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莉  平小佳 《新疆医学院学报》1998,21(4):298-301,305
目的:揭示幽门螺杆菌(HP)引起民胃粘膜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对胃粘膜良恶性病变的HE切片,用油检测HP;并对HP阳性例随机抽样,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鉴定HP。同时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Hp。同时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HP在慢性浅表层胃炎活动性(CSG)组最高(65%),且与各组间均有差异;PCNA在正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68例胃癌及癌旁组织细胞中PCN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及癌旁组织;PCNA指数与胃癌分化化程度及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 检测PCNA的表达有助于发现早期癌变及有判断胃癌的生物学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外阴尖锐湿疣组织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在20例尖锐湿疣中P53阳性表达为2例(2/20),正常无P53蛋白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为18例(18/20),且呈(州)。10例正常皮肤PCNA阳性表达为6例(6/10),呈(+),病变组织PCNA阳性表达比正常组织明显增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正常胃粘膜向胃癌演进过程中对胃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测定胃粘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LI)。11例基本正常胃粘膜、32例浅表性胃炎、83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25例异型增生和10例胃癌被纳入本研究。结果 1.从正常胃粘膜、浅表型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异型增生至胃癌,胃粘膜上皮细胞PCNA标记指数进行性地升高,各阶段病变组  相似文献   

5.
赵继红  黄彩儿 《宁波医学》1997,9(4):155-156
为探讨乳腺增生症的细胞增殖活性,利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C10)单克隆抗体对80例乳腺增生症进行PCNA表达的研究。结果显示:单纯性增生症病变中偶见阳性细胞,且染色较淡;非典型增生症病变中PCNA增殖指数及阳性强度随着增生级别的增高而增大、增强,各级增生组中存在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10例为正常乳腺组织,PCNA为阴性。10例乳腺癌为高指数表达(平均70.4),与不典型增生组相比  相似文献   

6.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3例肾癌组织PCNA进行检测。结果:肾癌组织PCAN增殖指数与周围组织有无侵袭有显著性差异,且随肿瘤级的增高,其PCNA增殖指数亦相应增高,结论:PCNA的表达肾癌的恶性表型,对评估肾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7.
目的:搪塞增殖细胞核抗原与不同类型的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出不同类型的胃癌17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查肿瘤细胞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不同类型胃癌PCNA的表达情况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PCNA的表达表明肿瘤细胞在某一时期的增殖情况,与组织学类型有明显关系,可根据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胃癌组织的浸润性及转移能力的关系,证明PCNA可作用胃癌预后指标。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42例胃癌PCNA的表达。结果:显示PCNA的阳性表达率为90.04%(38/42)。癌细胞浸润达肌层、浆膜层者PCNA指数显著高于浸润至粘膜下层组(P〈0.05);淋巴结癌转移阳性组PCNA指数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胃癌不同分化程度各组中PC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幽门螺杆菌(Hp)引起胃粘膜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对胃粘膜良恶性病变的HE切片,用油镜检测Hp;并对Hp阳性病例随机抽样,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鉴定Hp。同时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Hp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活动性(CSG)组最高(65%),且与各组间均有差异(P<0.05);PCNA在正常胃粘膜阳性率最低(35%),与各组间均有差异(P<0.0005)。且随病变加重,阳性率呈递增趋势。结论:Hp在CSG的发生中,具有病因学价值;Hp感染导致胃粘膜过度增生,为发展成癌前病变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0.
胃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裘华森  张成武 《浙江医学》1999,21(7):385-386,391
为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与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对99例胃癌组织中的PCNA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胃癌组织PCNA标记指数显著高于异型增生胃粘膜;PCNA标记指数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淋巴管及血管侵犯,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期呈正相关,PCNA标记指数〈50%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PCAN标记指数≥50%者。  相似文献   

11.
阳泽彬  孙洋  李庆选  沈玮 《右江医学》2003,31(2):103-104
目的 :探讨胃粘膜癌前病变与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和萎缩性胃炎等胃癌前病变组织中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表皮生长因子 (EGFR)、凋亡抑制基因 2 (bcl 2 )的表达 ,并与胃癌及正常胃组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胃癌与异型增生比较 ,PCNA、EGFR、bcl 2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与肠上皮化生和萎缩性胃炎比较 ,PCNA、EGFR的表达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 ,bcl 2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正常胃粘膜比较 ,PCNA、EGFR、bcl 2的表达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结论 :PCNA、EGFR、bcl 2的表达在胃粘膜的恶性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联合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雄  刘文忠 《上海医学》1997,20(11):624-626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30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慢性胃炎和15例Hp阴性胃粘膜基本正常胃占膜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LI%)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Hp阳性患PCNALI%为13.94±1.64,Hp阴性对照组为7.71±0.92,有显差别(P〈0.001)。EGF-R表达与PCNA呈正相关(r=0.4487,P〈0.01),PCNALI  相似文献   

13.
S-100蛋白、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粘膜中S-100阳性细胞(S-100 DC)浸润、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7例胃癌、18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S-100 DC、PCNA进行检测。结果S-100 DC、PCNA在胃癌组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组(P<0.05)。在低分化、淋巴结转移阳性和有远处转移胃癌组织中S-100 DC数目明显减少(P<0.01)。PCNA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S-100 DC与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胃粘膜微环境中S-100 DC与PCNA的变化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胃癌组织内S-100 DC增多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潜力,并具有抗肿瘤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对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关键性凋亡调节基因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H.pylori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20例胃癌组织、18例重度异型增生、12例肠上皮化生、24例萎缩性胃炎、16例浅表性胃炎组织中Bcl-2、PCNA蛋白表达情况,快速尿素酶法和HE染色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胃癌组H.pylori感染12例,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从浅表性胃炎到胃癌PCNA指数呈递增趋势,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组中H.pylori阳性组与H.pyloir阴性组的PCNA LI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间H.pylori阳性和H.pylori阴性病例间的PCNA LI差异无显著性.Bcl-2蛋白在异型增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肠上皮化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慢性胃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H.pylori阳性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ylort阴性组,它们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ylori感染可促使PCNA、Bcl-2蛋白表达增加,H.pylori可能作为促癌剂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16mRNA及其蛋白产物在胃癌、癌旁及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33例胃癌、17例癌旁和 13例正常胃粘膜中P16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胃癌P16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胃粘膜 (P <0 .0 5 )。伴淋巴结转移胃癌阳性细胞密度明显高于未转移者 (P <0 .0 5 )。P16mRNA及其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其它病理学特征无相关性 ,二者在不同胃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16基因异常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与发展 ,并有促进胃肿瘤转移的效应 ,可作为胃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肠癌细胞增殖的病理意义与预后相关性。方法: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88例,均作常规病理检查及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观察在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癌细胞PCNA表达的差异与意义,并作预后相关性的分析。结果:PCNA可表达于正常肠粘膜基底层细胞核中呈极性分布,在癌细胞中广泛表达,并呈异质性分布,其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肠粘膜(P<0.05)。大肠癌中PCNA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Duck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有显著相关(P<0.05)。癌中PCNA强阳性表达的患者其5年生存期显著低于弱表达组(P<0.05)。结论:在大肠癌常规病理诊断中联合PCNA检测,对疾病的进展与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大鼠哮喘模型气道重塑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大鼠哮喘气道重塑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以及地塞米松对其影响.方法将39只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地塞米松干预组,以卵蛋白致敏制作大鼠哮喘模型,病理观察3组气道壁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和Caspase-3在气道壁和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哮喘模型组气道壁、气道周围及肺泡区细胞PCNA阳性表达(13.00±1.87,20.46±4.1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00±2.20)及(15.00±4.83)(P<0.05),且与气道上皮层、黏膜层厚度及胶原沉积面积呈正相关(r=0.67,0.66,0.57;P<0.05).地塞米松干预组PCNA表达(9.54±2.15,13.08±3.40)明显低于哮喘模型组,Caspase-3表达(5.38±1.45,3.82±1.70)高于哮喘模型组(4.92±1,85,5.62±1.56)(P<0.05).结论细胞增殖过度和凋亡异常是哮喘气道炎症和重塑反应的重要机制之一,地塞米松可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阻止气道重塑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和贲门上皮癌变过程中C-erbB2和c-myc的表达变化特征及其与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纤维内镜活检、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4例无症状人群食管和贲门粘膜活检组织以及30例食管鳞癌患者和30例贲门腺癌患者的癌组织进行C-erbB2和c-myc的表达变化以及病理学的研究。结果:58例食管粘膜活检组织中,共检出16例正常食管上皮,34例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和8例间变(DYS);26例贲门活检组织中,共检出7例正常,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和3例DYS。食管正常组织,BCH和DYS组织均未发现C-erbB2阳性反应,但鳞状细胞癌(SCC)组织C-erbB2阳性率为50%;食管上皮各级病变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c-myc免疫阳性率均出现明显的升高,其中间变组织阳性率最高,而卉门癌组织中其阳性率略低于间变组织。结论:c-myc过度表达是食管和贲门癌变过程中频发的分子事件,并与病变进展密切相关。C-erbB2过度表达与贲门上皮癌变密切相关,并可能是食管癌变晚期的重要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19.
Yang GB  Hu FL  Lü Y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5):1331-1335
目的 从胃黏膜细胞增殖、基因变异、胃癌特异性抗原表达的角度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 ,特别是cagA阳性Hp感染在胃黏膜病变演化中的作用。 方法 根据组织形态学和黏液组织化学检查将 10 9例临床标本分为Ⅰ型肠化、Ⅱ型肠化、Ⅲ型肠化、非典型增生和胃癌 5个组 ;用显微切割 /PCR方法检测标本中的Hp ,并将其分为cagA阳性和cagA阴性两组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p5 3蛋白、MG 7抗原的表达 ;用组织化学银染检测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 (AgNORs)的表达。结果  (1)P5 3在各组均有表达 ,其中胃癌组P5 3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5 )。 (2 )胃癌组MG 7的总表达率与过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在各组胃黏膜病变中 ,Hp阳性与阴性标本MG7表达无明显差异。在各组病变中cagA阳性组与cagA阴性组MG7的表达无明显差异。 (3)Ⅰ型和Ⅱ型肠化→Ⅲ型肠化→非典型增生→胃癌的演变过程中 ,AgNORs平均计数明显增高 (P <0 .0 5 )。各胃黏膜病变组中Hp阳性标本AgNORs计数明显高于Hp阴性标本 (P <0 0 5 )。在Hp阳性的标本中 ,cagA阳性标本AgNORs颗粒计数明显高于cagA阴性标本 (P <0 0 5 )。 结论 Hp感染 ,特别是cagA阳性的Hp感染在胃黏膜病变演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其作用机理与促进黏膜细胞增殖有关 ;p5 3变异和MG 7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区嗜银蛋白(AgNOR)定量分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在胃黏膜异型增生和早期胃癌中的意义.方法:对50例胃镜活组织检查标本的胃黏膜异型增生、早期胃癌的区AgNOR经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和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正常胃黏膜和中高度异型增生之间AgNOR/细胞核与PCNA增殖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中~高度异型增生和早期胃癌之间AgNOR/细胞核和PCNA增殖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胃黏膜中高度异型增生、早期胃癌与AgNOR/细胞核和PCNA增殖指数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