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结直肠癌中MMRP(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法对2019年1月-2020年10月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就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借助免疫组化疗法对MMRP进行检测,分析MSI(微卫星不稳定)表达情况以及与结直肠癌在临床上的病理关系.结果 经分析后发现,MSI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侧方清扫的意义。方法12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按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行根治性手术,B组在TME基础上加做侧方淋巴结清扫,2组辅助治疗相同,分析两组的侧方淋巴结转移情况、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侧方淋巴结转移是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的重要转移途径,占低位直肠癌的16.7%;侧方淋巴结转移常发生在低分化及粘液腺癌,也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B组较A组局部复发率降低10.6%(P〈0.05),总生存率提高18%(P〈0.01)。结论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应行侧方淋巴结清扫,这可以降低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侧方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生物学特性有关,侧方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指导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3.
黄陈  傅中懋 《健康指南》2021,(12):45-46
肿瘤标志物CEA,全名癌胚抗原,是目前临床诊治结直肠癌过程中常用的肿瘤指标.但是事实上,血清CEA异常表达并非是诊断结直肠癌的完美肿瘤指标.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血清CEA指标升高但并未被诊断为结直肠癌的人群,同时,一些已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CEA指标却在正常范围内.因此,盲目相信CEA或忽视CEA的异常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矽结节在沃森-斯塔理银染色(Warthin—Starry,WS)下的形态学特点,对其在矽肺组织病理学检查中的意义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矽肺尸检病例6例,结节病病例21例(其中尸检病例3例、活检病例18例)。对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的连续切片进行HE染色、WS银染色、鼠抗人CD68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链酶卵白素过氧化物酶法染色、透射电镜(TEM)标本制作及观察、X线质谱分析(X—RSA)[对矽结节/肉芽肿细胞(指类上皮细胞、尘细胞、多核巨细胞)胞质内的尘粒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HE染色下,肉芽肿内尘粒的沉积程度如下:在细胞性矽结节为(++或+++),在纤维性矽结节为(+),在结节病结节为(-);WS染色下,在2种形态的矽结节均为(+++),呈特征性的黑色结节状,在结节病结节为(+/++),经秩和检验,矽结节内尘粒的沉积程度明显高于结节病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2种疾病的肉芽肿细胞CD68抗体标记均阳性,其阳性程度与细胞内尘粒的含量呈反比。TEM下结节病的尘粒较小,矽结节内的尘粒较大,电子密度较高;X—RSA显示,2种疾病尘粒的主要元素成分相同,均为硅。结论WS银染色法可以显示出矽结节内有大量尘粒,其染色效果明显优于HE染色方法,WS银染色法与TEM观察及X—RSA并用,可以观察到病理样本中的微小矽肺病变,对矽肺病变的可能性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用于直肠癌术前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直肠癌患者35例,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与术后病理证实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磁共振成像诊断肿瘤分期共29例诊断正确,诊断准确率为82.86%,肿瘤分期越高,诊断准确率越高,磁共振成像诊断周围脂肪侵润准确率为85.71%,周围器官以及骨盆侵润准确率94.29%,淋巴结转移准确率97.1 4%。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肿瘤的肠壁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对于术前诊断直肠癌及其分期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检查技术对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双肾等行全面检查, 发现异常,进行必要的测量.结果 超声检查15 846例, 正常11 394例,异常4 452例.结论 超声检查在体检中能使无症状的脏器疾病检出率和部分肿瘤的早期发现率明显提高,以利早期诊治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检查供血者在预防丙型肝炎中的意义在一些输血后感染中,输血性病毒性肝炎具有特别现实意义。近年来查明,80%~90%的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因此研究供血者中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传播性,评价筛检丙型肝炎病毒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标志物的效...  相似文献   

8.
张照国 《中国校医》2001,15(2):112-113
20 0 0年 6月 ,我院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体检 ,共查 42 0 0人 ,其中检查眼 5 49人 ,现将眼底检查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年龄在 45岁以上且从未作过眼底检查者 ,或内科医生建议检查眼底者 ,其中男性 335人 ,女性 2 14人 ,年龄最轻34岁 ,最大 82岁。1.2 方法 采用YZ -6A直接检眼镜 ,必要时加用三面镜及裂隙灯检查。对疑有眼底出血、炎症 ,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 ,用双星明眼药水扩瞳 ,检查视网膜赤道周边部是否有病变。1.3 判断标准 各种眼底疾病诊断均以 1998年 11月上海市卫生局和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主编出版的《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TORCH检查在优生优育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6年6月于佛冈县妇幼保健院行孕前TORCH检测的180例妇女,其中异常妊娠妇女90例作为观察组正常妊娠妇女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的TORCH-IgM、TORCH-IgG情况,检测包括TOX-IgM、RV-IgM、CMV-IgM、HSVIgM及TOX-IgG、RV-IgG、CMV-IgG、HSV-IgG并对比分析两组妇女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妇女的TORCH-IgG抗体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妇女的TORCH-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常妊娠的TORCH-Ig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高于正常妊娠妇女在孕前进行TORCH检查,能够减少不良妊娠发生率,对提高生育质量及优生优育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梅毒筛查在孕产妇检查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收集 2 0 0 2年 1~ 6月在我院建卡体检及分娩的孕产妇 10 4 0例 ,分别进行梅毒血清学诊断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对 2 0 0 2年 1~ 6月在我院建卡体检及分娩的孕产妇进行梅毒筛查 ,检查例数 10 4 0例 ,年龄 2 0~ 39岁 ,孕周 12~ 4 1w。经询问既往无生殖道感染史670例 ,曾有生殖道感染史 370例 ,梅毒性病史 0例。1.2 方法 :采用实验室免疫学诊断方法 ,对所有孕产妇进行血清学诊断。初筛检测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试验 ) ,确诊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试验 )。两者符合率 10 0 %。2 结果10 4…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检查在孕前优生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75例进行孕期优生检查的备孕妇女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记录并分析甲状腺功能检测在孕期优生检查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75例备孕妇女中,15例妇女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中1例甲亢,10例亚甲减,2例亚临床甲亢,2例甲减),占20.0%。且经追踪随访发现,有3例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因治疗不佳而选择终止妊娠计划,另12例甲状腺功能异常者经治疗恢复正常后成功妊娠并顺利分娩。结论甲状腺功能异常会造成不良妊娠结局,而孕前优生检查中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能够有效消除生育隐患,降低不良妊娠发生率,达到优生优育的临床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甲状腺功能检查在孕前优生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选择75例进行孕期优生检查的备孕妇女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记录并分析甲状腺功能检测在孕期优生检查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75例备孕妇女中,15例妇女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中1例甲亢,10例亚甲减,2例亚临床甲亢,2例甲减),占20.0%.且经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阴道镜检查技术在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机会性筛查)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8个农村宫颈癌检查项目县(组织性筛查)筛查异常者,行阴道镜检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两组比较评估推广意义。结果机会性筛查人群中阴道镜检查328例,镜下活检223例,病变检出率为54.8%。项目县组织性筛查人群中阴道镜检查170例,镜下活检123例,病变检出率25.3%,两组病变检出率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应用2011IFCPC术语机会性筛查阴道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6.2%,组织性筛查阴道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38.2%,两组诊断符合率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镜检查为对宫颈癌初筛结果阳性患者的诊断工具,能够及时发现宫颈癌病变,两组阴道镜检查专业技能有较大差距,提高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宫颈癌检查项目县阴道镜检查技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WAPL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收集的90例宫颈癌组织标本(宫颈癌组)、90例宫颈上皮瘤变组织(CIN组),收集时间2015年3月-2017年1月,检测两组标本中的hWAPL蛋白表达水平,探讨hWAPL蛋白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国际妇产联盟(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等指标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的hWAPL蛋白阳性表达率74.44%(67/90)显著的高于CIN组的12.22%(11/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O分期为Ⅲ期、低分化、间质浸润≥1/2、发生淋巴结转移、发生脉管浸润的宫颈癌组的hWAPL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高和中分化、间质浸润1/2、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未发生脉管浸润的宫颈癌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WAPL蛋白阳性表达在≥50岁、50岁的宫颈癌患者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WAPL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显著上调,并且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E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2例直肠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E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细胞周期素E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7%(28/42).直肠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E的阳性表达率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细胞周期素E可能与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细胞周期素E与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在股骨颈骨折的分型中的作用,并试图完善现行的分型标准,提高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60例患者均先后进行X线和CT检查,将20位不同年资的骨科医生随机分为X线和CT组,每组10人。分别单独阅读X线平片或CT片,并独自进行分型,每组有≥6人的结果一致,即表明获得了一致的分型。比较2组分型的一致性。结果2组间的差别明显,CT组总是容易获得统一结果并在治疗中得到证实。结论CT在股骨颈骨折的分型方面的作用明显强于X线,将骨折断端间的成角〉20°或(和)位移〉1/2作为GardenⅢ型和Ⅳ型的分型指标,将改进后的Garden分型和按解剖部位分型结合起来的分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医院感染监测意义在于 :搞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外源性感染 ) ;合理运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合理运用抗生素防止二重感染 (内源性感染 ) ;为研究如何预防内源性感染提供可靠的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资料 ;收集病原学资料为发掘新的抗生素提供临床资料。在以上 5项监测中病原学诊断在医院感染监测中占极其重要的意义。1 正确的病原学诊断是合理运用抗生素的先决条件  抗生素可抑制肠道原籍菌 ,使外籍菌优势生长 ,甚至于耐药菌株可被选择成肠道优势菌群 ,此两种非正常优势菌易收稿日期 :2 0 0 0 - 0 6 - 0 8易位成为感染潜在危险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Yes相关蛋白(YAP)在直肠癌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直肠癌中的意义.方法 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ing方法检测30例直肠癌患者和10例正常体检者直肠黏膜组织中YAP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直肠癌黏膜组织中YAP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73.2±11.1比10.4±4.1,P< 0.05);直肠癌黏膜组织中YAP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65.7±9.5比9.2±4.3,P<0.05).结论 YAP的高表达与直肠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LETM1蛋白过表达在子宫颈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实验共选取164例子宫颈活检及手术组织蜡块标本,其中包括94例宫颈鳞癌组织、12例宫颈腺癌组织、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2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CINⅡ~Ⅲ)以及21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在宫颈癌HeLa细胞系中检测LEM1蛋白的定位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LETM1蛋白在上述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蛋白检测在宫颈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结果:免疫荧光结果表明,LETM1蛋白定位在宫颈癌HeLa细胞质及细胞膜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ETM1蛋白在宫颈鳞癌和宫颈腺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高达60.6%和75.0%,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及CIN Ⅰ~Ⅲ(P<0.05).此外,LETM1蛋白在低分化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分化和高分化宫颈癌组织,且其阳性表达率在晚期宫颈癌组织中亦明显高于早期宫颈癌组织(P<0.05),但LETM1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联.结论:LETM1蛋白参与了宫颈癌的演进,其过表达可能预示宫颈癌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LRIG3蛋白及EGFR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LRIG3蛋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宫颈癌组织、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30例因良性病变切除子宫的正常宫颈组织中LRIG3蛋白的表达.结果:LRIG3蛋白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0% (12/50)、53.3% (24/45)及3.3% (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蛋白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0% (42/50)、53.3% (24/45)及93.3% (28/30),宫颈癌组织中LRIG3蛋白的表达与EGFR负相关(P<0.05);LRIG3蛋白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分级、体积、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及宫颈癌组织分型无关.结论:LRIG3蛋白的低表达可能通过调节EGFR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LRIG3可作宫颈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