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93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水平。结果:DN患者血清IL-18、IL-6与ET水平单纯糖尿病组(SDM组)、隐性糖尿病肾病组(IDN组)、显性糖尿病肾病组(ODN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ODN组、IDN组高于SDM组,ODM组高于IDN组,其中ODN组最高。DN患者血清NO水平:SDM组、IDN组、ODN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ODN组、IDN组低于SDM组,ODM组低于IDN组。IL-18与UAER、IL-6、ET均成正相关,NO与IL-18、IL-6、ET呈负相关。结论:IL-18、IL-6、NO与ET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及病理变化过程,检测患者IL-18、NO与ET水平可作为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在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2型糖尿病(NIDDM)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常见病因之一,严重影响了糖尿病(DM)患者的预后和生存.NO是新型的生物信息传递分子,具有舒张血管、松弛血管平滑肌和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等功能.因此,本文通过对NO、NOS的配套测定,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Ⅳ型胶原的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Ⅳ型胶原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2型糖尿病患者依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糖尿病肾病(DN)组,设健康对照组共4组。测定空用空腹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UAER、尿a,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Ⅳ型胶原、血肌酐等。结果 健康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DN组尿Ⅳ型胶原递增;尿Ⅳ型胶原与UAER、糖化血红蛋白、尿a,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病程、舒张期血压成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尿Ⅳ型胶原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UAER、病程、舒张期血压;正常白蛋白尿期有33.3%患者尿Ⅳ型胶原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尿Ⅳ型胶原可作为DN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在正常白蛋白尿期可能有前瞻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效果。方法:将47例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α-硫辛酸治疗组(观察组)24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3例,治疗前后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浆内皮素-1(ET-1)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UAER及ET-1均显著降低(P〈0.01),NO明显升高(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UAER、ET-1及51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能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在糖尿病肾病(D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RIA测定70例2型DM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组血浆ET-1、尿白蛋白(Alb),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其血清NO。结果随DN的发展,血浆ET-1水平逐渐增高,血清NO水平逐渐降低。在糖尿病(DM)患者中血浆ET-1与血清NO成负相关(r=-0·47,P<0·001)。结论2型DM患者血浆ET-1水平与DN的进展密切相关。血清NO水平与早期肾小球高滤过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和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病人两个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在美国 DN 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第一大原因,近40%的ESRD病人伴DN。DN可以引起高血压,高血压可以促进DN的发生、发展。据统计,在2型糖尿病(2DM)中,收缩压>18 6 kPa者肾功能以每年13 5%的速度下降,而收缩压< 18 6 kPa 者则为 1%。DN 和高血压发病机制复杂,大量研究表明二者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都是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可能存在共同候选基因,其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基因便为其中之一。1 NOS及其基因多态性NOS是NO合成中…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与一氧化氮水平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劲明 《广西医学》2000,22(1):102-104
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生物活性的物质,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观察67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稳定代谢物亚硝酸及硝酸盐(NO2NO3)变化,以探讨NO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代谢产物与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指标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单纯糖尿病(DM组)4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Ι组)41例和糖尿病肾病(DNⅡ组)34例,分别于入院后治疗前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6 ml,3 ml用于测定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胆红素(BIL)、尿素氮(BUN)、肌酐(Cr)等生化指标;3 ml抗凝血离心后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一氧化碳(CO)浓度。取患者晨尿5 ml,胶体金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ALB)。结果 DN两组Cr、尿ALB、LDL均明显高于DM组(P<0.05,P<0.01),DNⅡ组BUN、HDL明显高于DM组(P<0.05);与DNΙ组比较,DNⅡ组BUN、Cr和尿ALB值明显升高(P<0.05);DNΙ组NO和NOS明显高于DM组和DNⅡ组(P<0.05);DNⅡ组SOD明显低于DM组和DNΙ组(P<0.05),MDA值明显高于DM组和DNΙ组(P<0.05),DM组和DNΙ组SOD和MDA值比较差异明显(P<0.05)。DNⅡ组TBIL、DBIL、IBIL、Fe、CO均明显低于DM组(P<0.05),DNⅡ组TBIL、IBIL、Fe、CO均明显低于DNΙ组(P<0.05)。结论 HO/CO系统的表达障碍、NOS/NO系统表达异常以及氧化应激均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郭世彪  徐光娟  荣文 《医学综述》2003,9(8):455-455
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 (DM)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 ,以早期肾小球高灌注、肾小球肥大、系膜区扩张 ,基底膜增厚 ,晚期肾小球毛细血管腔闭塞、硬化为特征。然而DN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认为主要与高血糖、肾小球滤过屏障、血管活性物质参与等有关。其中 ,高血糖对组织细胞中一氧化氮 (NO)合成和释放的影响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许多研究提出 ,NO生成量与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改变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机制之一。以下仅就NO/NOS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综述如下。1 NO/NOS的一般生物学特征NO是一种简单小分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杏丁注射液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链脲菌素60mg/kg制成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以72小时后空腹血糖>16.7mmol/L为糖尿病模型标志。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模型组、杏丁组。第12周末分别测定尿白蛋白、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尿素氮和肌酐,测定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及肾脏肥大指数。结果:(1)DM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尿白蛋白、BUN、Scr明显升高,肾脏肥大指数增加;肾组织GSH-Px、SOD和NO、NOS活性降低(P<0.01);光镜和电镜下肾组织可见相应的病理改变。(2)杏丁组与DM模型组相比,大鼠24h尿白蛋白量明显下降(P<0.01),肾组织GSH-Px、SOD、NO、NOS活性增加(P<0.05),肾脏肥大指数降低(P<0.01),同时肾脏病理改变亦减轻。结论:杏丁注射液能改善和调节DM大鼠肾组织过氧化反应指标,对DM肾脏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2型糖尿病(T_2DM)及其并发肾病患者中的浓度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02例T_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0名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将组间的CRP进行统计学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各糖尿病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EDN、CDN组显著高于SDM组(P<0.05),CDN组与EDN组相比亦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CRP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485,P<0.01)。结论:CRP水平在T_2DM组和并发DN组中逐渐增高,表明其可能是T_2DM和DN发生的危险因素,CRP与糖尿病及其血管慢性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血清胱抑素C(Cys C)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24小时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3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32例,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2例;另选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中血D-D、血清Cys C,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四组血清D-D、Cys C、UAE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EDN组和CDN组的血清D-D、Cys C、UAER均显著高于SDM组和对照组(P<0.01),CDN组的血清D-D、Cys C、UAER又显著高于EDN组(P<0.01)。采用直线回归分析D-D、Cys C与UAER的关系,结果D-D、Cys C与UAER均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2和0.786。结论血浆D-D、血清Cys C水平随着DN的发展而逐渐升高,两者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内脂素与一氧化氮(NO)和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及其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DN)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72例,其中合并DN(DN组)40例,未合并DN(nDN组)32例,并选取年龄及体重指数(BMI)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4名。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内脂素的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水平,同时检测血糖、血脂、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胰高血糖素、BMI、腰臀比(WHR)、超敏C反应蛋白等相关指标。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指数评价胰岛β细胞分泌情况,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与DN的相关性。结果:3组血浆内脂素水平分别为47.46±3.94、50.24±4.93、27.2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血浆NO水平分别为52.05±6.14、44.05±6.43、61.01±4.76,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DN组血浆内脂素浓度与NO、HOMA-IR、空腹胰岛素、腰围、WHR、甘油三酯呈正相关。HOMA-IR、WHR是血浆内脂素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浆内脂素、NO与2型糖尿病及合并DN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测定对临床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Be.phropathy,DN)的意义。方法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18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A组,4l例,UAER〈30mg/24h)、临床早期DN组(B组,39例,30mg/24h≤UAER〈300mg/24h)及临床DN组(c组,38例,UAER≥300mg/24h)。从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中随机选择40例为对照组(D组)。分别测定各组UAER及血清Lp(a)。各组均数的比较用方差分析,各组分别比较UAER和Lp(a)间的直线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Lp(a)升高(A组与D组比P〈0.05,B、C组与D组比P〈0.01),且随DN之肾脏病变进展(UAER增加)而递增(B组与A组比P〈0.01,C组与B组比P〈0.05)。A组与B组血清Lp(a)水平与UAER呈直线正相关(A组r=0.356,P〈0.05;B组r=0.438,P〈0.01)。结论血清Lp(a)水平与DN肾损害程度相关,可以作为诊断早期DN的辅助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止消保肾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使用洛汀新治疗,治疗组使用止消保肾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测定空腹血糖(FPS)、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NO水平及SOD活性.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均能明显降低FPS、UAER及NO,升高SOD活性(P<0.01);对照组症状积分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组不仅能明显改善症状积分(P<0.01),而且在降低UAER及NO水平,升高SOD活性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止消保肾汤能降低早期DN患者的症状积分及UAER,可能与降低NO水平、升高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 (IP)过程中肝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NOS2 )转录及表达的改变 ,以探讨大鼠肝脏IP过程中NO合成通路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131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 (I/R)组 (5 2只 )、IP组 (4 1只 )及假手术 (S)组 (38只 ) ,术后 2h ,2 4h及 1周时检测血浆NO浓度及肝组织NOS2的转录及表达。结果 :①血浆NO浓度 :IP组在术后 2h ,2 4h ,1周时均升高 ,均显著高于S组 (P <0 .0 5 ,P <0 .0 1,P <0 .0 1) ,于 2h及2 4h时均显著高于I/R组 (均P <0 .0 1) ;I/R组在 2h时显著低于S组 (P <0 .0 5 ) ,2 4h与S组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1周时显著高于S组 (P <0 .0 5 )。②肝脏NOS2的转录 :IP组在 2h及 2 4h时较I/R组显著增强 (均P <0 .0 5 ) ,1周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③肝脏NOS2的表达 :在 2h及 2 4h时IP组均显著高于I/R组及S组 (均P<0 .0 5 ) ,I/R组与S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1周时 ,IP组及I/R组呈弱阳性表达 ,两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S组NOS2显色呈阴性。结论 :大鼠肝脏IP过程中NOS2的转录及表达增强 ,其高转录与表达时相的提前可能与IP的早期保护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灵草液对AD模型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方法: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成7组,采用大鼠脑组织立体定位微量注射技术,用IBO损毁大鼠双侧nbM,建立AD模型大鼠。手术后灵草液连续灌胃共20d,1d1次,每次2m l。灌胃期满后即将大鼠断头处死,并立即在冰盘中开颅取脑做组织匀浆,取其上清液测定各生化指标。结果:用IBO损毁大鼠双侧nbM,建立的AD模型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均明显升高。灵草液能显著地降低AD模型大鼠脑组织NO含量和NOS的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灵草液能降低AD模型大鼠的NO含量和NOS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糖尿病大鼠血液、睾丸组织中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EGb治疗组.EGb治疗5 w后,分别测定三组大鼠血液中葡萄糖、胰岛素、ET和NO水平以及睾丸组织中ET、NO水平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EGb治疗组与糖尿病组大鼠比较血糖明显降低(P<0.01),血清胰岛素水平轻度升高(P>0.05).各组大鼠血浆中E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血浆NO水平糖尿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EGb治疗组明显低于糖尿病组(P<0.05).睾丸组织中ET水平糖尿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Gb治疗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EGb治疗组大鼠睾丸组织中N0水平、NOS和iNOS活性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1和P<0.05).结论:EGb可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液中葡萄糖和NO水平及睾丸组织中ET、N0水平和NOS活性,从而减轻糖尿病对睾丸组织所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益肾固精方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中药益肾固精方对大鼠早期糖尿病肾病 (DN)蛋白尿的防治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及中药治疗组 3组 ,对照组、中药治疗组以腹腔注射STZ造模 ,正常组注射等量缓冲液。益肾固精方 ,浓煎汁 ,大鼠灌胃用药 ,1次 /d ,对照组用自来水。 8周后检测空腹血糖、2 4h尿蛋白总量 ,酶免法测血一氧化氮 (NO) ,放免法检测肾组织cGMP ,逆转录半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分析肾组织iNOSmRNA基因表达。结果  8周后糖尿病大鼠 2 4h尿蛋白总量、肾组织cGMP、iNOSmRNA基因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 ,与对照组相比 ,中药治疗组 2 4h尿蛋白总量明显减少 (P <0 .0 5 ) ,肾组织cGMP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5 ) ,iNOSmRNA基因表达亦明显减低 (P <0 .0 5 )。中药组空腹血糖、血NO较对照组有所下降 ,但无明显差异 ( P >0 .0 5 )。结论 益肾固精方在血糖无明显降低的情况下明显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排出 ,在血NO无明显降低的情况下减少肾组织cGMP含量 ,并纠正了升高的iNOSmRNA的表达 ,推测干扰NO的作用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测量不同水平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放免法测定UAER。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颈动脉IMT较单纯糖尿病组、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厚[(0.89±0.21)mm、(0.74±0.16)mm、(0.62±0.06)mm,P<0.01],单纯糖尿病组颈动脉IMT较正常对照组稍增厚P<0.05。糖尿病患者UAER与颈动脉IMT成显著正相关(r=3.21、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UAER可作为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和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