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儿童鞍区肿瘤术后癫痫与血钠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研究儿童鞍区肿瘤术后癫痫与血钠关系及治疗。方法 观察术后发生癫痫情况,术前及术后每日检测血钠及24h出入量的变化并根据其变化进行治疗。结果 450例儿童鞍区肿瘤术后269例出现电解质紊乱,其中发生癫痫的29(29/269)例。结论 儿童鞍区肿瘤术后癫痫与血钠紊乱密切相关;血钠紊乱发生癫痫时常有血钠短时间内大幅度变化,变化幅度越大癫痫的发生率就越高;缓慢持续低钠血症或高钠血症,是不会因血钠紊乱而发生癫痫的。术后对血钠的监测并及时纠正,能有效的防治儿童鞍区肿瘤术后癫痫。  相似文献   

2.
鞍区肿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护理观察。方法对25例鞍区肿瘤术后发生水电解质紊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垂体瘤14例,颅咽管瘤6例,脑膜瘤4例,上皮样囊肿1例。发生尿崩症15例,SIADH3例,CSW4例,高钠血症6例(3例伴尿崩症)。23例水电解质失衡得以纠正,死亡1例,1例自动出院。结论鞍区肿瘤术后水钠代谢的管理应做到重视、警惕,早期采取监测措施,及时纠正,这样可提高原发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儿童鞍区肿瘤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儿童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29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7例.术中16例可见垂体柄,均予保留.术后出现多饮多尿21例,其中17例在术后2周内恢复正常;出现高钠血症5例,低钠血症3例,均在2周内恢复正常,术后死亡1例.随访33例患者1~3年(平均1.5年),其中2例术后1年内复发而再次手术,13例行γ-刀治疗,31例患儿术后可参加正常学习.结论 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并注意保护下丘脑结构,防止供血动脉损伤,是儿童鞍区肿瘤手术治疗的原则和取得较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鞍区肿瘤手术后,出现水钠代谢紊乱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分析38例鞍区肿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分型及治疗情况。结果术后发生水钠代谢紊乱总发生率63.3%,分为5种类型,尿崩症10例(26.33%),低钠血症24例(63.16%),脑性耗钠综合症2例(5.26%),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LADH)1例(2.63%),高钠症1例(2.63%),经治疗后37例恢复良好,1例死亡。结论鞍区肿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发生率较高。术中规范操作,避免损伤垂体柄和丘脑下部,注意保护穿支血管;术后注意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并及早采取合理措施对鞍区肿瘤术后水钠紊乱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鞍区肿瘤术后电解质紊乱的特点及治疗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术后电解质紊乱的特点及治疗对策,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8年6月间38例鞍区肿瘤病人术后电解质紊乱的病例资料,并总结其特点。结果38例鞍区肿瘤病人术后电解质紊乱经积极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鞍区肿瘤病人术后并发症以低钠血症为主的电解质紊乱最常见。术中减少损伤是关键,术后电解质紊乱要正确分析原因,一般经积极治疗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经蝶切除术发生脑脊液漏的治疗及疗效。方法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86例鞍区肿瘤均经蝶手术切除,其中发生脑脊液漏16例;所有脑脊液漏患者均行鞍底修补重建治疗。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期手术修补12例,二次手术修补4例。全部病例修补成功。术后随访3月-2年均无脑脊液漏复发。结论鞍区肿瘤经蝶切除术中和术后发生的脑脊液漏可利用自身肌肉组织、筋膜、脂肪及止血材料多层复合修补重建,辅以围术期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合并鞍区动脉瘤的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所收治的鞍区肿瘤患者833例病例资料,分为单纯鞍区肿瘤(sellar region tumor,SRT)组(757例)和合并鞍区动脉瘤(sellar region tumor associated with sellar aneurysm,SRTAA)组(76例)。结果鞍区肿瘤类型、大小以及侵袭性对鞍区动脉瘤形成,临床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RTAA组中7例予以治疗动脉瘤,包括2例(鞍旁脑膜瘤1例,垂体瘤1例)开颅同时行鞍区肿瘤切除及动脉瘤夹闭,2例垂体瘤合并鞍区动脉瘤先介入栓塞动脉瘤后经蝶肿瘤切除(transsphenoidal surgery,TSS),3例为垂体瘤卒中(2例先行TSS、1例开颅)术后再介入栓塞动脉瘤;术后随访6例,肿瘤及动脉瘤均治愈。结论鞍区肿瘤合并鞍区动脉瘤为一偶然现象,临床表现常为鞍区肿瘤所致;根据动脉瘤是否有手术指征(瘤体直径5 mm或破裂)、与肿瘤毗邻情况以及是否有肿瘤卒中等紧急情况行优先、同期或二期手术治疗动脉瘤,可获得最佳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鞍区肿瘤术后并发脑缺血的原因及对策。  方法 分析 42例鞍区肿瘤手术资料。  结果 术后 3~ 5天 ,本组 5例发生额叶底部、鞍区、下丘脑缺血。表现为表情淡漠、嗜睡、高热。 5~ 7天后症状加重 ,其中 2例死亡 ,余 3例经激素、扩血管药物等治疗恢复良好。  结论 鞍区肿瘤术后并发脑缺血与肿瘤的大小、术中操作等原因有关 ,指出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应用扩血管等药物 ,可预防和治疗脑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功能垂体大腺瘤经蝶窦入路手术后MRI随访的最佳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内(早期)、术后3月(中期)、术后1年(后期)的MRI资料。观察术后不同时期MRIT1增强前后鞍内容物的变化及判断肿瘤切除的程度。结果术后早期MRI检查显示多数患者鞍区内容物明显减少,其中28例无法判别残余肿瘤,术后3月后鞍区内容物体积减少,MRI冠状位上鞍区内容物体积减少50%以上的11例,减少30-50%的9例,小于30%的8例。有23例于术后3个月后MRI检查确诊鞍区有残余肿瘤。结论无功能垂体大腺瘤经蝶窦入路术后中期复查MRI容易判断肿瘤残余或复发。  相似文献   

10.
经颅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肿瘤(附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颅单侧额下入路和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疗效。方法对15例位于鞍内、鞍上主要在轴线上的鞍区肿瘤采用一侧额下入路,5例偏轴线生长或巨大型向鞍旁、鞍后侵袭的肿瘤采用经翼点入路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14例发生短暂尿崩,10例出现低钠血症,1例出现高钠血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经颅额下和翼点入路切除鞍区肿瘤具有操作直观、显露良好、损伤小的优点,结合显微操作技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翼点入路经终板切除鞍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索利用终板切开更好地显露肿瘤,争取对颅咽管瘤和巨大垂体瘤、胚胎瘤、脑膜瘤实施全切手术。方法 自1994年至1998年所施行的347例鞍区肿瘤中,有44例需切开终板行肿瘤切除。视交叉前置和侵及三脑室前部的肿瘤是施行终板切开的适应证,此种情况可在术前MR片上获取有益信息。终板切开前,仔细地解剖侧裂池、颈动脉池、视交叉池,分离切断蛛网膜连结是暴露终板的前提条件。沿同侧视束切开终板、注意辨识和保护视交叉及对侧视束是防止术后视力下降、视野缺失的关键。肿瘤的囊内分块切除,联合间隙1、间隙2,牵引剥离肿瘤是既能全切肿瘤,又能防止术后下丘脑、丘脑受损的有效方法。结果终板切开结合间隙1、间隙2切除鞍区肿瘤,全切率达84%(37/44),其中颅咽管瘤全切率为94%(29/31),垂体瘤为89%(8/9)。术后死亡率为14.6%,死因多为癫痫大发作或持续癫痫。结论 终板附近有下丘脑等重要神经结构,此区手术如方法得当不会损伤上述重要结构,并能达到全切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鞍区颗粒细胞瘤(GC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3例鞍区GCT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行扩大翼点入路手术2例,其中肿瘤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1例;行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全切除肿瘤1例.术后症状均改善,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症1例,垂体功能减退1例.3例术后均未...  相似文献   

13.
鞍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10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杂鞍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近4年来通过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的106例复杂鞍区肿瘤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改良翼点入路,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从鞍区的各个手术间隙分块切除肿瘤。结果73例垂体腺瘤肿瘤全切59例,大部分切除14例;22例颅咽管瘤全切18例,大部切除4例;11例脑膜瘤全切9例,大部分切除2例。病人术后均神志清楚,6例发生了视神经功能障碍,2例发生了动眼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改良翼点入路是处理复杂鞍区肿瘤的极佳手术径路。熟练掌握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熟悉鞍区的各个手术间隙解剖并能在术中充分利用之是完成复杂鞍区肿瘤切除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微侵袭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鞍底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微侵袭手术(显微或神经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PAs)的鞍底修复技术与效果。方法对入院的458例PAs患者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微侵袭手术切除肿瘤,以不同的手术技术修复鞍底。其中299例(65.3%)为PAs切除后鞍隔膜完好,无脑脊液(CSF)漏,仅有鞍底骨质缺损而行“单纯鞍底修复术”;159例(34.7%)因术中鞍隔膜破裂而有CSF漏液,行“严密鞍底修复术”。结果432例(94.3%)鞍底修复术后疗效良好,未出现CSF漏和其它并发症;26例(5.7%)经蝶术后发生CSF漏,其中18例行早期修补术,8例以腰椎穿刺CSF持续引流而治愈。结论对施行经蝶入路微侵袭手术切除PAs后的鞍底修复很有必要,这是防止CSF漏和垂体脱位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鞍区肿瘤的诊断、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170例儿童鞍区肿瘤资料,根据肿瘤的具体位置及大小选择手术入路,其中额下入路90例、翼点入路30例、纵裂-胼胝体入路30例、额下联合纵裂入路20例。术后病理诊断颅咽管瘤90例,生殖细胞瘤45例,视神经胶质瘤20例,垂体瘤8例,下丘脑错构瘤7例。结果全切132例,次全切23例,大部分切除15例,术后死亡4例。出院后随访3个月~3年,术后接受放化疗72例,肿瘤复发25例,再次手术10例。结论根据肿瘤生长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手术入路,提高全切率是儿童鞍区肿瘤治疗的关键,术后的放化疗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将鞍区及垂体血供的显微解剖知识应用于鞍区肿瘤的显微手术中,达到既减少术中血管损伤、又全切除肿瘤。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经翼点入路鞍区四个解剖间隙切除鞍区肿瘤88例,术中注意保护肿瘤周围的神神经、ICA及发出的垂体上动脉。结果 88例鞍区肿瘤,全切除84例(94.4%),死亡3例(3.4%),复发4例(4.5%)。结论 在经翼点入路行鞍区肿瘤的显微手术中,熟练掌握鞍区四个解剖间隙及垂体血供的显微解剖,是提高全切率、降低死亡及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鞍区肿瘤患者视觉功能障碍的原因和手术切除过程中视觉功能的保护.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0月手术治疗的74例鞍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手术入路及手术前后视觉功能状况等.结果 术后随访3月至2年,术前视觉功能正常的25例患者中,术后没有发现视觉功能下降;术前视觉功能障碍的49例患者中,术后视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鞍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显微手术治疗的44例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3~60月(平均22.8月),术后3个月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KPS评分≥80分为优秀,<80分为不优秀;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 按Simpson分级标准:Ⅰ级5 例,1级22例,Ⅲ级5例,Ⅳ级12例。本组肿瘤全切除(Simpson分级Ⅰ~Ⅲ级)率为72.7%。术后死亡2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术后生活质量的因素有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肿瘤与视神经的关系、肿瘤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的关系。结论 对鞍区脑膜瘤患者,合适的手术入路、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减少和避免对视神经、下丘脑、垂体等重要结构及其穿支血管的直接操作,是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