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发生规律及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206例冠心病患者发作心肌缺血情况并根据其是否伴有心绞痛,分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Ⅰ组)和SMI(Ⅱ组),并与对照组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对比。结果检出单纯SMI例数占冠心病心肌缺血例数的71%,SMI发作次数占心肌缺血次数的81.2%,SMI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均显著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峰在06∶00~12∶00,00∶00~06∶00最少;各组HRV的特点:SMI时各时域指标依次减少,Ⅰ组、Ⅱ组与对照组比较,Ⅱ组与Ⅰ组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MI是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最常见表现形式,心肌缺血改变了心脏自主神经调节的均衡性,而SMI的发生可能与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加重有关,SMI缺血程度、持续时间是引起急性心脏事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特点及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350例,按年龄分为Ⅰ组(年龄60~79岁,220例)和Ⅱ组(80~91岁,130例),对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常规心电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Ⅱ组患者的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的心肌缺血检出率及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持续时间均高于Ⅰ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有明显昼夜节律,Ⅱ组无明显昼夜节律;两组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均较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延长(p0.05),且Ⅱ组较Ⅰ组明显;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与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比较,以及Ⅰ,Ⅱ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加,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增高,且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延长;80岁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无明显昼夜节律,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较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显著延长。动态心电图是检测和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特点及规律。方法:选择老年男性冠心病(Ⅰ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Ⅱ组)及冠心病同时合并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Ⅲ组)患者各66例,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主要为无症状心肌缺血(SMI);SMI发生率Ⅲ组〉Ⅱ组〉Ⅰ组(P〈0.05),Ⅲ组的SMI总次数与Ⅱ组、Ⅰ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SMI持续时间Ⅲ组与Ⅱ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的发作高峰均在上午。日间SMI发生次数明显多于夜间,夜间SMI发生比例Ⅲ组与Ⅰ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Ⅲ组昼夜SMI平均持续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均可增加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SMI的发生,尤其是夜间的发生:动态心电图是老年男性冠心病,特别是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SMI的重要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勇翔  黄晨  张阳阳 《心脏杂志》2002,14(5):390-392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 :对 2 5 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 2 4 h动态心电图检测 ,检出心肌缺血 16 7例 ,按临床情况分为 3组 : 组 :单纯 SMI; 组 :有心绞痛史的患者 ; 组 :心肌梗死后患者。结果 :SMI的发生明显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 ,占 84 .3% ,发作时间主要是白天 ,以上午 6~ 12点发作最频 ,0~ 6点最少。 , , 组的心肌缺血程度 (SMI发作次数 ,缺血持续时间 ,ST段压低幅度 )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依次增加 ,而 SDNN和 HRVI依次递减。结果表明 ,心肌缺血程度与室早发生率呈正相关 ,与SDNN,r MSSD,PMN50 及 HRVI呈负相关。结论 :SMI是老年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应引起足够重视。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受损程度随着心肌缺血程度而加重  相似文献   

5.
124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记录心肌缺血发作的初始心率(IT)、最高心率(HMIT)、最低心率(LMIT)、持续时间(TMI)和ST段最大位移(STM)以及24h总缺血阵数(TIN)、时间(TIT)和ST段压低幅度,并计算心肌缺血阈变异度(IV),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类、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124例中ST-T改变960阵次,其中768阵次属SMI,192阵次为有症状心肌缺血(SYMI);SMI发作86.98%与活动有关;SMI日间发作多于夜间,以上午(6:00~12:00)为发作高峰期.占全天发作的41.93%,夜间心肌缺血阈值(IT)较低,但缺血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间:混合型心肌缺血的IT显著低于单纯型心肌缺血。结论DCG是临床上监测SMI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估SMI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T2DM)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心电圉特点和发生规律。并探讨心率变异性(HRV)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0例老年2型糖尿病(A组)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查(DCG).检灏1其SMI发生率和HRV,并与80倒老年健康者(B组)对照吩析。结果 A组SMI的发病率显著增高(P〈0.05),共检出心肌缺血653阵次。sMl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占90.Os%。发作高峰在上午6~12点.资料显示SMl发作次数、持续时间、ST段压低幅度明显高于B组.发现心肌缺血幅度与病情呈正相关,而与HRV呈负相关。01-06点最少.但夜间缺血持续时间厦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白蜃。结论 T2DM舍并冠心病的SMI发生串明显高于非糖尿痛者,且sMI是其最常见表现形式.程度重,应与有症状心肌缺血同样给予足够重视。同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增加sMl的发生率.加快和加重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同硝苯地平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0月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88例随机分两组。X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M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ST段压低次数、持续时间、下移减少幅度;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的差异。结果 M组ST段压低次数、持续时间、下移减少幅度高于X组(P0.05);治疗之前两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两组相关指标均显著改善,但M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结论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疗效优于硝苯地平,可更好控制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改善心电图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1994年1月至1995年10月,我们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DECG)对118例心血管病患者进行了监测和分析,以期探讨心肌缺血(MI)、特别是无痛性心肌缺血(SMI)的发生规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69例,女49例;年龄30~82岁,平均53.50±5.25岁。DECG诊断SMI的标准为;①J点后80毫秒处ST段压低≥0.1mv,持续时间≥1分钟;患者不伴有胸痛;②MI恢复1分钟后再次出现ST段压低,达标准①者视为再次SMI发作。结果:本组共检出MI206例次;其中SMI108例次(占52.43%)。SMI在体检“健康者”、冠心病、心绞痛、陈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09年9月我院确诊的1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Holter记录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常规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47例(29.4%),Holter检出心肌缺血103例(64.8%),缺血性ST段改变506阵次,其中SMI 351阵次(69.4%),有症状心肌缺血155阵次(30.6%);SMI的发作具有昼夜规律性,在凌晨6:00~12:00发作频率最高;SMI与有症状心肌缺血在ST段下移幅度及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SMI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有症状心肌缺血组高。结论老年人的SMI发生率较高,Holter能及早检出SMI的存在,因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SMI)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对97例冠心病病人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DCG)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共检出心肌缺血762阵次,其中SMI 687阵次,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占90.16%.HRV的降低与ST段压低幅度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病人SMI相当常见,心脏自主神经受损程度随着心肌缺血程度的加重而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