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慢性包膜性脑内血肿9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包膜性脑内血肿的早期正确临床诊断方法.方法 对我科近几年收治早期误诊的9例慢性包膜性脑内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9例慢性包膜性脑内血肿早期均误诊.其中误诊为脑脓肿、脑瘤出血各1例,脑膜瘤4例,脑转移瘤1例,脑脓肿1例,脑胶质瘤1例.结论 由于慢性包膜性脑内血肿的临床及CT表现酷似脑瘤而极易误诊.MRI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有利于手术及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CT问世以来,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CTICH)已引起人们重视。但迟发性脑内血肿的发病率并不为人熟知,为了解其发病率,必须在头部外伤后尽早CT多次观察。如伤后数小时首次CT检查,就可能将此类血肿误认为是原发性脑内血肿。作者描述了首次CT检查时间及其所见和最后发现脑内血肿之间的关系,强调DTICH的高发病率与外伤性脑内血肿的四个发展过程及其在DTICH的发生中的作用。本组70例84个外伤性脑内血肿,均在伤后6小时内行早期首次CT扫描确诊,直径均为>1cm的高密度影,其中小型(1~3cm)33个;中型(3~5cm)20个和大型(>5cm)31个。入院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恶化或无变化,重复CT扫描,而发现有扩大者38例(脑内血肿19例,硬膜外血肿13例,硬膜下血肿6例)立即开颅清除血肿,并用激素治疗数天,颅内压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进行性扩大的脑内血肿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进行性扩大的脑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57例外伤性进行性扩大的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7例占同期外伤性脑内血肿的23.6%。手术35例,死亡2例;保守治疗22例,死亡1例。总死亡率5.3%(3/57)。结论对外伤性进行性扩大的脑内血肿应进行动态观察和CT监测,并根据病人血肿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T)在颅内出血时于出血灶部位可以描记出高X线吸收区,故容易诊断。脑内血肿的诊断过去都是依靠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对血肿有诊断价值,但受观察方法、血肿过小  相似文献   

5.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CT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近5年来经CT诊断和住院手术治疗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39例,CT表现多为颅骨内板下脑外有一新月形或半月形的高密度、混合密度、等密度和低密度影像,占位效应明显,对不同密度和时间关系,对强化扫描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关于治疗通常作钻颅引流术。当血肿机化时应作开颅术清除血肿。39例均治愈。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是指头部外伤后首次CT检查未发现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CT检查才发现脑内血肿.或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脑内其他部位出现血肿。该病如不及时诊治,患预后较差。我院自1995年6月-2004年2月共收治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患86例,行手术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术58例,保守治疗28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及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1993年10月~1996年5月收治的35例迟发性颅内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迟发性颅内血肿占同期外伤性颅内血肿的17.1%,脑内血肿25例,脑内血肿合并硬膜外血肿2例,单纯硬膜外血肿8例。77.1%发生于伤后3天内。24例手术治疗,死亡5例。结论:迟发性颅内血肿有上升趋势,结合动态CT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可降低死、残率。  相似文献   

8.
1996年6月~2000年6月,我们对24例外伤性脑内血肿病人,采用立体定向手术进行血肿清除,取得较满意的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17~68岁。全部病人均因急性颅脑损伤入院。入院时,头颅CT扫描示脑内血肿或脑室内血肿;12~24h后复查CT,脑内血肿无进行性增大。本组病人均在48h内手术,其中24h内手术者12例。血肿位置:大脑深部白质内血肿14例,脑室内血肿6例,小脑内血肿4例。血肿量由CT扫描时计算机测得。血肿量:大脑半球内30~60ml,小脑内10~15ml。病人入院时意识…  相似文献   

9.
对高血压性脑内血肿的治疗方法有各种不同观点。迄今为止,除血肿大危及生命者外,一般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而不用外科治疗。作者介绍了CT诱导定位脑手术法,认为这种方法比传统的内、外科疗法均优越,宜普及应用。方法:预先在局麻下行颅骨钻孔,然后将患者移至CT室。将CT诱导定位脑手术仪固定于患者头部,按CT图像把吸引管和阿基米德钻(Archimedes drill)准确地放置于血肿中央吸除血肿。所有操作均在CT框架内进行,血肿吸除情况可随时在连续的CT图像上反映出来。这种治疗方法准确而安全。适应症:(1)血肿量。按CT图像预计血肿量在10ml以上者为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破裂多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颅CT表现为脑底诸池和脑沟内高密度阴影,有的沿着大脑镰和小脑幕扩展,前交通动脉瘤可表现为额叶内血肿,大脑中动脉瘤可表现为颞叶内血肿,颈内动脉瘤破裂后血液多聚集于同侧脑底池、外侧裂,并可破入基底节、额叶或颞叶内血肿,但动脉瘤破裂在头颅CT上单纯表现为一侧硬膜下血肿的非常罕见,容易引起误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CT定位脑内血肿的锥孔抽血治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科自1984年12月~1985月8月,利用CT脑扫描对脑内血肿定位,采用骨锥钻孔后穿刺血肿,对急性亚急性期血肿注入尿激酶使血块溶解抽出积血的方法,治疗了高血压性脑出血17例,外伤性脑内血肿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颅内出血CT是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脑外与脑内积血常易区别,但不典型部位如天幕周围血肿CT诊断就较困难,而此部位血肿对手术前的解剖定位很重要。以往文献只报导了6例,本文报导了另外6例。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了解脑内血肿的自然病程及某些对脑内血肿的转归有预测价值的因素,以判断预后,从而确定外科治疗的指征,本文总结了42例经保守治疗的脑内出血病人。42例均经 CT 扫描确诊,首次 CT 扫描在进院后的头12小时内进行。排除了头部外伤和脑肿瘤。依血肿形态,按公式算出每例血肿的大小,明确血肿的部位,并注意有无脑室内出血。男25例,女17例,年龄大多数为50~79岁。脑内出血的诱因为动脉高血压(19例)、动静脉畸形(2  相似文献   

14.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CEICH)是自发性脑内血肿的种类型,具有慢性扩展性的特征,有包膜,且包膜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临床表现的病程缓慢发展,但可急性起病,以进行性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特征。随CT、MRI及手术显微镜应用,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应用CT引导脑立体定向仪脑内血肿排空术.方法采用日本驹井式脑立定仪向在CT引导下,对12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施行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结果11例术后经过良好,神经功能障碍均在术后早期得到恢复.结论CT引导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疗效肯定,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临床实践中,发现少数非高血压性脑内血肿的临床和CT表现貌似脑肿瘤,本文介绍4例此类病例,讨论了急性和慢性脑内血肿与脑膜瘤和胶质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原因脑内血肿行碎吸治疗疗效。方法:对60例脑内血肿患者在立体定向下血肿碎吸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死亡9例,死亡率15%,良好22例。结论:CT引导立体定向下血肿碎吸是治疗脑内血肿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原因脑内血肿行碎吸治疗疗效。方法 :对 6 0例脑内血肿患者在立体定向下血肿碎吸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死亡 9例 ,死亡率 15 % ,良好 2 2例。结论 :CT引导立体定向下血肿碎吸是治疗脑内血肿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薄多层螺旋CT、颅骨三维图像重建和脑灌注成像在急性颅脑外伤动态变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12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245例急性颅脑外伤(TBI)检查资料,均于伤后3-6h行常规多层螺旋CT(MSCT),超薄多层螺旋CT以及颅骨三维图像重建和脑CT灌注成像(CTP)检查,全部病例于伤后2-7d动态复查MSCT和超薄MSCT,将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评价.结果 超薄MSCT在脑挫裂伤、脑内血肿诊断中优于常规MSCT;CTP除弥漫性轴索损伤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明显优于常规MSCT;CTP在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优于超薄MS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骨三维图像重建在对颅骨骨折的检查优势明显.结论 联合应用超薄MSCT、颅骨三维图像重建和CTP对于急性颅脑外伤早期和微小损伤的诊断优于常规MSCT,可以降低误诊率,并为早期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比较CT和MRI在重型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29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均在入院后4.5 d内行CT和MRI检查,两者间隔在2 h以内。结果 CT对颅骨骨折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但CT在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挫伤、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检出率明显低于MRI(P<0.05),尤其对脑深部组织的小损伤灶的检出率。结论 将MRI检查应用到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中可弥补CT的不足,提高确诊率,且对预后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