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8例大折返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策略。方法:经电生理检查确诊大折返房性心动过速8例。常规电生理检查初步确定房速所在心腔,使用EnSite-NavX三维标测系统建立靶心腔的三维构型,分析心动过速的起源点或缓慢传导区,制定相应的消融策略,使用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结果:8例患者有4例为房颤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术后发作的房速,电压和激动标测显示存在瘢痕区;2例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围绕右房游离壁切口瘢痕和三尖瓣环的折返性房速;另外2例为三尖瓣环折返的房速。8例患者即时消融成功,1例术后随访仍有阵发性房速发作,给予药物控制心室率治疗。结论:大折返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较复杂,通过三维标测系统能阐明其机制,并有效指导消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常规电生理标测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局灶性右心房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6例右心房房速患者行RFCA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房速发作时激动顺序标测法确定心房最早激动点。结果房速消融成功率为87.5%(14/16),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5±2.1)年,仅1例复发。结论常规电生理标测RFCA治疗局灶性右心房房速安全、可行,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自Haissaguerre发现肺静脉触发心房颤动(房颤)机制[1]以来,以此为基础相继发展了几种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术式,使得消融手术成功率逐步提高.但消融术后新发的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亦随之增多.与常见的房速、房扑比较,前者电生理机制更为复杂,诊断及治疗更为困难.本文以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诊断并治疗2例消融术后持续性房速、房扑为例,探讨房颤消融术后房速、房扑的心电图特点、电生理机制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 46例患者均接受射频消融术,常规放置盈状窦电极、高位右心房电极、希氏束电极、右室电极,经高位右房、右心室程控刺激完成电生理检查,确定室上速发作类型,标测并消融。消融终点: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程控刺激不能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跳跃现象消失,或虽存在但静滴异丙。肾上腺素不能诱发室上速,即使有心房回波,不超过一个;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显性预激delta波消失,心室起搏呈室房分离或递减性传导,希氏束导管A波最早;隐匿性旁路:心室起搏放电时VA分离,偏心传导消失,出现室房分离或希氏束导管A波最早的室房递减性传导或心动过速终止于旁道逆传。结果 46例均成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5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2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术中、术后未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动脉栓塞、静脉血栓形成、心包填塞、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气胸、瓣膜损伤、死亡等并发症,随访3月~5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方法,成功率高,极少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方法:采用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仪,根据标测结果选择射频消融的途经和能量。结果:53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左侧旁路41例,右侧旁路12例,手术成功51例,失败2例,随访3~3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EnSite NavX指导下X射线零曝光导管射频消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室上速患者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EnSiteNavX指导下X射线零曝光导管射频消融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右侧旁道,4例左侧旁道及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成功,平均手术时间、标测时间及放电时间分别(75.9±15.6)min、(37.2±7.6)min及(6.4±1.2)min,CS放置时间(22.2±5.2)min,X射线透视时间0 s。随访(8.2±2.5)个月,无一例复发,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EnSite NavX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X射线零曝光导管射频消融阵发性室上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维电磁导管标测系统(Carto)指导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简称房速)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共13例房速患者接受治疗,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42.2±10.2)岁,其中3例为常规消融失败患者.对所有患者应用Carto标测实时重建房速发作时三维电激动图,判断房速起源部位及类型,采用冷盐水灌注导管在最早激动点或关键峡部消融.结果 13例房速均为局灶性房速,12例消融成功,1例右心耳体部房速消融失败.7例房速在希氏束或冠状静脉窦(CS)近端记录到显著提前的A波,电解剖标测和消融证实房速起源于上腔静脉口部3例、右心耳体部1例、CS口部及其附近3例.3例房速在CS电极远端记录到明显提前的A波,消融结果 证实房速起源于左心耳后壁1例、左上肺静脉开口部2例.3例房速在希氏束和CS近端记录到相对提前的A波,消融证实房速起源于右下肺静脉口部2例、主动脉无冠窦内1例.随访2~24个月,其中1例术后3周复发,再次消融成功.3例术前显著右心扩大者,术后3个月内2例心脏大小恢复正常,1例心脏无显著变化.结论 Carto标测房速起源及类型准确快速,能安全、有效指导消融,提高成功率,特别对常规方法 消融失败者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崔凯军  付华  张恒愉  贺勇  胡宏德  杨庆  姜建 《西部医学》2008,20(1):71-72,74
目的探讨电解剖标测(CARTO)系统引导经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治疗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的室性心动过速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3例患者均通过CARTO系统进行电解剖标测,分别进行激动标测和电压标测,结合标测碎裂电位和拖带标测等方法确定并消融室速。结果共诱发出4种形态的室速,其心电图形态不同,但均为左束支阻滞形室速。在CARTO系统标测指导下对室速进行消融成功。随访3~12个月,未发生室速。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ARVC所致的室速可在CARTO系统标测下行射频消融,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目前已得到广泛的开展.房性心动过速(房速)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射频消融的良好适应证.其发生与心房的特殊解剖结构密切相关,并且不同部位起源的房速,在发生机制、诱发、标测及消融方面均有各自的特殊性.右房界嵴部位解剖结构特殊,是房速的好发部位[1].我们成功消融了15例界嵴部位的房速,现对房速的电生理特点及其射频消融治疗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右房房速的电生理特征和射频消融的方法及结果进行了探讨。方法:对20例右房房速患者进行了心内电生理检查,房速的标测采用最早激动点标测并且进行了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结果:20例右房房速中4例为自律性增高,16例为非自律性增高。消融靶点,右房游离壁12个,希氏束旁2个,房间隔4个冠状窦口旁2个;复发2例。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房房速有较高的成功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本组病例以右房游离壁较多,希氏速旁房速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心脏病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射频消融或手术切割的疗效及各自的特殊性。方法对24例心脏病伴房室折返性或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了射频消融或外科旁路切割术。结果10例射频消融的首次成功率为90%,无严重并发症。14例手术患者心外膜标测检出17条旁路,手术成功率为94%。1例术后复发,射频消融成功。1例围术期死于呼吸衰竭,1例遗留永久性Ⅰ度房宣传导阻滞,余12例无与旁路切割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心脏病伴PSVT的射频消融或手术治疗均有较高的成功率,并发症少。心脏病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合并房室旁路时,应首选外科旁路切割术,可同时治愈两种疾病。外科失败病例采用RFCA治疗仍可成功。  相似文献   

12.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勇 《四川医学》2009,30(1):39-40
目的通过总结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186例临床资料,探讨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86例结果,根据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射频消融术。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66例,总成功率98.5%,复发率1.5%。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20例,总成功率95.8%,复发率3.5%。未中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总结本院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VST)21例的临床资料,探讨这一技术在基层医院开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4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7例,手术未成功2例,并发急性心包填塞1例,成功率90.5%,并发症率4.8%,无复发病例。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项有效、安全微创手术,可以在各级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arto Univu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SVT)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地纳入PSVT患者99例,根据指导手术的方式将其分入Carto Univu组 (51例)和二维X射线组(4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曝光时间、曝光剂量、剂量与面积之积(dose area product,DAP)、 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放置导管曝光时间、放置导管DAP、放电次数、放电 功率和总放电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rto Univu组的标测消融曝光时间、总曝光时间、标测消融 DAP和总DAP较二维X射线组有明显减少(P<0.01)。在右侧旁道病例中,Carto Univu组的标测消融DAP和总DAP较二维 X射线组减少(P<0.05),在左侧旁道和房室结双径路中减少更为明显(P<0.01)。Carto Univu组有7例在标测消融时达到 “零射线”,其中5例为房室结双径路。两组即刻成功率均为100%,随访3~12个月,Carto Univu组无复发,二维X射 线组有3例疑似复发,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Carto Univu三维电解剖标测可安全有效地指导PSVT射频消融,减少医 患双方辐射暴露,尤其适用于房室结双径路,甚至可达到“零射线”,可作为指导房室结双径路消融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VST)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PSVT患儿.其中男65例,女32例,手术时平均年龄(7.1±1.8)岁,平均体重(32.4±8.9)kg.射频消融术后平均随访(27±21)个月.分析RFCA术的治疗情况.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97例患儿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儿66例(68.0%),其中左侧旁道38例(57.6%),右侧旁道28例(42.4%);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儿31例(32.0%).射频消融即刻成功95例(97.9%),其中6例在随访过程中复发(6.2%).复发患儿给予再次射RFCA治疗,随访半年,未见复发,术后随访所有患儿无消融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RFCA可安全有效治疗小儿PSV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arto merge技术指导永久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的作用和优势。方法用Carto merge技术指导射频消融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15例。术中用Carto导管标测和构建左心房和肺静脉的电解剖图,然后与术前心脏核磁共振造影的三维图像进行数据整合形成二者的复合图形(Carto merge)。首先在Carto merge的指导下行双侧上下肺静脉环线消融,直到Lasso标测证实所有肺静脉均达到电隔离效果,如心房颤动不终止,依次进一步消融左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及三尖瓣峡部线,如上述部位消融后心房颤动仍未终止,即行同步直流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结果15例患者中2例在消融过程中心房颤动自行终止,13例均经直流电复律。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4h、1和5周时复发持续性心房颤动。其余患者经1~10个月随访,均维持窦性心律。近期手术成功率为80%。结论Carto merge技术可有效地指导永久性房颤的射频消融,结合单Lasso标测,可简化操作,提高消融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速射频消融术后3d内电张调整性T波(EMTV)产生的相关性、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7例特发性室速患者(左室特发性室速47例,右室特发性室速40例)行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观察心室除极顺序及术后3d内心电图EMTV产生的相关性。结果(1)EMTV的产生与心室异常除极顺序有关,右室流出道室速RFCA后不出现EMTV;(2)左室特发性室速比右室特发性室速更易产生EMTV(P〈0.01);(3)EMTV的产生与术中消融的即时有效时间呈负相关,与其他的诱发条件无显著相关性;(4)不同部位的心室最早异常除极产生EMTV的导联分布特征及其深度、宽度不同。结论特发性室速射频消融术后可出现EMTV,EMTV是一种心肌电生理特性,根据其特性可与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T波改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激旁路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心动过速复发的原因。方法对53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进行随访(7.6±3.2)年,回顾性分析其电生理和临床资料。结果530例患者中22例心动过速复发,总复发率4.1%。前150例的复发率为8.0%,此后的复发率为2.6%(P〈0.05);复发可晚于术后2年。复发与旁路部位和是否显性无关,与旁路逆传时靶点室房波的融合程度、放电显效时间和是否为多旁路有关(P〈0.05)。另有患者心动过速复发,并不是由于旁路传导功能的恢复,而是由于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靶点标测欠精确以及多旁路是导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德超  王荧  曹文斋 《四川医学》2010,31(8):1119-1120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10例阵发性室上速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旁路在心室最早激动点(EVA)或心房最早激动点(EAA)消融,双径路则采用慢径改良。结果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总成功率为97.1%(204/210),其中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119例,成功率95.0%;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91例,消融成功率为100%。4例(1.9%)患者出现并发症。随访期间,3例(1.4%)患者复发,再次接受射频消融术获成功。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手段,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RFCA 法治疗17例SVT儿童(年龄≤14岁),男10例,女7例;年龄8-14岁,均为药物预防无效或药物不能耐受而又反复发作者。结果17例患者中,房室结双经路(AVNRT)4例、右侧房室旁路(RAP)7例、左侧房室旁路(LAP)5例,房性心动过速(AT)1例。消融成功15例,1例RAP患儿消融失败,1例AT患儿未作消融术,1例His旁旁路患儿术后2个月复发,再次消融成功。术后随访6-48个月,所有患儿均无SVT发作,未发生消融相关并发症。结论RFCA是治疗儿童顽固性SVT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