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随着“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逐步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整体护理的概念由模式病房向手术室拓展.各手术室普遍开展整体护理,以确保护理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目前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各种问题,通过查阅多篇手术室护理的相关文献,本文从手术室护理的概述、手术室护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手术室管理5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展望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类健康观念的更新 ,使护理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 ,也给护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也必将从“人治”过渡到“法制” ,从片面的人、财、物的管理走向以病人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1 从“人治”走向“法制”的管理模式护理工作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 ,而护理服务与管理和法律的关系又是十分密切的 ,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健全和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 ,要求医务人员知法、懂法、守法 ,用法制的观念规范自己的医疗护理行为。目前 ,我国已颁布了《护士管理法》 ,使…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 ,在实施“以病人为中心 ,以质量为核心”的整体护理过程中 ,我院自 1996年以来 ,为进一步提高手术室质量管理责任的综合目标 ,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 ,采取了手术室护理管理责任到人的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 ,对调动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  相似文献   

4.
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支撑平台,依托无线网络、移动终端、条形码识别等先进技术,将供应室管理系统应用于消毒供应管理工作中,通过信息化管理及质量追溯系统,强化流程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完善的数据电子档案,实现消毒质量监控与实时追踪,提高了供应室的护理管理水平,使护理技术逐步走向科技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5.
五常法用于手术室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提高手术室护理及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方法 :应用“五常法”原理 ,对人、物、环境进行规范改进 ,设计了流程图 ,规范了手术室护士言行、技术、手术物品准备与放置标准等。从形式化→行事化→习惯化推进 ,形成专科护理准则 (标准 )。结果 :器械准备完好率、物品准备完好率、贵重仪器使用管理完好率、手术科室及病人满意率五常组均高于常规组。结论 :五常法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手术室质量  相似文献   

6.
黄丽 《当代护士》2007,(1):30-31
分析了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如何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服务、费用”这一核心内容展开,认为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法律法规安全意识,严格费用管理,及时了解管理中的缺陷,完善手术室护理管理.能使手术室各项护理工作更加有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手术室护理及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方法:应用“五常法”原理,对人、物、环境进行规范改进,设计了流程图,规范了手术室护士言行、技术、手术物品准备与放置标准等。从形式化一行事化一习惯化推进。形成专科护理准则(标准)。结果:器械准备完好率、物品准备完好率、贵重仪器使用管理完好率、手术科室及病人满意率五常组均高于常规组。结论:五常法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手术室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护理事业的发展,现代护理已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如何使护士更好地发挥其潜能,服务于患者,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当前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我院实施个人综合目标考核制度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科学客观的将每位护理人员工作、学习各方面情况记录在档,护理部充分了解每位护士的动态情况,提高了管理效率,使护理质量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标准化、人性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做好"零缺陷"服务管理确保手术护理质量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为提高手术护理质量,提出手术室护理“零缺陷”标准,探讨手术室如何做好“零缺陷”服务管理。通过“零缺陷”服务管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医疗和护理,确保了手术护理无事故。  相似文献   

10.
护理管理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从目前我国护理管理工作现状入手,从护理管理角度阐述了“以病人为中心”“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为主题的新的医院评审标准和多维度的综合评审评价方法在护理工作评价中的体现和应用,从而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适合中国国情、科学的护理评审评价方法体系,这对当前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公立医院改革任务、进一步提高医院护理管理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5月31日于手术室成功完成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将2019年6月1日~12月31日于手术室成功完成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两组手术室护理人员均相同。比较两组手术室工作效率、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接送患者时间与等待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准备失误、术前意外伤害、术中操作不当、护理文书记录错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管理,可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及患者对手术室整体管理满意度,从而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高手术室服务效率的管理举措,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服务效率。方法强化手术室流程管理,改革护理人员排班模式,完善护理绩效考核机制。结果加强手术室管理后,每日手术台次、每日房间手术台次增加,手术衔接时间缩短;用药交接核查、手术患者转运交接、手术护理记录等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手术医生、手术护士、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显著提升。结论规范手术室工作流程,实施安全高效的手术转运,通过绩效考核改革调动各级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可以显著提高手术服务质量及其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室应用手术标准化护理方案后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的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已实施手术标准化护理方案)我院手术室20名洗手护士作为研究组,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未实施手术标准化护理方案)我院手术室20名洗手护士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手术室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的变化。结果:研究组首台手术等待时间与连台手术间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知识熟练程度、全面评价、器械核对时间、洗手护士满意度、外科医生满意度等护理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标准化护理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适于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手术病人的安全与风险管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手术病人的安全隐患,加强手术病人安全的防护措施。方法针对手术室常见的风险因素,采取了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如:应用自行设计的“手术病人接送卡”和“术前核对记录单”,防止接错病人。设计应用不同专科的“手术器械清点单”和“巡回护士交接班记录单”,防止器械和纱布遗留体腔内。实施新的标准手术体位,防止体位放置不当引起的损伤等。结果实施风险管理3年中,未发生差错事故,医生和病人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结论实施手术病人的风险管理,能提高手术病人的安全性,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压力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7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山东省枣庄市、东营市两所医院手术室的在职护士50名为研究对象,开展护士工作压力管理模式,评价并比较实施前(2015年1-6月)和实施后(2015年7-12月)的护理质、护理人员的倦怠程度及留职意愿。结果压力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护理技术、护理安全性评分均优于实施前(均P0.05);工作倦怠程度各方面的评分均低于实施前,留职意愿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士工作压力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员自身压力感,改善倦怠程度,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护理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方法,并观察其实施效果。方法分析肝移植手术护理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肝移植手术护理管理模式,内容包括设立肝移植专科手术护士、加强专科护士的素质培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等。结果肝移植手术时间由实施前8h40mill缩短为6h35min,手术成功率100.0%:手术医生对护理质量满意率由实施前91.8%提高到97.1%;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率由实施前93.6%上升到97.8%。结论建立完善的肝移植手术护理管理模式,提高了护士肝移植手术配合的护理知识,医护配合更加默契,从而提高了肝移植的手术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与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手术室护理安全与质量进行改进,比较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前(2012年1月—2014年5月)与实施后(2014年6月—2015年9月)护理安全情况及手术室综合评分情况。结果 PDCA实施后,患者感染率、产后切口感染率、镇痛泵滑脱率和耐药率低于PDCA实施后(P0.05);PDCA实施后,手术室环境管理、护理安全、药品物品、消毒隔离、教学培训、护理文件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PDCA循环法能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与质量改进水平,推动实现手术室护理安全与质量改进,进入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规范手术室护理科研管理的方法,从而提高科研论文的质量.方法 加强科研论文的管理,成立手术室护理科研管理小组,建立健全护理科研管理制度,加大激励奖励力度.结果 我院手术室自2005年对护理科研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极大的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积极性.论著发表数量逐年上升,先后有4项护理成果分别获得军队系统医疗成果奖、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结论 手术室规范化的护理科研管理,是提升护理论文质量、推动护理学科手术室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钱正荣  许晓云 《现代护理》2007,13(33):3233-3234
目的提高护理质量,防止交叉感染。方法把各项护理工作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及法律法规与护理工作流程进行有机整合,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使各项护理工作均按流程进行。结果流程管理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保障了病人的医疗安全和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结论流程管理使护理工作更加标准、规范、优质,可切实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并实现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0.
舒适护理运用于急诊科临时输液室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急诊科临时输液室的舒适护理模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急诊输液患者运用舒适护理的前后各100例对输液环境、护士的技术操作及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通过改善输液环境、合理安排护士班次、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等,使病人的总体满意度由71.5%上升到95.5%。结论舒适护理运用于急诊科临时输液室,充实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