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凝血和纤溶功能检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凝血和纤溶功能检测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n=34)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n=28)两组,另选择26例健康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NC),测定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浓度,记录患者48h Ranson评分。结果 MAP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SAP组血浆PT、INR,FIB和D-D含量与MAP组和N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AP组上述指标与48hRanson分值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而SAP组上述指标与48hRanson分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监测凝血和纤溶功能变化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评估和指导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56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AP组和正常对照组(NC)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指数(NR)、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结果轻型胰腺炎组(MAP)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胰腺炎组(SAP)与MAP组和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PT、APTT和FIB值明显延长,可作为鉴别AP病情轻重及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罗建伟  李亚红  陈凤如 《黑龙江医学》2012,36(3):168-169,191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以探索其在急性白血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了30例初诊AL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血浆D-二聚体(D-Dimer)及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组PT、APTT与正常对照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急性白血病组的FDPs与D-Dimer明显增高,FIB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处于纤溶亢进状态或有出血倾向,FDPs、D-Dimer与FIB的动态监测对急性白血病出血的诊断以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急性白血病(AL)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以探索其在急性白血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 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了30例初诊AL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血浆D-二聚体(D-Dimer)及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白血病组PT、APTT与正常对照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急性白血病组的FDPs与D-Dimer明显增高,FIB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处于纤溶亢进状态或有出血倾向,FDPs、D-Dimer与FIB的动态监测对急性白血病出血的诊断以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於健  刘莉  洪喆  王芳  曹悦羚  卢璐 《西部医学》2012,24(2):286-288
目的探讨凝血和纤溶功能变化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病情的评估及预后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发病24h内入院的急性胰腺炎(AP)患者106例,其中MAP组65例,SAP组41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分别检测凝血与纤溶功能指标PT、APTT、FIB与D-D水平。结果 MAP组与SAP组患者PT、APTT、FIB与D-D的水平较对照组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及MAP组相比较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PT、APTT、FIB及D-D值与APACHEⅡ评分均存在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2、0.83、0.86和0.84(P<0.05);与非MODS组相比,MODS组PT、APTT、FIB及D-D值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与纤溶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评估SAP的病情与预后,对防止疾病进展和降低死亡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凝仪和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血浆中PT、APTT、FIB、TT及D-D值.结果 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及D-D均明显延长而FIB则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及纤溶实验(PT、APTT、FIB、TT及D-D)各参数均有变化,可从多方面客观准确地评价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及其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患者PT、APTT、FIB、TT指标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患者凝血试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ysmex CA- 5 30型全自动血凝仪(散射比浊法) ,检测各组血浆中PT、APTT、FIB、TT值。结果:肝细胞癌患者 期+ 期组PT、APTT、FIB、TT分别与其它恶性肿瘤患者组、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 .0 1 ) ,肝细胞癌患者 期+ 期组PT、APTT、FIB、TT分别与其它恶性肿瘤患者组、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 ,其它恶性肿瘤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血浆凝血试验(PT、APTT、FIB、TT)参数均有变化,可作为肝细胞癌患者病情危重与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识别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急性胰腺炎(AP)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缺乏简便、敏感的实验室指标.文中探讨AP早期C反应蛋白(CRP)、血浆凝血功能检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诊断价值.方法:72例AP患者早期检测CRP、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指数(INR),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CT严重指数(CTSI)评分.结果:SAP的CRP、PT、INR、APTT、FIB值及CTSI评分与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CRP、CTSI评分、PT、INR、APTT、FIB各指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0、0.855、0.927、0.996、0.959、0.966,与0.5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AP患者早期行CRP、凝血功能测定对SAP诊断有重要意义,INR是诊断价值最高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分为轻症组46例、重症组34例。入院后检测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并分析其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轻症组PT、APTT、FIB、D-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PT、APTT、FIB、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轻症组(P<0.01)。 MODS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MODS组(P<0.05或P<0.01)。 FIB和D-D与重症患者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8,0.82,P<0.01)。结论轻症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基本正常,而重症胰腺炎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FIB和D-D与患者病情指标APACHEⅡ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凝血及纤溶功能联合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下简称妊高征)患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足月健康孕妇58例(正常妊娠组),妊高征患者62例(妊高征组),健康体检人群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在东亚 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PT )、凝血酶时间(TT )、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和 D 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等纤溶指标的检测。结果与正常妊娠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妊高征组患者血浆 PT 、APTT 、TT 明显缩短,FIB 、D 二聚体和 FDP 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组孕妇血浆凝血及纤溶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凝血因子和纤溶指标 D 二聚体、FDP 水平变化与妊高征密切相关,凝血与纤溶指标同时监测对于妊高征的及时发现、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接受不同抗肿瘤治疗的恶性实体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定量检测恶性实体瘤未治疗组、手术组、放化疗组及对照组受检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恶性实体瘤未治疗组、手术组、放化疗组、对照组上述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实体瘤未治疗组与放化疗组比较,各项凝血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实体瘤未治疗组的血浆FIB及D-D水平均高于手术组(P<0.05);恶性实体瘤放化疗组的血浆FIB水平高于手术组(P<0.05)。结论恶性实体瘤患者的血液异常状态受其治疗方式的影响;恶性实体瘤患者不论采取手术还是放化疗,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仍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接受手术治疗的恶性实体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可暂时缓解,但仍存在血栓形成及继发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7例,设为观察组,并将患者分为轻型组(MAP组)和重型组(SAP组)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和非MODS组。另选择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D-二聚体(D-D)变化,分析其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的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多个凝血功能指标及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BP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AP组多项凝血功能指标及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MAP组,BPC显著低于MAP组(P<0.05);MODS组多项凝血功能指标及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非MODS组,BPC显著低于非MODS组(P<0.05);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D-D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BPC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 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瘤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恶性实体瘤患者按照肿瘤分期分为肿瘤早期组(25例)、局部晚期组(43例)、远处转移组(52例),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血定量检测血小板(PLT)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含量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1)恶性实体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浆PLT、PT、FIB、APTT、TT、D-D水平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肿瘤早期组、局部晚期组、远处转移组、健康对照组间上述各凝血指标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远处转移组血浆FIB及D-D含量与肿瘤早期组、局部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实体瘤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其血液异常状态与肿瘤分期有关,发生远处转移的恶性实体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更加明显,需密切观察FIB及D-D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评估其在AP分型中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检测94例24 h内入院的AP患者PLT、PT、APTT、FIB、TT、D-D水平变化,并与AP分型(SAP、MA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除PLT外,SAP组患者PT、APTT、FIB、TT、D-D水平均较MAP组和对照组高(P<0.05),其中FIB、D-D值与APACHEⅡ评分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82和0.84,P<0.05)。结论:FIB、D-D水平变化有利于AP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凝血纤溶的变化及其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选择OSAHS患者38例及健康对照组22例,采用血凝仪检测患者及对照组静脉血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 OSAHS组与正常组相比,PT、APTTI、NR缩短,FIB及D-二聚体升高(P〈0.05)。结论 OS-AHS患者存在凝血纤溶状态的变化,可能是OSAHS患者易合并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与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骨髓涂片在显微镜下按常规 分类计数 500个有核细胞,用凝血一期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用乳胶凝集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结果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组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组的骨髓原始细胞加幼稚细胞数与同时期的凝血指标PT/TNR、D-二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PT/INR大都处 于正常范围,异常率低,而D-二聚体异常率较高,与骨髓原始加幼稚细胞数异常率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D-二聚体含 量的变化可作为判断急性白血病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凝血与纤溶实验室指标,探讨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简称妊高征)诊断和预防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凝固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D-D二聚体(DD),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共检测158例标本(其中重度子痫前期组44例,轻度子痫前期组32例,妊娠期高血压组30例,正常妊娠组52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的PT、APTT明显降低(P〈0.01),FIB、DD、PAI-1明显升高(P〈0.01或P〈0.05),tPA无显著差异;妊娠期高血压各组间除tPA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参数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疾病的加重,参数变化越显著。结论检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PT、APTT、FIB、DD和PAI-1等指标,对预防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钟飞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4):484-48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时凝血、纤溶相关指标与出院后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C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07年6月~2009年12月在普外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6例和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非急性胰腺炎30例,检测所有实验对象血浆PT、APTT、FIB、D二聚体及出院后HbAlc及C肽水平,对AP患者入院时凝血、纤溶相关指标与出院3月后HbAlc及C肽水平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P患者血浆PT、APTT及D二聚体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患者入院时凝血、纤溶相关指标与出院3月后HbAlc及C肽水平存在相关性。结论 AP患者入院时血浆PT、APTT及D二聚体与出院3月后HbAlc正相关,与出院3月后血浆C肽水平呈负相关;提示AP组患者入院时血浆PT、APTT及D二聚体水平可能能预测AP患者出院后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