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小叶内瘤及导管上皮的增生性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腺小叶上皮内瘤(lobul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LIN)和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因变因其与肿瘤的关系而显得非常重要,且涉及许多鉴别诊断问题,新版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类重新诠释其概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上皮钙依赖粘附素相关分子α-、β-、γ-catenin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和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了19例ILC和32例IDC组织中α-、β-、γ-catenin的表达,并根据阳性癌细胞占肿瘤细胞的比例进行半定量化分析和统计学x^2检验。结果 α-、β-、γ-catenin在19例ILC中表达缺失和明显减少的分别为15例(78.9%),10例(52.6%)和16例(84.2%),而在32例IDC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和明显减少为24例(75.0%),14例(43.8%)和26例(81.3%)例。另外,这3种蛋白在浸润性癌组织中表达强度弱于原位癌灶的表达强度。α-catenin和β-catenin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未发现α-、β-、γ-catenin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与有无伴有淋巴结转移病例之间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α-、β-、γ-catenin在乳腺ILC和IDC中表达均为明显缺失和减少,说明这些粘附分子在乳腺浸润性癌发生中确实丧失了其正常的细胞粘附功能。  相似文献   

3.
上皮钙粘附素系统在肿瘤中的意义及其调控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皮钙粘附素(ECad)系统是以上皮钙粘附素为主体的钙依赖性细胞粘附系统,存在于正常上皮细胞中,维持组织正常形态。本文概述了ECad系统在食管、胃、结直肠、肝、乳腺及前列腺等肿瘤中的表达以及ECad系统表达下降、缺失和功能异常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4.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上皮性钙黏附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Fan Y  Lang RG  Wang Y  Sun BC  Fu L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4):308-311
目的 研究细胞黏附分子,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肿瘤细胞的集团性浸润、转移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复习2002年1月~2003年5月所有手术切除乳腺癌组织切片,按WHO乳腺癌分类分组,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64例、浸润性导管癌(IDC)5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的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LSAB)法检测64例IMPC中E-钙黏附素的表达,并同IDC加以比较。结果 E-钙黏附素主要表达于IMPC细胞膜;IMPCE-钙黏附素表达率(85.9%,55/64)明显高于IDC(43.9%,25/57),并且在微乳头状肿瘤细胞集团内的细胞间连接面表达正常,而在细胞集团面向间质侧的表达明显减弱或不表达;IMPC组的淋巴结转移率(85.9%,55/64)明显高于IDC(52.6%,30/57)..其淋巴结阳性、E-钙黏附素阳性病例的d-连接素、B-连接素共同表达率(45.1%,26/51)也明显高于IDC(15.4%,2/13)。结论 IMPC的微乳头状肿瘤细胞集团内细胞间黏附性强、而与间质间的黏附性减弱或消失的特性可能是IMPC具有高转移潜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作者复习了 2 6 2 8例AFIP档案中诊断为导管上皮内肿瘤 (duct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DIN )或包含DIN的病例 ,对其所伴随的浸润性癌 (导管或小叶 )和 1~ 3级小叶上皮内肿瘤 (lobularintraepithelialneoplasia ,LIN )的病例数进行了统计。作者确定的DIN分级包括 :低危DIN (普通型增生 )、DIN1平坦型 (平坦型上皮非典型性 )、DIN1(≤ 2mm ,不典型导管增生 ;>2mm ,1级DCIS)、DIN2 (2级DCIS)和DIN3(3级DCIS)。所有病例均根据最高级别的DIN定级。研究显示 ,浸润性癌的发生率随着DIN级别增高而增加 (低危DIN为 2 % ,DI…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上皮内肿瘤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前列腺上皮内肿瘤(PIN)恙前列腺癌的关系。方法:用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电镜方法,对113例前列腺标本进行形态学研究。结果:(1)PIN由分泌细胞异型增生所致,其1、2级基底细胞及些在膜完整,3级则为局限性缺失和断裂。(2)PIN检出率剪列腺癌例中明显高于非癌例中,癌旁高于远癌区,提示与癌关系密切。3)免疫组化对PIN的的级、PIN与癌的鉴别有意义。(4)利用电镜观察癌细胞微足状浸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上皮型钙粘连素 (E cadherin)和环连蛋白 (catenin)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免疫组化法检测 6 7例人前列腺癌组织中E cadherin和catenin的表达。结果 前列腺癌E cadherin、α 、β 和γ catenin的低表达率分别为 4 0 3%、37 3%、6 0 %和 11 9% ,E cadherin和α catenin表达的减少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明显相关 ,E cadherin和α catenin低表达患者术后 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正常表达者。有淋巴结或骨转移的前列腺癌和无转移组的E cadherin和α catenin异常表达率差异显著。β cateni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多为正常表达 ,仅有 4例呈细胞内低表达而核内表达却明显增加。 结论 E cadherin及α catenin有可能成为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评估指标 ,β catenin不仅参与细胞间的粘附作用而且在信号传导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type Ⅰ,TNFR-Ⅰ)在大鼠颈动脉体(carotid body,CB)中的表达,以及TNF-α对CB球细胞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检测TNFR-Ⅰ在大鼠CB中的表达,用钙成像技术检测TNF-α对大鼠CB球细胞[Ca2+]i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NFR-Ⅰ阳性条带出现在55kD处,与其分子量一致。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显示,TNFR-Ⅰ强烈表达在大鼠CB球细胞中。钙成像结果显示,外源性给予TNF-α可引起球细胞[Ca2+]i迅速升高。结论:大鼠CB球细胞表达TNFR-Ⅰ,可以感受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刺激。  相似文献   

9.
宫颈鳞状上皮内肿瘤(CIN)是非常常见的疾病,典型的病例一般诊断不困难,但许多病变在形态上很像CIN,尤其是像高级别CIN,如CINⅢ,而导致误诊误治,故有必要对有关病变加以强调,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0.
11.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又称胆管细胞癌或胆管癌,在世界大部分地区是肝脏第二常见恶性肿瘤,占肝脏原发肿瘤的5%~25%,平均约10%。在组织学上最近强调两种与肝内胆管癌有关的恶性前期病变,第一是胆管内乳头状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 of the biliary tract,IPNB),类似于胰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常继发浸润性黏液性ICC;第二为显微镜下病变,即胆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性肿瘤组织学分型特点及其对临床的指导作用.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15年胸腺上皮性肿瘤组织学分型标准对63例胸腺上皮性肿瘤分类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卡方检验分析WHO组织学分型和Masaoka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WHO(201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上皮性卵巢癌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8例正常卵巢上皮和8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钙黏附素(E-cadherin)表达;应用甲基化特异的PCR(MSP)检测上述组织中CD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应用5-氮-2'-脱氧胞苷(5-aza-CdR)使SKOV3细胞去甲基化,观察SKOV3细胞体外侵袭性的改变,并通过RT-PCR检测CDH1基因的改变。结果E-cadherin在正常卵巢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上皮性卵巢癌(P〈0.05)。34例CD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全部出现在卵巢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甲基化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而CDH1基因启动子区有甲基化的卵巢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P〈0.05)。经5-Aza-CdR处理后的SKOV3细胞体外侵袭性降低(P〈0.01),CDH1基因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结论E-cadherin表达降低与上皮性卵巢癌转移关系密切,CD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导致E-cadherin蛋白表达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启动子区甲基化与上皮性卵巢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敬泽  王健  张门  岂珍 《免疫学杂志》1999,15(4):256-257
为探讨2型糖尿病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屯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发现单纯糖尿病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无明显增高,而糖尿病肾病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号染色体扩增与胸腺上皮肿瘤WHO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0例胸腺上皮性肿瘤(A型2例,AB型19例,B1型4例,B2型14例,B3型11例,化生型胸腺瘤2例,胸腺癌8例)和11例正常胸腺组织中1号染色体扩增情况.结果 (1)60例胸腺上皮性肿瘤中19例显示1号染色体多体,阳性率31.7%.11例正常胸腺对照组织均未显示1号染色体多体.统计学分析显示胸腺上皮性肿瘤发生1号染色体多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在非瘤胸腺组织的阳性率(P<0.05).(2)1号染色体多体的阳性率在胸腺上皮性肿瘤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其中胸腺癌阳性率最高,为6/8,B3型次之,为6/11,A型为1/2,AB型为4/19,B2型为2/14,B1型为阴性.统计学分析显示B3型胸腺瘤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亚型胸腺瘤(P<0.05),B3型胸腺瘤与胸腺癌的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临床分期胸腺上皮性肿瘤之间1号染色体多体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Ⅲ期和Ⅳ期1号染色体多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P=0.003).Ⅰ期和Ⅱ期1号染色体多体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50).结论 1号染色体多体在胸腺上皮性肿瘤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瘤胸腺组织,胸腺癌和B3型胸腺瘤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亚型胸腺瘤.B3型胸腺瘤具有与其他亚型胸腺瘤不同的遗传学特点.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号染色体扩增对胸腺上皮性肿瘤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免疫调节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细胞因子。国内外对其生物学特性、基因结构、功能、临床应用以及与疾病的关系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关麻风患者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国内尚未见有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肿癌坏死因子(Tumor Necros Factor,TNF)在一些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已受到临床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兴趣。而有关孕妇和葡萄胎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观察国内报道不多,为此,我们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网状纤维染色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是否伴有间质浸润鉴别诊断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存档的23例HSIL和64例HSIL可疑间质浸润的石蜡组织标本,行HE和网状纤维染色,对HSIL及可疑间质浸润区域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网状纤维染色在HSIL是否伴有间质浸润鉴别诊断中的效能。结果 23例HSIL均能通过网状纤维染色得到证实;由两位医师分别对64例HSIL可疑间质浸润病灶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其中确定为HSIL的例数分别为30例和29例,找到间质浸润证据的例数分别为34例和35例,两位医师诊断结果一致性极高(Kappa=0.969,P<0.001),提示网状纤维染色可辅助诊断可疑间质浸润的HSIL病例。结论 对HSIL可疑间质浸润的病灶进行网状纤维染色,有助于HSIL伴有间质浸润的准确识别,指导子宫颈病变临床管理策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变化.方法:链脲佐菌素复制SD雄性大鼠糖尿病动物模型,分别于4周、12周后测体质量和血糖,H-E染色观察下颌下腺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ABC技术,检测ICAM-1及TNF-α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大鼠下颌下腺组织萎缩,间质纤维增生.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下颌下腺导管上皮细胞ICAM-1和TNF-α表达均显著增加.结论:ICAM-1及TNF-α参与了糖尿病病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75年Carswell等提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orosis Factor,TNF)的概念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TNF作为一种抗癌性因子的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近又发现编码TNF的基因与编码MHC基因紧密连锁,暗示TNF可能参与免疫调节基因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