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肾脏皮质早期扫描及血管成像在肾癌定性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Siemens16层螺旋CT机,对超声提示有肾占位性病变的46例病人进行扫描,利用获得的皮质早期容积数据,显示肾占位性病变对邻近肾内动脉分支的影响、肿瘤血管及类似肿瘤染色等方面的情况,同时显示肾动脉有无变异和其他病变。结果:28例肾癌中23例(82.1%)在皮质早期病灶即呈明显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迅速下降;25例(89.3%)可见邻近动脉分支的受侵改变;21例(75.0%)可见确切的一支或多支粗大的供血动脉,以及瘤体内可见明显的肿瘤血管影或血池影;23例(82.1%)出现类似血管造影的肿瘤染色表现;2例(7.1%)患肾出现静脉早显;3例(10.7%)病人中患肾出现副肾动脉,其中1例为两支;1例(3.6%)病人患侧肾动脉重度狭窄,健侧肾动脉中度狭窄。8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仅2例(25%)见供血动脉影,其中1例供血动脉增粗,均未见相邻动脉分支破坏、明显肿瘤血管、血池及肿瘤染色改变。10例囊肿,仅表现为相邻肾动脉分支受压移位、拉直变细。结论:应用优化方案扫描进行皮质早期扫描及CTA重建,不仅为肾癌的定性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对肾癌的术前评估也具有重要的补充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肾动脉成像在肾癌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泌尿外科肾癌切除术提供影像学技术支持。方法分析118例肾癌患者CTA资料,应用三维重建技术重建肾动脉图像,观察肾动脉解剖、变异;肿瘤的形态特征及肿瘤的肾内、外供血动脉情况。结果肿瘤位于左肾者66例、右肾者52例,肿瘤最大径(4.92±1.68)cm;肾动脉变异率为40.68%(48/118),其中副肾动脉27例,肾动脉提早分支14例,混合型7例;变异发生于患侧26例(22.03%,26/118),健侧22例(18.64%,22/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侧肾动脉分支及集合系统呈各种受压、受侵改变,瘤旁肾动脉分支增粗,肿瘤血管聚集;发现3例副肾动脉及5例提早分支为明确的肿瘤供血动脉;发现肿瘤肾外迷走供血动脉11支,主要来自脾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肝动脉及膈下动脉。结论 256层CTA可准确评估肾癌患者的肾动脉解剖、变异及肿瘤供血动脉情况,对肾脏肿瘤切除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周广金  刘剑羽   《放射学实践》2012,27(5):524-526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技术在肾移植供体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亲属供肾者行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等技术进行肾血管重建,评价供肾血管情况,将影像学表现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结果:40例供肾者1次屏气完成扫描,均获得满意的轴面图像,应用VR、MIP、MPR等后处理技术重建肾血管,可清晰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其2~4级分支。9例单侧肾由副肾动脉供血,其中8例单侧肾见单支副肾动脉,1例双侧肾各见1支副肾动脉;9例存在肾动脉分支过早,其中1例双肾动脉均为肾动脉分支过早,共10支血管距离肾动脉开口在1.5cm以内;2例显示肾静脉解剖变异。CT血管成像对供肾动静脉主干、副肾动脉、肾动脉分支过早、肾静脉主干变异的显示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是肾移植术前评价活体供肾血管的一种无创、安全、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螺旋CT肾动脉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客观评价螺旋CT肾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从本院螺旋CT肾动脉成像(CTRA)资料中选取31例曾做过DSA肾动脉造影(含动脉成形和支架放置术)者,CTRA和DSA图像分别先由两位医师独立观察.分析内容包括解剖变异、有无狭窄及进行狭窄程度分级.最后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RA发现狭窄血管33支,其中31支经DSA证实(2支假阳性).符合率为94%.清楚显示5支副肾动脉(经DSA证实).结论:CTRA是肾性高血压筛选的可靠方法并可取代DSA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64层CT VR技术在活体肾移植供体血管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MSCT血管造影容积再现(VR)技术在活体肾供体术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55例供体术前的肾脏血管结构的MSCT VR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 19例可见25支副肾动脉、2例可见肾动脉过早分支、2例可见单侧双肾静脉、1例可见肠系膜上动脉压迫肾静脉.合乎临床要求的供肾46例. 结论 MSCT VR可较好地显示供体术前的肾脏血管结构.  相似文献   

6.
_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血管成像(DCE-MRA)对显示肝癌供血血管的价值。方法:41例肝癌患者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并采用动脉期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技术重建肝动脉血管,增强扫描原始图像观察肿瘤部位、大小、类型,重建血管图像观察肿瘤责任血管显示情况、肝动脉有无变异起源及有无寄生血管参与肿瘤供血,并与常规 DSA 进行对照,同时观察有无肝动脉-门静脉漏的发生。结果:所有患者均清晰显示由肿瘤的解剖信息,其中巨块型21例,巨块结节型8例,多发结节型6例,弥漫型7例。32例患者显示肿瘤主要由规则血管供血,并显示血管起源、数量,并不同程度显示了肿瘤区肝动脉血管受侵犯、血管断续、肿瘤染色等征象,与 DSA 显示完全相同。DCE-MRA 显示7例患者为变异供血,并显示血管变异类型,9例巨块型和巨块结节型肝癌显示有寄生血管参与供血,3例患者动脉期轴面图像显示了肝动脉-门静脉漏。DSA 显示变异型血供8例,寄生血管参与供血21例。结论:DCE-MRA 及肝动脉重建技术能很好地显示肿瘤规则供血血管及血管变异情况,并能发现肝动脉-门静脉漏,对手术方法的选择、规范化治疗及提高疗效有重要作用,在细小的寄生血管显示上不及 DSA。  相似文献   

7.
梁可钧  于景昌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2,11(3):147-149,T022
对15例证实的不同肾脏病变进行了常规的与药物性肾动脉造影,3例少血管性肾癌和1例肾盂癌于药物性血管造影时显示出肿瘤供血动脉增粗,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而常规肾动脉造影显示不明确或未显示;其他非肿瘤性病变未见肿瘤血管;故认为药物性肾动脉造影对少血管性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一个重要的检查手段,并对造影原理和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观察肾动脉变异的特点.资料与方法 将116例存在肾动脉变异患者原始数据传至Vitrea 4.1后处理工作站通过血管探针技术(VP)和容积再现(VR)进行图像重组,并结合原始图像分析肾动脉变异的特征.结果 116例患者共发现肾动脉变异182支,起源于T12~L5椎体范围,其中L1-2范围160支,占87.9%(160/182);腹主动脉起源者97支(其中起源于前壁12支,后壁3支,侧壁82支),占53.3%(97/182),肾动脉早发分支85支,占46.7%(85/182);肾上端入肾者75支,肾门入肾者64支,肾下端入肾者43支;Ⅰ型肾动脉变异肾脏118只,占78.67%(118/150),Ⅱ型肾动脉变异肾脏32只,占21.33%(32/150);变异侧肾动脉伴发肾脏及肾动脉病变共60例,伴发高血压36例.结论 肾动脉变异表现形式多样,64层螺旋CTA可直观、准确地显示变异肾动脉的起源、数目、大小、分支样式、走行及其与肾动脉、腹主动脉、椎体的关系,在指导肾脏、泌尿系手术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A对活体肾移植供体血管解剖的显示情况.方法 35名肾移植供体,术前行MRA检查.首先经静脉注入1 ml对比剂Gd-DTPA,测出循环至肾动脉时间.然后行冠状面3D T1加权快速扰相小角度梯度回波(3D FLASH)序列扫描.自动脉期开始连续扫描4期,每期间隔10 s,获得肾动脉、肾静脉、集合系统等各期图像.2名放射科医师观察原始图像及MIP重组后图像,观察肾动脉、肾静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情况,确定血管的走形及有无变异.并把MRA图像质量确定为5级,与32名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RA对于肾动脉、肾静脉系统的显示质量均较好.35名供者70个肾脏中发现5支左肾副动脉,9支右副肾动脉.3支左肾动脉过早分支,6只右肾动脉过早分支,其中1支右侧双肾静脉,2例左侧精索静脉粗大.1例右肾副上极动脉MRA术前未发现.结论 动态增强MRA安全无创,对肾动脉、肾静脉显示清楚,诊断变异准确度高,是术前肾移植供体血管评价较好的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A对活体肾移植供体血管解剖的显示情况.方法 35名肾移植供体,术前行MRA检查.首先经静脉注入1 ml对比剂Gd-DTPA,测出循环至肾动脉时间.然后行冠状面3D T1加权快速扰相小角度梯度回波(3D FLASH)序列扫描.自动脉期开始连续扫描4期,每期间隔10 s,获得肾动脉、肾静脉、集合系统等各期图像.2名放射科医师观察原始图像及MIP重组后图像,观察肾动脉、肾静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情况,确定血管的走形及有无变异.并把MRA图像质量确定为5级,与32名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RA对于肾动脉、肾静脉系统的显示质量均较好.35名供者70个肾脏中发现5支左肾副动脉,9支右副肾动脉.3支左肾动脉过早分支,6只右肾动脉过早分支,其中1支右侧双肾静脉,2例左侧精索静脉粗大.1例右肾副上极动脉MRA术前未发现.结论 动态增强MRA安全无创,对肾动脉、肾静脉显示清楚,诊断变异准确度高,是术前肾移植供体血管评价较好的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DSCTA)对主肾动脉及肾段动脉的显示能力及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256层螺旋C T和94例64层螺旋C T检查的肾动脉M SC T A图像,以C T原始横断位图像为基础,结合V R、M IP等重建图像对各级肾动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98例患者共显示肾动脉196条,主肾动脉及Ⅰ级、Ⅱ级皆显示清晰,显示率为100%,Ⅲ级分支显示率98.3%,Ⅳ级分支为90.2%,Ⅴ级分支为72.9%,Ⅵ级分支为30.9%。94例患者共显示肾动脉188条,其中主肾动脉及Ⅰ级皆显示清晰,显示率为100%,Ⅱ级分支显示率99.1%,Ⅲ级分支显示率90.3%,Ⅳ级分支为70.2%,Ⅴ级分支为4.8%,Ⅵ级分支为0%,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537±0.177)分和(3.965±0.189)分,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256层螺旋C T血管造影显著提高了肾动脉图像质量,特别是对肾段动脉的显示,从而为临床诊断肾段动脉狭窄和了解肾肿瘤分支血供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肾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ureStart 造影剂追踪技术进行肾动脉成像检查,将76例肾动脉病变患者的原始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通过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血管探针(vessel Probe,VP)技术处理.结果 76例中包括肾动脉瘤5例、肾动脉狭窄17例、肾癌12例、马蹄肾3例、单纯肾动脉变异39例;VR及MIP图像能清晰显示肾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在发现肾动脉变异及动脉瘤方面优势明显;VP及CPR可准确测量狭窄血管的长度和最窄直径.结论 64层螺旋CT可直观地、准确地显示肾动脉变异和病变,在指导肾脏手术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变异肾动脉的特点及其与主肾动脉和对应肾脏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518例疑有肾血管性高血压或肾脏病变患者的64层螺旋CT血管影像资料,其中210例患者存在肾动脉变异(40.5%),主要观察变异肾动脉的特点及其与同侧主肾动脉的位置关系、双侧主肾动脉管径及肾脏结构形态的对比。结果:单侧肾动脉变异141例,占67.1%,双侧肾动脉变异69例,占32.9%;肾脏形态结构、位置异常178例,正常32例;变异侧主肾动脉管径小于无变异侧主肾动脉管径112例,占79.4%(112/141);195支变异肾动脉开口于腹主动脉,其与同侧主肾动脉距离范围为0~112mm,其中0~20mm共130支,占66.7%;高于同侧主肾动脉72支,占36.9%,低于同侧主肾动脉118支,占60.5%,与主肾动脉等高5支,占2.6%;入肾上极130支,入肾门113支,入肾下极100支;开口于腹主动脉的变异肾动脉起源于T12~L5椎体段范围,其中L1上缘至L2椎体下缘范围149支,占76.4%(149/195)。结论:64层螺旋CTA可直观、准确地显示变异肾动脉的起源、数目及其与相应主肾动脉、肾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CTA进行肾动脉成像并测量肾动脉各级分支的血管管径,研究肝硬化患者肾动脉各级血管管径变化情况。方法对47例经B超、CT、生化、肝穿刺等确诊为肝硬化患者及36例对照组病例进行CTA扫描,并测量、对比肾动脉主干、第一级分支的血管管径,比较两组中肾动脉一级分支与主干比值的差异性。结果肝硬化组与对照组相比:左肾动脉主干、第一级分支的管径的平均值均略小,但经独立两样本t检验,两组间动脉管径无显著差异。肾动脉一级分支与主干比值在两组间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硬化组内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左肾动脉主干、第一级分支的管径的平均值呈略递减趋势,但经方差分析,Child A、Child B与Child 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动脉一级分支与主干比值在Child A、Child B、Child C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时肾动脉主干、第一级分支的血管管径改变不明显,血管管径也没有随着肝硬化程度加深而出现明显变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腹腔巨大肿块(≥5cm)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61例经B超或CT平扫发现的腹部巨大实性肿块行多期CT增强扫描检查。扫描层厚1.0mm、间距1.0mm。原始资料经0.625mm层厚、0.625mm间距重建,获得轴面源图像(ASI),数据传输至工作站。选取动脉期扫描数据行肿瘤供血动脉MIP、VRT重建。结果 CTA血管造影54例,成功率为88.5%。显示肿瘤供血动脉113支:单支动脉供血22例,多支动脉供血32例。35例癌性肿块显示肿瘤血管92支,其中多支动脉供血30例;非癌性肿瘤19例,肿瘤显示21支供血动脉,多支动脉供血2例。在肿瘤供血动脉的数量上,癌性肿瘤与非癌性肿瘤间存在显著差异性(2=9.71,P<0.005)。癌性肿瘤普遍存在多支动脉供血情况,与非癌性肿瘤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9.12,P<0.005)。结论腹部巨大恶性肿瘤普遍存在多支供血动脉。CTA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来源、形态及数目,判定肿块的良、恶性,从而为肿块的进一步治疗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6.
胡海菁  黄飚  李春芳   《放射学实践》2012,27(7):775-778
目的:通过对卵巢肿瘤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MSCT研究,探讨卵巢血管对卵巢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48例56个卵巢肿瘤,单发40例,多发8例,其中囊性为主肿瘤9例9个,囊实混合性23例24个,实性为主的16例23个。采用MSCTA重组卵巢血管,通过子宫动脉卵巢支和/或卵巢动脉及卵巢静脉丛的显示,明确肿瘤起源,并通过观察肿瘤供血动脉的来源、数量、形态、起止、走行和分布等初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SCTA显示卵巢肿瘤的供血动脉43例,敏感度为89.6%(43/48),其中显示单侧子宫动脉卵巢支35支、双侧6对,单侧卵巢动脉10支、双侧3对,肠系膜上动脉分支1支,根据供血动脉判断卵巢来源肿瘤的符合率为97.7%(42/43)。CTA显示引流卵巢静脉丛45例,敏感度为93.8%(45/48),根据卵巢静脉丛显示并进入肿块来定位诊断卵巢肿瘤的符合率为97.8%(44/45)。术前根据重组血管特点定性诊断卵巢良性肿瘤20例22处、恶性肿瘤28例34处,诊断符合率达87.5%。结论:通过对卵巢肿瘤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丛的MSCT研究,能明显提高卵巢肿瘤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排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应用技术。方法使用东芝公司16排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进行图像后处理,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结果心率平稳为53~66次/min,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可准确地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情况及管壁病变。心率>68次/min时,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显示不规整。结论16排CT冠状动脉成像可比较准确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16层螺旋CT多期肝血管成像技术、优势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肝实质期螺旋CT多期肝血管造影,分析MIP、VRT、SSD3种血管重建方法对肝癌并发的肿瘤血管性病变的显示,并与DS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0例肝癌DSA共检出肿瘤供血动脉115支,MSCTA检出110支,符合率约95.6%,两者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71)。其中MIP、VRT显示较佳,SSD显示较差(45/115,39%)。DSA显示70例均存在瘤内肿瘤血管,其中MSCTA检出65例,两者表现相似,其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69)。MSCTA、DSA分别检出门-肝静脉癌栓36支、27支,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04),DSA对较小分支癌栓显示不佳;DSA显示肝动脉-门静脉瘘29例,MSCTA检出27例(符合率93.1%),两者表现一致。MSCTA检出肝动脉解剖变异22例(31.4%),共中9例变异肝动脉参与肝癌供血,与DSA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16层螺旋CT多期肝血管造影可全面、准确评价原发性肝癌并发的肿瘤血管性病变,与DSA检查有很高的符合率,可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提供重要信息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