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蔡冰  凌庆 《云南医药》2001,22(4):261-263
目的 探讨温血诱导心脏停搏及间断温血灌注技术在成人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0例成人患者随机分成2组:温血诱导停搏及温血间断灌注组(实验组);冷晶体诱导停搏及冷晶体间断灌注组(对照组);2组主动脉阻断时间无明显差异。体外循环前、后60例患者分别抽血测定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电子显微镜观察缺血后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发现冷晶体组LDH、CK值均高于温血灌注组,显微镜观察缺血后心肌超微结构温血组优于冷晶体组。结论 温血诱导心脏停搏及间断灌注技术对成人心肌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氧合血心肌停搏液与冷晶体心肌停搏液对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心脏瓣膜直视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氧合血心肌停博液组(I组)、冷晶体心肌停博液组(Ⅱ组)各60例。I组采用4:1高钾冷血停搏液(4℃-8℃)灌注诱导心肌停跳,术中每隔20min用4:1高钾冷血停搏液维持,在开放升主动脉钳之前用温血灌注。Ⅱ组采用4℃冷晶体心肌停搏液灌注,术中每20min复灌1次。结果:I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Ⅱ组(P<0.001);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1);术后应用心肌正性肌力药物量及时间明显少于Ⅱ组(P<0.05)。结论:氧合血心肌停博液较冷晶体心肌停搏液具有更好的保护心肌效果。  相似文献   

3.
朱江  徐五音  秦涌  朱蔚 《江苏医药》2000,26(3):209-210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中氧合晶体停搏液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采用离体兔心灌注模型 ,以 4℃氧合晶体停搏液每隔 30分钟灌注 1分钟 ,在 2 0℃持续停跳 1 80分钟 ,复灌30分钟使兔心复跳。监测其心功能、能量代谢、超微结构等指标。结果 氧合晶体停搏液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冷钾停搏液组 (P <0 0 1 )。结论 氧合晶体停搏液能显著改善缺血心肌的能量代谢 ,有助于体外循环中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探讨更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方法 将24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温血组(A组,n=12),采用温血诱导心脏停搏、冷血维持与终末温血灌注进行心肌保护;冷血组(B组,n=12),采用冷氧合血停搏液进行心肌保护。两组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无明显差异;体外循环前(T1)、主动脉开放1h(T2)、主动脉开放6h(T3)、主动脉开放12h(T4)、主动脉开放24h(T5)分别抽血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结果 体外循环前两组间含量无差异。主动脉开放后LDH、CK—MB、cTnT含量较体外循环前明显升高(P<0.01),T4、T5时点B组,LDH、CK—MB含量较A组明显升高(P<0.05),T3~T5时点B组cTnT含量较A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冷血心脏停搏液。  相似文献   

5.
温血心停跳液续灌与冷晶体间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宁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7):23-24
目的 探讨温血心停跳液和冷晶体心停跳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主动脉阻断时间大于60min的心脏手术20例。分别应用温血心停跳液持续灌注(Warmblood Continuous cardioplegia WBCC)(10例)和冷晶体心停跳液间断灌注(Coldcrystalloid intermittent cardioplegia CCIC)(IC例)的结果进行分析。,记录术前、术后6、12、24、48、72h血浆CPK、CK—MB、LDH、LDH.变化。结果两组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心脏停跳良好。围术期血液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无明显差异。WBCC的血浆CPK、CK-MB、LDH、LDH1的水平均明显低于CCIC组(P〈0.05)。酶的释出量大为减少,并于72h内降至正常。恢复比CCIC组早。结论 WBCC能保护心脏停跳过程中有氧代谢的进行,减轻再灌注损伤,心肌酶释放减少。WBCC心肌保护效果优于CCIC。  相似文献   

6.
全身逆行灌注应用进展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黄健斌近年来,随着低温体外循环技术的发展,逆行灌注冷心脏停搏液、冷晶体心脏停搏液、氧合血性心脏停搏液、充氧温血心脏停搏液在心脏移植、冠状动脉旁路术、瓣膜替换手术、升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胸降动脉瘤手术...  相似文献   

7.
氧合血加微量高钾晶体停搏液临床初探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麻醉科阮秀璇,张和英,陈金钗,林辑涵指导陈秋荣林乌拉体外循环(CPB)手术中心肌保护至关重要,因此心停搏液的成份及灌注方式成为众家研究的热点。心肌保护已从传统的冷晶体停搏液的缺血性心肌保护转向近年...  相似文献   

8.
伍火志  袁茂溪  罗常进  刘鑫 《安徽医药》2009,13(11):1318-1321
目的在已完成的含氧艾司洛尔停搏液对离体猪心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基础上,通过建立兔的体外循环模型,探讨含氧艾司洛尔作为停搏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兔的体外循环模型。18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即KHB组、St.ThomasⅡ组、含氧艾司洛尔组(Esmolol组),每组6只。体外循环建立后,阻断主动脉根部,每隔10 min于主动脉根部灌注10ml停搏液(Esmolol 3 mol.L^-1,或St.ThomasⅡ液),60 min后停体外循环,并行循环120 min。术中持续检测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各组分别在体外循环结束后5 min、实验结束前5 min取5 ml血液离心留取血清作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cTnI)。实验结束后取心肌组织测心肌湿干重比(W/D)与心肌中ATP的含量。结果18只家兔顺利建立体外循环,在体外循环结束后5 min及实验结束前5 min,Esmolol组和St.ThomasⅡ组体外循环结束后的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与KHB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各组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含氧艾司洛尔组的心肌湿干重比(W/D)、CK—MB和cTnI与KHB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但心肌ATP的含量却明显高于KHB组(P〈0.05)。含氧艾司洛尔组与含氧St.ThomasⅡ组在上述指标方面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含氧艾司洛尔停搏液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心脏停搏液的选择提供了另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9.
黄志勇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5):1958-1959
目的:探讨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谱在皮肌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治疗组198例皮肌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进行研究,于治疗前(急性期)、治疗后1个月(缓解期)采取血样,应用UNICAP100R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总酶活性及测定肌酸磷酸激酶的同工酶。结果:对照组50例肌酸磷酸激酶平均活性为104.6U/L,治疗组198例肌酸磷酸激酶平均活性为579.5U/L,其中升高179例,占90.4%。179例皮肌炎患者中肌酸磷酸激酶总酶异常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均有特征性异常改变,典型改变为肌酸磷酸激酶-MM明显降低,并见肌酸磷酸激酶-MB同工酶及肌酸磷酸激酶-MM亚型,但未见肌酸磷酸激酶-MB同工酶。结论: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检查对皮肌炎的病程及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心脏停搏液氧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二尖瓣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MVR术)患者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方法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冷血停搏液灌注组(A组);氧预处理冷晶体停搏液组(B组);冷晶体停搏液组(C组)。分别检测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0)、术毕(T1)、术后6 h(T2)、术后24 h(T3)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变化。同时记录体外循环时间、阻断主动脉时间、心脏自动复跳以及多巴胺使用剂量等。结果 (1)3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阻断主动脉时间、自动复跳率、多巴胺使用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心肌损伤指标的变化:T1~3时点A组、B组均低于C组(P<0.05),A组、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氧化与抗氧化指标的变化:T1~3各时点A组、B组MDA均低于C组(P<0.05),A组、B组间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SOD浓度在T1~3时点高于C组(P>0.05),A组、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炎症与抗炎指标的变化:T1~3各时点A组、B组IL-6浓度低于C组(P<0.05),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3时点A组、B组IL-10高于C组(P<0.05),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组和B组均能较好保护心肌,抑制氧自由基活性和炎症反应,认为充氧冷晶体停搏液对心肌的保护效果与冷血停搏液大致相同,但在对炎症反应的影响上优于含血组。2组均优于冷晶体停搏液灌注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及低温冷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20例需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不停跳体外循环心肌保护组(BH组),另一组为低温晶体心停搏液心肌保护组(CCP组),每组各10例。分别在转流前、开放主动脉后1h(BH组为开放上下腔静脉后1h,下同),术后6、24、48、72h采静脉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两组间比较cTnI、CK-MB及SOD在开放主动脉后1h、术后6、24、48h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或P<0.001),cTnI于术后24h达到峰值,术后72h降至正常水平(P>0.05);SOD水平开放主动脉后1h为最低,后逐渐升高,至术后72h降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心肌保护基本能避免缺血损害和缺血再灌注损伤,较之低温冷停跳是一种更安全、更接近于生理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2.
温血持续灌注心肌保护对心肌酶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含钾温氧合血持续和冷氧合血间歇灌注心肌保护方法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的疗效。方法室间隔缺损20例随机分为含钾温氧合血持续灌注组(温血组)与含钾冷氧合血间歇灌注(冷血组),每组各10例,检测体外循环前、再灌注即刻、再灌注后6h、再灌注后24h外周静脉血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主动脉阻断即刻与开放主动脉前分别取房间隔组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两组再灌注后各时点外周静脉血CK、CK-MB温血组较冷血组低(P<0.05);温血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轻微。结论含钾温氧合血持续灌注心肌保护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显示优越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5℃冷血持续灌注保护心肌的效果和机制并总结临床应用经验。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对照组(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组)14例,冷血组(15℃冷血持续灌注组)16例;主动脉阻断前和开放后10min,取右室心肌测定ATP和CP含量,并电镜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冷血组无低心排发生,对照组发生2例,冷血组ATP和CP保存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心肌结构呈现缺血、缺氧改变,冷血组改变不明显。结论在心脏手术中持续冷血灌注保护心肌,有利于心肌ATP和CP保存,并可避免过度血液稀释和高钾血症,有益于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原位猪心移植中,不同灌注方式对心肌的保护效果,探讨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方法。方法 将24对家养猪随机分为两组;冷血组(n=12对),采用4℃含氧合血心脏停跳液间断灌注;温血组(n=12对),用36℃含氧合血停跳液诱导心肌停跳,冷血维持,终末温血灌注保护心肌,分别于体外循环(CPB)前(T1)、开升主后30min(T2)、60min(T3)、停机时(T4)抽取中心静脉血,离心后测定两组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cTnT)、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和心肌复跳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体外循环后,冷血组血浆中的cTnT、ET-1、MDA较温血组明显增高,心脏复跳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至基础值水平温血组优于冷血纽,且SOD保持较高的活性。结论 冷温氧合血停跳液联合灌注,能够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有利于术后心脏功能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5.
L-精氨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找一种临床心脏外科手术中更好的心肌保护方法。方法 :中国长耳白兔 2 4只 ,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含血停跳液组、L 精氨酸组。采用Langendorff离体兔心灌注模型 ,操作模拟临床心脏手术过程。检测指标 :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和乳酸脱氢酶 (LDH)漏出速率、心肌含水量、心肌丙二醛含量、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心肌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结果 :与含血停跳液组相比 ,L 精氨酸组乳酸脱氢酶漏出速率、肌酸激酶同功酶漏出速率、心肌含水量、心肌MDA含量、MPO活性明显降低 ,SOD活性偏高(P <0 0 1)。L 精氨酸组心肌超微结构损害明显减轻。结论 :心停跳液中加入NO前体L 精氨酸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有利于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灌注方法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外周血中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0例,按入院顺序以奇偶数随机分为晶体停搏液组和含血停搏液组2组,每组20例。测定麻醉诱导前、体外循环结束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浓度。结果2组间H—FABP的术前水平无差异,2组患者术后血清H—FABP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于体外循环结束后1h达峰值[晶体停搏液组(50.13±3.98)μg/L,含血停搏液组(39.27±4.22)μg/L],冷晶停搏液灌注组升高更明显(P〈0.05)。在体外循环结束后24h逐渐下降趋于术前水平,但术中及术后各时点的水平冷晶体组均高于冷血灌注组。体外循环结束后1hH.FABP水平与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时间呈正相关(晶体停搏液组r=0.901,含血停搏液组r=0.673,均P〈0.01)。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H-FABP显著升高,峰值浓度出现早,可作为一项早期判断心肌损伤的敏感实验指标。升高的程度与心肌损伤程度有关,与主动脉阻断时间有关。灌注含血停搏液可明显减轻心肌损伤,减少H—FABP的释放,与灌注晶体停搏液相比,含血停搏液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CP)对心功能不全瓣膜病患者术后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82例择期行瓣膜置换术或成形术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对照组,常规使用4∶1含血心脏停搏液;(2)外源性磷酸肌酸钠组(CP组),在心脏停搏液中加入注射用磷酸肌酸钠.于转机前及术后24 h分别采血测定心肌酶谱,记录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及机械通气等情况.结果:CP组的心肌酶谱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也较对照组缩短(P<0.05);血管活性药物应用量均较对照组小(P<0.05).结论:心脏停搏液中加入磷酸肌酸钠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有利于心功能不全瓣膜病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