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双膦酸盐能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由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所致的骨骼疾病。目的:探讨双膦酸盐类药物致颌骨坏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Medline数据库2003/2011收录的双膦酸盐类药物致颌骨坏死的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并分析和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预防和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病史、辅助检查和专科查体确诊1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致颌骨坏死的个案,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了治疗,临床治愈,疗效满意。结果与结论:共纳入双膦酸盐类药物致颌骨坏死的相关文献15篇。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降低肿瘤细胞引起的骨转移灶的溶骨性破坏。由于在正常骨组织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维持动态平衡,但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双膦酸盐抑制了颌骨在病损后的破骨细胞的活动,使骨改建的病理生理过程无法完成;造成颌骨尤其是牙槽骨在牙槽手术后骨的修复不能进行,引起经久不愈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双磷酸盐联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及检测BMD在双磷酸盐治疗MM骨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53例MM患者(33例初治、10例复发/难治、10例平台期)分为2组,氯膦酸盐联合化疗组33例,单纯化疗组20例,两组患者化疗方案完全相同。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采用HologicQDR22000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全身、腰椎L1-L4椎体及左股骨近端的BMD值。结果表明,由于样本量较小,且为随机抽取,治疗前2组BMD略有差异,氯膦酸盐联合化疗组全身和腰椎的BMD值略低于单纯化疗组,左股骨颈BMD值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2个月后2组间BM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氯膦酸盐联合化疗组全身、腰椎及左股骨近端的BMD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P<0.01);而单纯化疗组全身及腰椎的BMD与治疗前相比反而有所下降(P<0.01),但左股骨近端BMD值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1)。结论:双磷酸盐联合化疗对MM患者BMD有良好的作用,检测BMD简便易行,是监测双膦酸盐治疗MM骨病的敏感指标,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双磷酸盐是破骨细胞抑制剂,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患者骨转移,但近来有患者接受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后发生颌骨坏死的报道.本文就双磷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双膦酸盐类药物与非典型股骨骨折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双膦酸盐是否会增加非典型股骨骨折的发生风险。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中英文数据库,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对近年来发表的有关双膦酸盐与非典型股骨骨折关系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对收集的资料,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英文文献,共686 929例患者;Meta结果显示,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明显增加患者非典型股骨骨折的发生风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55,95%CI 0.94~2.16,P〈0.05),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5年及以上明显增加患者非典型股骨骨折的发生风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54,95%CI 1.16~1.95,P〈0.05)。结论根据目前现有临床研究证据,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可明显增加非典型股骨骨折发生风险,在临床工作中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骨病是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也是MM诊断的必要条件之一约50%~60%的初诊MM患者经化疗后病情可以获得缓解,但骨髓瘤骨病却鲜有改善,严重影响MM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文献报道,双膦酸盐在临床上的应用可以减缓MM骨病的发展,与化疗联合应用效果更佳。为此,我们采用氯膦酸盐配合化疗治疗了11例初诊MM患者,检测了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骨胶原代谢产物浓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护协同作用下不同途径应用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依从性及效果。方法:将绝经后8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口服组和静脉组各40例,两组均实施医护协同模式,口服组应用阿仑膦酸钠片口服,静脉组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同时口服罗盖全和阿法骨化醇胶囊。分别于4周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进行骨密度测定,比较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骨密度均明显升高,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或口服应用双膦酸盐均安全有效,但静脉应用双膦酸盐能显著提高患者抗骨质疏松用药的依从性。提示加强医护协同作用,增强处理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合理使用给药途径对提高和巩固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治疗既往用过双膦酸盐的实体瘤骨转移患者骨疼痛的缓解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唑来膦酸4mg静脉注射〉15min,1次/4周,治疗既往用过和未用过双膦酸盐的骨转移实体瘤患者,记录疼痛评分,东方协作肿瘤组织(ECOG)体力状态评分和不良反应,每次用药前检测血肌酐水平。结果疼痛评分较基线下降,ECOG体力状态评分保持稳定。51例患者中,既往用过双膦酸盐28例(54.9%)。发热、乏力和恶心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血清肌酐值无明显升高,在既往用过与未用过双膦酸盐患者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既往用过双膦酸盐静脉注射治疗的实体瘤骨转移患者,可安全的给予唑来膦酸治疗。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双膦酸盐联合不同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代谢指标血清Dickkopf-1(DKK-1)、核因子NF—κB配体受体激活蛋白(RANKL)的影响,证实硼替佐米联合双膦酸盐对溶骨性骨病的治疗作用。43例初治及难治复发患者分为2组,硼替佐米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组23例(A组),传统化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组(B组)2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DKK-1和RANKL浓度。结果表明,A组治疗前、后血清DKK-1中位水平分别为43.2和30.4μg/L(P〈0.05),而B组治疗前、后血清DKK-1中位水平分别为45.6和40.9μg/L(P〈0.05)。A组与B组相比,治疗前DKK-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DKK-1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治疗前、后血清RANKL中位水平分别为0.83pmmoL/L和0.45p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治疗前、后血清RANKL中位水平分别为0.79pmmol/L和0.65p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治疗前DKK-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KK-1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双膦酸盐明显减低MM患者血清DKK-1、RANKL水平,对MM溶骨性骨病有-定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红梅  张学平 《临床荟萃》2006,21(12):882-884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往往伴有骨骼转移,由此可引起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脊髓或脊神经压迫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给治疗带来困难,而双膦酸盐类药物问世为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伊班膦酸钠(艾本)是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辽宁省肿瘤医院从2003年3月至2005年8月应用国产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176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杨剑霞  凌慧芬  胡蓓  李媛  孙丽凯 《全科护理》2010,8(32):2961-2962
骨转移癌见于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治疗和延缓骨相关事件、减轻疼痛、提高癌症病人生活质量。唑来膦酸属第三代治疗骨转移癌的双膦酸盐类药物,它抗骨吸收能力强于第一代和第二代双膦酸盐,且是唯一被证实对所有肿瘤骨转移都有效的双膦酸盐,故其应用范围较广。2005年7月-2009年12月我科对56例骨转移癌病人在应用唑来膦酸期间进行了观察和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分析51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筛选MM危险因素,探索早期诊断指标。方法比较MM组与疾病对照组患者血常规、血清白蛋白(Alb)、肌酐(Cr)、乳酸脱氢酶(LDH)、血钙、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测定值。对有显著差异的指标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MM危险因素的相对危险度(odd ratio,OR)。应用多因素回归Stepwise法将有统计学意义的MM危险因素分别与MM患者免疫球蛋白测定值、骨髓浆细胞百分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M患者Hb、PLT、Alb、Cr、血清β2-MG与疾病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这5项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Hb、血清β2-MG是对MM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OR分别为0.967,1.234。对这2项指标进一步分层,分别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随着Hb减低,OR值由4.329升至17.588。同样随着β2-MG水平升高,OR值相应升高分别为5.143、12.800、21.333。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MM患者Hb、血清β2-MG水平分别与免疫球蛋白定量、骨髓浆细胞百分数显著相关(P〈0.05)。结论患者贫血程度、血清β2-MG为罹患MM危险因素,并且这2项指标对MM临床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以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生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为特点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MM相关骨病是MM最常见的合并症。约70%~80%的MM患者初诊时即检出骨损害。MM相关骨病的治疗包括双膦酸盐、放射治疗、药物、外科手术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3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3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疼痛Ⅰ~Ⅲ级。静脉滴注锝亚甲基二膦酸盐22mg,1次/d,共用7次。结果:止痛有效率86%(31/36)。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75%(27/36)。结论: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应用方便,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内增殖诱导配体(APRIL)蛋白水平,并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NPα)的台量,且与临床治疗发病与预后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7例MM患者血清APRIL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并与25例健康志愿者作了对照。结果MM患者血清APRIL和慨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纽(P〈0.01)呈负相关。结论MM患者血清APRIL水干和TNFα与对照组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提示APRIL及TNFQ检测水平与MM患者发病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万珂(注射用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7例MM患者应用万珂联合不同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给药前做好心理护理,给药时密切监护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17例患者中,2例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例病情进展,2例放弃治疗后失访;均未发生与护理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万珂联合不同的化疗方案治疗MM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骨病是多发性骨髓瘤(MM)常见症状之一,除有效的化疗及局部放疗外,双磷酸盐已广泛应用于MM骨病的急性及维持治疗。本文对MM的骨病发生机制、双磷酸盐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尿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uNTX)、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P)水平在多发性骨髓瘤(MM)骨病中的临床意义,并了解双膦酸盐对MM溶骨性骨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53例MM患者(初治33例、复发难治10例、平台期10例)分为两组:氯膦酸盐联合化疗组(简称治疗组)33例,单纯化疗组(简称对照组)2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uNTX浓度,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BAP浓度.结果 ①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uNTX水平分别为(173.74±14.55)μg/L和(129.79±12.13)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为(85.71±8.23)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121.59±12.43)μg/L](P<0.05).同时治疗组中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P=0.045)、治疗后6个月(P<0.0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sBAP水平分别为(4.78±0.55)μg/L和(8.42±1.32)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为(16.01±0.52)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9.62±1.29)μg/L](P<0.01).同时治疗组中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骨代谢标志物uNTX、sBAP是临床了解MM患者溶骨性骨病的早期敏感指标.同时,双膦酸盐可以减轻MM患者骨质的降解代谢,促进其合成代谢,对MM溶骨性骨病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双磷酸盐类药物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支持治疗作用已经得到肯定,近年来双磷酸盐通过激活γδT细胞在MM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抗MM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双磷酸盐在MM治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抗肿瘤效应的机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后6~16个月中,由于矿物质的丢失,骨量可减少1/3,导致骨折危险增加。对于绝经期妇女的研究表明,口服阿伦膦酸盐及氨基双膦酸盐可以增加骨量。然而,阿伦膦酸盐逆转慢性脊髓损伤患者骨量丢失还没有报道。本文报道了阿伦膦酸盐增加D类的脊髓损伤(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分类)及Browm-Sequard's综合征患者骨量的效果。服用阿伦膦酸盐后2年,对比弱势肢体(多数肌力分级2/5)、强势肢体(多数肌力分级为4/5)及脊柱的骨密度。结果表明弱势肢体的骨密度比强势肢体增加更明显,脊柱骨密度增加最多。阿伦膦酸钠增加慢性脊…  相似文献   

20.
总结1例胰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无症状血栓形成原因和护理。主要原因: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活动依从性低、置管侧手臂活动量少);导管相关危险因素(尖端位置处于上腔静脉中段);疾病及治疗相关危险因素(胰头癌、合并2型糖尿病未规律服药、入量不足、使用特殊药物)。护理要点:早期评估(臂围、皮肤温度、疼痛、水肿);肢体功能锻炼(肢体抬高、松握拳、血栓弹力袜);导管相关护理(脉冲式正压冲封管、正确断开接头与输液器顺序);动态监测治疗过程(生命体征、出入量、生化指标、各种管路、PICC导管)和心理护理。患者住院31天顺利完成治疗计划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