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评价纤维乳管镜在乳头溢液中诊断乳腺导管隆起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应用BladeFVY-780型纤维乳管镜,配备FVS检查系统对115例乳头溢液病人进行检查诊断,手术病例与术后病理诊断作比较。结果:115例乳头溢液病人发现乳管内隆起性病变5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24例,乳腺癌1例。术后病理证实导管内乳头状瘤2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21例,乳腺导管内癌1例。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为导管扩张。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诊为单发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1例。结论:乳管镜能明确乳头溢液病因,确定病变部位,在诊断乳腺导管隆起性病变中准确率高,是诊断以乳头溢液为症状的乳腺导管隆起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乳管镜在乳腺导管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纤维乳管镜在乳头溢液中诊断乳腺导管隆起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应用BladeFVY-780型纤维乳管镜,配备FVS检查系统对115例乳头溢液病人进行检查诊断,手术病例与术后病理诊断作比较.结果:115例乳头溢液病人发现乳管内隆起性病变5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24例,乳腺癌1例.术后病理证实导管内乳头状瘤2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21例,乳腺导管内癌1例.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为导管扩张.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诊为单发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1例.结论:乳管镜能明确乳头溢液病因,确定病变部位,在诊断乳腺导管隆起性病变中准确率高,是诊断以乳头溢液为症状的乳腺导管隆起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管内视镜诊断治疗乳头溢液疾病的价值。方法:对2006年5月~2007年2月在我院门诊行纤维乳管镜诊治的33例乳头溢液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内镜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并进行随访,对诊断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结果:33例乳头溢液患者,纤维乳管镜检查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16例,乳腺癌3例,乳管炎5例,乳管扩张7例,2例未见异常。诊断符合率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分别为62.5%和66.7%,乳管炎和乳管扩张均为100%,总体符合率为71.4%。同样病例超声、钼靶检查阳性发现率较低。结论:纤维乳管镜为乳头溢液患者特异性较高的检查,病理符合率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与乳腺超声在伴有乳头溢液的乳管内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33例乳头溢液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纤维乳管镜与乳腺超声检查在乳头溢液患者乳管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情况。采用配对χ2检验比较2种检查间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检出率的差异,以及纤维乳管镜与乳腺超声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敏感度的差异,并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亚组间乳管内占位性病变为恶性肿瘤的概率。 结果133例患者中,有63例患者行溢液乳管腺段切除术,4例行乳腺结节微创旋切术,穿刺或包块切除术明确为恶性肿瘤后行根治术各1例,53例患者未行手术,11例患者失访。65例常规手术患者(非微创旋切术)术后病理结果:乳腺恶性肿瘤4例,乳管内乳头状瘤57例,乳腺增生4例。纤维乳管镜检查对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57.1% (76/133),高于乳腺超声检查的24.8% (33/133)(χ2=31.339,P<0.001),且纤维乳管镜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的敏感度优于乳腺超声检查[93.0%(53/57)比42.1%(24/57),χ2=33.652,P<0.001)。纤维乳管镜提示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中,乳管内占位性病变出血或合并乳房包块者与未出血且无乳房包块者相比,发生恶性肿瘤的概率更高[3/13比2.3%(1/44),P=0.034]。 结论纤维乳管镜对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优势,可以作为乳头溢液患者的常规检查。对于乳管内占位性病变合并乳房包块或者瘤体出血的患者,应行手术切除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使用纤维乳管镜对136例乳头溢液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评价纤维乳管镜检查对乳头溢液的诊断、治疗价值。方法对136例乳头溢液病人进行乳管镜检查,将溢液性质、检查所见、冲洗疗效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36例病人中发现6例乳腺癌,并行手术根治;130例为乳管内良性病变,经手术病理证实80例,其中49例为乳管内乳头状瘤或乳管内乳头状瘤病,11例为乳管扩张症,12例为囊性增生,8例为乳腺腺病。非手术治疗50例为单纯乳管扩张及乳管炎,检查术中即予冲洗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纤维乳管镜应用于乳头溢液的检查和治疗,疗效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肖盟  邢芳  穆兰  王欣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8):1199-1201
乳头溢液患者的检查方式主要采用彩色超声、乳腺钼靶X线摄片、乳头溢液涂片、乳腺导管造影等方法, 检测的结果均是间接征象, 且阳性率较低。纤维乳管内视镜(FDS)可直接观察乳管内病变, 明确病理性乳头溢液病因及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性质, 在FDS直视下放置定位针可准确判断乳管内病变的位置, 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及时采取适当的手术治疗, 并可对乳管扩张及乳腺炎性病变进行乳管内介入治疗。本文就FDS作为对病理性乳头溢液的一种全新的诊断和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曾健  张浩  陈玲  胡翠娥 《中国肿瘤临床》2005,32(23):1342-1344
目的:评价乳管镜下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7月至2004年10月对76例乳头溢液患者行脱落细胞学检查,同时在乳管镜下对溢液乳管异常部位搔刮,盐水冲洗,收集导管中洗液行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乳管镜诊断导管扩张或炎症30例,未行手术;乳管隆起性病变46例,行手术活检;病理诊断早期乳腺癌10例,管内乳头状瘤32例,乳腺腺病4例.76例中,导管冲洗液涂片的有效细胞团较乳头溢液明显增加(P<0.01).10例早期乳腺癌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明显高于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P<0.05).结论:乳管镜下乳腺导管冲洗液涂片能获得更多的有效细胞团,使导管冲洗液细胞学检查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准确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fiberopticductoscopy,FDS)对乳管内占位病变的诊断和定位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8月至2008年5月经纤维乳管镜检查诊断为乳管内占位病变并接受手术治疗的61例乳头溢液病例,对比并评价不同手术定位方式的手术效果。结果:本组病例中35例行定位针术中定位手术切除病灶,病理检出率为97.1%(34/35)。26例经溢液乳管内美蓝注入,选择性区段切除病灶,病理检出率为73.I%(19/26)。定位针术中定位组病理检出率明显高于美蓝注入组(P=0.018)。结论:纤维乳管镜是乳管内占位病变的可靠诊断方法,在其引导下行定位针术中定位切除病变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乳头溢液为乳腺疾病的三大临床表现之一,约有10%的乳腺病患者以乳头溢液为首发症状而就诊[1-2].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乳腺导管扩张及慢性乳管炎是较常见的原因.我科应用纤维乳管镜对286例乳头溢液的患者进行检查,并对其中109例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及慢性乳管炎的患者进行病变乳管的冲洗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纤维乳管镜下乳管内占位病变的诊断及定位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fiberoptic ductoscopy,FDS)对乳管内占位病变的诊断和定位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8月至2008年5月经纤维乳管镜检查诊断为乳管内占位病变并接受手术治疗的61例乳头溢液病例,对比并评价不同手术定位方式的手术效果.结果:本组病例中35例行定位针术中定位手术切除病灶,病理检出率为97.1%(34/35).26例经溢液乳管内美蓝注入,选择性区段切除病灶,病理检出率为 73.1%(19/26).定位针术中定位组病理检出率明显高于美蓝注入组(P=0.018).结论:纤维乳管镜是乳管内占位病变的可靠诊断方法,在其引导下行定位针术中定位切除病变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管镜联合乳管造影在单纯表现为乳头溢液的T0期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319例乳头溢液患者中经乳管镜及乳管造影发现并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47例,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319例患者,其中单纯行乳管镜检查204例,乳管镜联合乳管造影检查115例,共发现并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47例。47例患者均行乳管镜检查,其中16例联合乳管造影,单纯乳管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52.5%(31/59),乳管镜联合乳管造影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76.2%(16/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乳管镜联合乳管造影检查,术前评估病变范围<2.0cm 6例,2.0~5.0cm 9例,>5.0cm 1例;术后病理明确<2.0cm 7例,2.0~5.0cm 8例,>5.0cm 1例。相比术前病变范围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切除后残腔内癌残留,单纯乳管镜组14例,乳管镜联合乳管造影组2例。肿瘤侵犯乳头乳晕,单纯乳管镜组3例,乳管镜联合乳管造影组1例。结论:乳管镜结合乳管造影检查,可以提高乳管镜检查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部位及范围,为手术操作及完全切除病变组织提供依据,也可为保留乳房手术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管内窥镜(FDS)在病理性乳头溢液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行乳管镜检查的106例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乳管内窥镜下所见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6例均检查成功,乳管镜诊断乳腺导管扩张症42例(39.6%),导管内乳头状瘤58例(54.7%),导管内癌6例(5.7%)。共有68例乳头溢液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导管内乳头状瘤84.5%(49/58),导管内癌83.3%(5/6),总符合率为84.4%。结论乳管镜是病理性乳头溢液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乳管镜能直接观察到乳管内病变,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乳管内视镜在伴乳头溢液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乳腺疾病乳管内视镜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FVS-3000M型纤维乳管镜系统对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对可疑病例用活检针取组织活检或定位切除送病检确诊,对本组354例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占位性病变245例,渗出性病变97例,另有9例正常及3例失败。手术186例,经病理证实诊断准确率为96.2%。结论:乳管内视镜可以明确引起乳头溢液疾病的病因、确定病变部位,引导活检或定位切除,提高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FDS)及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对病理性乳头溢液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4例行FDS及TCT检查的病理性乳头溢液病例资料,并将检查资料与术后病理活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组434倒病例的FDS检查结果分析,其中溢液性质、末梢乳管出血情况、乳管情况的差异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01例乳管内肿瘤占位病例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的位置(Ⅲ级或以上乳管)和肿瘤形状是评价乳管内肿瘤良恶性性质的主要指标.综合上述FDS图像特征的指标分析,FDS诊断乳头溢液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74.1%,特异性为75.0%;TCT诊断的敏感性为58.6%,特异性为98.9%;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为86.2%,特异性为73.9%;FDS联合TCT检查的ROC曲线下的AUC面积为0.801,优于单独TCT或FDS检查.结论:FDS联合TCT检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乳头溢液中恶性病变的检出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乳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乳腺导管系统内病变,是诊断病理性乳头溢液的理想方法之一。对于有占位性病变的导管需手术切除病变导管及所属区段乳腺组织,传统的手术定位采用体表定位结合溢液乳管内注射亚甲蓝的方法,但是定位往往不准确,导致手术切除范围过大。近年来,有报道经乳管镜在病变乳管内置定位针的方法,有助于术中准确地找到病灶。笔者通过两种定位方式的对照,评估乳管镜下置入定位针在乳管内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88年,Teboul首先应用导管镜观察乳管管腔病变。1991年,日本Okazaki等成功研制FDS系统(fiberopticductoscopy),此后其就一直用于乳头溢液性疾病的诊断。乳管镜已经成为乳头溢液患者首选的辅助检查,但其对于无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价值,目前尚不确定。笔者对2009年07月至2011年07月在本院行纤维乳管镜检查的136例无乳头溢液乳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乳管冲洗在非肿瘤性乳头溢液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头溢液是乳房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通过临床检查排除肿瘤性乳头溢液后,采用何种方法治疗非肿瘤性乳头溢液常困扰着临床医生。本院于2003年11月至2007年8月选择性对30例非肿瘤性乳头溢液行乳管冲洗配合中西药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纤维乳管镜检查分级在乳头血性溢液乳腺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Mokbel’S分级系统略做调整,对617例乳头血性溢液患者的纤维乳管镜检查资料进行分级,评估纤维乳管镜图像特征分级诊断的准确性。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对纤维乳管镜分级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评价,计算出纤维乳管镜图像特征分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采用ROC曲线对分级诊断进行检测。结果根据调整后的纤维乳管镜分级,617例乳头血性溢液患者中0级0例,1级21例,2级71例(含恶性1例),3级386例(含恶性9例),4级43例(含恶性8例),5级96例(含恶性78例)。纤维乳管镜分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9.6%、89.8%、61.9%、97.9%和89.8%。ROC曲线下面积是0.897,95%可信区间是0.859~0.935。结论纤维乳管镜检查分级可用于乳头血性溢液的乳腺疾病,对早期发现乳腺癌、减少乳腺癌的漏诊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乳管镜检查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较为罕见,而以乳头溢液为主要表现的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更为罕见,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以乳头溢液为主要表现的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探讨乳管镜检查在以乳头溢液为唯一表现的乳线神经内分泌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通过乳管镜筛查发现的7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乳管镜下特点、病理检查结果以及术前影像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均以乳头单孔血性溢液为首发症状,临床体检肿块不明显,术前超声和乳腺X线检查为阴性,细胞学检查均无恶性证据.7例患者乳管镜下共发现8处病灶(其中1例为双侧),5处表现单发乳头状新生物,3处表现为多发乳头状新生物.1处新生物周围管壁僵硬,其余7处管壁均光滑.所有病灶均在乳管镜定位下获得明确诊断.结论:乳管镜检查在以乳头溢液为唯一临床表现的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乳管镜在多孔乳头溢液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管镜在双侧多孔乳头溢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双侧多孔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乳管镜检查。发现乳管内肿瘤者给予手术治疗,对积乳症、乳管扩张症、闭塞性孔管炎患者给予经乳管镜介入治疗。结果:29例(79孔乳管)中,乳管内肿瘤者11例(乳管),占病例总数的(占所检乳管数)37.93%(13.92%),血性溢液11例中乳管内肿瘤9例,非血性溢液18例中乳管内肿瘤2例;切除病灶准确率100%,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88.89%.结论:乳管镜检查有其直观性,术前定位准确,避免了手术的盲目性或切除范围过大:多数患者或乳管,尤其积乳症、闭塞性乳管炎及乳管扩张症的患者或乳管,经过经乳管镜冲洗及介入治疗可达到彻底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