漏斗胸25例。在轴位CT图像上,测量胸骨凹陷深度(d)、CT凹陷指数[左胸矢状内径(b)与胸椎体前缘至胸骨后缘距离(a)的比值]、Haller指数[胸部最大内横径(c)与胸椎体前缘至胸骨后缘距离(a)的比值]和胸骨凹陷角度,并对手术前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例漏斗胸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骨凹陷。手术前测量的胸骨凹陷深度为(18.2±8.2)mm,手术后为(9.9±5.1)mm,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t=9.56,P(0.01);手术前测量的CT凹陷指数为2.48±0.53,手术后为2.03±0.31,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t=6.03,P(0.01);手术前测量的Haller指数为4.25±1.26,手术后为3.11±0.01,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t=5.28,P(0.01);手术前测量的胸骨凹陷角度为143.6°±11.11°,手术后为163.73°±6.95°,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t=-13.05,P(0.01)。结论螺旋CT是评价漏斗胸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肺孤立性炎性结节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肺孤立性炎性结节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3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肺内单发炎性结节的CT表现。全部患者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 ,结节范围行薄层靶扫描 ,多平面重建。除常规肺窗、纵隔窗观察外 ,调节窗宽、窗位以显示结节特征。结果 所有结节均无钙化、卫星灶、血管集束及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节大小 10mm× 15mm~ 3 0mm× 40mm ,以类圆形和不规则为主。浅分叶 3例 ,无分叶 2 0例。有毛刺者 2例 ,充血征、模糊征阳性 19例 ,胸膜反应性增厚 18例 ,增强扫描不均匀边缘强化 18例 ,无强化者 5例。窗宽 10 0 0~ 2 0 0 0 ,窗位 -4 0 0左右 ,病灶周围渗出性改变的显示最佳。多平面重建 (MPR)显示结节形态及与胸膜的关系最为准确。结论 肺内孤立性炎性结节具有较明显的CT特征 ,综合分析各种表现 ,绝大多数能做出正确诊断。窗宽、窗位的选择及MPR对显示结节特征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胸部支气管囊肿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囊肿的临床表现和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囊肿的临床和CT表现。结果肺内25例,纵隔内11例,心包腔内1例,胸壁皮下1例。单发囊肿28例,多发囊肿10例。软组织密度囊肿16例,含气囊肿5例,含液囊肿11例,含气液面囊肿6例。囊肿合并出血5例,合并感染8例,合并肺大泡3例,合并支气管扩张3例,囊肿周围伴发局限性肺气肿4例,伴发炎症3例,伴发结核1例。多发囊肿以含气囊肿多见,且多发囊肿及软组织密度囊肿病程症状较长。结论CT增强对支气管囊肿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正确认识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对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异位支气管囊肿缺乏临床CT特征性,依赖病理确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结节的少见CT征象,提高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的186例肺内结节(139例周围型肺癌和47例其它肺内结节)的少见CT征象(多囊状透亮影、肿瘤胸膜侧的模糊小片状影、磨玻璃影)在肺癌和其它结节中的出现率。结果多囊状透亮影和肿瘤胸膜侧模糊小片状影在肺癌中出现率明显高于肺内其它结节(P<0.05)。磨玻璃影在肺癌和其它结节的出现率无显著差异。在肺癌中,磨玻璃影在细支气管肺泡癌中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肺癌(P<0.001)。结论多囊状透亮影和肿瘤胸膜侧模糊小片状影对肺癌的诊断有较高价值,肺癌中磨玻璃影的出现常提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