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乳腺粘液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乳腺粘液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乳腺粘液癌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1976—2002年收治的1174例乳腺癌病例中的18例粘液癌,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方式、病理特点及其预后。结果 18例女性乳腺粘液癌患者年龄32~76岁,平均51.1岁;发现包块至就诊时间为1个月至10年,平均32.2个月。肿瘤最大直径1~6cm,平均3.4cm;病理分型,单纯型13例,占72.2%,混合型5例,占27.8%。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2例,占11.1%;18例中,Ⅰ~Ⅱ期15例,占83.3%,Ⅲ期2例,Ⅳ期(T3N2M1)1例;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14例,占77.8%,乳房单纯切除加腋窝探查4例;18例中,2例采用了术前新辅助化疗;12例术后行3~6疗程的化疗;15例经1~5年的随访,随访率83%,14例在1~5年的随访过程中均健在。结论 乳腺粘液癌生长缓慢、转移率低、预后较好,及时诊断及治疗仍是保证其疗效及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乳腺粘液癌是一种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其病理学特点是癌细胞能分泌大量的粘蛋白于细胞内或细胞外。国外屡见报道,而国内资料则较少见。本文就我院从1985年以来活检遇到的6例乳腺粘液癌结合文献,对乳腺粘液癌的病理分型诊断和治疗方案作一临床病理分析。1临...  相似文献   

3.
乳腺粘液癌又称乳腺粘液腺癌、粘液样癌、胶样癌,其特征为巨检及组织学均可见细胞外上皮性粘液,临床上少见,但预后较好。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例乳腺粘液癌,探讨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纯乳腺粘液癌病理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单纯乳腺粘液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5例单纯乳腺粘液癌占同期治疗女性乳腺癌960例的2.6%,年龄32~81岁,平均(55.28±15.73)岁,肿瘤大小1~10cm,腋淋巴结阳性率0%,免疫组化检测雌激素(ER)、孕激素(PR)、HER-2和p53的阳性率分别为96%、92%、0%和32%。全组行手术和辅助化疗(环磷酰胺+阿霉素、紫杉醇+阿霉素)。12例服用三苯氧胺,13例服用来曲唑,8例行放射性治疗。随访时间1~6年,平均3.5年,总生存率为100%。结论单纯乳腺粘液癌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选择适当的尽量减少创伤的手术方式和辅助治疗。分子生物学指标在预后中的作用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粘液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对其诊断、分型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对9例乳腺粘液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乳腺粘液癌主要组织学是癌细胞群漂浮在纤维间质分隔的大小不等的粘液湖内,分为纯粘液癌和混合型粘液癌。结论乳腺粘液癌为低度恶性肿瘤,纯粘液癌较混合型粘液癌恶性程度低,预后好,明确诊断标准及分型并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6.
乳腺黏液癌39例临床特点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及相应治疗方案.方法:对39例乳腺黏液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单纯型27例,混合型12例,均接受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分析临床特点及治疗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女性乳腺黏液癌患者中位年龄48岁,绝经前69%,病灶大小1~15 cm,1/3病例误诊为良性肿瘤.单纯型黏液癌无腋淋巴结转移(0/27),混合型转移率50%(6/12).总5年生存率89%(单纯型96%,混合型75%).结论:国内35~50岁女性良性肿瘤外观的乳房肿块需排除乳腺黏液癌.乳腺黏液癌预后较好,混合型即便有淋巴结转移综合治疗效果也优于最常见的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单纯型黏液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更无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7.
13例乳腺粘液癌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粘液癌病理生物学特征。方法 对13例肿瘤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DNA倍体分析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乳腺粘液癌可分为单纯型及混合型一类,前者含有大量细胞外粘液,癌细胞稀和,生长缓慢,大多属非整倍体,后者尚有富含瘤细胞的区域。结论乳腺粘液癌亚型的划分很必要,诊断时要多做病理片,注意从细胞上粘液的量上把混合民非粘癌区分。  相似文献   

8.
9.
靳晓清  魏碧清 《西部医学》2003,1(3):217-217
病例报告 患者 ,男 ,74岁。发现右乳包块 1年 ,右腋窝包块半年 ,于 2 0 0 3年 7月来我院就诊。查体 :右乳头区能触及一肿块 ,质硬 ,活动欠佳 ,皮肤表面红肿。B超检查 :右乳头下方可探及一大小为 2 .4 cm× 2 .1cm× 2 .7cm的均质性低回声包块 ,边界尚清楚 ,无明显包膜 ,后方无增强效应。超声提示 :右乳实性占位 ,不排除乳腺癌。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混合性粘液癌。  讨论 女性乳腺癌临床多见 ,而男性乳腺不发育 ,乳癌发病率极低 ,而粘液癌更为少见 ,病变早期也不易引患者和临床医生的注意。男性乳腺癌超声声像图特点与女性不同 ,其位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24例乳腺粘液癌。患者平均年龄59岁。组织学按Capela标准分为纯型20例及混合型4例。PCNA检测示Ⅰ级(0~25%)5例;Ⅱ级(26~50%)13例;Ⅲ级(51~75%)5例及Ⅳ级(>76%)1例。核分裂相少见,0~5/10HPF。组织化学染色,全部病例PAS、AB(PH2.5)和甲苯胺兰染色均为阳性,表明其粘液性质为唾液酸和中性粘多糖混合。嗜银染色9例阳性。4例进行了电镜观察,均见分泌活跃的上皮细胞,表面有多量微绒毛,间质见大量粘液湖。2例癌细胞浆内见散在具致密核心的神经分泌颗粒。观察结果表明,部分乳腺粘液癌具神经内分泌分化而表现其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
P-gp在乳腺黏液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糖蛋白(P-gp)表达与乳腺黏液腺癌组织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gp在41例乳腺黏液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组织P-gp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混合型(P<0.05);P-gp表达强度及阳性率与肿瘤的黏液量呈负相关(P<0.05);P-gp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 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P-gp呈低水平表达,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P-gp呈高水平表达;P-gp的表达是判断乳腺黏液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并可能成为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治疗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2.
娜仁  饶翔  李乾  卢玉娟 《海南医学》2014,(18):2769-2771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乳腺黏液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及预后。结果所有乳腺黏液癌患者年龄32~73岁,平均52.5岁;肿块直径为1~5.5 cm,平均3.3 cm;病理形态分型中单纯型13例,占59.1%,混合型9例,占40.9%;腋窝淋巴结转移4例,占18.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型、淋巴结转移及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erbB-2阳性率在单纯型与混合型中存在差异。结论乳腺黏液癌转移率低,预后较好,单纯型较混合型淋巴结转移率低。C-erbB-2阳性以及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是判定乳腺黏液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乳腺单纯性黏液癌常规超声声像图与弹性成像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以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单纯性乳腺黏液癌术前常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弹性图评分、弹性指数及弹性应变比值),并与术后病理组织学对照. 结果 单纯性乳腺黏液癌不同于其他浸润性乳腺癌的声像图特点为多具有膨胀感,边界清晰,部分向脂肪层突出,呈中等近似脂肪回声,后方回声增强,肿物内部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不丰富,周边可见血流绕行,缺乏穿入型血流.15例肿块弹性图评分较低为3.2 ±0.77,病灶整体弹性指数为2.91 ±1.03,弹性应变比值为1.88 ±0.41.其病理学特点为癌细胞被大量黏液包绕,黏液间可见稀少的间质纤维分隔. 结论 乳腺黏液癌特殊的病理学特点决定了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弹性成像特征,正确认识其病理学基础有助于单纯性黏液癌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钟晓捷  汤鹏  陈茹 《海南医学》2011,(20):74-75
目的研究乳腺黏液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91例黏液腺癌区分单纯型或混合型,分析其发病年龄、肿块大小、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91例病例平均54.1岁,单纯型平均54.6岁,混合型平均53.1岁;单纯型腋淋巴结阳性率占5.0%,与肿块大小无关。混合型腋淋巴结阳性率为48.3%,淋巴结转移率与肿块增大呈正相关。单纯型的淋巴结阳性率明显低于混合型;单纯型黏液腺癌的10年生存率为91.7%,混合型的10年生存率为71.4%。结论单纯型的预后较好,混合型多伴浸润性导管癌,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道同期发生的黏液性上皮化生和肿瘤(synchronous mucinous metaplasia and neoplasia of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SMMN-FG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诊断的14例SMMN-FG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结果 发病中位年龄为46岁(33~70岁),初发症状主要为阴道排液(8/14)及卵巢囊肿(4/14)。所有行HPV检查的患者(13/14)结果均为阴性。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7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4例行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例行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保留卵巢。术后病理提示14例病变累及子宫内膜,13例累及宫颈,9例累及输卵管,9例累及卵巢,7例同时累及宫颈、子宫内膜,输卵管及卵巢。8例患者进展为恶性肿瘤,术后接受辅助治疗。随访14~80个月,1例因复发死亡,13例继续随访中。结论 SMMN-FGT是一组同时累及女性生殖道多个部位的黏液性病变,阴道排液多为其首发症状,其宫颈病变与HPV感染无关。治疗以手术为主,合并恶性病变患者须行辅助治疗,预后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腺癌107例116个病灶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总结导致误诊的原因。结果 116个病灶中单纯型黏液癌35个,混合型黏液癌81个。超声诊断恶性病变85个,诊断纤维腺瘤22个,其它良性病变9个。超声诊断正确率为73.3%;超声诊断良性病变31个,误诊率为26.7%。乳腺黏液腺癌的声像图特征为实性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后方回声不变或增强;彩色多普勒显示阻力指数>0.7。结论充分认识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表现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7.
68例乳腺黏液腺癌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乳腺黏液腺癌手术标本 6 8例 ,对组织学类型 ,淋巴结转移状态 ,ER、PR、NSE表达与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 8例中单纯型 4 6例 ,混合型 2 2例 ,单纯型ER、PR、NSE阳性率分别为 88.37%、79.0 7%和 95 .35 % ,混合型ER、PR、NSE阳性率分别为 6 8%、5 6 %和 88% ,大于 2cm肿瘤 5年生存率较小于 2cm者低 (P <0 .0 5 ) ,淋巴结转移患者 5年生存率较无淋巴结转移者低 (P <0 .0 5 ) ,单纯型和混合型 5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状态是决定乳腺黏液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单纯型黏液腺癌的腋下淋巴结转移率较混合型低 ,其预后相对于混合型黏液腺癌患者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