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影像导航引导鼻内镜下切除鼻窦-前颅底骨化纤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像导航在经鼻内镜切除鼻窦-前颅底骨化纤维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鼻窦-前颅底骨化纤维瘤患者14例,在影像导航引导经鼻内镜下手术切除.术前后均行鼻窦CT连续扫描.CT显示所有病例均累及鼻中隔、眶纸板及筛板.10例累及额隐窝前壁,5例累及眶尖与视神经管,3例累及蝶鞍和斜坡,2例侵犯至翼腭窝.结果:所有患者均彻底切除病灶.平均手术时间280 min,影像导航配准过程平均9 min,重新配准6例.术后复查鼻窦CT均显示病变完整切除.结论:影像导航引导下经鼻内镜手术切除鼻窦-前颅底骨化纤维瘤,有助于彻底切除肿瘤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像导航引导鼻内镜切除累及前颅底及眶纸板的青少年骨化纤维瘤(juvenile psammomatoid ossifying fibroma,JPOF)的可行性、关键技术和随访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08年9月收治的6例JPOF,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随访结果等临床资...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下前颅底肿瘤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前颅底区域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鼻内镜下鼻腔、筛窦及前颅底肿瘤切除术病例19例,其中筛窦鳞状细胞癌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3例,肾透明细胞转移癌1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浆细胞瘤1例,筛窦腺癌2例,腺样囊性癌4例,脑膜瘤2例。结果根据内镜下所见及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18例瘤全部切除,1例大部切除。3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1例术后1年死于脑转移,1例术后8个月后出现局部复发。1例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后17个月后复发,其余16例肿瘤患者随访12个月~3年未发现复发。结论对于局限于鼻腔、筛窦的恶性肿瘤,以及瘤体大部在鼻及鼻窦内的前颅底良性肿瘤,鼻内镜手术可以将其完整切除,对于恶性肿瘤应慎重选择病例,术后应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累及蝶鞍、斜坡、视神经管和颈内动脉的蝶窦骨化纤维瘤的微创外科治疗。方法总结2003年6月~2007年7月鼻内镜下切除累及蝶鞍、斜坡、视神经管和颈内动脉的蝶窦骨化纤维瘤8例。结果6例肿瘤全切,2例大部分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全切除病例无一例复发,大部分切除病例残留肿瘤无明显增大。术后症状改善明显。未发生颅内感染。3例颅底缺损脑膜暴露者行人工脑膜加固,2例视神经暴露者用鼻腔黏膜覆盖,1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者用大腿外侧肌肉筋膜修补,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鼻内镜治疗蝶窦骨化纤维瘤是一种损伤小、病变切除较为彻底的有效方法。但是要有良好的鼻内镜系统以及必要手术器械,术者要有颅底显微解剖知识和处理颅内外沟通性病变经验,同时具有熟练的内镜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5.
鼻-前颅底骨化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侵犯前颅底的鼻窦骨化纤维瘤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侵犯前颅底的鼻窦骨化纤维瘤的手术方式,其中3例采用冠状切口加鼻侧切开,3例采用冠状切口加鼻内镜手术。结果 术后无并发症,随访1年6个月~7年无复发。结论 冠状切口加鼻侧切开术式能最大限度暴露病变,彻底切除肿瘤,减少并发症。冠状切口加鼻内镜手术术式不仅兼具上述特点,还可避免颜面部遗留手术瘢痕,符合微创和美容要求。  相似文献   

6.
鼻内窥镜引导下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目的 鼻咽血管纤维瘤是一种较少见的难治性良性肿瘤,为避免常规手术的并发症,采用鼻内窥镜技术辅以动脉血管栓塞,控制性低血压麻醉等治疗8例,方法 8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16.6岁,全部患者术前均接受了CT和鼻内窥镜检查;6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进行了肿瘤供血动脉栓塞;7例全身麻醉术中采用了控制性低血压技术。结果 全部患者无并发症;术中平均出血900mL;8例平均随访8个月(1 ̄20个月)、1例(12.  相似文献   

7.
鼻内窥镜引导下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鼻咽血管纤维瘤是一种较少见的难治性良性肿瘤,为避免常规手术的并发症,采用鼻内窥镜技术辅以动脉血管栓塞、控制性低血压麻醉等治疗8例。方法8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16.6岁。全部患者术前均接受了CT和鼻内窥镜检查;6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进行了肿瘤供血动脉栓塞;7例全身麻醉术中采用了控制性低血压技术。结果全部患者无并发症;术中平均出血900ml;8例平均随访8个月(1~20个月),1例(12.5%)术中未能完全切除。结论使用鼻内窥镜技术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并配合其他一些相关技术,对肿瘤局限在鼻腔、鼻咽腔、筛蝶窦和部分侵及翼腭窝的患者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颅底占位性病变的微创手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在颅底占位性病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6年9月42例颅底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中颅底恶性肿瘤13例,脊索瘤8例,侵袭性垂体瘤向蝶窦、蝶鞍颅底破坏者5例,蝶骨骨纤维异样增殖症4例,翼腭窝、颞下窝神经纤维瘤3例,纤维血管瘤3例,前、中颅底骨化纤维瘤3例,其他病变3例。结果42例患者中,肿瘤完全切除36例,病变次全切除6例,2例因出血过多分两次完成手术,其余病变均1次完全切除。术后1例患者右眼失明,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耳漏,保守治疗1周后痊愈。42例均进行随访,随访6—81个月,其中5例失访,8例复发,6例死亡,其余患者未见复发。结论内镜下颅底占位性病变外科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微创,但需根据一定的技术、设备条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患者,女,17岁,因鼻面部畸形、眼球突出9年,于2005年11月9日入院。患者8岁时逐渐出现鼻面部隆起、眼球突出、鼻塞、视力下降,症状进行性加重。查体:眶距增宽,双眼球突出,左侧严重,外鼻平塌增宽畸形,鼻腔完全堵塞,上颌骨向前骨性膨隆,左侧明显,腭部下塌,双眼视力〈0.1。鼻部CT示:15cm×10cm×10cm大小骨性肿块累及颌面部、鼻腔、鼻窦、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下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咽血管纤维瘤(juvenile 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JNA)切除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鼻内镜下切除的JNA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Sessions等的肿瘤分期标准,将JNA患者分为A组(没有侵犯到颅内者)和B组(侵犯到颅内者)。21例患者均经鼻内镜下完成手术,其中2例采用面中部掀翻进路联合鼻内镜下的手术方式。观察记录肿瘤的分期、术中平均失血量、术后有无肿瘤残留和(或)肿瘤复发。结果A组19例患者术中平均失血量1000ml,随访8个月至2年,无肿瘤残留或复发病例。B组2例患者术中平均失血量1500ml,其中1例海绵窦附近有肿瘤残留,随访2年没有疾病进展的表现;另1例随访8个月,没有发现肿瘤残留和复发。结论使用鼻内镜技术治疗JNA,并配合其他一些相关技术,对局限于鼻腔、鼻咽腔、筛蝶窦、部分侵及翼腭窝及小范围侵犯颅内的JNA患者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1.
颅底肿瘤,尤其是中颅底肿瘤与口腔颌面外科关系最为密切。颅中窝底有许多重要神经血管结构聚集,是头颈外科领域内最为疑难的解剖区域。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促使颅底手术的术前设计和操作模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在术前虚拟设计和术中导航技术的帮助下,实现了颅底盲区的可视化,大大增强了手术的安全性。本文重点介绍数字化技术在颅底肿瘤术前规划和术中导航应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影象导航技术施行前、中颅底的手术,避免损伤颅底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组织,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在影象导航下共施行前中颅底手术112例,其中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19例;脑脊液鼻漏15例;中颅底肿瘤26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3例、翼腭窝中颅底鳞状细胞癌6例、鞍旁神经纤维瘤1例、后筛窦颅底骨瘤4例、垂体瘤12例);累及颅内的蝶窦囊肿17例;霉菌性蝶窦炎11例;孤立性蝶窦炎18例;后组筛窦、蝶窦炎鼻息肉6例。结果 112例患者在影象导航的引导下,顺利找到骨折、漏口、或者窦口位置;确定肿瘤边界,精准确定周围重要结构的位置,避免损伤;顺利准确地进行配准。结论 影象导航技术在前中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有定位准确、标志清楚、降低手术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切除病变等优点,可以弥补鼻内窥镜下操作缺乏层次感的局限。影象导航的基础是手术前的影象,不能反映手术中的变化,而配准精确是导航手术的关键所在,一旦对应关系破坏将出现严重后果,手术中要定时检查配准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在颅底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对鼻内窥镜下颅底区域手术4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鼻内进路颅底手术25例,传统进路的颅底手术19例。结果44例颅底手术中,1例紧嵌于斜坡内金属异物未能取出;1例垂体瘤患者鞍底开窗后穿刺均为血性,仅做鞍底扩大开窗和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后视力有所改善;1例复发性颅咽管瘤并发梗阻性脑积水,术后颅高压未完全改善;1例蝶窦腺癌侵犯鞍底及鞍旁,仅行部分切除术加激光治疗,随访2年半无复发,其余病例均一次手术治愈。并发症脑脊液鼻漏2例,尿崩症1例,均经保守治疗短期内治愈,鼻中隔穿孔1例,未做特殊处理。结论①经鼻内窥镜颅底区域的手术是可行的,只要病例选择适当,可充分体现该手术进路直接、创伤小、无颜面切口等优点;②和手术显微镜结合使用,可弥补手术显微镜只能观察物镜直线正前方结构,不能窥视弯曲的通道或较深隐窝的局限性,以达到彻底清除病变又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鼻颅底外伤处理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对35例鼻颅底外伤的患者应用鼻内镜技术进行诊治,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鼻颅底外伤患者中15例合并有鼻大出血,急诊经鼻内镜处理后出血停止。单纯鼻骨骨折3例行鼻内镜手术,术后鼻外观及鼻通气良好。5例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或脱位,4例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复位术,术后鼻外观及鼻通气良好;1例术后左鼻塞,检查见鼻中隔左偏,1个月后行中隔矫正后鼻塞消失。2例合并鼻泪管断裂,鼻内镜辅助下手术治愈。处理上颌窦(前、上壁)骨折4例、筛窦骨折2例、额筛窦骨折4例(2例伴脑脊液鼻漏)、上颌窦筛窦骨折合并眶纸板骨折4例(2例伴复视)、蝶筛窦骨折6例(1例伴脑脊液鼻漏)。鼻内镜手术后均对位生长愈合良好,无复视及视力障碍,眼球运动正常,外形尚好,窦口引流通畅,鼻腔鼻窦上皮化好。伴脑脊液鼻漏者已愈合。35例中1例鼻腔大出血,虽鼻出血停止但因合并严重脑挫裂伤死亡。结论在处理鼻颅底复杂性外伤中配合应用鼻内镜可以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颅底额眶筛区肿瘤切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采用扩大鼻外额窦进路术式对28例累及前颅底额眶筛区的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术。结果:经随访,8例良性肿瘤至今无复发或死亡,20例恶性肿瘤中,1年生存率95.0%(19/20),3年生存率61.5%(8/13),5年生存率57.1%(4/7)。结论:该术式术野暴露充分,手术时首先自前颅底剥离肿瘤阻断瘤体在颅底的血供,出血少,手术视野清晰,操作便捷,切除肿瘤彻底,重建颅底方便,手术创伤小,术后反应轻。该术式是切除前颅底额眶筛区肿瘤的较好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6.
Conclusion: The key technical challenges in the resection of OFs are rapid removal of tumors by image-guided navigation, determining the boundary of the resection and the proper control of blood supply through the anterior or posterior ethmoidal arteries.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of adult patients with paranasal ossifying fibromas involving the anterior skull base and orbit. The surgical technique and indications are also discussed.

Methods: This study reviewed the clinical data of 15 patients (age >16 years) who underwent resection of paranasal ossifying fibromas involving the anterior skull base and orbit by endoscopic surgery with an image guidance system between October 2006 and October 2014.

Results: The mean age of the 15 patients was 33.2 years (range?=?16–58 years). All tumors were completely resected via endoscopic surgery. Intra-operative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leaks (four cases) were repaired endoscopically. The mean follow-up duration was 43.1 months. One patient lost vision after surgery, recurrence was observed in two patients, one underwent a third excision 8 years after the second surgery, and the other exhibited residual osteoarthritis 3 years after the first surgery and remained under regular observation. One patient was lost to follow-u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带蒂鼻中隔黏膜瓣修复内镜下切除侵及颅底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术后颅底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8年9月~2016年5月内镜下切除侵及颅底鼻腔鼻窦恶性肿瘤31例,应用以鼻后中隔动脉和筛前-筛后动脉为供血的两种类型带蒂鼻中隔黏膜瓣,修复重建前颅底切除后较大颅底缺损。结果 31例患者前颅底重建均一次性修补成功。1例肿瘤复发二次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给予椎管置管引流1周愈合;1例术后10 d撤出鼻腔填塞物后出现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3例,余无颅内出血或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66个月见黏膜瓣愈合良好,无移植瓣膜坏死和脑膜脑膨出发生。结论 血管化带蒂鼻中隔黏膜瓣是内镜颅底外科的一种首选的、可靠的前颅底修补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