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t-PA)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6例AMI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予rt-PA,对照组用尿激酶溶栓,观察2组血管再通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溶栓后梗死相关血管〈6h和总开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是AMI溶栓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2.
冉梅  王玲  王燕 《中国乡村医药》2005,12(11):38-39
急性心肌梗死(AMI)时梗死面积和心功能对患者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中药黄芪具有良好保护心肌细胞、降低梗死范围、改善心功能的作用。近年我们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AMI患者,采用QRS记分法和核素心室造影,了解黄芪注射液对AMI患者梗死面积、心功能状态及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康玮  曹亚薇  董晓菊 《河北医药》2007,29(5):441-442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奥扎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溶栓后应用的临床价值. 方法 将232例AMI冠脉溶栓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溶栓8~12 h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法国SONOFI公司产品)0.4 ml皮下注射,12 h一次,连续7 d,同时给予5%葡萄糖250 ml 奥扎格雷注射液8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0 d.对照组(112例)溶栓12 h后给予普通肝素12 500 U加入硝酸甘油极化液中维持静脉滴注,48 h,后改为每日1次静脉滴注,连用7 d.观察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出血等发生情况. 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梗死后心绞痛、出血发生率明显升高;治疗后血小板(PLT)明显减少,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1). 结论 低分子肝素与奥扎格雷联合用于AMI冠脉溶栓后辅助治疗,二者有协同作用,可减少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心源性猝死的发生,较普通肝素出血并发症少,无需实验室监测.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目的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或使梗死范围缩小,预后改善.我们自1999年3月至2004年12月选择70岁以上AMI患者65例,分为溶栓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溶栓治疗老年人AMI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AMI静脉溶栓病例,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1]制订的再通标准计算梗死相关血管(IRA)的再通率及观察溶栓并发症、病死率。结果本组静脉溶栓再通率为80.9%,合并轻度消化道出血3例。住院期间5周病死率为9.5%,死亡2例均并发心源性休克且为溶栓未通的大面积心肌梗死重症患者。有6例年龄〉75岁(最大者87岁)的患者溶栓再通,且无出血反应,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AMI再通率高、不良反应小、疗效可靠,且操作简便、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冠脉造影观察到约90%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梗死相关冠状动脉为血栓性完全闭塞。不容置疑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预防血栓形成或者快速溶解血栓并且保持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可以改善病人短期和长期的预后。有报告溶栓治疗可以在每100例患者中挽救4人的生命。自从最早的GISSI试验(1986年)对11000例发病6h内的AMI给予静脉链激酶(SK)治疗的结果显示死亡率降低以来,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心电图(ECG)ST段抬高的振幅是反映心肌损伤程度的指标,与梗死范围及预后密切相关。但ST段抬高的形态对评价AMI预后的重要意义尚不明确。AMI时ECG特异的墓碑型ST段抬高是AMI早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WIMALARATNA报道AMI后住院第一周有较高的不良事件发生。为探讨墓碑型心电图改变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及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2003年12月首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急诊再灌注治疗患者15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秀革  王凤霞  黄晖 《河北医药》2001,23(10):762-763
目的:探讨再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对AMI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再发AMI患者32例与108例同期出院后未发生再梗死的AMI患者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未发生再梗死的AMI比较,再梗死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P<0.01);血总胆固醇(TC)、血三酰甘油(TG)水平与未发生再梗死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糖水平及吸烟比例与未发生再梗死的患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猝死、梗死后心绞痛等心脏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发生再梗死的患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其血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水平增高及吸烟为主要的危险因素,临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首发98例患者按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ST段再抬高组(A组)和ST段无再抬高组(B组),比较两组危险因素、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梗死后心绞痛及并存疾病等。结果:两组伴发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及吸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梗死部位、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梗死后心绞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后短暂的ST段再抬高可作为心肌再灌注成功的一种临床表现,对患者近期预后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爱军  张捷  陈顺华 《中国医药》2011,6(1):124-126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有一半以上死于AMI,我国AMI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早期、快速、充分、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梗死相关动脉的前向血流,挽救更多的濒死心肌是治疗AMI的重要方法.静脉药物溶栓是最早开展的再灌注治疗手段,因其简便易行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因再通率相对较低、出血并发症及早期再闭塞率较高的缺点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1].  相似文献   

11.
目前溶栓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措施,但缺血心肌在一定时间后再灌注可引起再灌注损伤,常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reperfusion arrhythmia,RA)。前壁梗死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而下壁梗死多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根据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本院循环科使用参麦注射液治疗AMI溶栓的患者,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伴有消化道出血且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上的特点与预后状况.方法 将321例AMI患者分为MI对照组300例、MI后伴消化道出血组(A组,14例)与消化道出血后的MI组(B组,7例),对伴有消化道出血的AMI患者所表现的临床特点、1年心血管的死亡或者由于心绞痛、心力衰竭、非致死性的MI与中风等状况,而住院复合的终点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通过研究分析,MI后的消化道出血组(A组)所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要比对照组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要比对照组因心血管、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及中风等状况住院复合的终点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于AMI患者来说,eGFR降低是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重要预测原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消化道出血会增加抗血小板、冠脉再通与抗凝治疗困难,其预后不良状况较多.  相似文献   

13.
徐成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418-3418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能减少梗死面积,维护心脏功能,降低AMI病死率及改善预后。此疗法有一定危险性和不良反应,在使用时应权衡利弊,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1再灌注心律失常(RA)RA是指心肌缺血后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心肌灌注所致心律失常。是溶栓血管再通的重要指标之一。突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治疗上已从消极的保守治疗转为积极的溶栓治疗,但及早诊断尤为重要。因为心肌细胞缺氧超过6h将可能出现不可逆的病变,所以要求早期实验诊断AMI,最好在发病6h内作出判断,才有利于患者及早治疗康复。有报告认为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对此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静脉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26例AMI合并CS患者,在IABP及静脉替罗非班支持下行急诊PCI治疗,观察患者手术耐受性、血流动力学、心功能、血栓及出血并发症、病死率等情况。结果 术中除2例因梗死面积过大、泵衰竭死亡外,其余24例均顺利完成冠脉介入治疗并成功实施梗死相关血管(IRA)支架植入术,成功率92.31%,发病至血管再通的平均时间为8.13±2.82h;另外术后3例在监护室因心功能状况恶化死亡,住院期间总死亡率19.23%。未发现下肢动脉栓塞及致命性出血并发症(如颅内出血、内脏出血等)发生。存活病例血流动力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心功能状况较入院时有明显好转(P<0.05)。结论 IABP联合静脉替罗非班用于AMI合并CS患者急诊PCI治疗,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改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用本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间收治AMI患者66例,其中男49例,女17例,年龄29岁~79岁,平均54岁,全部病例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治疗均给予重组链激酶(r—sk)100U~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60~90min滴完。结果本组66例其中41例溶栓成功,再通率达62.1%,未再通25例,未通率37.9%。结论本组观察证实静脉溶栓疗法降低AMI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显著改变AMI自然病程,其疗效快、效果好,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7.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艳霞 《河北医药》2009,31(18):2448-2449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急性期病情不稳定,病死率高,充分及时、有效地恢复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一种有效的冠脉再灌注治疗手段,与静脉溶栓相比,PCI禁忌症少,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高,能迅速解除患者症状,恢复心肌供血,有效防止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是目前治疗AMI最有效的方法。我院共对156例AMI患者施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通心络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斯匹林)及治疗组(法安明+通心络),疗程均为1周,治疗组临床症状及ECG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反应。治疗后4周及12周内治疗组的心绞痛再发率和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通心络治疗UAP安全有效,并可明显降低近期心绞痛的再发率和AM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β1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二级预防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β1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随诊3个月后,观察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心衰、及心源性猝死2组有无可比性。结果临床追踪3个月后两组心血管事件比较心绞痛、再梗死、心衰、及心源性猝死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对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的疗效肯定,使AMI患者生存率增加20%~25%。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治疗的关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治疗AMI的重要方法。经桡动脉入径直接冠脉介入治疗具有痛苦小、局部出血少和血管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本院共对124例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PCI治疗,将相关护理措施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