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核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肿块“定性”诊断的作用。方法;对13例四肢肿块的临床检查,磁共振扫描发现和术后肿瘤的组织学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单纯的临床病史,体征,不能对肿块的性质作出明确诊断,而磁共振成像对某些四肢肿块具有一些特殊的所见,可为定性诊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四肢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磁共振成像表现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患者的MRI表现,并与其他四肢软组织肿瘤表现相鉴别。结果黏液性脂肪肉瘤多位于四肢深部肌肉间隙内;MRI上以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脂肪抑制像肿块信号强度无减低,组织学上以黏液成分为主,脂肪含量少,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的实性成分和粗大的间隔影,与其他四肢软组织肿瘤可以鉴别。结论 MRI可对四肢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与磁共振成像(MRI)比较,评价超声检查对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手术后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的软组织肿块的超声表现,并与MRI表现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的定性诊断符合率及对肿块内部及周围结构的显示情况。结果 超声与MRI对软组织肿块的检出率均为100%,良、恶性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0%(28/35)和85.7%(30/35),两者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可较好地显示软组织肿块的内部结构和血供情况,对浅表部位软组织肿块具有较高的定性诊断价值;但对肿瘤周围结构的显示不足,对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肿瘤术前评估尚需与MRI检查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与磁共振成像(MRI)比较,评价超声检查对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手术后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的软组织肿块的超声表现,并与MRI表现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的定性诊断符合率及对肿块内部及周围结构的显示情况.结果 超声与MRI对软组织肿块的检出率均为100%,良、恶性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0%(28/35)和85.7%(30/35),两者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可较好地显示软组织肿块的内部结构和血供情况,对浅表部位软组织肿块具有较高的定性诊断价值;但对肿瘤周围结构的显示不足,对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肿瘤术前评估尚需与MRI检查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术前肺部恶性、良性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4例肺部肿瘤磁共振成像术前检查与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结果:磁共振成像对术前肺部恶性、良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0%和30%,术后病理检查对肺部恶性、良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和17%。结论:磁共振成像对肺部恶性和良性肿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闵祥强 《实用医技》2008,15(2):157-161
目的:探讨MRI脂肪抑制成像技术(STIR)在诊断肌肉软组织内血管瘤的作用。方法:选择了经临床手术病理或血管造影证实的127例血管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选病例均作了MR/常规T1和T2加权像、脂肪抑制成像STIR检查,其中20例行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37例作过水脂分离成像WFS检查,25例做过血管造影检查,通过对上述资料的分析,找出脂肪抑制成像对软组织内血管瘤的诊断优势。结果:软组织内血管瘤在MRI的表现上具有特征性,脂肪抑制成像(STIR)与常规T1和T2加权像对血管瘤的发现率分别为99.21%、79.53%和88.19%,前者与后两者在血管瘤发现率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脂肪抑制成像对肿瘤的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论:MRI对软组织内血管瘤的诊断明显优于普通X线平片和CT,脂肪抑制成像(STIR)在软组织内血管性病变的检查中应作为常规序列,扫描参数的选择应合适,特别是T1(反转时间)对于脂肪抑制的效果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分析颈部肿块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旨在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肿块的MRI表现,其中良性肿瘤18例、炎性病变7例、恶性肿瘤19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MRI诊断颈部肿块的准确率较高(88.6%),误诊率11.4%(5/44)。结论:MRI对颈部肿块的定位及定性准确性较高,是目前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组织印片细胞学检查方法对临床术中病理检验的定性诊断符合率,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取术中送冰冻病检组织同时做组织印片细胞学检查,对照组织学诊断总结分析。结果:总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6.80%,其中,恶性肿瘤定性符合率为94.83%,良性肿瘤或病变定性符合率为98.5l%,误诊率为1.60%。结论:组织印片细胞学检查可作为基层医院临床术中快速病理检验定性诊断的补充及术后切除组织筛检定性的一种快捷方法。对上皮源性肿瘤的定性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价值。方法:选入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检查的49例高度疑似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儿童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49例儿童都进行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磁共振成像诊断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结果、诊断价值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病理诊断43例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CT诊断35例,磁共振成像诊断41例。磁共振成像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都比CT诊断高,其中敏感度、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儿童左侧顶叶可见囊实性肿块;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够看见儿童脑桥位置存在病灶,且已经出现肿胀情况。结论:CT与磁共振成像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高于CT,但是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诊断治疗仍然需要进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0.
朱雪梅  夏琴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5):94-95,103
目的 探讨多普勒成像联合高频超声定性诊断体表软组织肿块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2年2~12月来句容市人民医院经手术证实为体表软组织肿块的60例患者采用直接探查法,在病变部位纵、横向十字交叉处观察肿块的发生部位、内部回声、形态、边界、Adler半定量分级等,并以多普勒成像观察肿块内外血流情况,脉冲测定肿块内最大血流速度.后与手术病理诊断对照.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比较利用Kappa检验.结果 多普勒成像联合高频超声诊断对60例体表软组织肿块病变检出率为100.0%.主要软组织肿块超声声像图特点显示,多普勒成像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的二维位置、形态、内部回声、边界及分级均符合病理学特征.60例体表软组织肿块38例(63.3%)有彩色血流显示,丰富者14例,散在者24例,平均最大流速为(12.30±6.12) cm/s,平均最小流速为(2.4±0.6) cm/s.结论 多普勒成像联合高频超声对定性诊断体表软组织肿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鉴别诊断体表肿物良、恶性,且该方面迅速、安全,无严格的禁忌证,可作为首选的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MRI对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2个软组织肿块的MRI表现特点,并与最后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RI对软组织肿块的检出率为100%,对良、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3%和94.7%,组织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7%和31.6%(P〈0.05)。结论MRI对于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本文报道,软骨肉瘤组织学诊断较困难,而CT因密度分辨率高,能清楚显示软骨肉瘤内软骨帽、钙化、肿块内的软组织及肿块大小,对软骨肉瘤定性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蒋柳结 《华夏医学》2002,15(1):41-42
目的:研究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对38例椎管内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28例椎管内肿瘤经磁共振成像得以明确定位,定性诊断,结论:磁共振成像诊断椎管内肿瘤精确,安全,无创伤,是明确诊断椎管内肿瘤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场核磁共振常规扫描结合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0.2T低场磁共振对38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行T1WI、T2WI及MRCP检查,分析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验证,了解其临床应用的意义。结果:38例胆道梗阻性疾病T1WI、T2WI能明显显示梗阻部位、病灶特征及扩张的胆管,而MRCP能显示胆管的扩张、闭塞、狭窄的形状及大致部位,但对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结论:利用低场磁共振常规扫描结合MRCP检查具有无创、安全、简单,能显示梗阻部位,明确梗阻原因等优点,但对定性诊断仍有不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在常规二维超声检查的基础上,再启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94例120个乳腺肿块患者进行检查,首先观察乳腺肿块的灰阶声像图特征,然后对肿块进行硬度分级,最后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良性肿块79个,恶性肿块41个,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85.4%、87.3%、86.7%;其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ROC曲线下面积(Az)为0.899。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患者浅表软组织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8例经过手术治疗的浅表软组织肿块患者,共70个肿块。给予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将弹性图像结果分为0、Ⅰ、Ⅱ、Ⅲ、Ⅳ共5级,其中Ⅲ级为浅表软组织良恶性的诊断临界标准,结合手术病理报告加以鉴别。结果:体表软组织的良性肿块中以0~Ⅱ级弹性居多,体表软组织的恶性肿块中以Ⅲ~Ⅳ级弹性居多(P〈O.05),良恶性肿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是评估浅表软组织肿瘤性质的新兴手段,有助于临床鉴别肿块的良恶性,且准确率较高,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但浅表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弹性分级标准仍存在部分重叠,尚有待于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儿童颈部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过往72例颈部肿块儿童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肿块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其中炎性病变是11例,良性肿瘤30例,恶性肿瘤31例。所有的儿童患者都行使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和平扫。结果磁共振成像对颈部肿块的诊断中,误诊率达到了6.9%(5/72),准确率达到了93.1%(67/72)。结论磁共振成像是当前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颈部肿块的定性准确性和定位是比较高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76例经病理证实的胆道疾病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总管结石46例,胆总管炎性狭窄3例,先天胆管囊肿1例,胰头癌8例,胆管癌7例,胆囊癌术后复发4例,十二指肠乳头癌7例。结果:胆总管显示率为100%;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88.2%,其中良性疾病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8%,恶性为88.5%。认为MRCP是较为理想的成像技术,图像清晰,定位、定性诊断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肾上腺无功能性、偶发性肿块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本院1988年1月至1999年1月间诊断并手术治疗的38例该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其中皮质肿块6例,占15.7%,髓质肿块10例,占26.3%,其他组织学起源肿块22例,占57.8%。38例中良性32例,占84.2%,恶性6例,占15.8%。发生于左侧的肿块14例,占36.8%,发生于右侧者22例,占58.0%,双侧肿块2例,占5.2%。结论:B超是筛选发现肿块经济有效的手段,电子计算机体层描(CT)是检测该肿块的敏感方法,符合率>90%。细针穿刺和磁共振成像(MRI)是鉴别肿块良恶性及有无功能的得力手段。对“无功能”肿块应进行系统的生化、内分泌功能检查,以免漏诊“静止型”功能瘤。对直径<4cm的良性肿块可定期随访,而直径>4cm及恶性占位则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道梗阻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137例胆囊切除术后并再发胆道梗阻的患者进行MRCP检查,利用2D、3D并结合横断面图像,着重观察胆道术后梗阻的部位、程度及原因(是否存在胆道结石、胆管狭窄、残余胆震结石及恶性胆道梗阻等),并与直接胆管造影、B超或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摹本组137例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道梗阻的患者中胆道结石97例,MRCP检出89例,准确率91.8%:胆管狭窄(包括胆管损伤和胆道炎性狭窄)35例,MRcP定位诊断准确率100%,定性诊断准确率82.9%:本组病例MRCP检出残存胆囊合并残存胆囊结石3例,胆总管下段癌1例,均经手术证实;总之,MRCP可以满意显示术后胆道系统全貌,对胆道结石、胆管狭窄、残余胆囊结石及恶性胆道梗阻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如果能结合常规薄层TWI2序列对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更有帮助。结论MRCP对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梗阻的定性、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及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