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门脉高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率为30%~50%[1]。积极采取手术止血,不但可以防止再出血,而且是预防发生肝性脑病的有效措施[2]。但门静脉高压症施行巨脾切除术,术中常出现凶险,属高危、高难手术。2008年3月~2010年12月,我们对28例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患者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门脉高压症的病因,系门静脉系统的血行受阻、血流郁滞、压力增高所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脾大、脾功能亢进、呕血、便血、腹水等。门脉高压是引起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常见原因。我科自1960年开始,采用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吻合分流手术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已达400例。因手术技术难度大、时间长、  相似文献   

3.
门脉高压是指门静脉系统,因某种原因引起血流受阻,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食道静脉与胃底静脉曲张,以致引起呕血、便血,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过去用一般止血药物及小剂量垂体后叶素治疗门脉高压并出血,效果不佳。自1990年8月-1992年8月,我病区采用持续大剂量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24岁,于1994年11月20日因胃区不适1年,呕血,黑便2日入院,实验室及胃镜检查确诊为门脉高压症,食道下段静脉曲张,于12月6日在全麻下行脾切除、门静脉断流术,手术过程顺利。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患者,男,15岁,因反复黑便、呕血8年,再发3 h入院。入院前8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呕血,曾在四川华西医院住院,彩超:门静脉畸形,门静脉海绵样变,胃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考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诊断"肝前性门脉高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行脾切  相似文献   

6.
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门静脉系统血液动力学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在门静脉高压的病因中符合“后向血流”学说的以肝硬化为多见。本研究对肝硬化并门脉高压症的病人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 ,在相关因素作用下 ,肝脏血液灌注的情况进行观察。1 资料与方法1 1 选取 1 992~ 1 998年间我院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经紧急胃镜检查确诊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 ,B超检查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 ,既往无上消化道出血病史 ,共 64例 ,其中男 53例 ,女 1 1例 ,年…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 ,80岁。 17年前B超检查发现脾门囊肿 ,大小为3.0cm× 3.3cm× 1.9cm。 4年前开始出现反复呕血、腹水 ,曾多次接受超声检查 :肝脏大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 ,门静脉内径1.5~ 1.7cm ;脾厚径为 4 .5~ 5 .7cm ,脾静脉扭曲、扩张 ,宽径0 .9~ 3.6cm ;少量~中量腹水。超声提示为脾大、门静脉系统增宽、脾静脉曲张。临床诊断为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考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所致。两次行食道静脉结扎术 ,治疗后呕血停止 ,腹水逐渐消失。此次因腹胀复查超声 ,超声显示肝脏大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 ,实质回声稍强 ,门静脉增宽 ,以左支为…  相似文献   

8.
李桂 《中国临床护理》2010,2(2):139-141
<正>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治疗或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现行断流术和分流术各有优缺点,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是二者共同的缺陷。我院于2007年6月采用腹腔镜进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合并食  相似文献   

9.
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门静脉系统血液动力学紊乱的临床综合征,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门静脉高压的病因中符合"后向血流"学说的以肝硬化为多见.本研究对肝硬化并门脉高压症的病人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在相关因素作用下,肝脏血液灌注的情况进行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取1992~1998年间我院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经紧急胃镜检查确诊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B超检查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既往无上消化道出血病史,共64例,其中男53例,女11例,年龄42~58岁,肝炎后肝硬化59例,酒精性肝硬化5例,合并肝癌2例,符合Pugh改良肝功能分级B级12例,C级52例.  相似文献   

10.
刘梅  石春凤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3):2171-2172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是临床上防止各种原因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解除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手术方式。而多数门脉高压症患者由于脾与周围组织广泛紧密粘连,在游离脾脏时易造成周围脏器损伤、出血。  相似文献   

11.
门脉高压患者以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呕血、腹水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因消化道大出血而危及生命。外科手术是门脉高压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常见的如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近来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腔镜治疗门脉高压症也开始在临床上开展。目前,腹腔镜下脾切除,  相似文献   

12.
李传海 《临床医学》2010,30(3):106-107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常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腹水及肝性脑病等。而上消化道出血常常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院普外科自1993年6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132例,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导致食道静脉曲张的主要治疗手术为门腔、脾肾静脉吻合术。此术式降压效果好,但创伤大、死亡率高,术后并发症多。目前公认肠——腔静脉分流术是较好的一种术式。我院于1981年至1991年间共进行30例,均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临床资料男25例,女5例,均为坏死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道静脉曲张,有呕血,便血史。有不同程度腹水。按Chieed分类,Ⅱ类15例,Ⅲ类5例。20例均伴脾亢。均做脾切除。其中5例加做门奇静脉阻断术。分流术后平均降压为0.784~0.981kPa。脾亢均恢复,食道静脉曲张15例消失,5例改善。20例均能胜任原来的工作。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下,行上腹正中绕脐下切口。进腹腔  相似文献   

14.
血吸虫病肝硬化所致的门脉高压,食道下端、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我院于1974年4月在脾切除的基础上开展了脾肾静脉吻合术,  相似文献   

15.
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常见于肝硬化伴有门静脉高压者,该病的发生发展与门静脉高压相关,并随着门脉压力的升高,胃黏膜病变逐渐加重。但与肝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论不一。并与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一起成为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两大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门静脉高压常出现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由肝炎肝硬化所致的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是临床常见疾病,而因脾静脉回流受阻致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reg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RPH)则十分少见。RPH是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约占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5%,是唯一可以治愈的门静脉高压[1]。胰腺疾病是其常见病因,脾动脉瘤、脾动静脉瘘、后腹膜肿瘤、脾门淋巴结核等引起区域性门静脉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测量门静脉直径为预测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意义。方法通过B型超声诊断仪测量 141例肝硬变患者的门静脉直径 ,结合胃镜所见 ,分析门静脉直径与门脉高压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关系。结果门静脉直径≤ 13mm者 ,门脉高压发生率 4.9% ,出血发生率 12 .2 % ;14~ 16mm者门脉高压发生率 74.7% ,出血发生率 2 0 .5 % ;17~ 2 4mm者门脉高压发生率 10 0 % ,出血发生率 2 9.4%。结论门静脉直径越大 ,门脉高压发生率越高 ,出血危险性越大。提示B型超声测量门静脉直径是诊断门脉高压 ,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脾大、脾功能亢进、呕血或者黑便、腹水或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如疲乏、嗜睡、厌食)。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一旦破裂,会发生急性大出血,呕吐鲜红色血液。由于肝功能损害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又因脾功能亢进引起血小板减少,因此出血不易自止。我科利用透光技术指导胃底静脉缝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手术取得良好的疗效[1]。在传统采用的透光法胃底静脉缝扎基础上,通过技术及设备的改良,在透光引导下辨别正常及曲张血管,直接缝扎食管、胃底曲张血管,保留食管正常供血血管,达到止血的同时又维持血供的目的。2006年1月-2008年12月,通过改良透光技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提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疗效的术式。方法:采用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即脾切除,脾肾分流,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食道下段离断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40例。术中连续监测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的动态变化。术后随访32例,随访时间6-60个月。结果:随访的32例患者,再出血2例,术后死亡3例,1例死于术后近期肝、肾功能衰竭,1例于术后36个月死于肝癌,1例手术后42个月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食道下端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肝性脑病2例。术后3-6个月行食道钡餐检查,食道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26例,明显好转6例;彩色多普检查均显示门静脉向肝血流,脾肾吻合通畅,无血栓形成。20例术前有腹水,其中2例术前有大量腹水,13例术后三个月左右腹水消失,4例术后6个月腹水基本消失,3例术后仍少中~量腹水。结论: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既保留了分流术和断流术二者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而且联合断流术使断流更加彻底。  相似文献   

20.
B超测量门静脉直径用以诊断门静脉高压已有较多报道[1,2],但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时,门静脉直径与食道静脉曲张及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关系尚不明确。我们对80例肝硬化进行了B超检测门静脉直径与内镜检查食道静脉曲张情况的对比观察。1资料与方法肝硬化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