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表现为颅内出血的脑动静脉畸形:(附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40例表现为颅内出血的脑动静脉畸形。男30例,女10例。其中表现为颅内血肿者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14例。脑动静脉畸形以中、小型多见,而且多数仅有1条引流静脉。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死亡率为5%。作者对脑动静脉畸形出血危险性与引流静脉数及病灶大小的关系以及本病的手术处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38例城市医院急诊收容的非外伤性颅内出血病人的自然病程进行了分析。其中88例(64%)证实为颅内血肿,50例(36%)主要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肿除1例为动脉瘤破裂造成的急性硬膜下血肿外,其余均为脑实质内血肿。在脑实质内血肿病例组中,发病原因43%(38例)为高血压,依次13%(12例)为先天性动脉瘤破裂,6%(5例)为酒精中毒性出血素质,6%(5例)为抗凝治疗合并症,3%(3例)为细菌性动脉瘤破裂,3%(3例)为动静脉畸形21%(18例)原因不明。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组中,74%(37例)是由动脉瘤破裂造成的,12%(6例)是由动静脉畸形造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动脉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非外伤性脑蛛网膜下腔出血源于动脉瘤破裂者约占50%~70%,其他病因见于颅内动静脉畸形、高血压、血液病、颅内血管炎及药源性等。本文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诊断方法、手术时机和方式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SAH)例中70%~80%为动脉瘤破裂所致,其中部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伴发颅内血肿,临床症状较重,尤其伴有较大血肿者,预后不佳。这些病例急诊容易被误诊为原发性脑实质出血或动静脉畸形(AVM)出血,甚至影响早期诊断和急救。临床上应尽早行DSA或CTA检查,明确病因后及时外科手术治疗。现将我院诊治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侧裂区血肿为表现的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2005-10-2012-10我院收治侧裂区血肿的脑血管疾病患者72例,其中颅内动脉瘤38例,非动脉瘤34例(7例动静脉血管畸形,27例高血压脑出血),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动脉瘤组高于非动脉瘤组(P<0.001);动脉瘤组CTA阳性率高于非动脉瘤组(P=0.001)。结论侧裂区血肿形成应首先考虑动脉瘤可能;血肿大小、蛛网膜下腔出血及CTA有助于动脉瘤的检出。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外科常见疾病,近几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因很多,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为颅内动脉瘤,动脉硬化,脑动静脉畸形,烟雾病(moyamga),颅脑损伤,脑肿瘤,造血系统疾病,原因不明等。本文重点分析我院1977~1987年收治123例因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烟雾病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病是世界瞩目的常见病,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与遗传的关系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国外对遗传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一、蛛网膜下腔出血:其常见病因是颅内动脉瘤及颅内动静脉畸形,经研究发现这二种疾病部分病人为遗传所致,分别称之为家族性颅内动脉瘤,家族性颅内动静脉畸形。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破裂多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颅CT表现为脑底诸池和脑沟内高密度阴影,有的沿着大脑镰和小脑幕扩展,前交通动脉瘤可表现为额叶内血肿,大脑中动脉瘤可表现为颞叶内血肿,颈内动脉瘤破裂后血液多聚集于同侧脑底池、外侧裂,并可破入基底节、额叶或颞叶内血肿,但动脉瘤破裂在头颅CT上单纯表现为一侧硬膜下血肿的非常罕见,容易引起误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的血管破裂出血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统称,临床上可分为自发性与外伤性两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1],一般所指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即是指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病因为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其次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  相似文献   

10.
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原因,但是并不是所有破裂动脉瘤都表现为CT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动脉瘤破裂后仅仅在CT上表现为脑内血肿,这常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甚至误诊,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本文对2000年1月-2011年3月在我院和  相似文献   

11.
颅内血管破裂后 ,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上将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外伤性与非外伤性两大类。由颅脑外伤引起者称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又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软脑膜自发性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其年发病率为 5~ 12 / 10万 ,我国 6城市调查年发病率为 4 / 10万 ,其患病率为31/ 10万。其发病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 7%~ 15 % ,仅次于脑血栓形成与脑出血 ,占急性脑血管病的第三位[1] 。本病容易复发 ,死亡率高 ,青壮年多见。发病原因主要为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可证实的原因有囊状动脉瘤破裂、颅内和椎管内动静脉畸形破裂、高血压性出血、颅内肿瘤出血、血液病及头部外伤后。用目前可靠的神经放射学技术包括CT扫描和双侧颈、椎动脉造影仍找不到原因的SAH占15-20%。本文评价44例不明原因的SAH患者的死亡率、再出血的危险性、有关神经症状和体征及日常生活能力。患者具有典型SAH临床表现,腰穿为血性或黄变脑脊液和/或CT扫描示蛛网膜下腔有血。不包括经双侧颈动脉和椎动脉造影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动  相似文献   

13.
<正>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危急症,发病率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0%~15%[1],引起出血的原因有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动脉炎、颅内肿瘤及抗凝治疗的并发症等[2]。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AN)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在  相似文献   

14.
动静脉畸形合并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动静脉畸形合并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探讨动静脉畸形合并存在颅内动脉瘤时的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天坛医院1995年-2002年之间所收治动静脉畸形合并颅内动脉瘤病人的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本组20例病人诊断为动静脉畸形合并颅内动脉瘤。其中11例表现为颅内出血:7例为动静脉畸形出血,2例为破裂动脉瘤出血,另有2例出血原因不详。临床上分为四型:(1)动脉瘤在动静脉畸形主要供血动脉主干的近端;(2)动脉瘤在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的远端;(3)动脉瘤在动静脉畸形内部;(4)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无关。所有的病变均行手术治疗。结论动静脉畸形合并颅内动脉瘤病人发生颅内出血的风险较高,建议对这两种病变行积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正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主要病因为颅内囊性动脉瘤破裂,约占80%以上,其次是颅内动静脉畸形破裂。而颅内夹层动脉瘤(Intracranial Dissecting Aneurysm,IDA)破裂所致的SAH,比较少见,有报道~([1])颈动脉系统  相似文献   

16.
硬脑膜动静脉畸形临床较为少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颅内动静脉畸形。作者对8例硬膜动静脉畸形的脑血管造影表现和治疗进行了分析。年龄52~60岁,均为男性。4例病人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内出血,1例搏动性左耳鸣,2例癫痫。血管造影发现:畸形供血来自枕动脉1例,脑膜中动脉1例,其余6例均为2支以上脑膜及颅外动脉供血。畸形静脉引流到上矢状窦的3例,引流到横窦的3例,引流到海绵窦的1例,引流到基底静脉1例。症状包括耳鸣、癫痫等。不同的硬膜动静脉畸形引起的颅内出血发生率大不相同。Malik等报告:畸形位于主要静脉窦附近的出血发生率为7.5%;位于远离主要静脉窦的出血发生率为51%。本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中,有2例同时合并有动脉瘤。作者认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选择本院1993年6月至1999年6月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共64例,男26例,女38例,均行头颅CT证实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合并颅内血肿);腰穿呈血性脑脊液。40例行DSA检查,动脉瘤31例、动静脉畸形5例、Moyamoya病1例、动脉硬化3例。内科保守治疗29例,血管内治疗25例,手术夹闭及切除病灶10例。结果 内科保守治疗组死亡8例(8/29),血管内治疗死亡2例(2/25),手术夹闭及切除病灶组死亡1例(1/10)。结论 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动脉瘤破裂常见,DSA是其病因诊断最有价值的手段;动脉瘤破裂至自发性蛛网膜下出血以血管内治疗及手术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伴脑内血肿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4例a SAH首次头部CT所见以明显的脑内血肿,伴发不同程度的蛛网膜下腔积血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并发症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表现头痛12例(85 .7% ) ,呕吐8例(5 7.1% ) ,一过性意识障碍2例(14 .3% ) ,昏迷6例(42 .9% ) ,抽搐2例(14 .3% ) ,脑膜刺激征阳性11例(78.6 % ) ,表现局灶神经功能障碍10例(71.4 % )。所有病例均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或/和手术、尸解证实颅内动脉瘤。12例于神经外科手术后出院。2例死于脑疝。结论 a SAH伴脑内血肿病例一般病情较重,意识障碍及神经系统局灶定位体征的发生率高。这与额、颞叶脑实质受损,功能障碍相关。早期头部CT扫描主要表现为半球间裂、脑岛池部位的蛛网膜下腔积血,伴发明显的额、颞叶血肿。一经DSA明确动脉瘤,只要病情许可,最佳处理是尽快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形态特征,根据CT出血形态预判颅内动脉瘤的部位。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CT出血形态及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总结不同部位动脉瘤破裂出血CT形态特征。结果 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出血CT形态特异,为单纯前纵裂、外侧裂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前纵裂、额叶、外侧裂血肿;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出血CT形态多样,特异性较差,但常见形态为一侧鞍上池、外侧裂出血,波及其他脑池,前纵裂出血少或无出血;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等后循环动脉瘤出血CT形态较典型,为脚间池、桥前池、环池、四叠体池、小脑延髓外侧池、小脑幕上下出血,但与脑干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困难。结论 根据特异性CT出血形态能够预判部分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动脉瘤,预判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时与脑干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困难,预判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特异性差。  相似文献   

20.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是颅内常见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20%。其破裂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常导致严重临床症状,而同时伴有脑内血肿病人将有较高致残率及致死率,所以积极早期干预,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提高病人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本文就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伴有血肿病人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