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临床效果的比照。方法采集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90例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产妇随机数字表分组。腹壁横切口组开展腹壁横切口手术,腹壁纵切口组开展纵切口手术。分析效果;娩出胎儿全程时间、手术总出血以及总耗时;施术前后产妇生理痛苦、心理痛苦;盆腔粘连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腹壁纵切口组效果、生理痛苦、心理痛苦、娩出胎儿全程时间、手术总出血以及总耗时、盆腔粘连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和腹壁横切口组比较有优势,P <0.05。结论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产妇行纵切口手术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纵横2种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母婴的影响。方法将57例行二次剖宫产术的产妇按首次剖宫产术切口方向分为纵切口组22例和横切口组35例。2组均使用硬膜外麻醉,按原腹壁切口切除瘢痕后逐层进腹,子宫切口选择原切口上方2~3cm的子宫下段肌肉较厚处。观察2组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内粘连情况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纵切口组胎儿娩出时间短于横切口组,中重度腹腔粘连发生率低于横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无产妇或新生儿死亡、内脏损伤、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二次剖宫产特别是首次为横切口的产妇,再次手术时腹腔粘连严重、操作较复杂、易损伤内脏,临床上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适应证,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临床效果的比照。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84例瘢痕子宫剖宫产术患者并分组。横切口组用腹壁横切口进行手术,纵切口组用腹壁纵切口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满意度;娩出胎儿平均时间、术中出血平均量、平均剖宫产术时间;腹腔粘连情况。结果纵切口组手术满意度高于横切口组,P <0.05。其中,横切口组很满意18例,比较满意有12例,不满意12例,满意有30例,满意度71.43%;纵切口组很满意27例,比较满意有12例,不满意3例,满意有39例,满意度92.86%;纵切口组娩出胎儿平均时间、术中出血平均量少于横切口组,平均剖宫产术时间短于横切口组,P <0.05;纵切口组腹腔粘连发生率和粘连程度均低于横切口组,P <0.05。结论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临床效果的比照,腹壁纵切口可更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剖宫产术出血和减轻腹腔粘连的发生,安全性更高,是瘢痕子宫剖宫产术理想的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2000例行再次剖宫产术患者,根据前次手术腹壁切口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00例,其中前次手术行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为A组,前次手术行腹壁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为B组,比较腹壁纵横切口再次手术的开腹时间、总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腹腔粘连、胎儿娩出困难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 和B组比较,A组的开腹时间及总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盆腹腔粘连、胎儿娩出困难及新生儿窒息例数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壁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具有切口瘢痕纤细美观的优点,但盆腹腔粘连严重,胎儿娩出困难,新生儿窒息率增加,对可能需要再次剖宫产的孕妇,首次剖宫产术选择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次剖宫产产妇的切口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集的二次剖宫产产妇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横切口进行剖宫产手术,观察组采用纵切口剖宫产进行手术,观察两组二次剖宫产产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盆腹腔粘连情况。结果采用纵切口进行剖宫产手术的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盆腹腔粘连率明显优于采用横切口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对照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盆腹腔粘连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二次剖宫产产妇采用纵向切口分娩手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盆腹腔的粘连,保证产妇及胎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横切口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施行横切口腹膜外剖宫术178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甲级愈合率、新生儿窒息率、术后病率、平均住院时间等,并与同期随机抽取的纵切口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20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甲级愈合率、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纵切口腹膜内剖宫产术,且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结论横切口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质量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新式剖宫产术是一种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它解决了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的问题,它适用于所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产妇。本院于2000年1月至2002年10月进行的新式剖宫产术产妇100例并与100例纵切口剖宫产术产妇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探讨有利于母乳喂养的剖宫产术式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术是临床上处理难产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 ,为减少手术并发症 ,我们对国内外报道的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略加改进 ,并与同期抽样的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 1998年 1月~ 1999年 6月在本院行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以下简称改良组 )和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以下简称对照组 )各 10 0例。改良组年龄 2 1~ 40岁 ,初产妇 88例 ,经产妇 12例 ;对照组年龄 2 0~38岁 ,初产妇 86例 ,经产妇 14例。1.2 手术原因 :见表 1。表 1 剖宫产手术原因术式例数 …  相似文献   

9.
骆红 《河北医药》2014,(14):2150-215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发生子宫下段横切口撕伤的各种原因,及对应的防范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对行剖宫产术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且术后出现切口撕裂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剖宫产术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且术后出现切口撕裂59例,撕裂发生率6.96%。麻醉效果不良、枕后位、胎儿体重大于4000g、胎先露>+3cm者,术后出现横切口撕伤的几率显著增加。结论撕伤的常见因素有胎儿胎方位、麻醉效果、胎儿体重及胎先露情况。  相似文献   

10.
255例剖宫产术子宫切口撕裂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006年施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4 192 例病例资料.结果: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255 例,发生率6.17%,持续性枕后位、持续性枕横位、胎先露≥±3 cm、产妇第二产程、巨大胎儿者子宫切口撕裂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产妇产程、胎儿体重、胎方位、胎先露高低与子宫切口撕裂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研究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印例,分为对照组(腹壁纵切口)和观察组(腹壁横切口),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开腹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盆腹腔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观察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多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产妇盆腹腔粘连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壁横切口相比,腹壁纵切口更利于二次剖宫产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腹壁横、纵切口对再次剖宫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再次剖宫产孕产妇75例,根据首次手术切开方式的不同,分为腹壁纵切口组(45例)和横切口组(30例),比较两组产妇行再次剖宫产时腹壁粘连情况。结果纵切口组总粘连率为15.56%,显著低于横切口组(63.33%),其中重度粘连占2.22%,与横切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切口组的胎儿娩出时间和手术总时间分别为(9.24±1.22)min和(39.15±6.28)min,与横切口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46.33±65.17)ml和(251.32±59.87)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纵切口可减少腹壁粘连的发生,对有再次剖宫产需要的孕妇,首次剖宫产术首选腹壁纵切口,可降低再次手术的风险,提高孕妇和胎儿娩出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微小横切口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右上腹肋缘下第8肋水平沿皮纹做一4~5cm长横切口,直视下行胆囊切除术.结果:全组341例(97.4%)手术顺利,切口愈合美观.9例(2.6%)延长切口.结论:微小横切口行胆囊切除术不但安全可行,而且切口愈合后更具美容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松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67-69
目的 探讨首次腹部横切口与纵切口剖宫产对再次剖宫产患者盆腹腔粘连程度、术中情况及腹壁瘢痕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妇产科2009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4例再次剖宫产产妇,根据产妇首次剖宫产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研究组56例,首次剖宫产选择纵切口术式;对照组48例,首次剖宫产选择横切口术式。记录两组产妇的盆腹腔粘连程度、腹壁瘢痕及再次剖宫产术中情况。结果 研究组首次剖宫产术后大网膜粘连3例,腹腔粘连5例,膀胱腹膜返折粘连2例,发生率为17.9%(10/56);对照组大网膜粘连7例,腹腔粘连10例,膀胱腹膜返折粘连7例,发生率为50.0%(2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首次剖宫产术后腹壁出现纤细瘢痕为39例(69.6%),中等瘢痕12例(21.4%),明显瘢痕5例(9.0%),对照组分别为21例(43.8%)、18例(37.5%)、9例(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手术总时间为(44.2±6.4)min,术中出血量为(256.3±31.8)ml,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为(7.9±1.1)min,对照组分别为(55.3±7.1)min、(298.0±42.7)ml、(10.7±1.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次剖宫产产妇选择纵切口术式能够降低盆腹腔粘连程度,并降低再次剖宫产的手术风险和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5.
小横切口在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阑尾切除手术中小横切口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了155例阑尾炎患者的手术切口选择,显露,恢复过程。结果 全组病例治愈出院,疼痛轻,恢复快,切口短小隐蔽。结论 小横切口阑尾切除术安全,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纵切口剖宫产术及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剖宫产术分别采用纵切口剖宫产术式和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式,剖宫产术后产妇与新生儿进入母婴同室病房,按照母乳喂养要求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早、开奶早,乳汁充足,母乳喂养率高,切口疼痛轻,住院时间短,与纵切口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横切口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操作方便,术后开奶早,乳汁充足,有利于剖宫产产妇实施母乳喂养,符合爱婴医院要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4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股沟斜切口入路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研究组采用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两组患儿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随访期间均无复发病例。结论腹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改进腹壁横切口缝合方法为褥式三针缝合法。方法 切口取在耻骨联合上约3cm,取横切口。切开皮肤后,各层采用撒拉法。关腹时缝合腹膜及前鞘后,皮肤及皮下组织用褥式三针法缝合。结果 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减轻,省时、省力、省材料,拆线后无异物,切口美观。结论 褥式三针缝合法适用于妇产科手术腹壁横切口。  相似文献   

19.
吕禄平  陈欣  何芳 《现代医药卫生》2009,(17):2609-2610
目的:探讨需再次剖宫产时,首次剖宫产腹壁切口的选择。方法:对2001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既往有剖宫产史2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下腹纵切口和下腹横切口,盆腔粘连、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结果:下腹横切口再次手术开腹时间与手术总时间均大于下腹纵切口,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有可能再次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笔者认为选择纵切口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