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临床联合应用钕:钇(Nd:YAG)激光和二氧化碳(CO_2)激光切除颅内脑膜瘤的优点。方法:应用国产Nd:YAG激光-CO_2激光切除23例颅内脑膜瘤,其中位于幕上者16例,后颅窝7例。肿瘤直径3~12cm,其中直径>8cm的巨大肿瘤8例。所用Nd:YAG激光功率10~45W,平均25W;CO_2激光功率10~60W,平均45W。结果:19例全切,全切率82.5%,无一例死亡。手术安全快捷,出血明显减少,去除肿瘤较彻底,术后反应轻,忧于常规手术切除。结论:联合应用Nd:YAG激光-CO_2激光切除颅内脑膜瘤,效果满意,是目前最佳的激光手术刀的组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临床联合应用钕:钇(Nd:YAG)激光和二氧化碳(CO2)激光切除颅内脑膜瘤的优点。方法:应用国产Nd:YAG激光-CO2激光切除23例颅内脑膜瘤,其中位于幕上16例,后颅窝7例。肿瘤直径3~12cm,其中直径>8cm的巨大肿瘤8例。所用Nd:YAG激光功率10~45W,平均25W;CO2激光功率10~60W,平均45W。结果:19例全切,全切率82.5%.无一例死亡。手术安全快捷,出血明显减少.去除肿瘤较彻底.术后反应轻,优于常规手术切除。结论:联合应用Nd:YAG激光-CO2激光切除颅内脑膜瘤.效果满意.是目前最佳的激光手术刀的组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1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3例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脑干腹侧肿瘤采用远外侧入路,5例脑干外侧肿瘤采用后正中入路2例、远外侧入路3例,1例脑干背侧肿瘤采用后正中入路。肿瘤全切除12例(Simpson分级Ⅰ级1例,Ⅱ级11例),部分切除1例(Simpson分级Ⅳ级)。3脑干腹侧肿瘤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1例肢体肌力下降,治疗半年恢复正常;1例因脑脊液漏,引发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以及应激性溃疡而死亡。存活12例术后随访18~120个月,平均(77.31±38.25)个月;1例脑干外侧肿瘤出现脑积水,1例复发,其余10例无复发、正常生活。结论 对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根据肿瘤位置及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保护好椎动脉、脑干、后组颅神经等重要组织,显微手术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图1肌电发放动作电位颅底肿瘤位置深在,与脑干和颅神经关系密切,如何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脑干和颅神经功能,成为现代神经外科的一大研究方向。本文对近一年来我院收治的18例不同部位颅底肿瘤进行术中运动颅神经诱发肌电图(stimulatedelectromyography,SEMG)监护,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2002年2月至2003年5月资料完整的实行术中SEMG监测的颅底肿瘤患者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28~69岁,平均41.6岁。其中,鞍旁脑膜瘤2例,听神经瘤6例,桥小脑角脑膜瘤4例,岩斜区脑膜瘤2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2…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显微技术在切除枕大孔区脑干腹侧脑膜瘤中的作用。方法对8例显微切除的枕大孔区脑干腹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肿瘤直径2cm1例,2~3cm5例,3~4cm 2例,均为类球状肿瘤。在显微镜下切除,全切5例,2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术后死亡1例(12.5%),2例术后新出现后组颅神经损伤。3个月随访时1例后组颅神经损伤恢复,另1例仍有饮水呛咳;2例未完全切除的肿瘤未见明显增大。结论运用合适的手术入路,在显微镜帮助下可在蛛网膜外切除大部分脑干腹侧脑膜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钬激光在辅助颅底脑膜瘤手术中的作用。  方法 在 1 2例颅底脑膜瘤常规手术中应用纤维光导脉冲式钬激光气化肿瘤 ,处理肿瘤附着处辅助肿瘤切除。  结果  1例Smpson 1级切除 ,1 0例 2级切除 ,另 1例 4级切除 ,术后 2周Karnofsky评分 90分 5例 ,80分 2例 ,60分 2例 ,40分 1例 ,死亡 2例 ,平均随访 2 5 1个月无肿瘤复发。  结论 钬激光辅助颅底脑膜瘤手术能够减少出血、手术时间和并发症 ,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枕大孔区脑膜瘤较少见,而该区腹侧脑膜瘤常见且处理困难,其临床及MRI表现分析报道甚少。笔报告2例经MRI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枕大孔区脑干腹侧脑膜瘤。MRI检查用philip 0.5T超导型磁共振仪。行常规SE,T1W和FSE,T2W扫描以及MR强化扫描。  相似文献   

8.
接触式Nd:YAG激光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室内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1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共收治脑膜瘤213例,其中脑室内脑膜瘤13例,占6.1%.采用接触式Nd:YAG激光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脑肿瘤显微外科手术11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男55例,女60例。年龄21个月至72岁。大脑半球72例,其中脑膜瘤32例,胶质瘤28例,转移瘤10例,恶性淋巴瘤及胆脂瘤各1例;小脑半脑肿瘤9例,其中胶质瘤7例,脑膜瘤及结核瘤各1例;颅底肿瘤27例,其中听神经瘤9例,桥小脑角脑膜瘤3例,桥小脑角胶质瘤及黑色素瘤各1例,垂体瘤5例,鞍结节脑膜瘤3例,颅咽管瘤2例,脊索瘤1例,蝶骨嵴脑膜瘤2例;脑室内胶质瘤4例;脑干胶质瘤3例。所有病例肿瘤切除均在显微镜下进行,本组21月龄患儿四脑室及枕大孔区巨大肿瘤,在镜下分清四脑室与肿瘤界面分块摘除肿瘤,吸出中脑导水管内肿瘤,仔细分离枕大孔区肿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锁孔微创手术对镰幕区向幕上生长的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例直径在3.0 cm~6.0 cm的镰幕区脑膜瘤进行锁孔手术治疗。在肿瘤侧顶部,中线旁作一个4.0 cm×2.0 cm骨窗。"工"形切开硬脑膜达矢状窦边沿。牵开相应部位的脑叶。肿瘤显露满意后,先电凝、切断肿瘤基底部,取瘤钳、剪刀或CUSA分块切除肿瘤。手术中仔细观察大脑大静脉、基底静脉和直窦与肿瘤以及脑干与肿瘤的关系(尤其肿瘤较大者),无伤及之。必要时为保全病人的功能可以残留小许肿瘤于血管壁上。肿瘤一般与脑干粘连不重,大多可分离切除,且不会伤及脑干。结果 7例患者的肿瘤均达到Simpson Ⅰ、Ⅱ级切除,术后恢复顺利,按期出院,目前均健康生存。结论对于直径6.0 cm以下、向上生长的镰幕区脑膜瘤,锁孔微创手术切除是损伤少、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30例岩斜区脑膜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岩斜区脑膜瘤的切除程度,并降低外展神经的损伤。方法总结30例岩斜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经验及外展神经受损情况,探讨Dorello's管区病理解剖特点与岩斜区脑膜瘤的关系。结果 30例岩斜区脑膜瘤,2.5 cm者6例,2.5~3.5 cm者16例,3.5 cm者8例。术后出现外展神经功能障碍者2.5 cm者0例,2.5~3.5 cm者5例,3.5 cm者4例。暂时性外展神经功能障碍者7例,永久性障碍者2例。结论岩斜区脑膜瘤术中外展神经出脑干端、穿岩斜硬脑膜端容易受损伤。提高对Dorello's区解剖认识、肿瘤的早期发现、良好的肿瘤暴露、神经粘连处的锐性分离等,有助于切除肿瘤并减少外展神经的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12.
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提高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5年1月至1997年11月连续收治的18例岩斜区脑膜瘤。13例肿瘤大于4.5cm。采用了经颞下小脑幕、颞下-乙状窦前、颞下-迷路、枕下-极外侧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61%),其中2例术后发生Weber’s综合征,1例死于肺炎。结论影响手术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是小脑前下动脉(AICA)、小脑上动脉(SCA)和小脑后下动脉(PICA)及其供应脑干的穿通支被肿瘤包裹和脑干受累,血管因素可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对5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中采用颞下入路3例,乙状窦前入路2例。结果 3例肿瘤全切,其中1例术后出现对侧肢体偏瘫和同侧第Ⅲ、Ⅴ、Ⅵ颅神经功能障碍,1例术后出现意识障碍,植物生存状态,1例第Ⅲ颅神经一过性功能障碍,出院时恢复正常;2例因肿瘤和脑干粘连行大部分切除,术后行X刀治疗,其术前原有症状明显减轻。结论采用合适的手术入路结合良好的神经解剖知识和娴熟的手术技巧,可以提高岩斜区脑膜瘤的全切率。  相似文献   

14.
小脑幕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脑幕脑膜瘤是指肿瘤基底附着于小脑幕(包括幕切迹与窦汇区)的脑膜瘤,占颅内所有脑膜瘤的2%~3%。由于肿瘤早期无症状,发现时肿瘤体积往往较大,增大后的肿瘤常常累及窦汇、直窦、横窦、岩骨,而且有时与脑干及附近重要血管神经关系密切,因此手术全切除困难。我院1995年1月至2000年6月收治了25例小脑幕脑膜瘤,现总结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10例,女15例,年龄21~61岁。平均病史21个月。1.2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是头痛、行走不稳、听力障碍、视力下降等。主要体征是视乳头水肿、小脑共济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锁孔微创手术对镰幕区向幕上生长的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7例直径在3.0 cm~6.0 cm的镰幕区脑膜瘤进行锁孔手术治疗。在肿瘤侧顶部,中线旁作一个4.0 cm×2.0 cm骨窗。"工"形切开硬脑膜达矢状窦边沿。牵开相应部位的脑叶。肿瘤显露满意后,先电凝、切断肿瘤基底部,取瘤钳、剪刀或CUSA分块切除肿瘤。手术中仔细观察大脑大静脉、基底静脉和直窦与肿瘤以及脑干与肿瘤的关系(尤其肿瘤较大者),无伤及之。必要时为保全病人的功能可以残留小许肿瘤于血管壁上。肿瘤一般与脑干粘连不重,大多可分离切除,且不会伤及脑干。结果 7例患者的肿瘤均达到Simpson I、Ⅱ级切除,术后恢复顺利,按期出院,目前均健康生存。结论 对于直径6.0 cm以下、向上生长的镰幕区脑膜瘤,锁孔微创手术切除是损伤少、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作者采用经颞下-乙状窦前入路切除5例巨大岩斜坡脑膜瘤,全切除3例,2例恢复良好,另1例遗留对侧偏瘫和同侧Ⅲ、Ⅴ、Ⅵ脑神经功能障碍;次全切除的1例遗留持久性动眼神经瘫痪;而部分切除的1例则长期昏迷伴时侧偏瘫.我们体会此入路的优点有:①到达岩斜区较直接,路径较短;②手术野较开阔,显露良好;③可多视角操作;④只需很轻的脑牵拉.肿瘤不能全切除和病人出现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包裹了基底动脉及其分支以及肿瘤破坏了软脑膜使肿瘤与脑干间失去界面,术前的MRI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侵犯脑干的程度和动脉包裹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手术技巧。方法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肌电图联合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26例桥小脑角脑膜瘤病人行显微手术治疗,观察术后肿瘤切除程度、脑神经功能变化及主要并发症。结果肿瘤达SimpsonⅠ、Ⅱ级切除22例,SimpsonⅢ级切除4例;其中面、听神经解剖保留24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17例,无变化5例,恶化4例。4例SimpsonⅢ级切除病人术后均行伽玛刀放射治疗。随访3个月-3.5年,26例病人均未见肿瘤复发或明显增大。结论显微外科手术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治疗桥小脑角脑膜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Kawase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岩斜坡区肿瘤的疗效和手术方法 .方法 回顾总结20例采用改良Kawase入路显微外科切除的岩斜坡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 .结果 本组病例包括脑膜瘤12例、许旺细胞瘤5例、脊索瘤1例、脑桥胶质瘤1例、岩尖表皮样囊肿1例.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6例.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新增神经功能障碍主要是脑神经障碍.结论 改良Kawase入路对位于内听道前方的上岩斜坡区肿瘤暴露充分,具有能早期切断岩斜坡区脑膜瘤血运、观察脑干腹侧面和对侧视角更佳、静脉损伤少的优点,可使肿瘤的切除更加安全和彻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手术要点及疗效,研究延髓神经及血管保护策略。方法 回顾2017年1月~2022年6月收治15例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病例,采用后路正中入路显微切除肿瘤,术中结合神经导航及进行神经及血管保护,必要时应用神经内镜切除肿瘤并保护脑干腹侧血管及神经组织,分析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15例,全切11例,次全切4例。术前存在症状如颈肩部麻木、上肢无力、饮水呛咳及行走不稳等症状,其中完全缓解9例,好转2例,维持或加重4例,随访0.5~6年均未出现新发症状。本组无脑脊液漏及感染、死亡发生。结论 个体化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疗效确切,神经导航及神经内镜辅助可有效防止脑干及血管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20.
小脑桥脑角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47例小脑桥脑角脑膜瘤,全切除26例,近期痊愈率46.8%,好转36.2%,手术死亡率12.8%。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脑瘤全切除同时保留面神经具有明显效果。CT扫描中,肿瘤有特征性表现,可与听神经瘤作鉴别。对手术入路、充分暴露肿瘤、减少术中出血、保护脑神经和脑干、争取肿瘤全切作了经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