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在胆道损伤修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附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修复肝外胆管不同部位、不同程度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2001年7月~2010年4月,采用如下三种腹腔镜下胆管修复方法治疗肝外胆管损伤9例:①1例左肝管不完全横断伤、1例右肝管不完全横断伤、2例肝总管横断伤、1例胆总管损伤修复后狭窄,采用对端结节外翻缝合左肝管、右肝管、肝总管或胆总管,T管引流术;②3例高位肝管损伤采用Roux-en-Y胆肠吻合,经左或右肝管或肠管放置T管支撑胆肠吻合口;③1例左、右肝管汇合下方肝管前壁10mm直径缺损,采用转移胆囊管壁瓣修复肝管缺损,T管引流术。结果 9例均获治愈,1例肝管对端吻合病例出现胆漏,腹腔引流管引流20 d后愈合。2例高位肝管损伤者行Roux-en-Y胆肠吻合术后出现应激性溃疡和术后腹腔渗血。全组术后随访1~9年,平均4年,无吻合口狭窄。结论腹腔镜在肝胆管修复中有利于视野观察,并且放大较细的肝管,利于精准的缝合操作,从而可以达到最佳的吻合效果。再加上T管对吻合口的支撑作用,最大限度地避免吻合口狭窄的发生,为肝胆管损伤提供了一种精准的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外科处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1992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共行胆囊切除术3 714例,发生医源性胆管损伤39例,发生率1.05%。其中术中发现胆总管或肝管部分损伤6例,胆总管或肝管被横断1例,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损伤2例,右侧副肝管损伤1例;术后发现胆囊管漏14例,胆囊床小胆管漏7例,胆总管或肝管部分损伤2例,胆总管或肝管被横断2例,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损伤1例,胆管严重狭窄2例,右侧副肝管损伤1例。行胆管修补+T管支撑引流术4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2例,副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7例,保留腹腔引流管引流14例,右侧副肝管缝扎1例。结果对术中解剖异常或操作困难的病例行术中胆道造影前后,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2.37%(25/1 054)和0.53%(14/2 660),差异显著(P<0.05)。39例患者经外科治疗后均好转。术后出现的主要并发症为吻合口狭窄,共发生6例,其中术中发现损伤组3例,术后发现损伤组3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并发症还包括:切口感染4例(术中发现损伤组2例,术后发现损伤组2例),腹腔脓肿3例(术中发现损伤组1例,术后发现损伤组2例)。术后发现组低于术中发现组,为24.1%(7/29)vs.60%(6/1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可防可治,具体外科治疗方法因病情而异,但总体来讲,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原因和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0月~2008年10月368例急性胆囊炎行LC导致胆管损伤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胆管损伤轻重采取修补或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并置T管引流。结果5例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均中转开腹,其中1例胆总管横行剪断和1例电灼伤分别于术后12、3个月拔除T管后出现胆管狭窄,再次手术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治愈;2例电钩伤行胆管修补、T管引流3个月造影示无狭窄拔管治愈;1例胆总管破损严重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并置T管支撑引流,住院2周带管出院,1个月后经T管胆肠造影显示通畅拔管痊愈。2例术后3~5d出现黄疸,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提示1例胆管狭窄,1例胆管完全闭锁,开腹探查证实为胆总管完全夹闭、肝总管部分夹闭各1例,分别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并置T管支撑引流术治愈。7例随访0.5~6年,平均3.4年,无胆管狭窄、残余结石等并发症发生。无一例死亡。结论只要正确把握手术时机、掌握好手术技巧、及时正确的中转开腹,急性胆囊炎行LC胆管损伤可避免或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duct exploration, LCDE)中应用缝针穿刺切开胆管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道探查手术中应用缝针穿刺切开胆管者75例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此法成功切开及探查胆总管,无邻近脏器损伤,无胆瘘及术后出血,无死亡病例;其中腹腔镜中转开腹2例,中转开腹原因1例为胆总管十二指肠内瘘,1例胆总管下段“铸型”结石嵌顿胆道镜无法取出。术后所有患者获4个月至2年随访,均未见胆道狭窄。结论:缝针穿刺切开胆管法是一种在腹腔镜下简单、有效和安全的解剖及切开胆总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创伤性肝门部胆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创伤性肝门部胆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肝门部胆管损伤8例,近期裂口全部使用修补 支撑管引流术,7例合并2个以上脏器损伤,术中同时作了处理,远期并发胆管狭窄行胆肠内引流术。结果 8例胆管损伤中,5例是在手术探查时发现,其中损伤裂口<周径50%者3例,行修补术,1例死亡,2例良好;>周径50%者2例,修补术后1例死亡,1例并发胆管狭窄,行二次手术。另3例是因术后胆漏而发现,胆管狭窄后行胆肠内引流术,均恢复良好。结论 创伤性胆管损伤极易漏诊,术中细致探查、彻底清除局部积血和坏死组织是避免得诊的关键。治疗上应因伤而异,一般可采用修补 支撑管引流术;损伤范围>胆管周径50%、炎症较重者应行胆肠内引流术。并发胆管狭窄后可采用手术或内镜及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46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减少或避免胆管损伤的术中判断和操作技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2年10月~2005年10月39860例LC的临床资料,其中胆管损伤46例。结果行胆管裂口修补,置T管支撑引流26例;游离两断端,做端端吻合,T管支撑引流4例。T管支撑时间3~12个月。胆管空肠的Rouxen-Y吻合11例;副肝管结扎5例。胆管狭窄再手术4例,胆肠吻合口狭窄再手术2例。结论深刻的解剖认识,熟练的操作技巧可以避免或减少胆管损伤的发生。早期诊断和处理胆管损伤避免急性炎症期是防止多次胆道手术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子胆道镜与输尿管硬镜在腹腔镜胆管探查取石术(LCBDE)中的优越性。方法常规采用腹腔镜四孔法完成手术,显露并纵向切开胆总管前壁,甲组患者(31例)通过输尿管硬镜探查取石,乙组患者(30例)通过电子胆道镜探查取石,取石后均常规安置T管和腹腔引流管。手术后3个月和1年时进行电话及门诊随访,做出临床观察和评估。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的频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手术并发症(胆管残留结石、胆管损伤、胆漏、胆管狭窄、切口感染)、学习曲线等。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甲组中有2例患者改用电子胆道镜取石成功。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的频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手术并发症(胆管残留结石、胆管损伤、胆漏、胆管狭窄、切口感染)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曲线、手术时间甲组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输尿管硬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管结石手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简捷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必要时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可提高取石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胆道损伤的原因、类型、修复方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95年至2006年间因行LC导致胆管损伤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胆管损伤在术中及时发现并立即处理,其中4例治愈,1例术后1月T管脱落,发生胆管吻合口狭窄,经再次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治愈;1例胆管壁电热伤,术后发生腹腔、胆道出血,再次手术探查示胆管壁坏死,放置T管支架治愈。结论:LC胆管损伤处理应依据胆管损伤原因、类型,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方可取得良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胆道损伤后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对2005-2009年收治的24例胆道损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胆道损伤早期手术8例,胆道损伤后期择期手术14例,黄疸自行消退未行手术2例.22例手术患者术后均安放支撑管8~14个月,中位时间8个月,随访1年6个月至5年,患者未出现再次胆道梗阻症状.结论 4 d以内的早期胆道损伤处理较易,晚期胆道损伤应择期手术.黄疸患者需行PTCD造影和ERCP观察胆道损伤情况.手术要力争做到胆管断端分离适当,吻合口直径要尽可能大,尽量用可吸收无创单股缝线做缝合,务必将胆管黏膜及肠管黏膜平行吻合,以减少胆肠吻合口瘢痕收缩.吻合口安置引流管作支撑,支撑管需放置8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0.
In 1706 gallstone operations the diameter of the common bile ducts was determined in 990 cases during telecholangiography using a so-called functional cholangiodiametry. The data of 213 postoperative determinations of the common bile duct diameters performe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did not support the existence of a postcholecystectomic compensatoric dilation of the common bile duct. Ultrasound and ERCP failed to find postoperative bile duct dilation in patients without complaints following cholecystectomy and in persons with complaints of extrabiliary origin. In conclusion we found that biliopancreatic and organic reasons (residual calculi, papillary stenosis, bile duct stenosis, chronic pancreatitis) can always be detected as the underlying cause of a significant bile duct dilation.  相似文献   

11.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外科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9年的30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人的外科处理。结果30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病人,2例死亡。1例保守治愈。随访24例(3月至5年)。结论大多数医源性胆管损伤需再手术并且疗效不太理想,早期(48小时以内)或4周以后修复损伤的胆管可能会减少胆管狭窄.提高疗效。梗阻性医源性胆管损伤再手术时机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的处理方式常用方式有分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但在结石较大或较多时分期内镜下胆总管结石清除率相较腹腔镜手术更低.为了能在较高的胆总管结石清除率下一并处理十二指肠乳头狭窄,且能减少传统胆总管前壁手术创伤以及能够一期缝合胆总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伴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探查术的可行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87例胆总管结石伴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成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探查术(LCBDE,n=112)组和开腹胆总管取石探查术(OCBDE,n=75)组,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血液学检查项目等)以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范围)表示,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术后短期及长期并发症、结石复发率以构成比行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LCBDE组术中出血量[100 ml(60~200 ml)]及术后住院时间(5.2±2.6)d都少于OCBDE组200(90~450),P0.001)和(9.7±3.1)d,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短期并发症、结石复发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内,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胆总管损伤和狭窄。结论胆总管结石伴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B级)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探查术是安全可行的;跟开腹手术相比,其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局部应用5-氟尿嘧啶(5-FU)对预防电凝损伤后胆管瘢痕狭窄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胆管良性狭窄寻求新的途径。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5-FU组)与对照组(NS组),利用电凝损伤胆总管建立胆总管损伤狭窄模型,于胆总管损伤部位分别局部应用5-FU与生理盐水,于术后1周和2周观察肝功能变化、近端胆管扩张程度及胆管狭窄部位病理表现。结果 5-FU组肝功能损害明显低于同时期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FU组近端胆管扩张程度明显轻于NS组。胆管狭窄病理结果提示:5-FU组损伤部位胆管壁增厚不明显,成纤维细胞散在分布,胶原蛋白分布均匀;NS组损伤部位胆管壁明显增厚,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部分可见肌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多而不规则。结论 局部应用5-FU对大鼠胆管电凝损伤所致胆管瘢痕狭窄有预防作用,可以为临床治疗胆管良性狭窄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3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其防治的措施。方法1998年1月-2007年2月,我院行LC 8600例,发生胆管损伤36例。术中发现31例,术后因黄疸、胆漏发现5例。肝总管无缺损横断20例,胆总管横断4例,肝总管游离横断缺损4例,肝总管钛夹不全夹闭3例,胆总管不全夹闭1例,胆囊管与肝总管交汇处撕裂损伤3例,电钩损伤胆总管1例。胆管对端吻合并置T管支撑引流24例,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4例,T管支撑引流4例,胆-肠Roux-en-Y吻合1例,拔除钛夹3例。结果1例胆管对端吻合后2个月后T管拔除,术后胆管狭窄,3个月后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2例因胆管空肠吻合口狭窄,于术后11个月再次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3例三次手术者随访2-3年,未出现胆管炎症状及结石再形成。1例术后反复发作胆管炎、黄疸、肝功损害,经多次住院抗炎、肝功支持治疗及加强预防,随访1年上述症状消失。余32例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16个月,未出现任何不适,无胆管狭窄及其他并发症。结论术者对LC潜在危险性缺乏足够重视,盲目扩大手术适应证,手术操作粗糙、疏漏,经验不足,镜下不能正确判断Calot三角关系,器械使用不当,是发生胆管损伤的根本原因。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强化操作训练,把握中转开腹的时机,可减少胆管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致胆管损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和技巧。方法回顾12例LC后胆管损伤病例,术中发现2例,术后发现10例。胆囊床小胆管损伤1例,胆囊管残端胆漏1例,肝总管胆总管侧壁撕裂、部分剪断9例,肝总管离断1例。结果本组1例术中胆总管侧壁撕裂损伤,经中转开腹行胆总管修补和T管引流而治愈;术后2例出现胆漏,经充分引流后自愈;1例术后2 d行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者术后发生胆管狭窄及胆道炎症,于1年后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治愈;其余8例均经胆肠吻合术治愈。随访1.5~5年,无胆道狭窄及胆管炎发作。结论手术仍是LC致胆管损伤的首选治疗方法。把握手术时机避免盲目自信,及早选择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恰当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duct exploration, LCDE)中应用缝针穿刺切开胆管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道探查手术中应用缝针穿刺切开胆管者75例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此法成功切开及探查胆总管,无邻近脏器损伤,无胆瘘及术后出血,无死亡病例;其中腹腔镜中转开腹2例,中转开腹原因1例为胆总管十二指肠内瘘,1例胆总管下段“铸型”结石嵌顿胆道镜无法取出。术后所有患者获4个月至2年随访,均未见胆道狭窄。
结论:缝针穿刺切开胆管法是一种在腹腔镜下简单、有效和安全的解剖及切开胆总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胆道损伤时合理的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1年间我院处理的17例LC手术后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胆囊床小胆管损伤4例,采用缝扎或内镜下胆道引流;主要胆管部分损伤8例,采用单纯修补、内镜下引流、放置支架或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胆总管或肝总管完全横断4例,予对端吻合或胆肠吻合;左右肝管横断1例,二期整形后行胆肠吻合.胆道再狭窄患者予内镜下扩张并置入支架,效果不佳者行胆肠吻合.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 LC手术胆道损伤重在预防,一旦损伤,需由有经验的胆道专科医生依据损伤情况选择干预方式,方能达到最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行胆管空肠吻合术近远期疗效及影响疗效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诊胆囊切除术医源性胆管损伤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HJ)36例病人临床资料。术后近期并发症采用Clavien-Dindo评分系统进行分级评价,远期疗效按Terblanche分级进行分级评价。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TerblancheⅣ级病人的高危因素。结果36例病人,8例(22.2%)病人出现Clavien-DindoⅢ级以上的近期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为117个月(IQR 49~156个月)。远期随访疗效Terblanche分级显示:Ⅰ、Ⅱ级21例(58.3%);Ⅲ级6例(16.7%)间断性胆管炎发作保守治疗;Ⅳ级9例(25.0%)吻合口狭窄或结石形成伴胆管炎均接受再次手术治疗。吻合口狭窄或结石形成伴胆管炎的中位时间为24个月(IQR 12~6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存在脓毒症、转诊前修复、围手术期Clavien-DindoⅢ级以上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15 d与术后胆管狭窄或胆管结石形成伴胆管炎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存在脓毒症、转诊前修复和高位损伤(Stresberger分型E3-E5)是术后发生胆管狭窄或胆管结石形成伴胆管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可行HJ进行修复,损伤后由经验丰富的肝胆外科专科医师手术修复及术前感染控制是保证病人近期和远期疗效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10年胆道再手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胆道再手术的原因,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以避免或减少再手术的发生和次数。方法:总结南开医院1990-1999年收治的外科病人中各类胆道病人治疗后的再次胆道手术病例,从胆道疾病手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处理方法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比较,结果:10年间胆道再手术病人828例,胆道再手术原因以残余和(或)再生结石为多,占73.43%,其它依次为Oddi括约肌狭窄,胆管炎性狭窄,胆肠吻合口狭窄,损伤性狭窄和肿瘤等。多次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是胆管和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再手术方式以不同形式的胆道成形及内引流为主,38.77%的病人因胆总管结石和(或)Oddi括约肌狭窄行单纯EST及网篮取石术,胆道再手术病死率3.87%。结论:(1)胆道再手术主要原因是胆管结石。(2)多次胆道再手术的原因则以胆管和胆肠吻合口狭窄为主。(3)胆道再手术以清除结石,纠正胆管狭窄和建立通畅引流为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