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与处理方法,分析浅前房形成与术后结膜伤口渗漏、滤过过强及脉络膜脱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136例(142眼)发生浅前房的情况。结果发生浅前房36眼(25.35%),其中,术后滤过过强25眼(69.44%),结膜瓣渗漏6眼(16.67%),脉络膜脱离4眼(11.11%),恶性青光眼1眼(2.78%)。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与多种因素有关,以滤过过强者为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与处理方法 ,分析与术后结膜伤口渗漏、滤过过强及脉络膜脱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98例(102眼)发生浅前房的情况. 结果 发生浅前房32眼(31.37%),术后滤过过强23眼(71.88%),结膜瓣渗漏5眼(15.63%),脉络膜脱离3眼(9.37%),恶性青光眼1眼(3.12%).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与多种因素有关,以滤过过强者为最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发生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 对2000年8月—2001年11月间行小梁切除术的76眼进行观察、分析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并对其治疗时机、方法及预防进行了讨论。结果 76眼术中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的有32眼,发生率为42,1%。其中房水滤过过强22眼,占68.75%。采用保守治疗(25眼)和手术治疗(7眼)恢复前房,所有病例均预后良好。结论 低眼压性浅前房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房水滤过过强是最常见的原因,特别是应用抗代谢药物以后出现。绝大多数病例可通过非手术方法治愈,必要时手术。及时的诊断和处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安阳市眼科医院2006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进行常规小粱切除术的202例(271眼)青光眼患者,观察术后浅前房的情况及处理方法。结果37例(39眼)术后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14.4%。浅前房程度按Spaeth分级法分级:Ⅰ级18眼,Ⅱ级20眼,Ⅲ级1眼。浅前房发生原因有:房水滤过过强37眼(94.9%),脉络膜脱离2眼(5.1%)。需手术恢复前房1眼(2.6%),其余均通过非手术方法即恢复前房。浅前房发生时间在术后1~7d。结论浅前房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常见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多数可通过非手术方法恢复前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298例314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45眼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14眼小梁切除术后有45眼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14.3%。浅前房的主要原因为:滤过过强26眼(57.8%),结膜瓣渗漏8眼(17.8%),脉络膜脱离9眼(20%)和恶性青光眼2眼(4.4%)。结论: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是一种常见并发症,针对其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可以预防或避免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病机理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37只眼行各类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病率及处理方法。结果:浅前房发生26只眼,占手术人数19%,其中行双瓣下咬切术67只眼,发生浅前房15只眼,占22.3%,行小梁切除术46只眼,发生浅前房8只眼,占17.4%。所有浅前房均发生在闭角型青光眼中,滤过过强导致浅前房形成18只眼,占69.2%,色素膜炎导致浅前房形成8只眼,占30.8%;对浅前房处理均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痊愈。结论:滤过过强和色素膜炎是浅前房发生的主要原因。恰当的保守治疗是处理浅前房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26只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和处理。结果26只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主要为滤过太强16眼占61.5%,结膜切口渗漏8眼占30.8%,脉络脱离1眼占3.85%,恶性青光眼1眼占3.85%,采用保守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后前房均形成,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主要为滤过太强,结膜切口渗漏,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应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处理以形成前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各种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青光眼患者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患者213例中39眼发生低眼压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措施.结果青光眼术后发生低眼压浅前房39眼占总数18.31%,观察时间为术后1-5天.浅前房发生的主要原因如下:房水滤过过强者20眼(占51.28%);结膜瓣渗漏10眼(占25.65%);脉络膜脱离者9眼(占23.07%).36眼用保守治疗及3眼用手术治疗均恢复前房,患者预后良好.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不同类型青光眼146例(177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45例(79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结果 本组177眼中术后发生浅前房79眼,占44.68%。其原因滤过过强55眼,结膜瓣漏水5眼,脉络膜脱离9眼,虹膜睫状体炎7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3眼。其中57眼保守治疗、22眼手术治疗恢复前房。结论 浅前房是青光眼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滤过过强是主要原因,应术前控制眼压,术后密切观察,针对不同病因做出相应治疗以及时恢复前房。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  金海霞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12):1116-1117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的相关因素及其处理与预后。方法:65例(71眼)均在显微镜下行常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后每天对患者行视力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眼底检查,对不同程度的浅前房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及治疗结果的观察统计。结果:71眼中发生浅前房者25眼,发生率为35.2%,其中Ⅰ级19眼,Ⅱ级6眼。21眼为滤过过强,4眼为术后虹膜睫状体炎。经积极处理后2周内均恢复前房深度。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偏高。主要原因为滤过过强、结膜瓣伤口漏、虹膜睫状体炎等。注意术前的眼压控制,术中精细操作,减轻术前的炎性反应等可减少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王秋玉  叶静 《安徽医学》2006,27(4):301-303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42例167只眼行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处理及转归。结果167只眼行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48只眼,浅前房发生率为28.74%;其中滤过过畅29只眼,脉络膜脱离15只眼,结膜、巩膜瓣漏共3只眼,恶性青光眼1只眼。根据浅前房原因及程度不同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后恢复。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其中常见原因是房水滤过过畅、脉络膜脱离。持续、严重浅前房可引起并发症影响视功能。Ⅰ度浅前房经保守治疗可恢复,Ⅱ度浅前房持续4~5天应手术治疗,Ⅲ度浅前房须及早手术。  相似文献   

12.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形成迟缓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掌握其临床规律。 [方法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1 2 6例 1 5 1眼。术中在显微镜下做以穹隆为基底结膜瓣 ,做约 5mm× 4mm长方形 1 / 2厚板层巩膜瓣。前房穿刺缓慢放出房水 ,切除小梁组织约 3mm× 1mm ,剪除根部虹膜 ,缝合结膜瓣。庆大霉素 2万u +地塞米松 2mg结膜下注射。 [结果 ]前房形成迟缓共 32眼(2 9例 ) ;其中I度 2 3眼 ,II度 7眼 ,III度 2眼。发生率为 2 1 .2 %。 [结论 ]1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 ,多数 7d内自然形成前房 ,若迟缓形成 ,对于I度、II度浅前房先行保守治疗 ,减轻炎症的同时 ,前房多可自行恢复。对于III度浅前房 ,先行保守治疗 ,无效后行前房注气成形术或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可恢复前房。 2 )前房迟缓形成的最常见原因为引流过畅所至。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滤过性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小梁切除术76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76眼中发生浅前房 32眼 ,发生率为 4 2 .10 %。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 4 5眼中 2 9眼发生浅前房 ,发生率为 6 4.4 4%。浅前房原因中房水滤过过强 2 2眼 ,占 6 8.75 %。 2 5眼用保守治疗 ,7眼用手术治疗均恢复前房 ,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低眼压性浅前房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的主要并发症 ,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所致的房水滤过过强是最常见的原因 ,多数病例通过非手术方法可恢复前房 ,必要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机制。方法对不同类型青光眼 2 4 7眼小梁切除术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 2 4 7眼术后有 4 6眼发生浅前房 ,发生率为 1 8.6 % ,与浅前房伴存的有滤过泡引流过畅30 .4 %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32 .6 % ,结膜瓣漏 1 3.1 % ,恶性青光眼 2 .2 % ,未查到原因者 2 1 .7%。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及青光眼的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掌握处理浅前房的时机。方法对147例179眼青光眼患者,就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的程度及眼数给予相应的治疗。结果在179眼发生浅前房47眼,占26.3%。结膜渗漏、引流过畅、脉络膜脱离、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是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主要原因。手术结束时前房重建、术后及时治疗浅前房是关键。结论术后浅前房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尽早明确病因及时合理治疗,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青光眼患者 14 7例 182只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  14 7例 182只眼术后发生浅前房 62例 70只眼 ( 3 8.4% ) ,时间在术后 1~ 14天 ,其中滤过过畅为 47只眼 ,脉络膜脱离 19只眼 ,结膜漏 2只眼 ,恶性青光眼 2只眼。手术恢复前房 6只眼 ( 8.5 % ) ,其余均非手术治疗恢复前房 64只眼 ( 91.5 % )。结论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最常见的原因为房水滤过过畅 ,通常发生在术后 1~ 2天。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非手术治疗恢复 ,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应密切眼压及眼底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因素与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3月间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165例(189眼),根据青光眼性质分别给予复合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类型与处理措施。结果本组189眼中,有63眼在滤过术后出现浅前房症状,发生率33.33%(63/189)。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引发浅前房的常见因素为脉络膜、结膜瓣渗漏、房水引流过畅等,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治愈,部分患者则需要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将在我院接受青光眼滤过术的患者60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临床治疗体会。结果本组术后发生浅前房16眼,发生率为19.04%,其中房水滤过过强8眼(50.00%),脉络膜脱离4眼(25.00%),结膜瓣渗漏3眼(18.75%),恶性青光眼1眼(1.25%)。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所有患者视力及前房恢复良好,眼压得到控制。结论了解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掌握防治措施,能明显减少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